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孟子》赏析(28)与人为善

《孟子》赏析(28)与人为善

——第四单元 论涵养 第十五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四单元的第十五节,节选自《公孙丑上》,孟子举子路、禹、舜三位圣贤为榜样,勉励人们与人为善。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拜”字,指行礼答谢。“有大焉”的“有”字,与“又”字同义。“有大焉”,就是又更伟大了。“善与人同”,也就是“与人同善”,和他人共同做善事。“舍己从人”,指舍己之过,从人之善。“耕稼”,指耕种。“陶”,指烧窑。“渔”,指捕鱼。舜曾经在历山耕种,在河滨烧窑,在雷泽捕鱼。“与人为善”的“与”字,指偕同。“与人为善”,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

孟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路,有人告诉他有过失,他就很高兴;大禹听到有教益的言论,就给人家行礼答谢。大舜又更伟大了:总是与人共同做善事;舍弃自己的过错,听从他人的善言;乐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做为自己的善行。从他耕种、烧窑、捕鱼,一直到当了帝王,没有不是取他人的善而自己照着去做的。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也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所以君子的美德,没有比偕同别人一道行善更大的了。”

这一节记载了三位历史人物对于善的态度:闻过则喜的子路、闻善言则拜的夏禹、乐取于人以为善的虞舜。子路所体现的,是知过必改的精神;夏禹所体现的,是服膺真理的精神;虞舜所体现的,是大德大量的精神。他们都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孟子认为,舜的精神更伟大。这是因为,取人之善而躬身行之,不但能使自己的善行日益增多,而且能使他人因此受到激励,而更乐于为善,进而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们都来行善,形成乐善好施的良好风气。

孟子说:“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原意是指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后人在使用时多指以善意的态度对待他人,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友善”,就是与人为善,它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附:

【原文】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①。大舜有大焉②:善与人同③,舍己从人④,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⑤,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⑥。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⑦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公孙丑上》

【注释】

①拜:行礼答谢。

②有大焉:又更伟大了。有:通“又”。

③善与人同:即“与人同善”,与人共同做善事。

④舍己从人:舍己之过,从人之善。

⑤耕稼、陶、渔:耕种、烧窑、捕鱼。舜曾经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

⑥无非取于人者:没有不是取他人的善而自己照着去做的。无非,无不是。

⑦与人为善:偕同别人一道行善。与:偕同。现在使用“与人为善”,指善意帮助别人。

【译文】

孟子说:“子路,有人告诉他有过失,他就很高兴;大禹听到有教益的言论,就给人家行礼答谢。大舜又更伟大了:总是与人共同做善事;舍弃自己的过错,听从他人的善言;乐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做为自己的善行。从他耕种、烧窑、捕鱼,一直到当了帝王,没有不是取他人的善而自己照着去做的。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也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所以君子的美德,没有比偕同别人一道行善更大的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