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关帝庙:山东现存唯一的宋代建筑
学关公 行鸿运 拜关公 结善缘
广饶关帝庙大殿为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城内西北隅(现孙武祠院内)。据历史记载:大殿始建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为关帝庙主体建筑。
原庙址南北长130余米,东西宽76米,有春秋楼、三义堂、东西厢房和戏楼(均为明清时配套建筑),现存正殿三间,坐北朝南,全木结构,高10.38米、东西阔12.63米、进深10.70米、月台高0.73米,硬脊、歇山、单檐、雕甍绿瓦,其结构形式为六架椽屋乳栿对四椽栿用三柱,用材按宋为六等材。
室内四椽栿为撤上露明造,原始外乳栿当心间为藻井,次间为平棋,斗拱重昂五辅作,接近《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的建筑规范。正殿虽经历代维修,但平面布局、大木构架、斗拱基本保持了初见的风貌,其结构方式、构件尺度、用材比例等具有明显的宋代建筑的特征。
大殿前后的配套建筑自明代开始增建,至清道光年间发展成为鲁北最大的关帝庙寺院,并且香火极盛。1993年和2005年广饶县政府对关帝庙进行了配套设施建设。
关帝庙大殿规模雄伟,气势壮观,保存完好,是山东省最早也是现存唯一的宋代木构殿堂,为研究我国古代木构建筑技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公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3万余座,仅日本和马来西亚就有关帝庙1000多座。这种海内外对关公的广泛崇拜,体现出关公文化的博大包容。
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从现在起,我们开始寻找海内外最美关帝庙,让关公文化成为连接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纽带。
临汾翼城城内关帝庙
城内关帝庙 ,城内村南大街西侧的关帝庙,始建于清乾隆七年,重修于1988年,是临汾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目前翼城县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之一。城内关帝庙是翼城县古建筑最具特色的风景之一。在其中轴线上,南为过路戏台、石坊,中为过殿,最后为春秋楼。南部东西为两列长廊,后部左右造三座配殿。全部面积1470平方米。
关帝庙关观
关帝庙雕塑
浙江省象山县关帝庙的神奇传说
象山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三面靠海,在这里有一座关帝庙,流传这一段神奇传说。
清朝末年,被清军战败的太平军残部南下,满头长发(称长毛)进入象山县爵溪西门城外,兵临城下。
城内清兵及百姓上城守护,城墙四门均设红衣土炮。数百名太平军从双岭而来,见爵溪城上灯笼火把皆是,满城兵丁守护,此时,在西门城墙上,突然出现一个面色通红、长发美须,手提青龙偃月刀的关公。
在兵民的呐喊声中,城墙土炮连声齐发,来犯旗手和土兵应声倒下,太平军惊恐,慌忙撤退。城上红衣炮二门,关键时刻,突然发响,众人均说是关帝显灵。
次日,村民进关帝庙,果然发现关帝神锦袍角上有一洞。闻之有焦味,更加认定为关帝爷昨晚在助战,从此传为美谈至今流传。每逢关帝诞辰时,庙门常贴有:“西门清泰蒙神佑,爵溪康宁托关帝”的对联。
安徽泾县:关公战瘟神的传说
(安徽省宣州市孙埠镇鲍村老人丁节1997年执笔)
民国时期,我国各城市乡镇都有帮派组织,清朝时叫同乡会,民国时改称为会馆,安徽人有徽州会馆、湖南人有湖会馆……主要是防护本地人或异地人欺侮,一但发生磨擦,会馆出面交涉。
抗战胜利的第二年(1946年),安徽宣州市孙埠镇的泾县会馆来请我舅舅黄鹤帮他们画一张大幅的关公画像。我舅舅是皖南出名的人物画家,所绘古今人物有立体传神之妙。当面议订好了画面、酬金。五天后绘画完成,会馆负责人看后称赞画得庄重威严,并设宴款待。
宴席之间,舅舅出于好奇,本地有许多会馆都未见信奉关公,惟有泾县会馆能出高价绘关公神像,必有原因。于是询问,老馆长回答:关公曾救了我们全县的百姓。于是才说出以下故事。
清末洪秀全、杨秀清在安徽与清兵激战后不久,皖南各县瘟疫流行,唯独泾县没有一个百姓得病,其原因就是关公显圣抗击瘟神所致。
老馆长说: “我们县的南门有一座供奉关公的关圣庙,庙内有一位守庙管香火的人(俗称斋公)。
在瘟疫流行前的一个月左右,有一夜关公托梦给斋公和住在南门附近的二位乡中绅士说:“瘟疫将降临本县,为避免生灵灾难,你要在明天晚上来我庙击鼓撞钟,以助神威,驱赶瘟神,可免劫难”。
第二天早上,二位乡绅不约而同地来到关圣庙通告斋公,才知道三个人得的是同一个梦。
当天晚上11时,三人忽听见天空中隐约传来战马嘶叫声和兵器击打声,就立钟击鼓,夜空中战声更为激烈,只见庙内所供奉的神像涔汗如雨下,斋公不断地用手巾拭抹,命二乡绅奋力击鼓撞钟更烈。
约一个小时左右,金戈马声渐渐消失,夜空归于寂静,三人跪谢神恩,被惊醒的周围百姓都来围观询问原因。
事后不久,邻县各地瘟疫大流行,都是十人中只存活二、三人,唯独泾县无人发瘟疫病。
后来乡人立碑刻画关公胜瘟神经历存在庙内,从此家喻户晓,都坚信关圣的灵威,至今仍香火不绝。
来源:公众号 关公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