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禅宗之巅峰,如何再见五山十刹之风韵?
艺旅在延福寺
江南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江南禅宗。唐朝中期慧能禅师创立禅宗,后将本派的谱系上溯至达摩。但古代佛教各派寺院中并无禅寺,五代时,吴越王钱镠皈依禅法,始将各寺改为禅寺,于是禅寺渐多。
靖康之难,宋室南渡,定都临安,江南禅寺又迎来了另一发展高峰,尤以“五山十刹”最为盛名。那么,到底什么是“五山十刹”呢?
01.何为五山十刹?
全国禅寺建筑的营造标杆
宋室南迁后,由于皇家对禅宗的推崇,江南一带禅寺林立。据《咸淳临安志·寺观》记载,当时仅杭州辖区内就有寺院773所,每天参观一所,两年都参观不完。
而浸染在江南秀丽山水里的皇帝们大笔一挥,给众多寺院御赐匾额,『重量级』寺院过多,亟需制定一个新的标准来规范管理。
宁波天童寺,五山之第3位
五山十刹 —— 一部国家颁发的禅寺排行榜,在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3)应势而生。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入选的十五座寺院全部位于江南一带。其详细排名和存废情况请看下图:
你可能会好奇:它是如何评定的呢?小艺翻阅了许多资料,发现一些评定的蛛丝马迹。
比如:有的寺庙在宗门中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典型案例就是本文首图的主角——径山寺。它是南宋崛起的临济宗的重要道场,而且名僧辈出、影响十分深远(宗杲大师被当朝宰相张浚推荐为径山寺主持、78岁时又被宋孝宗亲自召见),故被尊为『五山』之首。
还有的寺庙与南宋皇家关系十分紧密。典型案例就是『十刹』之首——位于杭州的中天竺寺,就供奉着宋宁宗、皇太后的神位,并有宋宁宗之子宋神宗亲题的『天宁万寿永祚禅寺』寺额,一度笼罩在『皇家同款』的光环下,香客云集,风光无二。
中天竺寺
作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最牛寺院』,五山十刹的任何兴修可谓汇集了宋代最顶级的建筑工匠,体现的是宋代建筑的最高水准。然而非常可惜,当年的五山十刹却无一幸存了……新建的径山寺,据传也是在多次考察日本东福寺的前提下重建的。
艺旅文化也曾几次组织游学团队东渡日本,在奈良、京都等地考察中国古代建筑的风采。我们迫切地想知道:
五山十刹,在日本的情况如何?
02.五山十刹之东渡日本
成为神一样的建筑宝典,倾倒众生
日本人对宋代文化的热情,完全不亚于其对唐代文化的渴求。南宋时,禅宗大兴,强烈地吸引着日本人的目光。
在朝中,有镰仓幕府执政者北条时宗亲自写下邀函聘高僧入日本:
树由其根,水有其源。是以欲请宋朝高僧,助行此道。
在民间,源源不断的日本僧人搭上商船来到明州港,来到佛香四溢的江南,历访名山巨刹。
南宋明州港复原场景,图源:方塘
留学僧所到之处,便勤勤恳恳地『做笔记』——绘制名刹的任何细节,大到建筑布局,小到家具陈列,丝毫不放过。
之所以绘制如此详尽,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回到日本按五山十刹的样子兴建他们最高理想中的寺院。
最终一本浓缩了南宋五山文化的『禅院建筑营造指南』——《五山十刹图》图集诞生了,大约于淳祐年间(1241 -1252)跟随日本僧人成功登陆日本,刮起了一阵倾倒众生的禅风。
『禅』不仅是宗教的修持,更被升华为思想、哲学和人生态度,成为日本中世纪文化发展的重要精神来源。著名禅学家铃木大拙说过:“在某种程度上,禅造就了日本的性格,禅也表现了日本的性格。”
文献典籍方面,历代寺僧纷纷传录手抄《五山十刹图》,以致于今天母本虽亡佚,日本各大寺院仍保存着三十余种手抄本。
建筑实体方面,镰仓、京都先后仿照建立五山十刹制度,以南宋五山十刹为蓝本的日本禅寺一座座拔地而起,日本『禅宗样』建筑就此诞生。
例如,镰仓『五山』之首的建长寺,拥有山门、佛殿、法堂、龙王殿……建筑式样与中国禅院一模一样。镰仓时代佛教说话集《沙石集》的作者无住道晓作出如此评价:
建长寺形如宋朝之作法,而后禅院之作法流布天下。
图源:九门胡同、携程图库
镰仓『五山』:建长寺、圆觉寺、寿福寺、净智寺、净妙寺
图为建长寺,左上为山门,右上为佛殿,左下为法堂,右下为龙王殿
而京都『五山』始于东福寺,它直接以杭州径山寺为建筑原型,开山祖师是径山寺高僧无准师范的门徒——圆尔辨圆。东福寺内至今珍藏着圆尔辨圆从中国带回来的传法信物。
京都『五山』:天龙寺、相国寺、建仁寺、东福寺、万寿寺
图为东福寺,右下为东福寺山门,是日本最古老的山门(国宝)。东福寺也是秋叶祭赏枫叶的好去处
颇有意思的是,当时的日本人为了与『和风』区别开来,将所有来自中国的东西称为『唐』,因此『禅宗样』又称『唐样』。
因此,京都五山之一的天龙寺落成之际,其开山祖师梦窗疏石提笔写下赞文,仅凭其中寥寥七字,留给我们的想象就已无穷无尽:
不动扶桑见大唐。
天龙寺,图源:Haohao
03.五山十刹之本土衰落
如何再见五山十刹之风韵?
隔壁日本的禅风千年不散,反观中国本土则是一片惨淡。历经南宋、元朝,到明代中叶后,官寺制度即走向衰落,五山十刹就此废弛。
更令人痛心的是,清末的农民起义、战争等诸多因素所致,今天的五山十刹基本为近现代重建,已全无南宋建筑之生气。想要再见南宋五山十刹之风韵,难道只能去日本了吗?
要真这么想,你就大错特错了!尽管朝代易更、世事莫测,但在杭州之外、繁华的江南边缘地带,由于位置相对僻远,反而保留下来一批珍贵的古建筑。
它们历经千年而古韵犹存,仍然以一种『滞后的高级感』,坚守着中国建筑技术的至高水准。
比如,浙江丽水景宁的深山里有一座时思寺,其大殿虽然是元代建筑,但建筑做法上的存古度很高,甚至出现了一些唐代的特征。
时思寺,图源:艺旅
左为山西芮城广仁王庙(唐构),右为时思寺大殿(元构);两者都出现了拱方相叠的做法
位于浙江武义的延福寺大殿也是一座元代建筑,则更多保留了『中国古代建筑宝典』——《营造法式》所记载的标准做法。
比如,其柱头铺作华拱用足材、补间华拱用单材的做法,完全同于《营造法式》。它是研究《营造法式》的重要实物例证,因此被梁思成和林徽因“宠幸”了9天。梁思成是如此评价的:
它那彻上露明造的梁架结构是复杂的大木作精品之一。它虽具有元代特征,但其柔和轻巧却与北方那些较为厚重的结构形成鲜明的对照。
延福寺大殿,及彩绘天花板。图源:哆啦B梦
除了延福寺,金华另一座元构天宁寺,
也出现了图c所示的《营造法式》的做法。
为什么江南的建筑会有这种『滞后的高级感』呢?这很大程度上与宋室南迁有关。
受宋代理学思想的影响,宋代建筑工匠,一反唐代单纯追求豪迈气魄却不拘小节的遗憾,开始着力于建筑细部的刻画与推敲,使建筑走向工巧精致。《营造法式》就是这一变革的集大成之书,是后世工匠的建筑宝典。
然而此书诞生于崇宁二年(1103),仅仅24年后,北宋就灭亡了。大量北方的优秀工匠来到江南,开启新一轮的建筑辉煌。与此同时,平江府(今苏州)曾经两次重刊《营造法式》,这也深刻影响了江南建筑。
以致于中国现存宋代古建中,与《营造法式》做法极为接近的实例,北方很少,而江南不仅有多处、连一些明代建筑中也能看到《营造法式》的影子。
但是,江南的建筑只能拥有『滞后的高级感』吗?其实建筑文化并非简单的由北向南流动,江南的建筑技术也曾影响北方的工匠。
比如,浙江宁波的保国寺大殿采用的斗拱、月梁、七朱八白、拼柱造等形制都与《营造法式》所记载的做法一模一样。
但保国寺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 ,比《营造法式》成书年代还早,证明了江南木作营造技术北传对《营造法式》的影响,是研究《营造法式》不可或缺的实例。
保国寺大殿,图源:陈新宇
就像梁思成1934年来浙江,考察武义樊岭脚村民居时所说:
建筑总是渗透着民族精神。
中国古建筑一如中华民族之精神,本质上就是一场文化的多向交流,很难说清楚南北方之间、中日之间,到底是谁影响了谁。
能够留存至今的,便都是历经沧海桑田的珍宝,都是中国建筑至高水准的坚定守护。如果可以,请你都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