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保障规范经济林发展20.7.2
本报记者 景慎好
《山西省经济林发展条例》是全国首部经济林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它的审议通过和颁布实施不仅为山西的经济林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也为全国经济林发展立法开了好头。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林发展。近年来,全省经济林特别是干果经济林发展迅速,每年新发展面积都在100万亩以上。目前,山西干果经济林面积超过1900万亩,产量24.32亿公斤,产值175亿元。核桃、红枣、花椒、柿子、山楂等传统经济林,晋西北仁用杏以及高寒地区沙棘、太行山腹地连翘等野生灌木经济林,都形成了标准化、规模化的产业基地,成为繁荣一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2017年初,山西省林业技术推广和经济林管理总站成立,这是全省经济林发展的主管单位。总站组建以来,先后完成国家、部省重点林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等项目120多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4项,引智项目1项,948项目1项。通过各级验收或鉴定的技术推广、技术承包、星火计划成果50项,其中20项获得了部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推广奖(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技术承包奖二等奖10项),为推进山西林草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同时,总站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目标,大力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2017-2020年,总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PPP模式融资8亿元,在全省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400万亩,其中58个贫困县实施300万亩次,惠及贫困人口35.3万人。
下一步,总站将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按照栽培品种化、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果农合作化、产品品牌化同向发力的发展思路,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把好源头品种关、过程管理关、收益保障关,巩固提升经济林发展质量效益,实现资源总量稳步增加、生态红线全面筑牢、经济效益有效提升,给广大山区群众培育长期稳定增收、持续保障收益的富民产业,为实现“绿化彩化财化”同步推进、“增绿增收增效”有机统一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