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讲义】楹联知识讲座(一)
【课堂讲义】
楹联知识讲座(一)
汪培勇
一、楹联的基本规则:
1、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2、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3、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4、节率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异有同,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5、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联律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6、形成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二、楹联创作常见的毛病:
1、忌合掌
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字数总是有限的,若在有限的空间里重复一件事就没有意思,所以,合掌是对联的第一大忌。
如:五湖传喜讯;四海送佳音。
“五湖”与“四海”同指广阔的地域,“传”与“送”意思相似,“喜讯”与“佳音”更是同义词。这样的对联即便是其它方面再怎么好,读起来也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2、忌重
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
如:百鸟鸣春歌盛世;一龙降世兆丰年。
两个世字不在同一个位置上,犯不规则重字。
3、忌失对欠平衡
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
如:奥运精神传友谊;圣火辉煌映和谐。
此联中用“辉煌”对“精神”属于词性失对,即形容词对名词。
4、失替应留意
失替也是语病的一种,在同一联(上联或下联)的词语中,平仄应该交替、有规律的出现才对。
上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该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如果不管上下联第2第4第6个字出现连续两平或两仄,就叫失替。
5、忌乱脚
脚,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
如:九州迎圣火;百载圆一梦。
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这就违背了上仄下平的规律,读起来很别扭,是因为乱脚,这不符合联律。
6、忌孤平
孤平是毛病,不能出现。孤仄也不可取,应尽量避免。
7、忌三平尾和三仄尾
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在撰联时很容易被忽视,不管几言联,只要尾部连三仄或连三平,都是对联所忌讳的。
如: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迎新春。
“迎新春”三字都是平声,这就犯了三平尾。
8、忌上重下边轻
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如果上联写得气势强盛(重),而下联写得气势软弱(轻),就会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这就叫上重下轻,上重下轻也是对联的病症之一。
如:听铁马声声,关山入梦;看银钩笔笔,书画萦心。
此联立意,用“银钩笔笔”对“铁马声声”,“书画萦心”对“关山入梦”气势上就大大减弱,明显的气势不足,有损整副对联的美感。
又如:万仞惊峰承日月;一株柔柳伴花枝。
前句高唱,后句低吟,应当避免。
9、忌上下联无关,即隔景。
指上下联意思不统一。即:格调不同,上下无关联。
例如:春风得意,
寒露浸心。
前言不搭后语,就象两个人在各自表达不同的心境或感受。
所谓对而不联:上下联或上下联各分句之间,所述事物互不相关,缺乏必然的联系,貌合而神离,各自孤立存在,或关联性不强,难以表达完整的主题,构不成一个统一的意境,造成联意脱节,也叫“隔”。比如:囊无半卷书,心中羞涩;军备几颗弹,国内安宁。这就犯了上下联意隔的大忌。
肥城市楹联学会
2020.8.22
制贴:辛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