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2.9【2017-4-28】
#每日学论语#12.9
【原文】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何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译文】
鲁哀公问有若:“收成不好,国家用度不足,怎么办?”
有若回答道:“为什么不施行(周时期)十抽一税的彻法呢?”
哀公说:“现在十抽二税,我还不够用,为什么十抽一呢?”
有若回答道:“老百姓富足了,国君怎么会不富足?老百姓不富足,国君怎么会富足?”
【微言微感】
国家的钱都花什么地方去了?
教育投入多少?国防投入多少?基础建设投入多少?医疗养老投入多少?惠民福利投入多少?维稳上访投入多少?吃喝浪费开销多少?面子工程耗资多少……
哪些用到了发展上?哪些用到了维稳上?哪些用在浪费上?哪些用在国计民生上?
“禁烧”是目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麦收或者秋季,县乡干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禁烧”上,县长和县长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把火把乌纱帽给烧没有了。干部们更是包乡包村包地块,严防死守。
环保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我们的政策。禁烧工作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那么大,如果用做土地补贴会怎么样?原来的土地补贴,加上禁烧奖励,让不烧成为农民的自己利益。如果烧了,等于自己的土地补贴烧没有了,让农民自己去看护自己的利益,国家省钱,百姓实惠,何乐不为?
小说《永乐风云》中,曾经出现过山东“白莲教”暴乱,为了平乱,皇太孙朱瞻基率领大军亲自历险,好不容易才平息战乱。老百姓为什么要造反呢?“白莲教”煽动是一个原因,但是老皇帝朱棣大兴土木迁都北京、多次扫北,多次南下平乱,山东百姓劳役太重,老百姓没有活路,这才是关键。但凡有口饭吃,能够苟延残喘,“邪教”又如何能轻易煽动得了大家铤而走险?后来,抓元凶,赦从众,减税赋,马上叛乱平息就平息了。
也就是说,很多时候,为政者宁愿把大量的钱花到救灾救火,也不愿意在防止灾害上稍微投资一下。为小利激起民怨,用数十倍,乃至上百倍、上千倍的钱财去平息怨气,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啊!
唐代医家孙思邈说过这样的话:“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不要等到身体出问题了才想到锻炼和调理,如果平时饮食注意一些,锻炼注意一些,情绪注意一些,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何用散尽家财治病保命?
“上医医国”,道理是一样的。为政者不和民争利,想办法惠民富民养民,藏富于民,民富国强。老百姓有钱了,受教育的水平高,知书达理,安居乐业,谁愿意有好日子不过去做强盗?谁愿意没事找事去上访闹事?如果社会福利好,孩子上学不发愁,住房看病不发愁,失业养老不发愁,有安全感,有富足感,人们贪那么多钱干什么?
有若(冉求)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老百姓日子好了,有吃有喝有钱花,不给国家找麻烦,国家就可以省下建监狱的钱办学校,用于维稳的钱办养老院。
回到教育,回到学校。如果学校的课程有意思,活动有趣味,课堂
有效益,老师有水平,学生有动力,哪里用得着加班加点补课?严防死守管理?
一所学校,学生好,教师就好,学校就好,一好百好。这个顺序是不能错的。当下的问题是:学校在疲于应付教育行政部门开会和检查,班主任在疲于应付学校管理和检查,等到该回到正题了,已经精疲力尽了。永永远远,教师吸引学生的,一定是教师的巧妙教学,教师的课堂有种、有料、有趣,学生学得会,学得好,学得有意思。
对国家,百姓好,当官的好,一好百好。
对学校,学生好,老师好,好上加好。
以人为本。本立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