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品】真书风骨 柳公权传(节选)

  真书风骨 柳公权传(节选)

和谷


第一章 华原柳
  唐玄宗天宝年间,柳公权的祖父柳正礼官拜士曹参军,从京城长安前往邠州履职。过了渭河,沿着泾河的河谷北上,需要三几天的路程才能抵达目的地。
  因豳、幽二字易混,唐开元时改豳州为邠州,即今陕西省彬县。柳正礼赴任前后,除遥远的西部边关时有战事外,曾经刀光剑影的邠州地域尚处于和平气氛之中。
  官居正七品下的柳正礼,履行防御备战的职责,承担着修建维护桥梁、道路、舟车及驿站、舍宅的任务,继而管理辖区的户籍登记和杂徭征集,还得顾及田讼和婚姻等公务,“知籍方可按账目捉钱”,事无巨细,实在是个苦差事。
  闲暇之余,也不免游览邠州名胜古迹,想寻找一点内心的安静。出城西,就是李世民为母庆寿由尉迟敬德监修的大佛寺。有时骑马东行百十里,去寻访周祖公刘的墓冢,隐隐听得见泾河的水声。

  天有不测风云。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玄宗西逃,马嵬坡兵变,由第三子李亨继位为唐肃宗。战乱时期,在邠州当差的柳正礼提心吊胆,昼夜察看津梁关隘,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枕戈待旦,度过了一个个难熬的日子。直到战事稍有转机,公务恢复常态,柳正礼才舒缓了一口气。待避乱入蜀的玄宗回到长安之后,又与肃宗在十三天内先后辞世。经历了八年的动荡,大唐帝国由盛转衰,代宗一朝竭力医治战乱的创伤,逐步恢复了安定的局面。
  若干年之后,生活在唐朝中后期的柳公权,年少时伫立于华原沟壑纵横的旷野上,或是到了晚年徘徊在唐长安城大明宫的长廊里,他也许遥想到了祖父在邠州做官时的情景,想象不到那里的严冬与酷暑是什么滋味。

  祖父柳正礼无疑也是在柳家原乡间长大的,追溯先祖的功德和希冀,官至邠州司户参军,在那里驻扎了多年。按照七十致仕的朝规,老来还是一介芝麻官的柳正礼解甲归田,修身养性之余扶掖后人,还担当了孙子公绰、公权的启蒙老师。
  柳正礼之次子柳子温,也就是柳公权的父亲,也是在柳家原长大成人,唐肃宗年间前往长安做官。到了唐代宗大历初年,柳子温离开京都,途经华原柳家原家中,稍加歇息几日,告别家人后继续北上,出任丹州刺史。

  丹州,即今延安宜川。此地贡为麝香、蜡烛、龙须席,赋为麻、布。黄河在县东七里,河岸顿狭,乡人呼为石槽,悬水奔流,即今日之黄河壶口瀑布胜景。地处北方边地的丹州,曾经是羌胡之地,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多种族人口混杂,没有相当的执政经验和魄力是镇守不住的。柳子温想必既如履薄冰,又权衡左右,恪尽职守,才从刺史这一官职位置上得以引身而退的。

  官至正六品的柳子温,在丹州刺史任上政绩如何,史册几无记载。可以想见的是,柳子温必定珍重历史赐予的好机遇,在官职品位上比父亲高出一筹,是凭借才智和实干得以擢升的。他虽然没有煊赫的政声,亦无劣迹,只是按部就班地致仕还乡,在华原柳家原偏僻的田园中,度过了平淡无奇的晚年。但他最为上心的恐怕也是教育子孙,以期子孙在功名上青出于蓝,续写华原柳氏未竟的理想。

  柳子温的长兄柳子华,乃柳正礼之长子,也就是柳公权的伯父,在官职品位上高过胞弟。唐代宗永泰初,柳子华为严武西蜀判官、迁成都令。
  柳子华仕途畅达,是凭借了西蜀长官严武的提携。严武虽属凶悍武夫一个,亦雅好作诗,此时杜甫因避乱入蜀,官员诗人严武带着酒肉来看望,便荐杜甫做其幕僚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便有了“杜工部”之称谓。作为严武密友,又同样擅于诗文的柳子华与杜甫也有过几番交集。之后,柳子华远赴今安徽西南部的长江港口,迁池州刺史,励精图治,也饱览了江南如诗如画的风景。

  从池州回到唐长安的柳子华,“入为昭应令,知府东十三县捕贼,寻检校金部郎中、修葺华清宫使。元载欲用为京兆尹,未拜而卒。自知死日,预为墓志。”(《旧唐书》柳公权传附)距唐长安城六十里地的华清宫,自古以来就是游览沐浴胜地。旖旎秀美的骊山风光,自然造化的天然温泉,吸引了在关中建都的历代天子。柳子华既然胜任修葺华清宫使,不仅需要周密干练的组织实施才干,尚须有文化底蕴和对建筑艺术的审美水准。无疑,他是难得的人选。
  作为修葺使的柳子华,当然熟知华清宫的来龙去脉。周幽王修建骊宫,秦始皇砌石起宇骊山汤,汉武帝重新修葺,北周武帝造皇堂石井,隋文帝重加修饰,唐太宗营建汤泉宫,到了唐玄宗几经扩建,新宫易名华清宫。至此,华清池成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罗曼史的发生地,先后十年间的每年十月,唐玄宗都要偕贵妃和亲信大臣来华清宫避寒,直至翌年暮春才返回京师长安。安史之乱,使得大唐王朝从巅峰直落而下,华清宫也由盛转衰。

帝国积重难返,华清宫事过境迁。白居易的《长恨歌》脍炙人口,华清池犹如一件精美绝伦的瓷器,只可惜已经被摔碎了。柳子华的修葺华清宫使,惨淡经营,不管如何尽职尽责,殚精竭虑,却像把破碎的精美瓷器重新粘连起来一样,再也无法恢复大唐王朝昔日的辉煌。当朝宰相元载运气正好,欲用德才兼备的柳子华为京兆尹,未拜而卒。其预料到死日将至,已经提早给自己制作好了墓志,人都称他有自知而知人之明。(选自《真书风骨——柳公权传》和谷著 作家出版社2016年1月版)

注:长篇传记文学《真书风骨 柳公权传》荣获第二届铜川市重大文艺精品荣誉奖。


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已出版的60部作品目录:
  1《逍遥游——庄子传》 王充闾著
  2《书圣之道——王羲之传》 王兆军著
  3《千秋词主——李煜传》 郭启宏著
  4《草泽英雄梦——施耐庵传》 浦玉生著
  5《戏看人间——李渔传》 杜书瀛著
  6《心同山河——顾炎武传》 陈 益著
  7《孤独的绝唱——八大山人传》 陈世旭著
  8《泣血红楼——曹雪芹传》 周汝昌著
  9《旷代大儒——纪晓岚传》 何香久著
  10《烂漫饮冰子——梁启超传》 徐 刚著
  11《忠魂正气——颜真卿传》 权海帆著
  12《花红别样——杨万里传》 聂 冷著
  13《感天动地——关汉卿传》 乔忠延著
  14《西风瘦马——马致远传》 陈计中著
  15《此心光明——王阳明传》 杨东标著
  16《梦回汉唐——李梦阳传》 泥马度著
  17《天崩地解——黄宗羲传》 李洁非著
  18《幻由人生——蒲松龄传》 马瑞芳著
  19《儒林怪杰——吴敬梓传》 刘兆林著
  20《史志巨擘——章学诚传》 张中子著
  21《千古一相——管仲传》 张国擎著
  22《漠国明月——蔡文姬传》 郑彦英著
  23《棠棣之殇——曹植传》 马泰泉著
  24《梦摘彩云——刘勰传》 缪俊杰著
  25《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罗先明著
  26《大唐鬼才——李贺传》 孟红梅著
  27《政坛大风——王安石传》 毕宝魁著
  28《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郭晓晔著
  29《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忽培元著
  30《潜龙在渊——章太炎传》 伍立杨著
  31《兼爱者——墨子传》 陈为人著
  32《天道——荀子传》 刘志轩著
  33《梦归田园——孟浩然传》 曹远超著
  34《碧霄一鹤——刘禹锡传》 程韬光著
  35《诗剑风流——杜牧传》 张锐强著
  36《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董乃斌著
  37《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周宗奇著
  38《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江永红著
  39《琵琶情——高明传》 金三益著
  40《世范人师——蔡元培传》 丁晓平著
  41《真书风骨——柳公权传》 和 谷著
  42《癫书狂画——米芾传》 王 川著
  43《理学宗师——朱熹传》 卜 耕著
  44《桃花庵主——唐寅传》 沙 爽著
  45《大道正果——吴承恩传》 蔡铁鹰著
  46《气节文章——蒋士铨传》 陶 江著
  47《剑魂箫韵——龚自珍传》 陈歆耕著
  48《译界奇人——林纾传》 顾 艳著
  49《醒世先驱——严复传》 杨肇林著
  50《搏击暗夜——鲁迅传》 陈漱渝著
  51《问天者——张衡传》 王清淮著
  52《边塞诗雄——岑参传》 管士光著
  53《一代文宗——韩愈传》 邢军纪著
  54《花间词祖——温庭筠传》 李金山著
  55《晓风残月——柳永传》 简雪庵著
  56《梦溪妙笔——沈括传》 周山湖著
  57《天地行人——王夫之传》 聂 茂著
  58《山之巍峨——林则徐传》 郭雪波著
  59《戊戌悲歌——康有为传》 张 健著
  60《爱是一切——冰心传》 王炳根著

 和 谷

国家一级作家。1952年生,陕西铜川黄堡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历任《长安》《特区法制》《百年陕西文艺经典》主编,陕西省文联副巡视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顾问。
   《市长张铁民》《无忧树》等多部作品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报告文学奖、新时期散文奖和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著有《和谷文集》14卷、《柳公权传》、长篇小说《还乡》《谷雨》等60多部。舞剧《白鹿原》《长恨歌》《孟姜女》编剧。作品收入教材和北京高考试卷,翻译为英文、法文。
   从事文学创作之外,兼事书法绘画,画作《东原》《闺怨》《种豆南山》《北地》等入选《中国作家书画集》等多种书刊展览。曾获陕西省直机关书画奖项和陕西中青年书画家称号。
   黄堡书院设有和谷文学(艺术)馆。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