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说: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师旷: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师旷恃于晋侯。
师旷随侍在晋悼公旁边。
师旷(?-?),字子野,又称晋野。平阳(今山东省新泰市南师店)人,封于晋国羊舌食邑(今山西省洪洞县曲亭镇师村) ,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晋悼公、晋平公执政时期。掌乐太师,古传太极拳开创者,教育家,思想家,最早提出'民贵君轻'。
晋悼公(前586年-前558年),姬姓,名周,一作纠,又名周子或孙周,是惠伯谈(姬谈)的小儿子 ,他的祖父桓叔捷(姬捷) 是晋襄公的二儿子。他在堂叔晋厉公被弑后,被迎立为君。谥号为'悼',爵位为侯,又称'晋侯周',简称'晋周'。
晋侯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
晋悼公说:“卫国人赶走他们的国君,不也太过分了吗?”
对曰:“或者其君实甚。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隶、牧、圉皆有亲暱,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谏失常也。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师旷回答说:“也许是他们国君实在太过分了。好的国君将会奖赏善良而惩罚邪恶,抚养百姓好像儿女,覆盖他们好像上天一样,容纳他们好像大地一样。百姓尊奉国君,热爱他好像父母,尊仰他好像日月,恭敬他好像神灵,害怕他好像雷霆,哪里能够赶走呢?国君,是祭神的主持者同时是百姓的希望。如果让百姓的财货缺乏,神灵失去了祭祀者,百姓绝望,国家没有主人,哪里还用得着他?不赶走干什么?上天生了百姓而立他们的国君,让他统治他们,不让失去天性。有了国君而又为他设立辅佐,让他们去教育保护他,不让他做事过分。由于这样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设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隶、牧、圉各有他们亲近的人,用来互相帮助。善良就奖赏,过失就纠正,患难就救援,错失就改正。从天子以下各有父兄子弟来观察补救他们的过失。太史加以记载,乐师写作诗歌,乐工诵读箴谏,大夫规劝开导,士传话,庶人指责,商人在市场上议论,各种工匠献技艺。所以《夏书》说:“宣令的官员摇着木铎在大路上巡行,官师小吏规劝,工匠呈献技艺以作为劝谏。”正月初春,在这个时候有人在路上摇动木铎,这是由于劝谏失去常规的缘故。上天爱护百姓无微不至,难道会让一个人在百姓头上任意妄为,以放纵他的邪恶而失去天地的本性?一定不会这样的。”
——选自《左传》
读一句名言,我们应当思考这句话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说的?说给谁的?为什么这么说?对我们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