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盛衰:从工业长子到积重难返的落伍,东北到底经历了什么?

东北的衰落是唱衰的吗?不是!是东北本来衰落了,才有人产生了东北衰落的说法。

唱衰东北当然对东北的发展不利,这意味着很多对东北不了解的年轻人,在还未了解东北时,就已经将东北排除在外了。

没有年轻人的加入,就意味着东北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机遇,意味着东北整体竞争力将和其他地方越拉越大。

那么,为什么作为工业的长子,东北为什么会走向衰落呢?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东北的发展?“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政策重心外移

新政权成立后,和苏建立了友好关系。

由于此时半岛爆发对抗,我国和西方国家站到了对立面,所以中苏关系更加密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北成为我国和苏联最近的地区,虽然新疆也是紧挨新疆,但是东北的气候水文条件要比新疆好太多。加上东北工业基础较好,因此工业化起步具有先天优势。

作为和苏最近的地方,东北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东北工业迅速起步。1953年,新政权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大量工业项目落户东北,东北在民国工业基础上迅速成长。

1956年7月13日,我国自主制造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我国从此进入工业化时代。

此时的东北,是名副其实的“工业的长子”。

很多人说东北是在改革开放后开始衰落的。理由是对外开放后,东北缺乏海岸线且气候寒冷,因此竞争不过东南沿海。这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东北开始衰落的时间要比改革开放更早。

1969年,新政权和苏在东北爆发激烈冲突,两大国成为对手,苏叫嚣对我国进行核打击,我国笼罩在核阴云之下。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制定了“三线”战略,将沿海大量机关单位及厂矿向大西北、大西南偏远地区转移。在这样的战略下,靠近苏的东北成了首当其冲的最前线,所以大量工厂向全国各地搬迁,东北工业实力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因为这场运动,西部地区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而东北因为苏和我国的关系持续僵化而陷入尴尬的境地中。

改革开放后,东南沿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东北的地位更加岌岌可危。

2、东北的环境恶化

关于东北,有一句话非常著名:“XX不过山海关”!这是形容东北的投资环境的。

虽然东北的气温很低,很冷,但对于全国各地的投资者而言,比天气更冷的,是东北地区令他们心里寒冷的投资环境。

东北地区作为全国起步最早的地方,也是计划时期全国实力最强的地方。

但是对于很多地方而言,早早起步并不意味着可以笑到最后,特别是东北。计划时代,东北地区实施的,是大工业生产,供应着全国的工业生产。因为是计划,所以不用担心生产的工业产品没有销路。

但是,市场经济终归是来了。

这对于东北有什么影响呢?首先就是体制受到了巨大冲击,曾经以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作一辈子的人,经历了突然的变迁,巨大的惯性让他们长时间内都无法在心理上完成转型,这让很多东北人陷入迷茫之中。

就如同从魔鬼高中一下子到了开放的大学校园一样,这样的迷茫将会持续很长时间。

市场经济到来后,国企生产的产品不再是包销,加上外来产品的冲击,东北工业产品的销路开始出现巨大危机。

最要命的是,对外开放后,大量外来产品充斥市场,东北地区靠着大量人工生产的产品不再具有竞争力,所以东北国企纷纷陷入困境。

但是,几十年来的惯性,或者说几十年来高高在上的姿态,让从上到下,都没有归零重新开始的勇气和魄力,所以东北只能是最走越慢。

今天的东北,大量国企陷入困境,但是这些国企宁愿靠着输血,也不愿意进行变革,理由是更多靠着国企生活的人不愿意自己的利益受损,更可怕的是这还是很多地方单位的财政来源。

在这样的困境中,每当有外来投资者,首先受到的就是这里的种种打压,这不是地方单位可以扭转的,而是整个东北环境导致的,时间一长,很多投资者宁可不再踏入东北。

环境的恶化带来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包括人才的流失,这对于东北今后的发展还将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

东北振兴,任重而道远!

期待东北的明天越来越好!

我是“静夜史”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