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足成千古恨”?如何为社区矫正人员“正名”!
摘要:广州市黄埔区现代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于2010年,机构承接下的东区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于2013年起与东区司法所(全国模范司法所)携手合作,旨在为辖区内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更适切的服务,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管理监督工作。笔者作为该领域一名入职仅一年左右的“新人”,对于组内的变化及部分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间的转变深有感触,在家综主任的鼓励与帮助下,尝试将自己参加工作后的一些感受、见闻逐渐写下,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社工行业及相关领域,促进行业的发展和成长。
“岁月温馨,人间温情,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一天;杜拉斯曾说过:你年轻时很美丽,不过跟那时相比,我更喜欢现在你经历了沧桑的容颜。是的,我更欣赏你现在的沉稳与帅气。”这是笔者去年12月初时写给一位解矫服务对象的离别感言的首句,那是一位年仅24岁年轻的打工小伙子;
“无论时光如何改变,让真诚永远;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让善良永远;无论是眼前还是天边,让美好永远;无论距离是远是近,让朋友永远。这段话是笔者组长摘抄下来的,因笔者觉得这话特适合形容他——一一位45岁的成功企业家,因而在写给该服务对象的离别感言中将它用作开头;
“生命中有你,感觉精彩;回忆中有你,感觉温馨;旅途中有你,感觉快乐;失落中有你,感觉坚毅;朋友中有你,感觉幸福!”这是笔者组长与笔者在网络上共同为X大哥挑选的一句话,在离别感言信中,笔者将它写在了第一句。
(笔者为服务对象准备离别赠言)
入职至今,一载之余,笔者已送别了多位服务对象,他们在履行完法定义务后,如今又重回到了各行业中去。因在社区矫正期间,双方建立起了不错的服务关系,因而部分人员至今仍愿意与笔者保持联系,这也为笔者在截矫后了解他们的情况提供了便利。
本月,笔者所在的家综安排了了较为丰富的活动,为了解他们近况及尝试做一些解矫后的跟进工作,笔者与几位以前关系建立得不错的服务对象进行了联系,邀请他们回来当义工,继续为社区作贡献。原以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不会有什么难度,但结果却出人意料,被邀请的人员中没有愿意继续回来当义工的,笔者在失望之余,亦深切地了解到他们的顾虑,综合考量后,也能理解他们的苦处,同时也对目前的境况感到无奈。
“我担心别人知道自己以前的身份,害怕隐私泄漏,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我知道现实中大部分人还是对我们有偏见的,你不用安慰我了”;“回到你那,我又会想起过去的事情”......这是他们回答中比较共性的话语,的确,他们说的东西在现实中都存在,我能理解。还记得以前在外展时,很多居民都说对社区矫正人员不清楚,不了解,当他们知道那都是一些犯罪的人后,即使社工很努力解说,企图让居民理性看待他们,但很多人还是直接表示“罪犯就是罪犯,罪犯哪里有好人,好人哪里会成为罪犯啊”,“我可不愿意与他们接触”“他们通过社区服务回馈社会,那是应该的,还判轻了呢”......
(服务对象自发购买的探访物资)
现实中的情况就是这样的让人无奈。以前,为了对他们的身份进行保密,家综与合作方商议后,决定在他们首次到家综报到时,让他们选择注册成为中心的义工,这样一来,他们日常便可以以义工的身份完成每月必须的社区公益服务,同时降低其在精神、心理层面上的压力;此外家综内部也“下过命令”,无论是哪个领域服务人群,我们都统一称呼为服务对象,努力在家综层面营造起无歧视、平等的氛围,但,这一切,于一个矫正知识尚未普及,大多数人们思想仍存的根深蒂固的“常识”:罪犯就是十恶不赦的坏人这一现实情况而言,我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
(服务对象在社区帮忙宣传爱心饮水点)
不知道有多少人清楚,在社区中曾有那么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冒着烈日,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提着大米和油,扛着电风扇、电磁炉等家电(物资为服务对象自发购买),穿街过巷,为社区中有需要的弱势群体送去慰问和关心;为解决“城市美容师”上班期间饮水困难的问题而奔走,捐物出力;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造福居民而积极联络相关资源;他们尽己所能积极回馈,足迹遍布社区,善意惠及居民。他们虽曾做了错事,但正通过自己的行为进行弥补。试问人谁无过呢?可现实还是太让人心痛了,人们的偏见与误解,给不了他们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
(服务对象为环卫工人捐赠的爱心饮水箱)
每思当下境况,实属痛心,我该如何为您们“正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