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四十三)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说过:“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画禅室随笔》)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指出:“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幅,皆须有相避相形,相互相应之妙。”(《艺概》)
1
行草章法的前与后
行草章法的前与后,意为作书前即应考虑通篇的章法。
“夫欲书者,先乾研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经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作书前先考虑章法。
唐代书法家徐璹(shòu)说:“夫欲书先当想,看所书一纸之中是何诗句,言语多少,及纸色目,相称以何等书令与书体结合,或真或行或草,与纸相当。然意在笔前,笔居心后,皆须存用笔法。
想有难书之字,欲于心中布置,然后下笔,自然容与徘徊,意态雄逸。不得临时无法,任笔所成……”(韩方明《授笔要说》)
笔者刚学书法时,不懂章法,任笔纵横,心中无数,结写成的字幅,不是前松后紧,就是前紧后松。
后来采取先写小样数次,琢磨思考字的大小,天地如何留白,落款和印章如何安排,然后才在大幅宣纸上书写,这样在章法上就可以避免出大的毛病。
2
行草章法的行与列
直排叫“行”,横排叫“列”草书是生动活泼,变化多端的书体,要求章法上有行无列,即竖看成行,横看无列。
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形容怀素狂草的诗句那样:“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cù)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3
行草章法的疏于密
草书满纸云烟,如夏云多奇峰。章法上应富于变化,有疏有密。清代书法家邓石如说的好:“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当然,这是形象夸张的说法,疏于密也应有变。
4
行草章法的黑与白
有墨处是黑,无墨处是空白。黑与白的关系,也是实与虚的关系。邓石如强调知白当黑,奇趣乃出”。
现代草书大家林散之在《自序》中说:“古人重实处,尤重虚处;重黑处,尤重白处。”他从老是黄宾虹学到好经验,善于处理草书中黑与白的关系,并写出以下诗句:守黑方知白可贵,能繁始悟简之真。”(《笔谈书法》)
记得再一次书画大展中,我看到一副草书,写得密密麻麻,全篇挤得满满的,很少空隙,使人看了透不过气来,这就是黑与白的关系处理失当了。
5
行草章法的动与静
流动、跳动、飞动,草书从章法上看,动感极强。“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这是杜甫称赞张旭狂草的动感。
“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这是我们在欣赏怀素《自叙帖》时的感动。
在观摩书法大展中,好的草书作品,往往使人感到他不是静止的平面,而是飞动的立体。有如大江东去,惊涛骇浪,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又如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冲锋陷阵,挥舞刀枪。
这种感动来之于作者善于构思章法,做到正偏和谐,上下贯通,左右交错,前呼后应,大小搭配,长短相济,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6
行草章法的美与丑
中国书法史举世无双的绝妙艺术,欣赏书法史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宋代文学家苏轼有“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名句,可以化用一下来形容书法:“从来佳书似佳人。”
于右任整理标准草书是提出的四个原则之一就是“美丽”。
一副好的草书作品,令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章法上看很美。
欣赏书法犹如赏花。花有盛开、半开、未开、有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这正如书法中字有大有小,笔画有粗有细,墨色有浓有淡,令人看后有和谐的美感。如果章法处理失当,那就显得丑陋了。
“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神不外散。”清代书法家朱和羹《临池心解》中这段话,从贯气聚神方面谈章法,对我们是有益的启示。

虚实处理,贯穿于书法的始终,没有虚实,没有矛盾,就如同没有矛盾冲突的戏剧一样,会让人感到乏味,让人提不起神来。字的结构需要虚实,章法,同样也要虚实。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尽量从古先贤经典作品中求得一些消息,以期对我们的书法创作有所帮助。

一般来说,字距疏松的地方、笔画轻的地方、笔画用墨比较淡的地方、比较枯的地方,容易产生“虚”的感觉;相反,字距紧密的地方、笔画重的地方、用墨浓的地方、用墨润的地方,在视觉上,会容易产生“实”的感觉。下面找一些作品,做一些尝试性、粗线条的分析。

1、王羲之的《行穰帖》,开始的“足下”笔画之间的空间比较大,笔画也比较轻,最后的“佳”也比较轻,是“虚”的部分,中间白线圈住的部分,笔画比较重,这样,整体上的虚实关系比较清晰。

2、王羲之的《妹至帖》,有三个地方笔画处理得比较轻巧、灵动,白线圈住的“之可言”、“夕”、“虑、三”,比起其他地方显得“虚”。

3、王羲之的《二谢帖》,白线圈住的“想邰儿、所送”,加上“静”与“羲”字距比较大形成了一块比较虚的地方。下面的“患者善”也比较轻,形成了一块比较虚的地方。

4、王慈的《一日无申帖》,这个虚实比较清晰,中间一块比较集中的地方很重,感觉很“实”,其他地方比较“虚”。

5、王羲之的《得示帖》,下面的部分粗重笔画比较集中,空间比较密集,显得很实。

6、怀素的《苦笋贴》,下面一块粗重密集,形成了“实”的感觉。

虚实的观察, 要概括,从整体上去看、以块面来观察,这样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妙

(0)

相关推荐

  • 他开启晚明书法鼎新的先河,如果没有他明代书坛或许没有王铎傅山

    文化需要传承,书法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是传承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创新,每一个历史时期书家们历经千年发展汇集成了中国书法史这条长河. 中国书法在发展过程中不乏复古者.开辟者.明代书法是元代 ...

  • 八法之散圣 字林之侠客——徐渭书法艺术的美学意蕴及其心学渊源探赜

    徐渭(1521-1593)一生虽怀才不遇,命蹇时乖,却以其"口无旧唾,目不再览"的创新精神,"刁悍尖湍""精奇特兀"的笔耕墨耘以及其狂傲不羁 ...

  • 周高勇浅谈书法艺术章法形式

    摘要:书法是我国五千年来历史悠久的汉字文化,也是文明四大古国唯一保留悠久历史的基础.书法以汉字特有的规律和线条,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运笔.章法和气势,反映人们的气质及审美思想,不断的实践美化书法形式,创造 ...

  • 王献之经典行草真迹法帖,章法流畅字字精华,学书最佳临习范本

    2020-01-15 05:50 申明:本文由清雅阁原创发布,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 王献之书法布局特点及结体效果简述: 王献之草书作品的行距疏空.字距茂密,形成了对比强烈的视觉反差,"使所表 ...

  • 【徐渭专题】徐渭另类书风及成因探析

    徐渭像 摘  要:徐渭书法作品类型多样,风格各异.通过对徐渭思 想形成.创作背景.创作环境及创作心态.创作方式的研 究,分析导致其另类书法风格的原因.  关键词:徐渭;书风;三教合一;刑具;平和 &l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 一 百零四)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 一 百零四)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九十四)

    节奏是一个既古又新的概念.从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节奏的较早记载开始,节奏概念已经有上千年的使用史.<礼记·乐记>称:"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八十四)

    一幅书法作品犹如一幅画,有色之处是画,无色之处也是画;同理,有字处有结构,无字处也有结构.有字之处,谓之"黑",无字之处,谓之"白",处理好通篇黑白关系,是章法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七十四)

    内容与形式是艺术创作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艺术创作中,把内容放在主体的观点占大多数;而把形式作为艺术创作至为重要位置的观点也同样影响很多艺术家. 情感与形式的表现是所有艺术中最根本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四十九)

         书法美通过形式要素表达.本文对古人的书法理论与实践中对墨法的理解和运用梳理,从而阐释书法墨法与笔法.字形与章法三者的关系,旨在从书法形式美的体系中看墨法的作用.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载体,作字之初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四十七)

    我们知道,相比较于楷书的静态,行书是一种动态性书法,它既要有继承楷书结体"平正"的一面,更要有破楷书结体"平正"的一面,最终呈现出行书的"动态之美&q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四十六)

    由于汉碑隶书均非墨迹,所以无以窥见其用墨技巧,而清人隶书则极注重用墨的变化,枯涩湿润相映成趣,所以我们在学习隶书时,即从汉碑入手,兼学汉代墨迹,同时选学清人书作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传统的隶书中集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四十五)

    首先孙过庭从宏观方面对章法中的布局做了明确要求:"违而不犯,和而不同.""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是"中和之美"的真实体现,道出了草书章法形式美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四十四)

    隶之脉,也就是说我们来理一理隶书的的脉络,隶书的发展史,隶书的发展脉络.我们讲篆书的时候已经说过了,篆书的发展脉络是比较简单的,隶书的发展脉络也是比较简单的,不是很复杂.我归结了四句话:起于秦,兴于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