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姓瑶文化生活圈——龙头庵三八场
很多地方,依山得名,傍水而名,山湾曰湾,水畔名溪,山上曰坡……唯有龙头庵因庵而名,可见这一佛庵对人们的影响之深。
县志载,龙头庵,县东九十里。庵前有溪,纡回曲折,映带左右,俗称为九曲水。说起九曲水,自古便有“前九曲,后九曲,出口合成一溪口。观龙头庵村的萧家和九家风水,上有金龙吐舌,下有黄龙含珠”,意为双龙抢宝之地。唐时因洪灾泛滥,地方术士怪罪于双龙戏水之因,故捐资建庵镇之,建于龙头之上,后人称之龙头庵。
龙头庵位于辰溪县东南,近临中方,沅水从中穿过,文化底蕴厚重,这里有唐贞观年间修建的标志性建筑龙头庵,有成立中共辰溪县第一个支部的旧址龙头庵村龙岗小学,有辰溪县曾经的首富肖隆汉的兰陵世第及其兰陵风味的古建筑群,可以说是誉满湘西,名扬沅江流域。而历史上的龙头庵更是七姓瑶乡的人文和经济中心,瑶乡的萧、米、谢等几大家族都是发源于龙头庵,从龙头庵迁徙出去的龙子龙孙们带着一份荣耀从龙头庵散开,遍布全国各地。
龙头庵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以至于人口相对密集,自古以来便是山川灵秀,人才辈出。更因龙头庵人性格秉直,敢作敢为更敢直言,这种“敢为天下先”脾性一直让人称道。但近些年来,龙头庵场在黄溪口的商业经济与交通崛起之时也不知何因却悄无声息地,在短短的数十年间便被黄溪口远远甩开。虽然场份仍在,但人气早已不如往日,与黄溪口场的人山人海相比更不敢同日而语。特别是近代以农业为中心的年代,一直以来都是上辰溪乃至辰溪的农业经济中心,却因交通的制约,被占据更有利地利位置的黄溪口所超越,这让龙头庵很多的有识之士心急如焚,时常在网络上表达着自己心中的不快。
尽管无法与黄溪口场相比,但龙头庵场的人气还是很高的,人头攒动的情景仍在,还是值得看一看的。若是你想去龙头庵赶场,得先恶补一下龙头庵的文化。去龙头庵,得先了解龙头庵的几种特有的文化符号——如龙头庵的几姓宗祠、媉娘话、红色文化等等。在龙头庵街上,龙头庵漂亮妹子的一句“媉娘开交”的方言就足以让你热血沸腾,要是你遇到了,可是福气到了。
其实,龙头庵赶场场份虽不大,也就那么两三条街、一个市场和两三个河边码头热闹,稍微蹓哒一下便转完了。但若去了龙头庵赶场,一定要去龙头庵街上的米氏宗祠看看,气势宏伟;一定要去龙头庵的那条遗存有青石板的老街看看,再仍有几分古韵犹存;一定要去龙头庵集市不远的萧家走走,见识一下真正的兰陵雄风;当然,龙头庵肯定是要去拜一拜了,祈求福荫并顺便领略一下龙头庵前水天一色的湖光山色。
龙头庵作为上辰溪曾经的经济与文化的中心,往日作为上辰溪中心地带的龙头庵场的盛况早已不在。但作为上辰溪各姓各族的发源地,龙子龙孙们开枝散叶早已遍布全国各地,若能解决交通,偏于一隅的难题,又何愁枯木不日便逢春?
在潭湾工作时,常听说“潭湾三八场,铜山好婆娘."这是一句赞扬潭湾铜山姑娘的顺口溜。那么,明天是腊月二十三,又到龙头庵的”三八“场,龙头庵的媉娘妹子同样好,一句“媉娘开交”都不晓得让多少后生热血沸腾,彻夜辗转反侧。
作者介绍:肖典喜,男,酷爱文学写作,最喜听故事,编故事,写故事。因对家乡的热爱,一心致力挖掘家乡的古经传说,近几年,在工作之余致力于瑶乡文化,辰阳文化,大酉文化的研究。
编者按:如有你家乡美图,美文,美丽的故事可与我联系。你愿说,我愿写,你我合作,述说更多传奇,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