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高音“高音”的解决方法探析
作者:何颖 转自公众号“音桥合唱”
在歌唱艺术中,男高音经常被称为“难高音”,其明亮的音质和极富穿透力的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掌握成熟的高音技术,是男高音歌唱艺术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条件。本文总结了男高音 “高音 ”的解决方法,即建立稳定良好的中低声区、实现换声区的平稳过渡 、训练“关闭”唱法及哼鸣和弱声等。风,毫无预兆地席卷整片旷野,撩动人的思绪万千。
一,建立稳定、良好的中低声区是解决高音的前提
中低声区是歌曲表现的主体部分,也是歌唱艺术发展的基础,任何类型的男高音,只要中低声区滞重,或气息、喉头、共鸣器官之间配合失调,就难以向高音过渡,更会丧失漂亮的高音。逼紧喉咙发出来听上去“明亮、结实”的声音,实际上是位置低的喉音。随着音域的扩展,坏习惯就会被带到高声区去,喉咙也会越来越用力,直到失去控制。因此,建立一个流畅、音色优美的中低声区对男高音尤为重要,用正确的方法唱好中低声区,是解决高音的前提。高声区出现的问题实际上源于中声区,建立稳定、良好的中低声区要加强以下三方面的训练:
(1)气息的稳定。
歌唱中要保持正确的呼吸状态,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唱出的声音一定会“虚”和“空”。歌唱时起音过重、声音位置低,整体声音感觉会僵硬、直白、没有泛音,会过多地依赖喉咙和咽部肌肉的力量来控制气息,使声音失去弹性和光泽。因此要采用软起音的办法,要先出气后出声,即在准备发声的一瞬间,关了声门,起到挡气作用,然后用气流轻轻打开声门,平稳轻巧地发音,使发出的声音干净、自然、圆润。用正确的气息摆脱喉部多余的力量,直接影响着歌唱者音量的大小、音域的宽窄和音色的变化。所以在训练中低声区时,建立良好的气息状态有利于解决换声点,并能自如掌握母音的变化,使声音流畅地由一个声区向另一个声区过渡。
(2)喉头的稳定。
打开喉咙是指喉头不向上跑,喉头附近的肌肉不能紧张、挤卡,不能捏着嗓子唱,喉咙里要有打哈欠、松开的感觉。喉头是人声的声源体,喉头位置在歌唱时的活动状态与呼吸的深浅、共鸣腔的调节有着密切联系,它将影响到声音的音质、音色、力度、音准等。当喉头上移时,发出的声音就会窄亮、缺乏弹性,过分压低喉头,又会使声音空闷、滞重、摇晃,甚至不能唱到准确的音高上。喉头不稳定,随声音高低上下移动,会使发声状态紊乱,声音不统一。因此,歌唱发声时喉头应保持在稳定的正确位置上。
(3)共鸣的稳定。
训练中低声区时,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持、稳定的喉头位置、正确的打开腔体等各方面统一协调,使各声区音色统一,保持中低声区的高位置或面罩共鸣。只有胸腔共鸣与其它腔体结合好才能产生高质量、富有穿透力的高音。男高音在唱中低声区时声音是全幅震动,频率相对较慢,较多使用胸腔共鸣,侧重发挥其声音厚实,宽而不散、沉而不闷,既有一定的力度,又有柔美的特色。胸腔练习时喉头要适当下降,使喉咽腔到鼻咽腔的共鸣腔体拉长,促使喉头更靠紧气管,使声带发出的声波容易影响胸腔而发生共鸣。为了使声带发出的原音得到加强,泛音增多,舌肌、颈肌等肌肉应当适当放松,用最少的气息达到最大的共鸣,获得足够的泛音和完整的立体共鸣感。因此,建立稳定、良好的中低声区是解决高音的前提,违背这一规律,就不能掌握高音的演唱技巧,拥有漂亮的高音,加强中低声区气息、喉头、共鸣的训练能逐步掌握各种演唱技巧,发挥自己声音的真正潜力。
二,换声区的平稳过渡是解决高音的桥梁
建立了良好的中低声区整体歌唱状态后,要获得漂亮的高音,还需经历一个声音的过渡阶段——换声区。换声是为了融合胸腔、口腔和头腔机能,实现声区的平稳过渡,衔接不同声区,统一音色并且拓宽音域。换声点就是“关闭过渡区域”,是真假声结合的问题。男高音换声区的训练是通向“关闭唱法”的预备阶段,它是声乐教学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正确掌握过渡声区的唱法,才能解决好声区之间的统一。
2.1男高音的换声点
演唱时在换声区时不留痕迹,一直是发声训练中的难题。男高音换声区包括中声区的后几个音和高声区的前几个音,一般为c²一#f²、g²。通常情况下,戏剧男高音、次男高音的换声点稍低些,抒情男高音、花腔高男高音的换声点稍高些。换声点在男高音的演唱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是连接中低声区和高声区的纽带。在换声区如不采取换声手段,声音就不容易进入头腔,头声和胸声容易脱节,就会变成近似喊叫的白声,在换声区的几个音上极容易出现破音现象,发展下去甚至会出现声带闭合不严、充血、甚至小结等病变。
2.2“关闭”唱法的运用
“关闭”唱法是男高音通过换声,解决声音由中声区向高声区过渡,获取高音的办法,它是男高音解决高音问题的关键,也是男高音发声技术中最巧妙、最难掌握的技巧。男高音的换声点是#f²,但从e²就要开始有所准备,到换声点就已经完成“关闭”。换声时要将元音逐步集中变窄,把声音的高点集中在头腔上,但力量不能过大,然后声音“关闭”后再稍加力量,产生圆润:通畅的优美音色,在此基础上再向后脑部位提拉上去,这样声音就会更集中,更具有金属的音质,元音的特点和本能也得到了极致的发挥。训练时还应注意舌根硬、下巴紧的问题,特别要强调训练舌根放松、下巴放松,开始时要多在中低声区练习,将歌唱状态调节好后,再练习“关闭”,这样才能把“关闭”的感觉固定下来。要合理地解决歌唱换声的问题,尽可能地消除明显的换声痕迹,达成声区过渡的平衡,使嗓音色彩趋于光滑、圆顺、自然和统一,为完美演绎高音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正确的气息运用是解决高音的基础
男高音在唱高音时,必须正确掌握气息的控制、吐字和发声,演唱的音域越高,气息则越深,气息支点要小并集中。“关闭”高音要对呼吸的气息有效地加以控制,才能减轻气息对声门超负荷的压力,使声带在不受任何外力干扰的情况下灵活地进行发音的调整活动。声音的高位安放要配合深稳而有弹性的气息支持,在唱高音前要作深而快速的吸气,不能吸得太满,力度不可过大,否则会使呼吸器官形成饱和状态,造成高音笨拙、不流畅、甚至僵化。但也不可用气过少,使气息支点力度不足。吸人适量气息后要瞬间转化为呼气状态,呼气时胸廓不能塌陷,要始终保持吸气的感觉,胸、后背、两肋、横隔膜、腰向外扩张与向里、向上紧缩的小腹形成对抗状态。音越高,两肋的张力愈加稳定,后腰愈要向下使劲,要有往下插的感觉,使气息沉下来,将气息的支点固定在小腹下端的丹田部位。气息下沉得越深,高音的支持越有力.高音的声音位置越高,穿透力越强。相反,气息浅或不下沉,高音就减弱_『支持的力量,导致高音唱不上去,即使唱上去了位置也不会高,穿透力也明减弱。
四,哼鸣和弱声训练是获得高音的有效方法
4.1哼鸣的训练
哼呜的训练有开口哼呜和闭口哼鸣两种方式。闭口哼呜是将舌头松弛地平放在下腭内,鼻腔、口咽腔、喉腔放松打开,牙齿自然张开,上下间距约一指半宽,嘴唇闭拢。开口哼鸣的腔体状态是在闭口哼鸣的基础上张开嘴唇并变换母音。哼鸣练习时身体要自然放松,胸腔打开,精神集中。保持喉头稳定,不要使劲压挤,保持深吸气的状态,将喉头放于最低位置。哼呜时声音集中在鼻腔顶端,眉眼前上方,但后方也要打开,不论高低音如何变化,高位置一定要保持。哼呜时鼻、齿、唇应有振动或麻木的感觉,气息向下运动,向下叹气。哼呜的母音是“m”。
4.2弱声高位置的训练
弱声的训练分为小声高位置和半声高位置两种方式。一般的轻声练习是轻声唱或者小声唱,而弱声的练唱是要把头腔共鸣与假声结合起来,是在哼呜的基础上气息逐渐下沉,要把声音紧贴在头腔上,哼鸣时喉头要放在低位置,气息通过后鼻腔一直指向头腔共鸣区。声带用边缘振动,使之能得到良好的、灵活的训练,达到音量运用自如的水准。
(1)小声高位置练习。
要求气息与口腔和各腔体要保持积极的状态,通过哼鸣练习找到头腔共鸣和气息下沉的状态,母音变为“a”进行练唱。小声高位置练习是稳定喉结的最好方法,稳定歌唱者的喉结应多做深呼吸、打哈气的动作,多做无声练习,不能挤压喉结。舌面自然放平,中间部分略微有一条凹沟,舌尖自然抵住下齿龈,软口盖、软腭部分要积极上提,小舌头不用抬得过高,保持一个拱形的口腔状态,不要破坏鼻后腔通往头腔共鸣的通道。面带微笑练习歌唱,容易获得明亮的音色和头腔共鸣,得到关闭圆满的声音。中声区要用“a”母音,而e2f2#t2以上要用“O”母音或带“U”母音,容易保持头腔共鸣和打开喉咙。小声高位置练习是在头声的气息压力基础上,声带边缘或局部振动,在中高声区上无明显换声痕迹,在小声高位置的基础上不断建立起换声区,找到正确的高音关闭感觉。
(2)半声高位置练习。
半声高位置应建立在哼鸣练习和小声高位置练唱的基础上,只有气息和音量不同。半声高位置是在假声的基础上与气息压力结合成混声,是真声与假声的结合,在打开的状态下进行半声高位置练唱,气息的感觉一直引向头腔共鸣。半声高位置有憋气的感觉,控制位置和气息量,不要一下子把气息放来。同时要注意嘴唇的力量,要以“a”母音为基础,拢合嘴唇就可转换为“o”“u”。要灵巧用力,并积极调节母音的变化。
五,结语
男高音唱好高音,需要多方面的积累和技巧训练。首先必须从中低声区开始基础训练,违背这一规律,就不能掌握高音的演唱技巧,要顺应歌唱换声的自然法则,掌握换声的“关闭”技巧,合理地解决歌唱换声的问题,并尽可能消除明显的换声痕迹,达成声区过渡的平衡,使嗓音色彩趋于光滑、圆顺、自然和统一,还要掌握科学的呼吸方式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最后通过哼鸣和弱声的练习方法来训练高音的歌唱机能和声带的灵巧性,以解决真假声的结合问题。只有把这几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解决男高音“高音”难这一技术障碍,从而获得优美自如、富有魅力的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