#每日学论语#5.24【2016-10-30】
#每日学论语#5.24【2016-10-30】
【原文】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xī)焉,乞诸其邻而与(yǔ)之。”
【译文】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耿直呢?有人向他要点醋,他本来没有醋,却不明说自己没有,转而向邻居要了些给了讨醋的人。”
【微言微感】
微生高,有人说就是那个“尾生抱柱”的“尾生高”。
《庄子﹡盗跖》写道:“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什么意思呢?说,尾生与一个女子说好了要一起私奔,相约子夜与桥下柱旁相会。但是,女子被家人发现了出逃计划,一时脱不了身,不能如期而至。这时候暴雨如注,洪水泛滥,讲信用的尾生,宁可被淹死,也不选择离开,或者岸上来等,硬是抱着柱子被淹死了。
《国策·燕策》曾写道:“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也。”
“廉如伯夷”,指的是“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兄弟;“孝如曾参”,指的是被糊涂老爹一棒子打晕,还挣扎着唱歌安慰老爹的“亚圣”曾子。
对于伯夷叔齐,孔子是赞赏的,主要因为他们兄友弟恭,不恋权位。鲁迅是有讽刺的,我对其所谓的节气也不以为然。但今天,我们不做讨论。
对于以信闻名的尾生,我却和孔子一样,对他没有好感,如果让我用一句话评论他,就是——“沽名钓誉,脑子进水。”
传统文化中有不少被扭曲的歪理邪说,比如“二十四孝”的“埋儿奉母”“卧冰求鲤”“愚公移山”……这些都和尾生的信一样,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是把人带往愚蠢的迂腐之论。
一切拿着自己生命开玩笑的“自虐”“自残”“自杀”,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谴责自杀行为的。我们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我们的亲人,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国家。不能珍惜,轻言放弃,都是不能被原谅的。
所以对“抱柱而死”的尾生,我没有认为那是对爱情的忠贞,或者是对信义的捍卫,反倒认为这是对姑娘的不负责任,对自己父母亲人的不负责任。
对于微生高拿着邻居的醋,去表现大方豪爽,孔子不以为然,我也颇有微词。一切的美好,一定是真实的。是曰是,非曰非,有谓有,无谓无。只有真实的,才是美好的。邻居来借醋,有,就爽爽快快借,没有,就大大方方说没有,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为什么要拿着邻居的东西去给自己撑门面?让人家直接去邻居家借醋不行吗?
借东西这件事,勾起我对儿时乡情的美好回忆。那时候,一个村的人,谁家有什么,还是没什么,大家都是没有秘密可言的。邻里之间,互通有无,借醋借盐,甚至借面借油都是自自然然的事情。当然,一家人改善生活,包饺子吃,或者烧豆腐脑喝,常常好几家邻居都能打打牙祭。
借东西,换东西,有借有还中,大家感情越来越深。交情交情,就是交往之中,日久生情。那时候,打气筒、自行车、包括锄头,耕牛,等,都是可以互相借用的。如果去你家借打气筒,你有气筒就是不想借,就会被大家瞧不起——小气鬼,下次你也别来找我借东西。
但是,如果有人去你家借东西,你没有,却去邻居家借来,再借给人家,就犯了忌讳。邻居会想:我的东西我不可以做好人吗?还用得着你来空手套白狼,讨好人家?拿着别人家的东西自己卖好,不用付出代价的装大方充好人,这不是耍聪明,愚弄人吗?
借的什么啊?醋。什么时候还啊?一勺子醋还需要还吗?你根本没打算还,只是拿着别人东西装慷慨,这不是人品有问题吗?怎么还能被称颂为直呢?支撑“直”的是下边加上两个点“真”。假的真不了,虚的实不了,不付出想收获,这明显是不合时宜的。
一个人太想做好人,太喜欢讨好人,失去了本真,也就失去自己。把所有的问题都扛在自己身上,属于自己的,不属于自己,也没有一个边界,这是热情吗?这是担当吗?
我不以为然。
一切包办代替,都是在剥夺别人奋斗的权利。助人为乐,如果不是出于对方的真实需求,不是为了对方的长远发展,而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爱心泛滥,那就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是事与愿违的。
干力所能及的事,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学会给自己责任设置边界,学会对不能做的事拒绝说不,干好该干好多,不懈怠,不勉强,不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