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命名规则
命名历史
从1959年开始, 我国采用年代加序号的方法为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热带气旋进行系统编号。该方法规定,凡东经180°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出现的中心平均风力达到8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按照每年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如1960 年出现的第一个达到编号标准的热带气旋,其编号就是6001,第二个为6002,依此类推;1962年出现的热带气旋则顺序编成6201、6202… …
1989年1月1日起,我国按照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对热带气旋新划分的等级规定,对编号标准进行了调整。热带气旋从达到热带风暴强度时开始对其编号,其方法仍然是年代加序号的办法。如1990年出现的第一个达到编号标准的热带风暴,其编号就是9001 号热带风暴,如果这个热带风暴进一步加强达到强热带风暴的标准,就叫9001号强热带风暴,再进一步加强达到台风标准,就叫9001号台风。如果热带风暴没能达到台风标准就消亡了,则该风暴只有热带风暴编号而无台风编号,下一个台风将使用下一个热带风暴的编号,则该年度台风编号将出现不连续的跳序现象,这种编号方法一直使用到1999年底。
现行命名规则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届会议,决定成立研究协调小组,研究确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
Ø 命名方法
由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热带气旋形成并影响的14个周边国家和地区(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各提供10个热带气旋名字,新的热带气旋名字一共有140个,2000年1月1日开始启用。
Ø 命名原则
● 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
● 容易发音;
● 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
● 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
●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
●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
Ø 退役原则
●因造成巨大损失导致的名称更改和替换
例如:2013年第30号台风“海燕”(超强台风级)造成菲律宾伤亡6201人、失踪1785人,经济损失高达8.15亿美元。 菲律宾在2013年底台风委员会届会上提请撤换“海燕”。
●因发音问题导致的名称更改和替换
例如:由泰国提供的台风名称“Hanuman/翰文”,因其发音近似印度神祇哈努曼,与宗教观点有冲突,更改为“Morakot/莫拉克”;由朝鲜提供的台风名称“Sonamu/青松”,因其发音近似海啸(Tsunami)造成马来西亚沿海民众恐慌,更改为“Jongdari/云雀”。
●其他原因导致的名称更改和替换
例如:由美国提供的台风名称“Vicente/韦森特”,因其与东北太平洋飓风命名表产生同名冲突,更改为“Lan/兰恩”。
现在执行的热带气旋命名是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世界气象组织(ESCAP/WMO)台风委员会第53次届会决议通过并于2021年4月30日正式对外公布的命名。
附表1 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热带气旋命名表
附表2 热带气旋等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