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疳积--消化不良--程宇宏整理

小儿厌食症--肚脐给药
    方一:炒神曲、炒麦芽、焦山楂各10克,炒莱菔子、炒鸡内金各 5克,共研细末,清水调匀,外敷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下同),每日换药1次,5次为1疗程,连续2~4个疗程。
    方二:苍术100克,厚朴30克,藿香、鹅不食草各5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5克,清水调糊敷脐,每日1换,7 日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
    方三:枳实、白术、砂仁各等量,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5克,茶水调糊敷脐,每日1换,7日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广木香、茅苍术、砂仁、莱菔子、大黄各等量,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5克,姜汁调糊敷脐,每日1换,7日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
    方四:丁香、吴萸各30克,肉桂、细辛、木香各10克,白术、五倍子、朱砂各2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5~10 克,姜汁或酒调糊敷脐,每日1换,7日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
    方五:吴萸15克,木香30克,干姜50克,肉桂2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鸡蛋1个煮熟,去蛋黄,纳药末于其中,加生姜1片,对准小儿肚脐放好,用热毛巾保温,每日1次,每次贴敷2~3小时,连续5~7天。    方六:乳香、山楂、生大黄、鸡内金、桃仁各10克,共研细末,加清水适量调匀敷脐,每晚贴敷,次晨去除,3次为1疗程,连续2~3 个疗程。( 主任医师胡献国)

1.山楂陈皮治疗小儿厌食
[配 方] 山楂6克,陈皮5克,白术4克。
[制用法] 将上述3味共研细粉,米汤调糊,敷于脐窝,盖上纱布,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3~5日为1疗程。
[功 效] 治疗小儿厌食。

2.白术茯苓饮治疗小儿脾虚厌食
[配 方] 白术6克,茯苓6克,党参6克,陈皮6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健脾和胃。治疗脾虚型厌食。症状表现为面色苍黄,形体消瘦,不思饮食,好卧懒动,疲倦少语,大便稀不成形,舌质淡,苔少,脉象细弱无力。

3.韭菜籽治疗小儿厌食
[配 方] 韭菜籽9克,面粉适量。
[制用法] 将韭菜籽研末,调入面粉和匀,制成饼,蒸熟,日分 3次服用,连服3-5日。
[功 效] 适用于兼见自汗、面白等症的小儿食欲不振症。

4.番茄汁治小儿厌食
[配 方] 西红柿数个。
[制用法] 洗净,用开水泡过去皮,去籽,用干净纱布挤汁,每次 服用50-100毫升,每日2~3次,汁中不要放糖。
[功 效] 健脾开胃,治小儿厌食。

5.木香治小儿厌食
[配 方] 木香15克,砂仁15克,六曲60克,炒麦芽60克, 焦山楂60克,炒槟榔40克,炒莱菔子40克,炒青皮30克,胡连 20克,黄芪90克。
[制用法] 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每丸重4克,每服1丸,每日 2次,奶水各半送服。如服药面亦可,每次服2克,日2次。
[功 效] 用治小儿厌食,症见见食则烦,体弱发稀。

6.党参治小儿厌食
[配 方] 党参3~6克,白术3-6克,茯苓6—10克,陈皮3—6 克,苍术3-6克,山楂6—10克,鸡内金3-6克,枳壳3~6克,甘草 2~3克。
[制用法] 药物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15~20分钟,上药 可研细末,6克空腹服,日服两次。
[功 效] 健脾开胃。用治小儿厌食。

7.大黄治小儿厌食
[配 方] 大黄3克,槟榔6克,陈皮6克,砂仁5克,焦山楂 10克,建曲10克,炒麦芽10克,甘草3克。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功 效] 理气醒脾,消食开胃。用治小儿厌食症。

8.山药治小儿厌食
[配 方] 山药200克,神曲150克,茯苓100克,丁香20克。
[制用法] 为细末,每次冲服15克,日3次。
[功 效] 治小儿厌食。

9.香薷治小儿厌食。
[配 方] 香薷、砂仁、草果、陈皮、五味子、甘草各10克。
[制用法] 共为细末,每次冲服3克,日2—3次。
[功 效] 治小儿厌食。

10.苍术治小儿厌食
[配 方] 苍术1份,陈皮1份,鸡内金1份。
[制用法] 共研细末,以适量蜂蜜调和后开水冲服即可。1日3 次,2岁以下每次1克,3-5岁每次1.5克。
[功 效] 治小儿不思饮食,腹胀,泄泻,舌苔白腻。

11.山药山楂治小儿厌食
[配方] 山药10克,山楂、鸡内金、白扁豆各5克,甘草4克。
[制用法] 用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所得药液兑匀,分服,日1剂。
[功 效] 治小儿厌食症。

12.石菖蒲治小儿厌食
[配 方] 石菖蒲5克,佛手10克,荷叶 5克,益智仁5克,枳壳10克,麦芽10克,山药3克,山楂10克,龙胆草3克,石斛10 克,苍术5克,陈皮1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 效] 开胃进食。用治小儿厌食。

13.扁豆治小儿厌食
[配 方] 炒扁豆、党参、玉竹、山栀、乌梅各等份,白糖适量。
[制用法] 各药加水同煮,至豆熟时取汁,加白糖饮服。
[功 效] 本方适用于因脾胃虚弱所致的厌食症。

14.蚕豆治厌食症
[配 方] 蚕豆500克,红糖适量。
[制用法] 将蚕豆用水浸泡后,去壳晒干,磨粉(或磨浆过滤后,晒干),即成。每服30-60克,加红糖适量,冲人热水调匀食。
[功 效] 本方适用于脾胃不健,消化不良,饮食不下等所致的厌食症。

15.大米治厌食症
[配 方] 大米500克,南瓜大半个(或1000-1500克),红糖适量。
[制用法] 将大米淘净,加水煮至七八成熟时,滤起,南瓜去皮,挖去瓤,切成块,用油、盐炒过后,即将过滤之大米倒于南瓜上,慢火蒸熟。若蒸时加入适量红糖,其味更美。
[功 效] 本方适用于脾失健运所致之厌食症。

“柴苓三仙”治厌食

柴胡、佛手、茯苓、陈皮各6克,焦三仙(即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各15克,山药、炒扁各12克,大枣5枚。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

  此为4~5岁之小儿用量,其他年龄则酌情加减。方中柴胡、佛手疏肝解郁;焦三仙消食导滞;茯苓、山药、白扁豆、大枣健运脾胃;陈皮理气调中,且能开胃。诸药合之,使脾胃升降和调,肝气疏泄畅达,厌食之证自愈。 
【小儿厌食脾阴不足】
加减益脾汤;太子参30克,淮山药24克,白扁豆、生谷芽、生麦芽各15克,莲米、粳米、白芍各12克,茯苓9克,白术、桔梗各6克,炙甘草3克。
方解:太子参、淮山药甘平益脾为君,白扁豆、莲米、粳米扶益脾阴为臣;参用甘平淡渗的茯苓,使滋阴而无助湿邪之忧;阴亏损阳,佐以甘苦温的白术和甘温的甘草阴中求阳,更助阳生阴长;白芍合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护土,并使肝平脾自旺;佐二芽消食,合桔梗升清。全方阴中潜化,共奏育阴健脾之功。
分步合方:第一步合鸡内金、焦三仙加减,酌服二至六剂,至厚腻苔减薄为度。
第二步用主方稍加党参、黄芪,可服之较久。
苔虽减薄而微腻不去者,尚可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一般而言,阴无骤补之法,滋脾不能急于求成,治当有方有守。
汤剂多需久煎。剂量初用需重,维持量稍减,功效显著之后,可以改制丸、散、膏、糕或糖浆。
5、临床举例
例1:张某,男,5岁。
见食不贪、形体消瘦3年,加重3月,3年前曾患“急性肠炎”,在乐山治愈出院。其后食欲不振,食少纳呆,精神较差,面色萎黄。迭经治疗,久服香砂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之类,初曾见效,其后越服越重。3月来食欲愈差,形体更瘦。诊见食欲不振,大便不调,皮肤干燥,喜饮而饮水不多,手心微热,舌淡红,苔薄微腻,脉滑微数。体温36.9℃,脉搏90次/分,身高仅90公分,体重16公斤。证属小儿厌食脾阴不足,治以滋脾消食,方予加减益脾汤加焦山楂9克、炒建曲12克、石斛9克。3剂。
二诊:(8月20日):食欲好转,苔转薄白,舌淡红,脉转濡而微数。改用加减益脾汤原方熬服3剂。服毕以此方加党参10克、黃芪10克,制丸,每丸8克,早晚各服1丸,调理2月余。
服药期间食量逐增,精神日康。1年半后随访,其后食欲均好,身体健康,身高已106公分,体重22公斤。
例2:龚某,女,9岁。
厌食,恶食1年余,伴形体消瘦,不欲多饮并见脾阴虚特殊指征,手心热高于正常,手指螺纹略有突起,2月前起手脚均生冻疮。治予加减六神汤为主,如前述分二步投方,首步2剂,次步6剂,按法前服,服毕食量显著增加。次年随访,厌食未曾复发。

一味鸡屎藤,轻松治好小孩挑食(疳积)!

处方:鸡屎藤500克

用法一:三岁以上的患儿,每天30克,煎水后,当茶饮。三岁以内的患儿,每天15克,煎水当茶饮。服药时,可以加少许红糖或白糖,调节口感,患儿易于接受。

用法二:将鸡屎藤炒焦黄后,研成细粉,三岁以上的患儿,每次5克,每日三次,糖水调服。三岁以内的患儿,每次3克15,每天三次,糖水调服。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患儿大便会转为黑色,此乃肠道郁积之物得以慢慢清除,待大便转为黄色,则疳积治愈。

药名:鸡屎藤

味甘,苦,性微寒。

功效:消食健胃,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用于风湿疼痛,腹泻痢疾,气虚浮肿,头昏食少,肝脾肿大,腹疼,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跌打损。

食积腹泻:鸡屎藤30g,水煎服。

小儿厌食秘方:
疳积散:鸡屎藤15克、使君子、槟榔各12克、麦芽、神曲、山楂、鸡内金各9克、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6克.研粉备用。每日服2次.3岁以内每次服3克,3岁以上每增加一岁每次加服1克  鸡屎藤可以消食化积是治疗的疳积要药为君药,使君子、槟榔杀虫消积为臣,三仙(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消食化积。四君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诸药合用共凑消食化积、益气健脾之功。  某男患儿,3岁。近半年食欲明显减退,挑食厌食,体重不增。面黄肌瘦,毛发干枯,腹大如鼓,舌淡,脉弱。 诊为:疳积。予本方治疗,五天后食欲增加,服药半个月后体重增加两斤,告愈。这是付医师专治小儿厌食、疳积的良效秘方。

☆健脾汤 小儿厌食方☆

中医称厌食为纳呆,主因脾胃功能失调。由于脾胃素虚,或喂养不当、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所致。

  对于小儿厌食,可用健脾汤治疗:

  方药:白术、生谷芽、生麦芽、焦山楂各10克,神曲9克,枳实、陈皮各6克。

  功效:健脾和胃、行气导滞。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服10剂为1个疗程。

  主治:厌食症。
  加减:偏于湿重者加苍术10克;

  偏于胃阴不足者加生地、石斛各9克;

  病程长、偏于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0克。

  疗效:治疗小儿160例,显效98例,有效52例,无效10例。服药时间最短者为1周,最长者为5周,平均为2.5周。
【验案】刘某,男,10岁,人瘦面黄,头发枯燥,个子不高。

其母代诉:每天食量很少,稍吃即饱,疲乏无力,没精神,爱吃零食,大便干燥,蹲厕所时间特长。

刻诊:双关微滑,舌淡苔腻。辩证中焦积滞,运化失常,营养不良。

处方: 开胃进食汤

党参15g 生白术60g 茯苓30g 甘草10g 陈皮30g 姜半夏15g 藿香10g 木香12g 丁香6g 枳壳30g 砂仁15g 厚朴15g 生麦芽30g 生稻芽30g 莲子肉12g 神曲15g 鸡屎藤30g

七付 水煎服 日三次。

一周后复诊,胃口大开,饮食倍增,大便通畅,其母甚喜,要求继续开药再吃,吾曰不必,胃口刚开,不可急之。以上药为基础,加工成水丸,每次5g,一日2次,慢慢调之。

三月后,其母带儿相见,我面之已和从前判若两人,精神抖擞,面色白润。其母喜曰:体重已经增加十余斤,谢谢大夫。吾笑之。【古道瘦马医案】

附:平胃散方及我临床常用量:苍术12g 厚朴10g 陈皮15g甘草10g

黄中柱的“黄氏厌食宝散”

组成     太子参6克,使君子6克,怀山药6克,麦芽6克,谷芽6克,鸡内金6克,山楂6克,五谷虫10克,

黄3克,甘草3克,陈皮3克,生姜3片,灯心草2根。

功效      补脾健胃,消食化积。

主治      小儿厌食症因喂养不当,胃阴不足,脾胃气虚所致者,症见不思饮食,嗳腐酸臭,脘腹胀痛,消化不良,大便少或溏稀等。

用法      每日1剂,连服10天

1疗程,最好服3疗程。

加减       脾气虚者,加薏苡仁、扁豆补益健脾;。
口渴引饮者加芦根、花粉生津止渴;
大便秘结者加入桃仁润肠通便,但不可苦寒伤脾胃;
夜啼吵闹,手足心热,口干舌红者,加蝉衣、丹皮、莲子芯,滋阴散热,宁心安神。

厌食散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55例

厌食散由苍术10 g、佩兰9 g、陈皮9 g、鸡内金10 g、焦三仙各6 g、白术10 g、茯苓10 g、党参9 g、黄芪9 g等药物组成。以上各药研成散剂混合均匀,3岁以下2 g/次,3~6岁3 g/次,>6岁4 g/次,3次/d,温开水冲服,同时结合针刺四缝穴。每周复诊1次,随证加减,2周为1个疗程,一般需要2~4个疗程。

针刺四缝穴的方法:操作者清洁双手,用酒精棉球消毒针刺部位,针刺穴位深约1.5~3 mm,局部挤压,挤出白色或黄色液体;3岁以下共针刺4次,每7 d针刺1次,3岁以上(含3岁)共针刺8次,每5 d针刺1次;针刺后用酒精棉球压1 min。

55例患儿经门诊治疗,并随访半年。治愈14例,占25.5 %;好转38例,占69.1 %;未愈3例,占5.4 %,总有效率为94.6 %。

4  典型病例

于某,男,22月,2007年6月17日就诊于我院门诊。食欲不振半年,起病前有喂养不当史。症见:食欲不振,不思进食,精神尚好,面色少华,形体偏瘦,偶有脘腹胀满,易患外感,舌质淡红、苔白腻,指纹淡。经各项检查无其他疾病。中医辨证为脾虚失运型厌食症,治宜益气助运,采用自拟厌食散2 g/次,3次/d口服,同时配合针刺四缝穴。口服厌食散1个疗程,针刺四缝穴2次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食欲增加,体质量增加,面色转红润,又巩固治疗2周,患儿临床症状消失,体质量接近正常儿童,停药随访半年,期间症状无反复,感冒的次数较前明显减少。

方中苍术、佩兰、陈皮芳香而温燥,醒脾助运,开郁宽中;焦三仙、鸡内金健中助运,消食导滞;配以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和中化湿。本方补中有运,运中有补,燥湿不伤气,共奏运脾开胃之功。

针刺四缝穴治疗厌食症最早见于《针灸大成》。四缝穴为经外奇穴,其部位与三焦、命门、肝和小肠有内在联系,针之可调整三焦、理脾生津。针刺四缝穴有极好的近期疗效,治疗当日,纳食即有所改善。故治疗小儿厌食在用药的同时结合针刺四缝穴可以提高疗效。

第三十六案 小儿厌食--沈绍功

病史:陈儿,2岁,初诊节气,立秋。

患儿平素善食肥甘厚味,且食量较大。近周来食量明显减少,伴有声音嘶哑,曾在西医院做相关检查,均无阳性发现,遂来求治中医。其母代述,近周食纳急降,急躁常哭,声音嘶哑,大便干结,诊查手心灼热,闻之有痰梗于喉间难出,形胖面赤,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指纹紫。
    讲解与互动:
    先考虑辨证,这是什么情况?
    学生:“痰浊。”
    对!痰浊中阻。又有食,又有痰中阻。因为舌苔黄腻,舌质红,痰食中租化热了,所以脉也是滑数。3岁以内的孩子要看指纹,他指纹是发紫。用什么方?
    学生:“保和丸。”
    哎!加味保和丸。保和丸,所有小孩的病都别忘了保和丸这个主方。
    脉案:
    2岁陈童,素食肥甘,近周食纳显减,声音嘶哑,急躁哭闹,喉间有痰,大便干结,手心灼热,形胖面赤。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指纹紫。痰湿停滞,肺胃蕴热,病乃厌食。治当祛痰消食,清热和中。投《丹溪心法》“保和丸”合《三因极·病症方论》“温胆汤”加减。
    处方:
    竹茹10g  枳壳10g  云苓10g  陈皮10g  焦三仙30g  白菊花10g  桔梗5g  双花10g  连翘10g  莱菔子10g  车前草15g
    保和丸一特点就开胃消食,这是它的主要特点。但是别忘了痰和湿很容易化热,所以保和丸里面必须得用连翘,连翘不能丢。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剂,食纳增加,音哑减轻,大便转润,热邪渐减,痰湿渐消,方证相符,再增消导。上方加生内金15g,改为每晚服1汁,再服14剂,食欲复常,手热已除。苔薄黄,指纹淡红,加味保和丸巩固。
    按语:
    1、患儿肥胖,饮食所伤而痰食互结,发为厌食。以祛痰消食,清热为大法,“保和丸”为经方,巧合温胆汤加强祛痰之力,配三仙、内金增加消食之力。
    2、桔梗利咽且引经。白菊花虽用5g,但其作用不可小视,有三端:一是清肺通便,与莱菔子、车前草相配,分利二便使痰热外出;二是上行头目与连翘相配,可疏散邪热而利咽喉;三是清肝火而防止木火刑金。
    3、小而脏气未充,不仅易为邪侵,也易被药伤。故剂量为成人量的一半,且应及时改为每天只饮1汁,以图缓效也避免了药伤脾胃之弊。小儿畏苦,可用蜂蜜来调味且能润肺通腑。

名老中医董廷瑶治小儿厌食经验

经仔细观察,发现患儿大多舌净苔少,腹软无积,大便坚硬,容易感冒发热。凡此种种,都因食养不当,营养过剩之故。此症既无积可消,又胃不受补。从中医“脾胃主一身之营卫,营卫主一身之气血”的理论考虑,分析此病是由脾胃不和而影响营卫失调,需采用鼓舞营卫的方法来振奋胃气,于是投以桂技汤加味治疗,数剂后营卫和,胃纳开,疗效满意。董老在长期实践观察中,证明此方能调和营卫,促醒胃气,使儿童思食。

加味桂枝汤组成:桂枝、甘草各3克,白芍6克,生姜2片,红枣3枚。

功效:调和营卫,促醒胃气。

主治:体虚汗多,纳呆厌食。症见厌食,偏食,不思饮食或拒食等。初起多无精神及全身症状,久则伴有面黄肌瘦、神疲乏力、烦躁多汗、体弱多病及生长发育缓慢。

用法:每剂煎1次,约小半碗,分2次温服。本方味不苦,患儿喜饮。

如舌红苔剥,阴液不足者,加养胃生津之品,玉竹、百合、石斛、麦冬、生扁豆、生地等斟酌选入;

鼻衄加白茅根、藕节;

便秘加生首乌以润之,切忌用泻剂;

寝汗淋漓者,加麻黄根、糯稻根以止汗;

虚寒腹痛,倍芍药加饴糖等等。至于新邪感袭,须辨其轻重而另作化裁。

温馨提醒:因小儿体质各异,运用本方前请向中医师咨询

『国宝秘方』小儿厌食两周痊愈厌食灵

秘方:桂枝 3g,炒白芍 6g,甘草 3g,生姜 6g,红枣 9枚,陈皮 6g,佛手 9g,炒枳壳

9g,炒谷芽 15g,炒麦芽 15g。

汗淋易感加太子参、黄芩、糯稻根、浮小麦;

腹痛变软加炒扁豆、焦楂曲、煨木香;

舌红少苔或有鼻衄加川石斛、炒藕节;

大便干结加莱菔子、连翘、火麻仁。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早晚各一次分服。

病例:谢某,女,6岁。患儿不思饮食日久,形体消瘦,身矮不长,汗出淋多,容易感冒,面黄少华,腹软不胀,大便间日,偏干肛痛。舌质红,苔薄白腻,两脉濡软。针刺四缝穴有粘液。辩证为:营卫不和,脾胃失调。治拟调和营卫,健脾醒胃。方为: 桂枝 3g,炒白芍 6g,甘草 3g,生姜 3片,红枣 5枚,炒五谷虫 10g,炒枳壳 9g,炒莱菔子 10g,连翘 10g,砂仁(后下)3g,蔻仁 3g,生二芽各 15g。服药两周,苔化纳谷稍增,仍见多汗,原方加糯稻根 9g,浮小麦 15g,经两个月调理,患儿纳增胃开病愈,生长发育良好。

方解:本方具有调和营卫,健脾醒胃,理气消食之功。主治小儿厌食,属营卫不和,维纳不振患者。症见:厌食兼自汗盗汗,反复感冒,两便尚可,腹软无积,睡时露睛,舌淡红苔薄润,脉细缓和。临床应用本方治疗,疗效独特显著。随访多年未见复发。献方人: 国家级名老中医

治小儿厌食方

方药组成:南沙参9克,麦冬6克,连翘6克,焦术9克,知母3克,厚朴9克,扁豆花9克,云苓12克,谷芽9克,藿香6克,莲子9克,砂仁5克(后下),怀山药12克,甘草3克。一般采取浓煎法,每日1剂。
  本方脱胎于参苓白术散,经贵州名医石恩骏重新增损而成。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对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 
方中以南沙参、麦冬、山药滋阴健脾,和胃补中,因南沙参功擅补气养阴,现代医学研究亦证实其富含的钛元素有刺激吞噬细胞大量增加,从而增强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故用其取代人参或太子参;焦术、扁豆花、云苓渗湿健脾;厚朴、藿香、砂仁行气,化湿,消积;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不伤正气,小儿最宜;莲子甘涩健脾,厚肠胃;妙在连翘、知母二味苦寒之药,量小健胃,且能清郁热,散滞结,使得该方补运均行,消散兼施,温凉并用,化导同存;甘草健脾补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健脾,和胃补中,消食导滞,清心除烦之效。

厌食、挑食、嘴很叼

开胃三药:木香5克,山楂5克,鸡屎藤30克

这三味药专治疗厌 食、挑食嘴很叼的那种

凡是大病重病恶病,还有平时孩子吃饭不香,容易胃胀,就用开胃三。

木香山楂行气消积,鸡屎藤通肠化滞,这三味药。

1、和胃进食饮
【组成】神曲、山楂、炒麦芽各15克,法半夏6克,茯苓8克,陈皮5克,炙甘草4克,木香2.5克。
【用法】上药加水700毫升,浸泡30分钟左右,先用武火煎沸,再以文水煎20分钟,取汁,再水煎1次,二汁混匀煎至250毫升,分3次饭后半小时内服,每日1剂。
【疗效】治疗50例,痊愈35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其中服药3剂起效者28例,5剂起效者20例,服10剂还未起效者2例。
【来源】陈厚忠,《湖南中医杂志》(2)1988年
2、健脾饮
【组成】木瓜、乌梅、茯苓各6~9克,山药12~15克,扁豆、苡仁、麦芽各9~12克,薄荷叶20克(后下),甘草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10剂为1疗程。
【疗效】治疗86例,年龄在1~14岁之间,结果痊愈58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7%。
【来源】赵斌,《陕西中医》(8)1990年
 3、淮曲散 
[药物]淮山200克,茯苓100克,酒糟曲150克,丁香 20 克。 
[用法]上药研极细末,过筛,装瓶备用。每天服 3 次,每次 15 克, 饭后用温开水或加少许糖调服。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厌食症 115 例,有效率达 95%以上。 
[来源]  杨德明.湖南中医杂志 1988;  
4、黄白膏 
[药物]大黄、大白、白蔻、三仙、良姜、陈皮各等份。 
[用法]上药研末,过 120 目筛,用凡士林调成膏状备用。每次取约莲 子大的药膏置于 4.5X4.5 厘米橡皮膏中央,敷贴脐心上,每次敷 8~12 小时, 每天 1 次,  10 天为 1 个疗程。 
[疗效]治疗小儿厌食症200例,痊愈263例,好转28例,无效9例。 
[来源]何远征,等,辽宁中医杂志 199

小儿厌食的辨证施治

脾虚胃弱:先天脾肾不足,先天不能滋养后天;或因早产发育不良;或因久病正气亏乏,致脾虚胃弱,运化无权,不思饮食。临床表现为面色苍黄,发育不良,形体消瘦,好卧懒动,言语低微,或哭声微弱,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和胃进食,方用香砂六君子或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例:党参6克,茯苓6克,白术6克,陈皮4克,山药10克,莲肉10克,炒谷芽、炒麦芽各6克,炙甘草4克。水煎服。

食滞中焦:小儿不知饥饱,喂养不当,或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油腻与甜食,以至乳食停滞,或导致肠胃积滞,不想进食。表现为脾胃失调,乳食停滞,胃纳减少,或厌食,嗳气,恶心呕吐,有时会吐出奶块或酸腐食物;腹胀而满,或腹泻大便不化,其味酸臭。或伴有烦躁哭闹,爱发脾气,睡眠时爱出虚汗,手足心热,日久出现头发枯干等症状。治以消食化积、调中和胃,方用保和丸加味。方例:橘皮6克,姜半夏6、茯苓6克,藿香8克,连翘8克,炒莱菔子6克,枳实4克,焦三仙各6克。水煎服。

小儿虫积:因饮食不洁,或平时不注意清洁卫生,极易感染诸虫,造成虫积,阻碍中焦运化,导致厌食,严重时会形成疳积。表现为精神不振,面白无华,脘腹胀满,困倦喜卧,手足心热,夜睡不宁,烦躁易怒,纳呆厌食。甚至面黄肌瘦、毛发稀疏。舌苔浊腻,脉滑细、指纹淡滞。治以理脾和胃,消积杀虫,方用《医宗金鉴》肥儿丸加减。方例:党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黄连4克,胡黄连4克,使君子10克,焦三仙各6克,陈皮4克,甘草4克。水煎服。

痰湿内盛:小儿体胖,痰湿内盛;或时值夏秋之季,暑湿之邪偏盛,脾胃被湿邪所困,运化失司,致不愿进食。表现为面色黄白,身体多胖,疲乏懒动,口腻乏味,不想进食,口不渴或渴不欲饮,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脉濡滑。治以健脾燥湿和胃之则,方用平胃散和二陈汤加减。方例:苍术6克,厚朴6克,陈皮4克,姜半夏6克,干姜4克,藿香6克,茯苓6克,炒苡仁10克,白蔻仁4克,神曲6克,甘草3克。水煎服。

胃阴不足:热病余邪未清,或素体阴亏,或天气炎热,致汗出过多,以致胃阴不足或气阴两亏,不思饮食。表现为口舌干燥,或干呕呃逆,脘痞不畅,不思饮食,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治以滋养胃阴,和胃进食之则,方用益胃汤加减。方例:沙参6克,麦冬6克,玉竹10克,石斛10克,花粉12克,山药12克,炒谷芽、炒麦芽各6克。水煎服。

护理厌食的孩子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去除病因:患有急慢性感染或消化系统疾病要及时治疗,营养缺乏应予补充,如锌缺乏可给硫酸锌或葡萄糖酸锌口服,营养不良性贫血者应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及叶酸。

脾失健运
【证见】 面色少华,不思纳食,甚则拒食,形体偏瘦,或可见腹胀便溏。舌淡红,苔白或薄腻,脉尚有力。
1.主方曲麦枳术丸(虞抟《医学正传》)加减
处方:白术10克,枳实10克,神曲lO克,麦芽10克,山楂10克,鸡内金10克,茯苓10克,陈皮6克,砂仁3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枳术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2)小儿喜食片,口服,1-3岁每次2-3片,3-5岁每次3—5片,5岁以上酌量增加,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胃阴不足
【证见】 口干多饮,不喜进食,皮肤干燥,缺乏润泽,大便多干结。舌质偏红,苔多光剥少津,脉细。
1.主方养胃增液汤(江育仁等《中医儿科学》)加减 处方:石斛10克,乌梅10克,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谷芽10克,麦芽10克。水煎服,每日l剂。
口干饮多者,加芦根15克、生地黄10克。大便干结者,加全瓜蒌10克、火麻仁10克。
2.中成药健身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石斛木瓜汤(肖旭腾验方)
处方:石斛9克,木瓜9克,白芍9克,山药9克,山楂5克,麦芽15克,白术6克,鸡内金6克,乌梅9克,甘草6克,砂仁3克(后下)。水煎服,每日l剂。

脾胃气虚
【证见】 精神疲乏,面色萎黄,厌食拒食,如稍进饮食,则大便烂或夹有不消化之食物残渣,容易出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无力。
1.主方参苓白术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薏苡仁15克,扁豆15克,莲子15克,砂仁3克(后下),桔梗6克,炙甘草6克,山药15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大便臭秽或有不消化物者,加麦芽10克、山楂10克。动则汗出者,加黄芪15克、牡蛎30克(先煎)。
2.中成药  (1)人参健脾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2)开胃健脾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3.单方验方健脾消积汤(蔡化理《小儿难病回春新方》)
处方:白术12克,茯苓9克,鸡内金12克,广木香12克,白芍9克,延胡索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

小儿厌食屡试屡效方

小儿厌食——于氏清胃增食煮散(于己百方)

【组成】黄芩10g,黄连6g,焦栀子10g,砂仁6g,鸡内金10g,焦山楂15g,炒麦芽15g,神曲12g,莱菔子15g,枳实10g,槟榔10g,炙甘草10g。

【用法】上药粉碎,分装于4个纱布袋中,沸水冲泡或冷水煎煮后服用,1袋/次,4袋/日。

【功效主治】小儿厌食症胃热型。

【加减】嗳气,加代赭石20g,降气除嗌;脘腹胀满,加木香10g、白芷12g,行气散郁;舌苔黄腻者,加藿香10g,薏苡仁15g,化湿醒胃;便秘较甚,加大黄(后下)6g,通腑泻热;胃热较甚,加蒲公英30g,连翘30g,清解胃热。

小儿厌食——于氏健脾增食煮散(于己百方)

【组成】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2g,炙甘草10g,陈皮10g,砂仁6g,焦山楂15g,炒麦芽15g,神曲15g,鸡内金15g。

【用法】上药粉碎,分装于4个纱布袋中,沸水冲泡或冷水煎煮后服用,1袋/次,4袋/日。

【功效主治】小儿厌食症脾虚型。

【加减】脘腹胀满,去炙甘草,加木香10g、香附10g,行气除胀;便溏泄泻,加炮姜10g、焦山楂15g,温中健脾止泻;病在夏季或夹有湿邪而舌苔腻者,加藿香10g、扁豆15g、陈皮10g,清暑化湿,行气开胃;易于出汗,加黄芪20g、桑叶15g、浮小麦15g,益气固表,敛汗止汗。

  【张锡君治疗小儿厌食症】一是乳食积滞,损伤脾胃;二是脾胃虚弱、乳食停滞。张老常以开胃进食汤(藿香、佩兰、厚朴、陈皮、甘草、鱼秋串、鱼腥草、炒三仙)为基础方加减应用,配合中成药,多获良效。

  1.乳食积滞者治以开胃进食汤加莱菔子。伴腹痛、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呕吐厉害者加白蔻、苏梗。中成药可选消食冲剂、一厘金、小儿化食丸、大山楂丸等配合服用。

  2.体质不佳、脾胃虚弱者用开胃进食汤去厚朴、陈皮、炒三仙,加党参、白术、茯苓。畏寒怕冷加制附片、干姜;乏力加黄芪。可配胚宝片、党参马蹄冲剂、参芪王浆等同服。

  3.外邪犯胃、胃纳受阻者用开胃进食汤去炒三仙加紫苏叶。呕吐加生姜、法半夏;腹泻加炒白术、荷叶;身痛加葛根;伤暑加香薷、厚朴。可配藿香正气水、小儿四症丸,夏季配香苏正胃丸等同服。

  4.惊恐气逆、脾胃失调者用开胃进食汤去藿香、佩兰、陈皮,加钩藤、朱砂、灯芯、茯苓。惊惕加蝉衣、僵蚕;呕吐加生牡蛎。可配合沉香化气丸、大山楂丸同服。

  5.热病之后、胃阴受伤者用开胃进食汤去藿香、佩兰、厚朴、陈皮,加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炒三仙改为生麦芽。便结数日不行者加玄参、生地、制大黄;呕吐加藿香。可配石斛露、玉桔冲剂同服。

  6.久病不愈、脾胃虚弱用开胃进食汤去陈皮、厚朴,加党参、山药、扁豆、茯苓。呕吐加苏梗、白蔻;湿甚加苡仁、苍术;畏寒肢冷加附片、肉桂。可配合附子理中丸、党参马蹄冲剂、小儿健脾丸、健脾糕片等同服。

  此外,要注意饥饱适宜,寒暖适时,饮食宁少勿多,宁饥勿饱,宁慢勿速,宁热勿冷,宁软勿硬,以清、淡、软、易于消化而富有营养为宜,少予肥甘之品。否则脾胃呆滞,湿热内生,酿生他病。小儿半岁以后,当添辅食,切忌强制进食。某些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如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肠炎、长期便秘、结核病、尿毒症等均可引起厌食症,应注意查明原发病并加以治疗。

【方二】中草药路边黄(金钱草)干品10克(鲜品酌加),3至5两重塘角鱼一条(去内脏、头尾),混合放饭锅蒸熟,给小孩吃肉喝汤,其味清香可口。金钱草,甘、淡、凉。

塘角鱼清补,合用可收清热除湿、开胃消积之功。

来源:本人临床验方。2岁以下的小儿因脾胃虚弱易引起厌食、伤食,药疗往往效果不佳。用中医传统的食疗方法,考虑小儿先天脾胃虚弱,寓治于食当中,慢慢振奋虚弱的脾胃,其效明显。施家园社区一带的许多小儿曾验证过此食疗法。提供人:古镇中医

【方三】小孩食欲差,是脾虚的表现。大米数十克炒黄,用水微微湿润。鲜荷叶将米包裹,用线捆好。针刺荷叶留小孔10余个,再在火上烤香(最好是炭火)。去叶取米煮稀饭,味香。日吃两三次,有奇效。来源:祖传秘方

01儿宝进食散

【组成】 山楂2 0克, 神曲2 0克, 麦芽2 0克, 莱菔子2 0克,鸡内金2 0克, 水红子3 0克, 砂仁1 5克, 槟榔1 5克, 香附2 0克, 陈皮2 0克, 莪术1 5克, 川厚朴2 0克, 大黄1 0克, 生甘草5克。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3~5个月患儿每次服0 .2~0 .3克; 6~1 1个月每次服0 .4~0 .6克; 1~3岁每次服0 .7~1克; 4~7岁每次服1~1 .5克; 8~1 4岁每次服1 .8~3克, 一日服3次, 温开水冲服。

【功能】 消食导滞, 和中健脾。

【主治】 小儿厌食症 (实证)。

【附记】 引自 《 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宋从有方。 屡用特效。

02  黄金白玉散

【组成】 炙黄芪6克, 炒鸡内金6克, 焦白术6克, 炒怀山药1 0克, 五谷虫6克。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 0克, 每口服3次, 用糖开水冲服。

【功能】 益气健脾、 消食化积。

【主治】 小儿厌食症 (脾气虚); 疳积 (疳积初期)。

【加减】 若见低热久泻, 气津两伤者, 可兼服生脉散。

【附记】 引自 《 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张燮均方。 屡用效佳。

03 交 服 散

【组成】 ①牵牛子、 大黄各等份; ②莲子1 5克, 白术2 4克,鸡内金2 4克, 川厚朴1 8克, 槟榔3 0克, 陈皮3 0克, 枳实2 4克, 生山楂3 0克, 熟山楂3 0克, 砂仁1 5克, 黑丑1 5克, 白丑1 5克。

【制法】 散 剂。 上 列 两 方, 分 别 共 研 极 细 末, 和 匀, 贮 瓶备用。

【用法】 口服。 两方交替服用。 ①号方每日早、 晚各服1克;②号方每次服1~2克, 每日服3次。 均用温开水冲服。

【功能】 导滞清热。

【主治】 小儿厌食、 食积化热。 症见嗳气呃逆、 不食吞酸、口渴不多饮、 烦躁易怒、 手足心热、 夜眠不安、 舌质红、 苔黄腻、 指纹紫红、 脉数。

【附记】 引自张奇文 《 幼科条辨》 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方。 屡用皆效。 方①原名牛黄散 (为中成药)。 方②原名香橘片, 共研细末, 打成片剂, 每片重 0 .5 克。 日服 3 次, 每次服2~4片。 年长儿酌增。

04 补天健儿素

【组成】 党 参 5 0 0 克, 生 牡 蛎 5 0 0 克, 枸 杞 7 5 0 克, 山 药1 0 0 0克, 苍术5 0 0克, 杜仲5 0 0克, 蛤蚧5 0 0克, 枳壳5 0 0克,鸡内金5 0 0克, 黑白丑各2 5 0克, 白糖5 0 0克。

【制法】 片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制成糖衣片, 每片重0 .2 5克。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3片, 每日服2次, 温开水送服。

【功能】 焙补后天、 健脾益胃。

【主治】 小儿厌食症 (元气耗伤, 运化无权型)。

【记】 引自张奇文 《 幼科条辨》 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方。 屡用特效。

05 淮 曲 散

【组成】 淮山药2 0 0克, 酒糟曲1 5 0克, 茯苓1 0 0克, 丁香2 0克。

【制法】 散剂。 将上药晒干, 共研极细末, 过筛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 5克, 每日服3次, 于饭后用温开水或加少量红糖调服。

【功能】 温中健脾、 益胃启食。

【主治】 小儿不思乳食、 面色萎黄、 脘腹胀满, 或兼呕吐、唇舌色淡、 苔白厚腻。

【附记】 引自胡熙明 《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中杨德明方。 治疗小儿厌食症1 1 5例, 有效率达9 5%以上。 本方既可健脾和胃,又可消食启食, 实为治疗小儿厌食症中脾虚兼有积滞之要方。 用之颇验。

06 消 食 饴

【组成】 贯 众 2 5 0 克, 藿 香 2 5 0 克, 前 胡 1 2 0 克, 荷 叶 1 0张, 淮山药3 0 0克 (取出1 0 0克研细过筛备用), 太子参3 0 0克,白萝卜1 0 0 0克 (扬绒绞汁备用)。

【制法】 饴块。 将上药文火煎熬, 取头二汁及白糖2 5 0克,继续浓缩至滴水成珠, 掺入山药粉、 白萝卜汁, 和匀, 停火待冷, 拌以适量 香 料, 制 成 饴 糖 块 状, 每 块 重 5 克 (含 生 药 1 0
克), 收贮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块, 每日服2~3次, 年长儿可食2块。 7天为1疗程。

【功能】 芳香化湿、 和胃消食。

【主治】 由食滞而致脾运不健的小儿厌食症。

【附记】 引自胡熙明 《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中蒋文基方。 治疗6 3例, 显效3 9例, 有效1 7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 9%。

07 消 食 散

【组成】 淮山药2 5 0克, 薏苡仁2 5 0克, 鸡内金1 5 0克, 芡实1 5 0克, 扁豆1 5 0克, 中稻米6 0 0克。

【制法】 散剂。 将上药分次下锅, 用文火炒至淡黄色, 混合后共研为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药末1汤匙 (约6~9克)。 每日早、晚各服1次, 用滚开水冲服。 也可加少许红糖矫味。 1 0天为1疗程。

【功能】 健脾利湿、 消食和胃。

【主治】 小儿厌食症。

【附记】 引自 《 程氏医学笔记》。 治疗1 5 0例, 治愈1 4 7例,显效3例, 总有效率达1 0 0%, 其中治愈率为9 8%。

08  金 芽 散

【组成】 淮山药1 2克, 扁豆1 2克, 炒谷芽1 2克, 炒麦芽1 2克, 鸡内金6克, 枳壳6克, 茯苓1 2克, 炙甘草6克, 焦白术6克。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6~9克, 每日服3次, 温开水冲服。7天为1疗程。

【功能】 健脾、 消食、 和胃。

【主治】 小儿厌食症。

【附记】 引自 《 集验中成药》。 屡用效佳, 治愈率可达9 0%以上。

09 增 食 丹

【组成】 焦神曲9克, 焦山楂1 5 .6克, 云茯苓9克, 清半夏6克, 陈皮9克, 连翘6克, 莱菔子6克, 焦麦芽6克, 焦谷芽6克, 炒枳壳6克, 厚朴6克, 砂仁3克, 焦内金9克, 焦槟榔9克。

【制法】 片剂。 上药依法加工, 制成片剂。 每片重 0 .3 克,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一日总量, 一岁 4 片, 三岁 9 片, 六岁 1 2片。 分 2~3 次 服。 温 开 水 送 服。 大 便 秘 结, 可 酌 加 用量1 / 3~1 / 2。

【功能】 健胃消食、 导滞消胀。

【主治】 纳呆、 食后胀饱、 停乳、 停食、 嗳气、 矢气、 消化不良有腹泻及大便黏稠腥臭者。

【附记】 引自徐振纲 《 何世英儿科医学》 中何世英方。 屡用效佳。 又婴幼儿伤于饮食, 食积不化, 郁滞生热者适用, 凡脾虚胃弱者忌用。

10 皂 荚 散

【组成】 皂荚1 0 0克。

【制法】 散剂。 取干燥皮厚, 质硬光滑, 深褐色而无虫蛀之皂荚, 刷尽泥灰, 切断, 放入铁锅内, 先武火, 后文火煅存性,剥开皂口, 以内无生心为度, 研为细末,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克, 每日服2次, 以红糖适量拌匀吞服。

【功能】 祛痰、 消食、 化积。

【主治】 小儿厌食症。

【附记】 引自程爵棠 《 单方验方治百病》。 临床屡用, 疗效满意, 治愈率可达9 8%以上。

11 儿宝冲剂

【组成】 苍术2 0克, 焦山楂2 0克, 陈皮8克, 鸡内金6克。

【制法】 冲剂。 上药共研细末, 制成颗粒, 装入小袋内, 每袋3 0克, 收贮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日服1袋, 分3次, 用温开水冲服。

【功能】 健脾消食。

【主治】 小儿厌食 (脾失健运型)。

【附记】 引自程爵棠 《 单方验方治百病》。 屡用效佳。

12  山楂消化散

【组成】 山楂2 7 0克, 牵牛子1 5克。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过1 0 0目筛,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1~2岁每次服1克; 2~4岁每次服2克; 4岁以上者每次服3克, 每日服3次, 温开水冲服或布包煎服。

【功能】 消食化积导滞。

【主治】 小儿厌食症。

【附记】 引自程爵棠 《 单方验方治百病》。 屡用效佳。

13  敷 脐 膏

【组成】 炒麦芽1 0克, 焦山楂1 0克, 炒神曲1 0克, 炒鸡内金5克, 炒莱菔子6克。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外用。 上药为1次量。 取上药粉, 加面粉和水适量调成糊状, 于睡前敷患儿肚脐上。 外用纱布固定。 次晨取下, 每日1次, 5次为1疗程。

【功能】 消食开胃。

【主治】 小儿厌食症。

【附记】 引自程爵棠 《 单方验方治百病》。 屡用效佳。 一般用药1个疗程即愈。

14  健脾糖浆

【组成】 太子参9 0 0克, 薏苡仁9 0 0克, 苍术9 0 0克, 青皮9 0 0克, 陈皮9 0 0克, 茯苓9 0 0克, 山药9 0 0克, 山楂9 0 0克,六曲9 0 0 克, 鸡内金 9 0 0 克, 肉豆蔻 3 0 0 克, 尼 泊 金 乙 酯 7 .5克, 苯甲酸钠4 0克, 白砂糖2 5 0 0克。

【制法】 糖 浆。 先 将 薏 苡 仁、 太 子 参、 鸡 内 金、 肉 豆 蔻 用4 5%乙醇浸湿, 渗滤。 再将余药用水煎煮二次, 过滤浓缩。 然后把渗滤液和水煎液合并, 静置, 除去沉淀, 再浓缩, 去除乙醇,加入白糖及防腐剂, 制成1 0 0 0毫升糖浆。 分装备用。

【用法】 口服。 3岁以下每次服5毫升, 3~6岁每次服1 0毫升。 均为每日服3次。 7天为1疗程。

【功能】 健脾利湿、 消食化积。

【主治】 小儿厌食。

【附记】 引自 《 程氏医学笔记》 宋世敏方。 治疗1 5 3例, 服药1~1 2 个 疗 程 后, 结 果 治 愈 1 4 3 例, 有 效 1 0 例。 治 愈 率为9 3%。

15 开胃冲剂

【组成】 ①生谷芽1 5克, 生稻芽1 5克, 荷叶6克, 香橼皮6克, 佛手6克, 白芍药1 5克, 甘草3克, 使君子1 5克, 冬瓜子1 2克。

②生谷芽1 5克, 生稻芽1 5克, 荷叶6克, 沙参1 2克,麦门冬 1 2 克, 玉 竹 1 0 克, 石 斛 1 0 克, 生 地 黄 1 0 克, 丹 皮1 0克。

【制法】 冲剂。 上列二方, 分别水煎三次去渣, 浓缩晾干,加一倍糖粉, 和匀, 制成颗粒。 分装备用。

【用法】 口服。 随症选方, 每次服1 0克, 每日早、 晚各服1次, 用开水冲服。 7天为1疗程。

【功能】 ①醒脾开胃。 ②养阴开胃。

【主治】 小儿厌食症 (脾胃虚弱型用方①, 脾胃阴伤型用方②)。

【附记】 引自 《 集 验 中 成 药》 陈 中 瑞 方。 多 年 应 用, 效 果甚佳。

16 八味厌食散

【组成】 黄芪3 0克, 白术3 0克, 茯苓3 0克, 黄精3 0克,陈皮2 0克, 青黛2 0克, 炙鸡内金1 0克, 炙甘草1 0克。

【制法】 冲剂。 上药依法加工, 制成冲剂颗粒。 分装, 每袋3克, 备用。

【用法】 口服。 1 .5~3岁每次服1袋, 每日服3次; 3~5岁每次服2袋, 每日服2次; 5~1 0岁每次服2袋, 每日服3次。温开水冲服。 半个月为1疗程。

【功能】 健脾益气、 消食平肝。

【主治】 小儿厌食症。

【附记】 引自程爵棠 《 程氏集验妙方歌诀》 中李秀敏方。 屡用效佳。 治愈率可达8 0%以上。

17  健 脾 散

【组成】 淮山药2 5 0克, 苡米仁2 5 0克, 芡实米2 0 0克, 大米 (中稻米) 5 0 0克。

【制法】 散剂。 上药分别置锅内炒至淡黄色, 混合共研极细末, 过筛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汤匙, 每日早、 晚各服1次, 温开水冲服。 2 0天为1疗程。

【功能】 健脾、 消食、 固涩。

【主治】 小儿厌食症。

【加减】 便 溏 者, 加 扁 豆 1 5 0 克; 积 滞 腹 胀 者, 加 鸡 内 金1 0 0克; 口渴多饮者, 加天花粉6 0克, 白芍药6 0克。

【附记】 引自 《 集验中成药》 邓德源方。 屡用效佳, 治愈率可达9 0%以上。

18  增 食 散 (一)

【组成】 陈皮1 0克, 香附1 0克, 炒枳壳1 0克, 山药1 0克,焦山楂1 0克, 郁金1 0克, 鸡内金6克, 甘草6克。

【制法】 冲剂。 上药共研细末, 和匀, 制成冲剂。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1~3岁每次服5克, 日服2次; 3~6岁每次服5次, 日服3次; 6~1 4岁每次服1 0克, 日服2次, 均为开水冲服。 1个月为1疗程。

【功能】 健脾、 消食、 和胃、 理气。

【主治】 小儿厌食症。

【附记】 引自程爵棠 《 民间秘方治百病》 中许玉贞方。 屡用效佳。

19  毛氏消食丸

【组成】 木香1 5克, 砂仁1 5克, 六曲6 0克, 炒麦芽6 0克,焦山楂6 0克, 炒槟榔4 0克, 炒莱菔子4 0克, 炒青皮3 0克, 胡黄连2 0克, 黄芪9 0克。

【制法】 蜜丸。 上药共研细末, 和匀, 炼蜜为丸, 每丸重4克。 分装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丸, 每日服2次, 奶、 水各半送服。如服药面 (散剂) 亦可。 每次服2克, 日服2次。

【功能】 理气和胃、 消食化积。

【主治】 小儿厌食, 见食则烦, 体弱发稀, 按 “食色性也”,小儿落生, 不教自食, 唯不知饱。 如大人喂食无度、 过量, 伤及脾胃, 脾胃消化无力, 见食则厌, 结果营养障碍, 百病丛生, 西医谓之缺锌。

【附记】 引自 《 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毛有半方。 屡用效佳。

20  滋 脾 散

【组成】 太子参5克, 生山药1 0克, 莲子1 0克, 炒扁豆1 0克, 炒杭芍5克, 炒麦芽1 0克, 鸡内金5克, 炒山楂1 0克, 葛根3克, 薏苡仁1 0克, 大枣 (去核) 2枚。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1岁以下每日1~1 .5克, 分3次服; 1~4岁每日2~3克, 分3次服; 4岁以上每日3~6克, 分3次服。 成人每日6~9克, 分3次服。

【功能】 滋补脾阴、 益气生津。

【主治】 脾阴虚厌食、 大便干结、 盗汗、 手足心热、 舌质嫩红少苔。

【附记】 引自 《 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午雪峤方。 屡用效佳。

21  谷麦金蝉散

【组成】 炒谷芽 (或神曲6 0克代) 6 0克, 炒麦芽6 0克, 蝉衣6 0克, 炒山楂6 0克, 炒苍术6 0克, 焦玉片6 0克, 鸡内金3 0克。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1岁以下每日1~1 .5克, 分3次服; 1~4岁每日3~4 .5克, 分3次服; 4~7岁每日4 .5~6克, 分3次服;成人每日6~9克, 分3次服。

【功能】 健脾导滞、 消疳镇惊。

【主治】 疳积厌食、 夜惊多汗。

【附记】 引自 《 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午雪峤方。 屡用效佳。

22  朱氏消食丸

【组成】 明矾6克, 鸡内金 2 0 克, 黄连 6克, 黄芪 1 0 克,焦山楂3 0克。

【制法】 蜜丸。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炼蜜为丸, 如梧桐子大。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2~3克, 每日服3~5次, 用可乐饮料或米汤送服。

【功能】 消食化积、 清热燥湿、 益气固表。

【主治】 5~1 0岁小儿厌食、 食欲不振 (但特别想吃零食、杂食) 等症。 本症患儿虽厌食、 食欲不振, 但形体不衰、 精神很好、 吵闹起来父母难以招架。

【附记】 引自 《 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朱曾柏方。 多年应用,效果甚好。

23 进食糖浆

【组成】 丁香3克, 代赭石1 0克, 白芷5克, 青皮3克, 陈皮3克, 炒山楂1 0克, 炒稻芽1 0克。

【制法】 糖浆。 上药依法加工, 制成糖浆。 分装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5~1 0毫升, 每日服3次。

【功能】 平肝降逆、 调中健胃。

【主治】 小儿厌食症。 症见患儿消瘦、 性急心烦, 稍拂其意则哭 闹 不 已、 食 思 不 振、 夜 卧 欠 安、 腹 无 胀 满。 苔 薄 白、 脉弦细。

【附记】 引自 《 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刘弼臣方。 屡用效佳。

24  鸡金菔子丸

【组成】 鸡内金、 莱菔子各等份。

【制法】 水丸。 上药炒, 分别研粉, 然后混合共研极细末,过1 0 0目筛, 和匀, 水浸为丸如莱菔子大。 晒干,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成年人每次服 5 克, 1 0 岁以下儿童每次服1~2克。 均为一日服3次, 开水送服。

【功能】 健脾消食化积。

【主治】 脾虚 食 少、 厌 食、 不 食、 嗳 腐、 脘 胀、 脉 弦 有 力、苔薄。

【附记】 引自 《 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汤承祖方。 屡用效佳。

25  增 食 散 (二)

【组成】 炒淮山药, 炒穴曲, 炒鸡内金各等份。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3~9克, 每日服3次, 温开水冲服。

【功能】 健脾益气、 消食开胃。

【主治】 食欲减退厌食症。

【附记】 引自 《 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刘彭年方。 屡用效佳。

26  健 脾 丸

【组成】 黄芪3 0克, 当归3 0克, 党参3 0克, 莲米3 0克,芡实1 5克, 扁豆3 0克, 使君子3 0克, 白术1 5克, 砂仁9克,白蔻9克, 黄连6克, 薏苡仁3 0克, 槟榔片1 5克, 茯苓3 0克,广木香1 2克, 枳实1 2克, 雷丸9克, 蜂蜜6 0克, 陈仓米 (炒干)2 5 0克。

【制法】 蜜丸。 先将前十七味药共研细末与炒干的陈仓米粉,混匀, 加蜂蜜为丸, 每丸重1 0克。 分装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丸, 每日服3次, 温开水化服。

【功能】 健脾杀虫、 消疳壮体。

【主治】 小儿厌食症、 疳积、 羸瘦。

【附记】 引自 《 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周京述方。 屡用效佳。

27  杏 仙 膏

【组成】 杏仁 (去皮) 1 5克, 栀子1 5克, 砂仁1 5克, 小红枣1 5克, 焦三仙3 0克, 黍米1摄, 藿香1 0克。

【制法】 药膏。 将上药中小红枣、 黍米放入碗中, 加适量水,上锅蒸2 0分钟取出, 待凉后, 将枣核去掉, 其余五味药共研细末, 入前二味药共捣烂如泥, 调成软膏状。 贮瓶备用。

【用法】 外用。 用时每取此膏3 0克, 外敷于两手心劳宫穴和肚脐上。 上盖敷料, 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次。

【功能】 健脾醒胃、 消食和中。

【主治】 食欲不振 (纳呆)。

【附记】 引自程爵棠 《 手部疗法治百病》。 屡用有效, 如对胶布过敏患者则用纱布包扎。

28  和 胃 膏

【组成】 党参3 0克, 白术3 0克, 茯苓3 0克, 佩兰叶5 0克,焦三仙1 0 0克, 砂仁1 5克, 枳壳1 5克。

【制法】 药膏。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以生姜汁调和成糊状, 贮瓶备用。

【用法】 外用。 用时取此膏3 0克, 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和肚脐上。 上盖敷料, 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次, 1 0次为1疗程。

【功能】 健脾和胃、 醒脾消食。

【主治】 食欲不振 (纳呆)。

【附记】 引自程爵棠 《 足底疗法治百病》 中笔者经验方。 屡用屡验, 效佳。

29  调 解 散

【组成】 苍术、 山楂、 六曲各等份。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3岁以下, 每次服1克, 日服3次, 饭后服;3岁以上, 每次服1 .5~2克, 日服3次, 饭后服。 服用时以少量蜂蜜开水调服。

【功能】 芳香助运、 醒胃化滞。

【主治】 长期食欲不振、 厌食、 拒食、 面黄消瘦、 大便稀,或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等一切脾胃失调证。

【附记】 引自程爵棠 《 秘方求真》 中江育仁方。 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一般连服1 5日左右, 即收佳效。

30 八味消食散

【组成】 川朴花5克, 郁金5克, 淡芩 (炒) 2克, 白术 (炒)5克, 枳壳 (炒) 2克, 大腹皮6克, 茯苓9克, 神曲6克。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3~6克, 每日服2次, 温开水冲服。

【功能】 健脾化湿运滞。

【主治】 厌食 (脾虚夹湿型)。 症见长期胃纳不思、 面色萎黄、 形体消瘦、 时有胸闷不舒、 脘腹作胀, 或口淡无味、 大便粗糙不化或溏薄不化、 溲黄、 肢倦无力、 苔薄白腻、 脉濡细。

【加减】 如舌苔厚腻者, 加桂炭2克, 鸡内金6克; 时有微热者, 加青蒿6克; 腹胀且痛者, 加制香附6克, 陈皮6克。

【附记】 引自 《 名医治验良方》 詹起荪方。 本方临床运用八十年, 效果满意, 可靠。

31 香 楂 丸

【组成】 藿香6克, 山楂6克, 半夏6克, 厚朴6克, 神曲6克, 茯苓1 0克, 鸡血藤6克, 砂仁6克, 甘草3克。

【制法】 水丸。 上药共研细末, 和匀, 水泛为丸, 如莱菔子大, 晒干,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3~6克, 每日服3次, 温开水送服或布包煎服。

【功能】 消食和胃、 化浊运脾。

【主治】 小儿厌食 (食滞胃脘、 脾气困阻型)。 常见厌食、 腹胀、 呃气时作、 嗳腐吞酸、 手心发热, 或夜寐躁扰、 大便中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 苔白或黄、 根腻、 脉滑、 指纹紫。

【附记】 引自 《 名医治验良方》 史方奇方。 本方为临床5 0余年之经验方。 临床屡用, 疗效颇著。 同时, 对于外感初起, 夹湿夹滞, 或高热已退, 症见余湿扰中, 胃呆脾困, 厌食脘闷。 用之临床, 亦有良效。

32 二 香 散

【组成】 建曲1 2克, 焦白术9克, 草蔻6克, 砂仁6克, 茴香6克, 丁香1 .5克。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3~6克, 每日服3次, 温开水送服。

【功能】 健脾养胃。

【主治】 厌食 (脾胃虚弱型)。 症见食欲不振、 食后嘈杂、 恶心、 日渐 消 瘦、 面 色 苍 白、 乏 力、 语 声 低 微。 舌 苔 黄 腻、 脉沉细。

【附记】 引自 《 名医治验良方》 王鹏飞方。 屡用效佳。

33 黄精曲术散

【组成】 黄精1 2克, 建曲9克, 焦术9克, 砂仁4 .5克, 草蔻6克, 化红9克, 千年健1 2克, 竹茹9克, 焦山楂9克。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或制成口服液。

【用法】 口服。 每次服3~6克, 每日服3次, 温开水冲服。

【功能】 行气消食、 和胃健脾。

【主治】 神经性厌食 (脾胃虚弱、 肝胃不和型)。 症见面黄肌瘦、 精神差、 胃脘胀痛、 拒按、 泛酸、 不思饮食、 食入即吐。 舌尖红、 苔薄白、 脉弦细。

【附记】 引自 《 名医治验良方》 王鹏飞方。 屡用效佳。

34  楂术消食散

【组成】 干姜2克, 肉桂1克, 炒白术6克, 焦山楂1 0克,炒苍术5克, 炒枳实5克, 陈皮5克, 淮山药6克, 槟榔3克。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6克, 每日服2次, 冲入沸水, 加盖焖1 0~3 0分钟, 趁温服下。

【功能】 燥湿散寒、 行气导滞、 消食开胃。

【主治】 小儿厌食症。

【附记】 引自 《 集验中成药》。 屡用效佳。

35  佩兰术豆散

【组成】 炒白术5克, 炒扁豆5克, 砂仁5克, 佩兰5克,鸡内金 5 克, 焦 山 楂 1 0 克, 炒 谷 芽 1 0 克, 甘 草 3 克, 藿 香5克。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3~6克, 每日服3次, 温开水冲服。

【功能】 芳香化湿、 消食和胃。

【主治】 小儿厌食症。

【附记】 引自 《 集验中成药》。 屡用效佳, 一般服药3~5天见效。

36 楂 曲 散

【组成】 焦神曲4 .5克, 焦山楂4 .5克, 焦麦芽4 .5克, 焦谷芽4 .5克, 鸡内金3克, 炒枳壳3克。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6~9克, 每日服3次, 温开水冲服或布包煎服。

【功能】 消食导滞。

【主治】 小儿厌食症。

【附记】 引自 《 集验中成药》。 屡用效佳。

37  香苓口服液

【组成】 茯苓1 0克, 藿香1 0克, 木香3克, 厚朴3克, 黄连3克, 砂仁3克, 焦神曲1 0克, 鸡内金 (研末兑入) 3克, 栀子6克, 焦谷芽1 0克。

【制法】 浓缩液。 上药加水煎煮三次, 滤汁去渣, 合并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 每毫升含生药2克,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5~1 0毫升, 每日服3次。 7天为1疗程。

【功能】 清热化滞、 理脾助运。

【主治】 小儿厌食症。

【附记】 引自 《 集验百病良方》。 屡用效佳。

38 参麦口服液

【组成】 沙参1 0克, 麦门冬1 0克, 扁豆1 0克, 玉竹1 0克,天花粉1 0克, 山楂7 .5克, 麦芽7 .5克, 鸡内金 (研末兑入) 7 .5克, 百合1 5克。

【制法】 浓缩液。 上药加水煎煮三次, 滤汁去渣, 合并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 每毫升内含生药2克,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5~1 5毫升, 每日服3次, 7天为1疗程。

【功能】 滋补胃阴、 增进食欲。

【主治】 小儿厌食症。

【附记】 引自 《 程氏医学笔记》。 屡用效佳。

39  三仙消食丸

【组成】 北沙参1 0克, 炒白术6克, 炒扁豆8克, 炒薏苡仁8克, 炒枳壳6克, 砂仁3克, 槟榔8克, 胡黄连3克, 莲子8克, 乌梅6克, 焦三仙1 8克。

【制法】 蜜丸。 上药共研细末, 和匀, 炼蜜为丸, 每丸重6克, 分装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2丸, 每日服2次 (重者3次),温开水化服。

【功能】 导滞运脾、 消食和胃。

【主治】 小儿厌食症。

【附记】 引自 《 程氏医学笔记》。 多年应用, 疗效颇佳。

40 养 胃 散

【组成】 细生地1 0克, 麦门冬1 0克, 玄参1 2克, 生麦芽1 5克, 香橼9克, 佛手6克。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6~9克, 每日服3次, 温开水冲服或布包煎服。

【功能】 生津润燥、 醒脾开胃。

【主治】 小儿厌食症 (胃阴虚型)。 症见厌食较久甚、 或拒食、 口渴多饮、 大便干结难行、 甚至数天1行、 寐则盗汗, 形体一般或略低于正常儿体重, 舌光或少苔、 舌质偏红、 或苔薄白或白腻 (此非湿阻, 乃大肠秽浊之气熏之所致), 脉细滑数。

【加减】 若大便秘结者, 用生大黄3克, 煎汤送服此散。

【附记】 引自 《 名医治验良方》 朱瑞群方。 多年应用, 效果甚佳。

41 健脾消食膏

【组成】 太子参1 2 0克, 焦山楂9 0克, 茯苓9 0克, 白术9 0克, 陈皮9 0克, 枳实3 0 0克, 神曲9 0克, 麦芽9 0克, 鸡内金6 0克。

【制法】 膏滋。 上药加水煎煮三次, 滤汁去渣, 合并滤液,加热浓缩为清膏, 再加饴糖3 0 0克, 冰糖2 0 0克收膏即成,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 0~1 5克, 每日服2次, 开水调服。

【功能】 健脾消食。

【主治】 小儿食欲不佳 (脾失健运型)。 表现为面色萎黄, 不思饮食, 甚至拒食, 若强行进食后则会恶心、 呕吐、 腹胀、 苔白不厚或薄腻。

【加减】 如有泛呕欲吐者, 加姜半夏6 0克, 姜竹茹6 0克;如腹部胀满者, 加莱菔子6 0克, 厚朴1 0 0克。

【附记】 引自汪文娟 《 中医膏方指南》。 屡用效佳。

42 养胃消食膏

【组成】 玄参9 0克, 炒麦芽9 0克, 鸡内金6 0克, 麦门冬9 0克, 生地黄9 0克, 沙参9 0克, 石斛9 0克, 玉竹9 0克, 乌梅6 0克, 怀山药9 0克, 甘草2 0克, 黑芝麻1 0 0克, 饴糖1 5 0克, 冰糖1 0 0克。

【制法】 膏滋。 上药除黑芝麻外, 余药加水煎煮三次, 滤汁去渣, 合并滤液, 加热浓缩成清膏, 黑芝麻研碎后, 冲入清膏和匀, 然后加蜂蜜3 0 0克, 冰糖2 0 0克收膏即成,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 0~1 5克, 每日服2次, 开水调服。

【功能】 滋阴养胃。

【主治】 小儿食欲不佳 (胃阴不足型)。 症见不思饮食、 口干多饮、 大 便 干 结、 唇 干 色 红、 皮 肤 干 燥、 舌 苔 多 为 剥 苔 或 无舌苔。

【加减】 如食欲不振者, 加山楂1 0 0克; 如大便干结者, 加火麻仁1 0 0克, 全栝楼6 0克。

【附记】 引自汪文娟 《 中医膏方指南》。 屡用效佳。

43 益气健脾膏

【组成】 党参9 0克, 茯苓9 0克, 白术9 0克, 淮山药9 0克,扁豆9 0 克, 砂仁 3 0 克, 桔梗 3 0 克, 陈 皮 6 0 克, 莲 子 肉 1 0 0克, 芡实1 5 0克。

【制法】 膏滋。 上药除莲子肉、 芡实外, 余药加水煎煮三次,滤汁去渣, 合并滤液。 加热浓缩为清膏, 莲子肉、 芡实煮热至透烂, 研碎, 调入清膏和匀, 然后加蜂蜜3 0 0克, 冰糖2 0 0克收膏即成。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 0~1 5克, 每日服2次, 开水调服。

【功能】 益气健脾、 和胃进食。

【主治】 小儿食欲不佳 (脾胃气虚型)。 表现为面色白或萎黄。 形体瘦弱、 食欲不振、 食少或厌食。 若进食稍多, 则大便不通或大便溏泻、 舌质淡苔薄白。

【附记】 引自汪文娟 《 中医膏方指南》。 屡用效佳, 在服药治疗同时, 应注意做到: ①养成饮食习惯, 做到定时定量; ②适当限制零食, 少吃冷饮; ③纠正偏食, 挑食, 适量摄高糖、 高蛋白食物; ④要集中思想, 细嚼慢咽; ⑤加强体育锻炼, 增加户外活动, 增进食欲, 促进消化; ⑥可在饭前吃点山楂、 红果, 还可内服酵母生、 多酶片等帮助消化。 如此调摄, 可增进食欲, 巩固治
疗效果。

44 藿 佩 散

【组成】 藿香、 佩兰叶、 广木香、 焦山楂各等份。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3~6克, 每日服3次, 温开水冲服。同时配合本方外治, 用时取药末1 0~1 5克, 用陈醋调和成糊状,外敷于肚脐和中脘穴上。 外以纱布包扎固定, 每日换药1次。

【功能】 消食醒脾。

【主治】 小儿厌食症。

【附记】 引自程爵棠 《 穴位贴敷治百病》 中笔者祖传秘方。

45 消 化 膏

【组成】 炒神曲1 0克, 炒麦芽1 0克, 焦山楂1 0克, 炒莱菔子6克, 陈皮6克, 炒鸡内金6克, 炒枳壳5克 (或延胡索 5克)。

【制法】 散剂。 上药共研极细末, 和匀, 贮瓶备用。

【用法】 外用。 用时每取此散1 0~1 5克, 加入淀粉少许, 和匀, 用白开水、 陈醋各半调和成软膏状, 外敷于肚脐上, 外用纱布包扎固定, 晚敷晨取。 每日1次, 5次为1疗程。

【功能】 消食化积、 理气导滞。

【主治】 小儿厌食、 饮食停滞、 脘腹胀满、 呕吐或泄泻等。

【附记】 引自程爵棠 《 穴位贴敷治百病》 中笔者经验方。 屡用效佳。 一般连敷1或2个疗程, 即可见效或痊愈。 若能加用本散内服, 则效果更好。 即每次服3~6克, 每日服3次, 温开水冲服或布包煎。

儿科大家刘弼臣治疗小儿厌食辨证施治5法

一、消食导滞法

[病案一] 张某,男,5岁。平素挑食,喜食肉食及油炸食品。3天前中午,妈妈带他去吃麦当劳,暴饮暴食后,当日晚曾呕吐一次,从此不思饮食,嗳腐吞酸,肚腹胀满,大便臭秽,遂来就诊。查体:舌质偏红,苔厚腻,脉滑数。证属乳食积滞,治宜以消食导滞为法。方选保和丸加减,处方:神曲19g,麦芽10g,山楂10g,法半夏5g,陈皮5g,茯苓10g,莱菔子10g,连翘10g,鸡内金10g,香稻芽1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药后饮食大增,二便调,舌质淡红,苔白略腻,脉细略滑,乃乳食积滞尚未完全消导,遂予保和丸嘱其可经常服之。1个月后,孩子再也不挑食了,饮食如常。

二、扶土抑木法

[病案二] 李某,女,4岁。患儿近3个月来厌食拒食,若强与之则呕吐。平素性情执拗,急躁易怒夜眠不安,嗜饮酸奶、可口可乐等,时腹痛阵作,痛则大便溏泄。曾在某医院做木糖试验及尿淀粉酶、发锌、小肠吸收功能测定等,均低于正常儿童。诊断为小儿厌食症,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患儿面色微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脾虚肝亢,治疗宜以扶土抑木、平肝调胃法。处方:代赭石10g(先煎),白芍10g,焦山楂10g,炒白术10g,枳壳6g,防风5g,白芷5g,青陈皮各3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上药后,食欲增加,未再呕吐,夜眠安和,但仍有烦躁,继进上方去白芍,加钩藤10g,香稻芽10g,调理2周而告痊愈。

三、调肺健脾法

[病案三] 王某,男,3岁。患儿2个月前感冒后经常鼻塞,时流浊涕,咽部不适,每于晨起时轻咳,有痰,不思饮食,大便干,经用消食导滞等中药治疗,均未奏效,今来院就诊。查体:面色偏黄,咽红,双扁桃体不大,心肺(一),舌质红苔白,脉细滑。证属肺气失和、脾失健运,乃肺脾同病。治疗宜以调肺健脾为法,处方:辛夷10g,苍耳子10g,玄参10g,板蓝根159,山豆根5g,枳壳10g,郁金10g,青陈皮各5g,半夏5g,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0g,香稻芽10g,制军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药后鼻塞流涕、咳嗽症状已除,纳食较前明显增加,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乃肺气已宣,惟脾运尚未健,治疗宜以健脾助运为法,处方:太子参10g,茯苓10g,白术10g,白芍10g,枳壳10g,桔梗10g,木香3g,砂仁1 g(打),青陈皮各5g,半夏5g,焦三仙各10g,香稻芽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后纳食已基本正常,面色已转红润,二便正常,嘱其注意饮食调理,随访饮食一直正常。

四、健脾助运法

[病案四] 梁某,女,9岁。患儿诉因1个月前患“肠炎”治愈后食欲下降,纳食量较前明显减少,自服“化积口服液”治疗2周效果不明显,遂来院就诊。刻下症见:不思饮食,饮食稍有不慎则大便溏泻,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无力。证属脾胃虚弱,治疗宜以健脾助运之法,方选七味白术散加减,处方:太子参10g,白术10g,白芍10g,茯苓10g,炙甘草3g,木香3g,藿香10g,葛根10g,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0g,香稻芽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药后食欲见增,大便基本成形,舌脉同前。效不更方,上方7剂继服。

三诊:服药后饮食基本正常,面色已转红润,二便调,予健脾之启脾丸以善其后,巩固疗效。

五、养阴益胃法

[病案五] 张某,男,6岁。患儿主因不思乳食6个月,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显,今来院就诊。刻下症见:食欲下降,挑食,时胃脘隐痛,不愿意食蔬菜、水果,喜食膨化小食品,面色萎黄,欠光泽,大便干燥,舌质红少苔有剥脱,脉细数。证属胃阴不足,治疗宜以滋阴养胃为法,方选益胃汤加减,处方:生地10g,麦冬10g,石斛10g,沙参10g,玉竹10g,扁豆10g,炒白术10g,白芍10g,生谷麦芽各10g,生山楂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上药后,胃口渐开,纳食略增,大便基本正常,仍胃脘时时隐痛,面色及舌脉基本同前,效不更方。上方加元胡5g,川楝子10g,7剂。

三诊:药后纳食明显改善,胃脘疼痛已除,面色已渐转红润,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细。上方去元胡、川楝子,加茯苓10g。7剂。药后病告痊愈。效不更方。上方加元胡59,川楝子lOg,7剂。三诊:药后纳食明显改善,胃脘疼痛已除,面色已渐转红润,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细。上方去元胡、川楝子,加茯苓109。7剂。药后病告痊愈。

异功散加昧:陈皮3克,鸡内金9克,党参12克,白术6克,茯苓8克,麦芽 lO克,山楂 l0克,神曲9克,枳实6克。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多由经常贪吃零食,饮食偏嗜,或饥饱无度,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导致厌食;其主要表现为不思纳食或食之无味,拒进饮食,稍多食可有恶心呕吐,脘腹胀痛之感,形体偏瘦而精神状态一般无特殊异常,大小便基本正常,舌苔白或薄,脉尚有力。

参苓散:党参9克,茯苓10克,砂仁3克,煨姜3克,淮山药12克,薏苡仁10克,炙甘草3克,扁豆10克,谷芽、麦芽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小儿厌食,脾胃虚弱,食欲减退较久得不到良好治疗,导致脾胃之气受损,腐熟转输无力,全身虚弱,不思饮食,这类患儿除厌食拒食外,精神铰差,面色萎黄,消瘦出汗,若稍进饮食,大便中夹有不消化的残碴或大便不成型,舌苔薄白脉细软等。

乌参煎:乌梅10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小儿厌食症,胃阴不足,病儿素体阴虚,或热病痊愈后阴液受损,或过食香燥食物,使胃阴受损而导致厌食;该症型大多有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等症状。

健脾疏肝汤:白术9克,茯苓12克,香附9克,郁金9克,元胡9克,川楝子9克,陈皮6克,白及9克,黑山栀9克。本方具有健脾调气、泄肝和胃之效。适用于小儿厌食症,胃脘胀气,隐隐作痛、嗳气等。每日1剂,水煎服。

鸡香散:鸡内金10克,香橼皮10克。共研细末,每服1-2克,治小儿厌食症,消化不良,胃脘作痛。

利湿消食汤:白头翁6克,香附4克,砂仁1克,茯苓5克,苍术炭5克,山楂6克,焦神曲8克,炙甘草l克。浓煎200毫升,每日可分多次服。

【钱育寿:和胃消食汤-小儿厌食】

【组成】连翘12克,神曲16克,麦芽16克,山楂20克,茯苓12克,陈皮12克,川厚朴12克,砂仁5克,鸡内金10克。水煎服。

【功能】和胃消食。

【主治】小儿厌食,脘腹痞满、胀痛,纳呆,嗳腐吞酸,恶心呕逆,睡卧不宁,大便干结,或便下酸臭,舌苔厚腻。治疗厌食患儿有效率达90%以上。

【加减】
腹痛、腹胀为食滞肠胃,气机不畅,加炒莱菔子5克以理气消胀;
胃脘痞胀呕吐泛恶者为食滞中州,胃失和降,加枳壳4克、藿香6克、半夏6克以宽胸降逆止呕;
身热而烦,舌红苔薄黄者为食积化热,加胡黄连4克以清热退蒸。

【病例】

许某某,男,2岁半,于1988年3月6日初诊。患儿自2岁开始纳呆,厌食,时有腹痛、腹胀,嗳腐吐酸,口气臭秽,大便干结,2~3日一行,手足心热,虽多次服用“鸡内金散”、“大山楂丸”症情不减,且形体日渐消瘦,现体重11公斤,面色萎黄,皮肤松弛,舌偏红,苔黄厚,脉滑数,指纹紫在风关。证属食积不化,胃失和降,故消导和胃为法,以和胃消食汤加减3剂而愈。

徐蔚霖治疗小儿厌食

  儿童厌食——气血阴阳虚实明辨

  先生的经验方是:党参、沙参、白芍、当归、白术、扁豆、豆蔻、五味子、芦根、谷芽、麦芽、焦三仙、鸡内金、伏苓、炙甘草方中党参、沙参配合具有补益脾肺、益气生津的作用;白术、伏苓、白芍、当归合用可气血双补、甘缓养阴;扁豆、豆蔻、炙甘草则和中理气、化湿温胃;谷芽、麦芽、焦三仙、鸡内金以消食和中。全方具有健脾养胃、补益气血、消食和中的功效,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有独特的效果

桂枝汤治疗小儿厌食症 | 附厌食灵方

典型病例:曹某,男性,3岁,见食不贪月余,口气臭秽、汗多、便秘、面色不华,舌红少苔脉细弱.平素嗜冷饮甜食、易感冒,曾多方求治,消补治疗无效,诊断为厌食症。该患儿营卫不和,治以和营醒胃,投以桂枝汤加味。

药物组成及用法:桂枝3g、白芍6g、生姜2片、甘草3g,大枣2枚、首乌5g、太子参5g、砂仁4g,神曲6g,5剂,1剂/d,水煎服。复诊时厌食改善,汗出减少,无口臭,苔薄润,继以原方再服 5剂后痊愈。

小儿厌食症神方厌食祛瘀汤

秘方:赤芍、桃仁、连翘各6g,川芎、甘草、红花各3g,川军2g,山楂8g。

用法:此为三至六岁小儿剂量。水煎服,煎两次,混合成100ml,分三次饭前一小时服用,婴儿浓缩成60ml,分四次服用。

方解:本方主治小儿厌食症。经治1000多例,总有效率达98.8%,疗效显著。荐方人:刘建忠

沙参麦冬汤治小儿厌食(医案)

医案5:小儿厌食

患儿,男,9岁,2011年8月20日就诊。患儿1个月前因过食生冷,出现腹痛、腹泻,大便稀薄,服用“藿香正气水”后症状消失,但发病以来食量明显减少。刻诊:不思进食,稍食即胀,口干喜饮,心烦,夜寐难安,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此乃脾胃阴虚之证,治以养阴清热,佐以助运。以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15g,麦冬10g,玉竹10g,芦根6g,麸炒白术10g,陈皮6g,木香6g,砂仁6g,酸枣仁20g,瓜蒌仁10g,山楂15g,炒白芍10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服上药1剂后,口干缓解,二便调;3剂后食欲增加,但食量不多,仍有心烦,夜寐欠安。上方减芦根、白芍、瓜蒌仁,继服3剂后,患儿纳食恢复正常,心烦消失,夜寐安。

小儿厌食:脾胃虚弱型,香砂六君子汤

例案:脾不健运,脾胃不和

王童,女,3岁,20O3年7月4日初诊(夏至)。

病史:患儿平素挑食,饮食不节,饥饱无常,近2个月来食欲下降,零食不断而饭菜少进,曾服“化积口服液”等中成药治疗,效果不佳。诊时症见:不思饮食,食后腹胀,饮食稍有不慎则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指纹淡。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面色不华。

辨证:患儿由于饮食不当而致脾胃受伤,胃不受纳,脾不健运,故不思饮食,食后腹胀;脾虚气血化生不足,不能滋养全身,固而体瘦神滞,面色不华;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指纹淡,皆为脾胃失健的表现。其病位在脾胃,证属脾虚失健,脾胃不调。

诊断:厌食,脾不健运,脾胃不和证;消化不良。

治法:健脾和胃,消食除账。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砂六君子汤化裁。

处方:党参、白术、云苓、陈皮各10,砂仁、木香、霍香、石菖蒲、郁金、仙灵脾、公英各5g,生内金,15g,焦三仙各10g。

结果:上方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剂后,食欲好转,食量增加,仍有腹胀,偶有便溏,苔脉同前。胃纳始复,脾运渐佳,守法并增加运脾之力,原方加扁豆衣;服法改为水2次服,每晚服一煎。续服7剂后,食欲转佳,腹胀消失,大便溏薄已除,面色红润,精神好转。

脾运已复,则以焦三仙30g讥、芦根15g煎水代茶饮,消食和胃,巩固疗效,未再复诊。

本案用药特色:①菖蒲、郁金互配,理气消导,菖蒲为消食良药,郁金可理气和血,以助脾之运化;②仙灵脾温润肾阳,“益火生土”以消胀满;③焦三仙、生内金为消食导滞常用药,也是治疗小儿积食厌食必不可缺之药;④小儿脾不健运,脾胃和易化热,方中用公英以清热,可以防止方中温药过多而伤胃阴,亦为反佐之意;⑤本案时值夏至,霍香即为时令用药;⑥鸡内金含胃激素怕热,故使用时应选生内金,不能用炒内金,且用量宜大,最好研粉冲服,则消食和胃作用更佳。

小儿脏腑娇弱,用药应中病即止。服7剂后,诸症有所好转,此时应适时调整服药方法,改为每2日服1剂,以防药伤脾胃,前功尽弃,最后以焦三仙、芦根煎水代饮,巩固其效。

蔡金波教授调气和脾消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

  陈皮10 g、爵床10 g、青皮5 g、炒麦芽5 g、苍术5 g、炙甘草5 g、鸡内金3 g、丁香2 g长期便秘者加大黄3 g。共研末,每服5~10 g,每日2次,米饮或温开水送服,7 d为1个疗程。亦可以此剂量煎汁,每日1剂,分2次口服。

  60例中,服药1个疗程,治愈46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 %。治愈46例中,3例因感冒或饮食不当复发,但再服本方1个疗程后好转,其余43例,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4 典型病例

  陈某,男,5岁,因厌食1年5月而于2005年9月12日就诊。患儿平素嗜食生冷及香燥性零食,3岁6月时开始厌食,拒食青菜,消瘦,口干喜冷饮,便结,心烦,任性易怒,面色少华,舌质红、苔光剥,平常易感冒,无肝、肾、结核及寄生虫等病史,曾服参苓白术散、资生丸等中药4月,未见好转而改用本方。药用陈皮10 g、丁香2 g、青皮5 g、鸡内金3 g、炒麦芽5 g、苍术5 g、爵床10 g、炙甘草5 g、大黄3 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周后食量每餐约增加30 g,诸症改善,守方继续服1周食欲明显增强,食量比服药前增加约75 g,口干消失,面色好转,再服2周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面色红润,体质量增加。

  先父认为,小儿“脾常不足”,但治疗关键不在补而在运。方中青皮、陈皮同用而未用党参、白术之类补益脾胃(仅在脾胃虚甚时使用)是本方处方之特色、取效之关键。

薛氏祖传秘方(小儿疳积)疳积

方一:蝎尾1个。
用法;焙千,研成细末,空腹送下,可连续用3-4天
疗效:经治25例,一般服药3-4天即痊愈。
方二:生牵牛15克,生槟榔15克、生橘皮8克、生甘草8克
    加减:病久体弱者加山药18克、生内金12克。
    制法:将上药共轧细末。
    用法:2-3岁小儿服1克,5-6岁小儿服2克。早晚各1次、用红糖调服。
    疗效服药后下积滞甚多,积滞下净,则不作泻.纳逐增,精神转佳。一般服药2剂即可见效。
    方三;主治小儿消化不良,面黄肌瘦,肚大青筋。
    处方:巴豆仁、生桃仁、生杏仁、栀子仁、郁李仁各7个,大枣7个(煮熟去皮孩),葱白2个。
    用法:将上药共捣成膏,摊在布上,贴在肚脐处。一昼夜换1次。
    疗效经治12例,用药3-4次均生愈。
    注:贴药后,局部显示紫兰色,过2~3天自行消失。
    方四:食积、奶积、痞积。
    处方:鸡内金、枳实,川军、鳖甲各30克。
    用法:上药共轧细末。3岁以下每服1克,4一5岁每服3克,6 -8岁每服6克。均一日2次。
    禁忌:生冷及不易消化之食物。
    疗效:经治62例,服药5-6天即痊愈。

治小儿疳积(营养不良)秘方(方5首)

1 健脾消积汤

【来源】张梦侬,《临证会要》

【组成】胡黄连、白芜荑、鹤虱、槟榔、榧子肉、炒建曲、炒麦芽、雷丸(打)、焦山楂、白术各10克,川椒炭1.5克,厚朴、枳壳各6克,苦楝根皮15克。

【用法】每日1剂,浓煎,每日空腹服3次。3岁以内小儿,可分2日6次服。

【功用】清热、消滞、健脾、杀虫、磨积。

【方解】由于饮食不节,脾胃先伤,健运失职,湿郁热蒸,日久生虫成疳。本方从化虫丸合曲麦枳术丸加减化裁而成。方用胡黄连清肝胃湿热;川椒、芜荑、鹤虱、槟榔、榧子、雷丸、苦楝根皮杀虫;白术建脾燥湿;枳壳、厚朴除满消痞;山楂、神曲磨积消食。诸药合用,具有清热杀虫消滞之功,故用之效佳。

【主治】疳积,形体干瘦,四肢骨瘦如柴,肚腹大如箕,青筋暴露,五心烦热,皮肤干燥,中脘痞硬,纳食少,饮水多,喜吃焦香甜味,或吃生米、泥炭、食盐、布条、纸屑等。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佳。

【附记】本方兼治小儿潮热、自汗、形瘦、口渴不欲纳食,或虫积腹痛等症。连续服用3剂,自能纳食,或泻蛔虫。验之效果亦佳。

2 三甲散

【来源】马荫笃,《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炙鳖甲、炙龟板、炙穿山甲、鸡内金、炒槟榔各30克,砂仁12克,番泻叶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1岁服1克,一日服3次,开水冲服。

【功用】消食导滞、消癥破积。

【方解】方中鳖甲、龟板、穿山甲滋阴软坚、消癥破积;鸡内金健脾胃,消食滞;槟榔杀虫破积,下气行水;砂仁行气宽中,健脾化湿;番泻叶用量较轻,缓泻导滞,以通六腑。诸药合用,可使疳积消而脾胃健,郁热除而诸症退。

【主治】小儿疳积(实滞型)。证见面色萎黄、发干稀疏、厌食嗳气、呕吐乳食、咬牙、流口水、小便臊,指纹紫青,脉滑数,舌红、苔白腻。亦可用于小儿消化不良。

【加减】大便干结者,可少佐清导散,(大黄、二丑等量研细粉)下之;伴腹痛呕吐者,加白蔻散(白蔻仁30克,砂仁24克,青皮、陈皮、香附、莪术各9克,共研细粉)理气止痛。

同时配用针刺四缝穴,每次针1侧,3日1次。

【疗效】验之临床,屡获良效。

3 化滞消疳汤

【来源】杨恩,《黑龙江中医药》

【组成】三棱、莪术、槟榔、鸡内金、青皮、陈皮、砂仁、焦三仙、胡黄连、白术、山药、扁豆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消积健脾、理气和胃。

【方解】疳积包括积滞和疳证,积乃疳之渐、疳乃积之极。积滞证多为邪实阶段。失治误治后进一步发展,导致脾胃功能虚弱而变为疳证。方用三棱、莪术、槟榔消积导滞;白术、山药、扁豆、健脾益气;砂仁、青皮、陈皮行气健脾;焦三仙、鸡内金以消积和胃醒脾;积滞日久化热伤阴者用胡黄连以清伏热。诸药合用,共奏消积健脾、理气和胃之功效。

【主治】疳积。

【加减】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者,去槟榔,加茯苓、莲肉并重用白术;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无华者,加党参、熟地、白芍;手足心热、口唇干裂,舌红少苔者,去砂仁,加沙参、生地。

【疗效】治疗29例,结果痊愈22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54%。

4 杞地六神汤

【来源】许金魁,《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枸杞子5~9克,茯苓3~9克,潞党参、怀山药各9克,熟地黄、炒白术、炒扁豆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脾滋肾。

【方解】小儿营养不良症,虽寒热虚实交错,但脾胃亏损为要。治以补脾胃之阳为主,滋五脏之阴为辅,故方用党参,山药、白术、扁豆、茯苓补气助阳;枸杞子、熟地滋补阴精诸药相伍共奏温脾滋肾之功;再根据不同兼证,灵活加减,临证应用,疗效甚佳。

【主治】小儿营养不良(疳积)。

【加减】若见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嗜食异物,加草豆蔻、乌梅、黄芩;口渴、盗汗、去茯苓,加麻黄根、花粉;鼻孔红赤、咳喘者,加枇杷叶、百部;口舌生疮,夜间烦躁不眠,加竹叶、木通;抓人咬奶头,加钩藤、杭菊花;下痢,加白头翁;腹痛,加使君子;日久发热不退,加地骨皮;阳虚,加炮干姜;厌食,加鸡内金。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甚佳,一般服药6剂可获痊愈。

5 磨积散

【来源】陆石如,《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鸡内金、生谷芽、焦麦芽各30克,生黄芪25克,胡黄连12克,五谷虫、蜣螂虫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晚服3~6克,用红糖水调服之。

【功用】补脾健胃、磨积消食、清热。

【方解】疳积即现代医学的“营养不良”。疳者干也,即津液干涸之意。“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小儿乳食不节,恣食肥甘生冷,或父母过于溺爱妄投高级营养滋补食品,损伤脾胃,食而不化,壅滞中焦,脾气不运,形成积滞,积滞日久,郁而化热,灼伤津液,脏腑肌肉无以濡养,身体消瘦,形成此证。方中鸡内金能磨积、消食;黄芪助气;胡黄连反佐黄芪之甘温,同时有消积、清虚热之功;生谷芽能生发胃气;焦麦芽能清导化滞;五谷虫、蜣螂虫有消疳积之功。全方药味不杂,配伍精练,一补一消,一升一降,补而不过,消而毋伐,从而使脾胃运化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疳积也日趋消失。

【主治】小儿疳积。症见尿如米泔,经常发热,继之面黄肌瘦,腹大青筋,嗜凉多饮,小便清长,皮肤干燥,毛发稀疏竖立,结膜干燥,角膜软化,困倦多眠,肢体水肿,大便稀溏或干如羊粪。

【加减】疳积是一个虚实互见的病,治疗原则,总以调理脾胃为主。胃滞宜消,脾虚宜补。脾胃损伤还不甚而积滞重者,祛邪消积为主;脾胃虚弱,禀赋不足,当补其不足为主;体壮者先除其积,后补其虚;体虚者,先补其虚,而后消积,或攻补兼施;其他兼证,亦随证辨治。本方立意亦即此也。如有结膜干燥,角膜软化时,可加谷精草、菟丝子;重者可加枸杞子;如系脾虚泄泻时,可酌加茯苓、白术等;此外还可加用当归补血。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卓著。

疳积散外敷内关穴治疗小儿疳积。

[处方] 桃仁、杏仁、生山栀各等份,晒干研末,加冰片、樟脑少许,贮藏备用。

[制用法] 用法取药末15-20 克,用鸡蛋清调拌成糊状,干湿适宜,敷于双侧内关穴,然后用纱布包扎,不宜太紧,24小时后则去之。
[疗效] 疳症初、中期,一般l次见效,少数患儿2次,最多不超过3次,每次间隔2-3 天。
[验证] 马某,女,4 岁,l9977 年3月22日诊。患小儿疳症,现3周未解,经治无效。脱腹胀满,舌苔薄黄,脉弦滑。查阅前医处方,有谓气机郁滞用六磨汤加味;有言气血两亏而用黄茂汤,尚有专事清热生津而进增液汤合麻仁丸者。细思诸方既鲜疗效,似应另辟蹊径。联想小儿绪症中胃肠积滞型的患儿,亦有大便干结之症,经疮积散外敷后,竞很快症消。于是将疳积散(桃仁、杏仁、山栀子各20克,樟脑、冰片各2克)细末用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内关穴,每天换药l 次。敷5天,患者大便即通,为巩固疗效,又敷1周,随访半年未再发。
[备注] 小儿疳症,见面色姜黄,形体略瘦,烦森易怒、好哭;时有低热,日轻幕重;口渴欲饮,但饮之不多,胃纳欠佳,偏嗜香甜,大便稀澹,或不稀不稠,舌苔白腻等。

疳积——疳积散(陈书奎方)

【组成】 党参20g,鸡内金20g,五谷虫20g,山药30g,莲子20g,神曲20g,大麦芽20g,焦山楂30g,白扁豆10g,大榧子仁10g,炙鳖甲20g,使君子仁10g,甘草10g。

【用法】 诸药粉碎为细面,1~2岁每次服1~2g,2~3岁每次服2~3g,每日2次或3次,服时可加适量白糖,也可加面粉、芝麻、糖等,烙成焦饼,按实含药量服用(五谷虫卫生部规定取消此药,故可不用)。

【功效主治】 疳积。

【方解】 疳积病以脾胃虚弱为本,以食滞、气郁为标。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则乳食精微得以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如脾胃虚弱,乳食特微不能吸收,久之必成疳积。方中党参、莲子、白扁豆、山药、甘草有助脾胃运化,补益气血之功;鸡内金、五谷虫、鳖甲、大榧子仁、使君子、山楂、神曲、麦芽有软坚散结、消食健脾、和中下气、杀虫之效。以补为主,以消为辅,药切病机,用于临床,屡收良效。

【验案】 杜某,男,3岁。家长代诉:已患病6个月,经多处医治无效,初患病时,经常出现停食、吐泻腹胀等症。诊其面色萎黄,极度消瘦,腹大青筋显露,喜卧湿凉地,毛发焦枯无荣,哭声低微,精神萎靡,舌苔白质淡,脉细微。诊为疳积病。治以健运脾胃,补益气血。投疳积散10袋(每袋18g),日服3次,每次3g,药未吃完即愈。

【方源】 《黄河医话》

浙江绍兴名中医陈祖皋治疗疳积之灵验方

  李某,男,3岁。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时有腹痛,形体偏瘦,性情急躁,毛发稀黄,手足心热,大便艰出,舌质淡,苔薄腻,脉细。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8.9克,为轻度缺铁性贫血。此属疳积无疑,当泻肝消积为治,投以青黛15克(包煎),人中白、干蟾皮各12克,胡黄连3克,三棱、莪术、生白术、鸡内金、白芍、槟榔各10克,刘寄奴15克,制大黄5克。5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食欲始振,大便已通,手足心热减,舌苔转薄,前方已效,去制大黄、槟榔,加石斛、谷芽,守法续进7剂。尔后以理脾疏肝和胃养阴之剂巩固之。
  按:此方系陈祖皋治疳之验方。以青黛、人中白为主药,两者有清肝泻热解毒之功效,陈祖皋常常重用青黛,一般量5~15克(包煎);辅以干蟾皮、三棱、莪术、刘寄奴以理脾消积,佐以胡黄连、白芍、白术、鸡内金之属以柔肝健脾清虚热,全方消补兼施,共奏泻肝健脾消积之效。小儿疳积一证以脾虚肝旺证为多见,只要辨证得当,灵活化裁,每获良效。
          

小儿疳积验方 (鸡屎藤)。

我在家乡行医时,有草医专卖小儿疳积药,秘而不传。适伊妇患血崩,请余诊治,乃询其疳积方。伊云:“我家祖传几代之秘方,制之非易。”余屡求之而不得,后多次晤面,偶一次李醉后出真言,云“一味鸡屎藤研末即是。”伊酒醒方觉食言而后悔,次日即来晤余曰:“此是我的衣食饭碗,请守秘密。”我对他说:“你放心,我是处方治病,决不卖药谋利,不会揭穿你的秘密。”当然这是旧社会的事了。据此可以说明鸡屎藤有健胃、消积、消食之效。以后在自己的临床中又逐渐积累了一些运用该药的经验,并从实践观察到该药对肝炎、肝硬化腹水,胆囊炎、慢性胃炎等都有一定的疗效,常用量,五钱至一两。

董廷瑶的 疳积验方。

主组成:甲方:煨三棱、煨莪术、炙干蟾腹、炒青皮、广木香、佛手柑各6g,胡黄连、陈皮各3g   醋炒五谷虫、焦山楂、炒莱菔子各9g。乙方:米炒党参、炒青皮、陈皮各5g  土炒白术、茯苓各9g  清炙甘草3g  神曲、醋炒五谷虫各9g  煨三棱、煨莪术各5g。    丙方:米炒党参、陈皮各5g  土炒白尤、茯苓、淮山药、炒扁豆、醋炒五谷虫、神曲各9g 清炙甘草3g,每日1剂煎服,逐步由甲方消法为主过渡到丙方调补为主,约1月左右可基本痊愈。

    主治:甲方以消为主,适用于疳积已成,腹部膨硬,而形体尚实患儿,乙方半补半消,适用于疳积已久,体质较虚,或服消疳药后其疳渐化患儿。丙方用于疳疾渐趋痊愈之时,调补为主。
    按:治疗疳症在服用上述汤药的同时,必配合点刺四缝穴,使出稠质粘液,间日一次,直至无液仅血为止。并应忌食零食、冷饮、豆制品及麦类制品1月。
1、治疳散    
[药物]蟾蜍1只,鸡肝1叶,朱砂0.1克,鲜荷叶1张,白糖、醋少 量。 
[用法]先将蟾蜍去内脏、剥皮,再将鸡肝划开后放入朱砂,一同放入 蟾蜍腹内,用荷叶包好,将其焙干至焦香,立即将糖醋喷在表面,使其酥脆, 分 3 次吃完。一般服 6~14 天。 
[疗效]以此方治疗小儿疳积 100 例,治愈 91 例,好转 9 例。 
[来源]褚毅鹏.浙江中医杂志 
2、山甲散    
[药物]炮穿山甲 3 克,新鲜鸡蛋 1 个。 
[用法]将炮穿山甲研极细末,再将鸡蛋刺孔后把药末烧进鸡蛋内,用 纸糊上,然后用面包裹,文火将鸡蛋烧至熟透,药和鸡蛋一并吃下。3 岁以 下每天吃 1 个,分多次服食;4~7 岁每天吃 2 个,7 岁以上每天吃 3 个。10 天为 1 疗程,中间休息 3~5 天再行第 2 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疳积61例,痊愈42例,好转17例,无效 2 例。 [来源]吴继廷,陕西中医
3、蝼蛄蛋    
[药物]蝼蛄(活者为佳)、鸡蛋各 1 个。 
[用法]先将鸡蛋刺一小孔(约蚕豆大),再将蝼蛄放入蛋内用纸封固, 或用胶布贴封,然后将蛋煨熟,每天吃 1 个,1 次食完。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疳积 65 例,治愈 60 例,无效 5 例。轻者吃 3 个, 重者间隔 1 周后再吃 3 个即可生效。 
[来源]梅和平,湖北中医杂志 
4、胎盘内金羊肝散    
[药物]胎盘、鸡内金、丰肝各等量。 
[用法]先将鲜胎盘浸入水中,洗去血迹及污物,再将大小血管挑破, 使血流尽,反复揉洗干净,焙干或烘干,去筋膜;将鲜羊肝去筋膜,焙干或 烘干;鸡内金亦焙干或烘干。共研细末备用。每天服3次,2岁每次3 克,2岁以上每次6克。7天为1疗程,病较重者可再服2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疳积36例,痊愈29例,好转 5 例,无效 2 例。 [来源]冯秀贞.山东中医杂志  
5、鸡肝散    
[药物]鲜母鸡肝 1 具,草决明20克,鸡内金、山楂各10克。 
[用法]光将草决明、鸡内金、山楂研细末,鸡肝捣烂如泥,拌匀搓成 团如鸡蛋大小,用清洁纱布包好,外用线扎好,然后用第 2 次淘米水 500 毫 升煎煮,煎为 100 毫升,空腹食药饮汤,1 次服完。 
[疗效]治疗小儿疳积145例,痊愈127例,好转15例,无效 3 例。 
[来源]聂家绍.湖北中医杂志
6、疳积散    
[药物]丁香、苦杏仁、花椒、炒栀子各等份,葱白 3 节,鸡蛋清 1 枚,白酒、淀粉少许。 
[用法]先将前 4 味药研细末,与葱白、鸡蛋清、白酒、淀粉调匀,做 成药饼 2 个,敷于患儿双足涌泉穴处,外以纱布固定。每天 1 次,4 次为 1 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疳积 397 例,治愈 394 例3例无效。 
[来源]杨环.陕西中医 
7、皂荚散 、
【主治】小儿疳积    
[药物]皂荚适量。 
[用法]取干燥、皮厚、质硬光滑、深褐色、无虫蛀之皂荚,刷净泥灰, 切断,放入铁锅内,先武火、后文火煅存性,剥开荚口,以内无生心为度。 煅后放在干净地上,去其火毒,防止炭化,研末,过80目筛,装瓶备用。每天服1克,3岁以上每天服2克,用糖拌匀吞服。
[来源] 汪贻魁.中医杂志 

特病专方——治小儿疳积方

鸡矢藤150g,鸡内金50g,炮穿山甲50g,研粉。每次3~5g, 每日3次。

按:此方是我在阅读《名老中医之路》一书学来的。偶于醉后道出真言,日'一味鸡矢藤研末即是’。事虽小而启发大。鸡矢藤药,我几十年来屡 用于肝、胆、脾、胃诸病,健脾消食、行气止痛、利水消胀的效果良好。”

通过此文的学习,我将鸡矢藤药验证 于临床效果确实非常有效,尤其是治疗小儿疳积症。由于现代生活优越,青年夫妇大多又只生一个子女,骄生惯养,肥甘厚味,零嘴偏食,烧烤冰冷之物随意恣食,造成了很多儿童慢性消化不良,皮包骨头,即中医的疳积症。典型症状如毛发纠结,毫无光泽,肚大肢瘦,厌食便结。家长甚为着急,又是化验微量元素,又是买大量的营养补品喂食,还是调整不过来。碰到此患儿,我即用一味鸡矢藤治疗,1个月后即收到明显的疗效。

由于该药太单薄我又添了鸡内金和穿山甲,运用于临床,效果比一味鸡矢藤更好。现已将此方作为我治疗小儿疳积的专方,其效远胜于七珍丹、王氏保赤丸等。医中同道不妨一试。

1、疳积散外敷治疗小儿疳积

方剂  杏仁、桃仁、山栀子、皮硝各10克,白胡椒7粒,葱白7根(每根寸许)。

制用法  上药研末,加鸭蛋1 枚(弃黄取清)、白酒5毫升,调拌,然后用纱布压成两块药饼,外敷神厥,命门两穴,24小时后取下。

功效  治小儿疳积良方。

验证  张××,男,4 岁,8月17日诊。食欲不振,精神欠佳,形体消瘦.口渴喜饮。腹臌,大便稀塘(每天2~3 次), 面黄憔悴,发黄易落,白睛青蓝;手心热,指纹色淡滞,青筋已达气关;体温37.6 ℃ ,大便常规(一)。用疳积散外敷神厥、命门。

8月20日二诊:食欲增,腹软,口少渴,精神佳,二便正常。继用稚儿灵、婴儿素调服1周而愈。

2、疳积散外敷内关穴治疗小儿疳积

方剂  桃仁、杏仁、生山栀各等份,晒干研末,加冰片、樟脑少许,贮藏备用。

制用法  用法取药末15~20 克,用鸡蛋清调拌成糊状,干湿适宜,敷于双侧内关穴,然后用纱布包扎,不宜太紧,24小时后则去之。

疗效  疳症初、中期,一般1次见效,少数患儿2次,最多不超过3次,每次间隔2~3 天。

验证  马某,女,4 岁,3月22日诊。患小儿疳症,现3周未解,经治无效。脱腹胀满,舌苔薄黄,脉弦滑。查阅前医处方,有谓气机郁滞用六磨汤加味;有言气血两亏而用黄茂汤,尚有专事清热生津而进增液汤合麻仁丸者。细思诸方既鲜疗效,似应另辟蹊径。联想小儿绪症中胃肠积滞型的患儿,亦有大便干结之症,经疮积散外敷后,竞很快症消。于是将疳积散(桃仁、杏仁、山栀子各20克,樟脑、冰片各2克)细末用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内关穴,每天换药1次。敷5天,患者大便即通,为巩固疗效,又敷1周,随访半年未再发。

备注  小儿疳症,见面色姜黄,形体略瘦,烦森易怒、好哭;时有低热,日轻幕重;口渴欲饮,但饮之不多,胃纳欠佳,偏嗜香甜,大便稀澹,或不稀不稠,舌苔白腻等。

3、蝼蛄蛋治小儿疳积

方剂  蝼蛄(活者为佳)、鸡蛋各1枚。

制用法  先将鸡蛋敲一小孔(约蚕豆大),将缕站放人蛋内,用纸封固,或用胶布贴封。将鸡蛋煨熟,每天服1枚,1次食之。轻者用3枚,重者间隔1周再用3枚。

疗效  治疗65 例,治愈60 例,无效5 例。

验证  周×,男,3岁,9月3日诊。证见肌肤赢瘦,肚大青筋聆露,触之如石,仅食蝼蛄蛋3 枚,积消一食增,逐日康复。

4、治疳灵治小儿疳积

方剂  生栀子仁30 粒,桃仁7粒,皮硝9 克,葱头7个.飞罗而1匙,鸡蛋1枚(去黄),蜂蜜适量。

制用法  将上药研为细末,用蜂蜜、蛋清调匀,备用。用荷叶为托,外敷肚皮上,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  清热、活血、消积。小儿疳疾,症见头大颈细,面露青筋,腹大便泄等。

验证  屡用屡效。

备注  引自《 经验奇效良方》 。

5、疳积方治小儿疳积

方剂  皮硝9克,苦杏仁6克,生栀子7粒。真头道酒糟180克,葱头7 个,白飞罗面9 克,大红枣7粒(去核)。

制用法  共人石臼内,捣烂如泥,备用。用白布2 幅,约半尺阔,把药;放在布上摊开。1幅贴在肚脐眼上,1幅贴背后,对着肚脐眼处,用带捆好。贴3日后,皮肉上不见青色,再贴1次。

功效  清热、行滞、消积、健脾。

验证  屡试屡验。

备注  引自《 病家常识)

6、肥儿膏治小儿疳积

方剂  黄芪、茯苓、白术、炙甘草、制厚朴、槟榔、山植、麦芽、神曲、陈皮、益智仁、木香、砂仁、山药、莪术、使君子、川楝肉、胡黄连、芜荑各15克。

制用法  麻油熬,黄丹收,朱砂3克搅匀。摊膏备用。贴肚脐上。

功效  益气健脾、消积化食。疳病虚中平实,脾胀泄泻及疹后将成疳者。

验证  屡用皆效。

备注  引自《 理论骈文》。

7、阿魏散治小儿疳积

方剂  阿魏(炒)、没药(去油)、乳香(去油)、桂心各6克,丁香2克。

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5~3 克,填入肚脐上,以纱布包扎。每2天换药1次,敷至病愈为止。

功效  温中化积,活络消胀。用于食积,奶积,虫积。

验证  屡试屡验。

备注  引自《外治汇要》

8、贴敷方治小儿疳积方剂

(1)车前子适量、大蒜2 瓣。敷脐部4 小时取下。解毒利水消积。

(2)莱菔子(炒熟)10克,芒硝(研细)20 克。贴按中院部。理气化积。

(3)五倍子(焙黄)10 克。贴自门处。消炎、化癖、收敛化积。

(4)生香附,生半夏各10 克。敷脚心涌泉穴(左右均可)。理气、燥湿、化积。

制用法

(1)车前子炒研,大蒜捣烂,调匀备用。治疗时:

(2)用布袋装药,备用。

研末醋调匀备用。

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匀,用布包好,备用。

验证  上4 方随症选用,效佳。

备注  民间方。

9、炒玉米扁豆等治小儿疮积

方剂  炒玉米、炒扁豆各18克,神曲、炒莲肉(玄心)、茯苓各12 克,炒麦芽、炒砂仁、煨肉豆蔻、使君子肉各9 克,陈皮6 克。

制用法  上药焙干碾碎,过筛为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鸡蛋1个,顶端开一小口,将蛋清倒出,放药末1.5~2.1克于鸡蛋内搅匀,以面包裹煨熟(面干蛋熟)。小儿半岁至3岁食蛋每天1个,4~6 岁每天2 个,1 个月为1个疗程。

验证  用上药治疗小儿脾虚疳积50多例,一般服药1个疗程即愈,仅有个别患儿用药2个疗程。

10、神曲山植等治小儿疳积

方剂  神曲、山植、茯苓、苏子、草决明、车前子各6克,蝉蜕2克,鸡内金4 克,枳实9 克。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 次服。

验证  用上方治疗小儿疳积患儿,一般连服3 日可愈。如1~2 年后复发可照此方再服

治儿科疳积秘方儿科疳积秘方

有一民间老中医现年97岁,以治疳名,享誉一方,赚得洋房骄车,财富百万,数十年来,秘不授人!其子好酒,一日竟露真方,我不想自秘,公之于众,造福苍生:独乌脚金一味,微炒为细末,每3克与猪肝50克同煎,一次见效。一日一剂。可续服3-5日。无任何毒副反应。有效率100%。(声明:有器质性疾病小儿除外!)
独脚金
  【别名】疳积草、黄花草、消米虫[湖北巴东]
  【生长环境】多生于山坡、石缝、沟谷阴湿的小草丛中。
  【采集加工】夏秋采全草,鲜用或晒干。
  【来源】玄参科独脚金属植物独脚金Striga asiatica (L.) O. Kuntze,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甘、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消积。用于小儿疳积,小儿夏季热,小儿腹泻,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成人3~5钱,小儿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厌食胃胀不想吃饭:消胀片,西沙比利B12 ,B1,COB,颠茄片6片,香附3克,丁香2克调和湿贴或用正气口服液湿贴。 小儿厌食:症见腹胀,纳食不香。用枳壳、砂仁、陈皮、高良姜、制大黄各3g,槟榔、麦芽、谷芽、山楂各6g,共同焙干研细末,使用时取3g~6g,与药用凡士林调匀,外贴神阙,外用胶布固定。

1 温中运脾汤

【来源】蒋仰三,《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制附子3克,肉桂1克,干姜2克,炒白术6克,炒苍术5克,茯苓6克,鸡内金5克,焦山楂、神曲各10克,炒枳实6克,青、陈皮各5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其中鸡内金应研末冲服方不破坏其有效消化酶素。
【功用】温中运脾。
【主治】小儿厌食证(寒湿中困、脾失健运型)。
【加减】本方加减后还可疗寒湿中阻之滞泻、呕吐、积滞等脾胃运化失司之证。兼泄泻者,加砂仁3克,苡仁米30克;兼呕吐者,加姜半夏、苏叶、苏梗、旋覆花(包煎)各6克,蔻仁3克;兼积滞者,加槟榔5克,莱菔子6克,谷麦芽各10克。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一般服5~7剂见效,10~15剂可愈。
【附记】本病在城市小儿中较为多见,尤其在独生子女中每每易见,临床投用本方治之,疗效卓著。如果小儿的发育营养比较好,只是偶有食欲低下,或正在患病的小儿而出现的食欲不振,均不是厌食证。
31.2 桂枝汤加味
【来源】董延瑶,《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桂枝3克,白芍6克,生姜2片,红枣3枚,清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小半碗,分2次温服。患儿喜食。
【功用】调和营卫、促醒胃气。
【主治】腠虚汗多、纳呆厌食。
【加减】如有不同的兼证,须加味处理,如舌红花剥、阴液不足者,加养胃生津之品,如玉竹、百合、石斛、麦冬、生扁豆、生地等酌情选入;鼻衄,加白茅根、藕节;便秘,加生首乌以润之,切忌泻剂;寝汗淋漓者,加麻黄根、糯稻根以止汗;舌淡阳虚,可加入附子;虚寒腹痛,倍芍药加饴糖……等等。至于新邪感袭须辨其轻重而另作化裁。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甚佳,一般服数剂后即营卫和、胃纳开而获愈。
31.3 凉肝健脾汤
【来源】王益谦,《江苏中医》(12)1990年
【组成】乌梅、白芍、川石斛各6克,夏枯草、炒扁豆各10克,生麦芽、炒麦芽、生谷芽、炒谷芽各15克,糯稻根5克,生甘草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6剂为1疗程。
【功用】抑肝扶脾、养胃清热。
【主治】不思纳食,伴内热,渴喜冷饮、寝汗、消瘦、性情急躁等症。
【加减】内热甚者,加胡黄连、青蒿或地骨皮、丹皮;口渴甚者,加炒知母、瓜蒌根;汗多者,加牡蛎、淮小麦;挟食滞者,加炒山楂、炒神曲;夹虫积者,加使君子、榧子肉。
【疗效】多年使用,屡收良效。一般服3~6剂即可痊愈。
31.4 补脾益胃汤
【来源】李志文,《四川中医》(6)1987年
【组成】太子参、山药、茯苓、白术各10克,陈皮、佩兰各7.5克,乌梅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平补气阴、益胃健脾。
【主治】小儿厌食证。
【加减】脾虚重者,加扁豆、龙眼肉;湿重者,加白蔻仁,减乌梅;渴加黄精;便干加麦冬;夜喘者,加蝉蜕;腹痛,加元胡;烦急者,加莲子心;虫积者,加使君子。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甚佳。
31.5 和胃进食饮
【来源】陈厚忠,《湖南中医杂志》(2)1988年
【组成】神曲、山楂、炒麦芽各15克,法半夏6克,茯苓8克,陈皮5克,炙甘草4克,木香2.5克。
【用法】上药加水700毫升,浸泡30分钟左右,先用武火煎沸,再以文水煎20分钟,取汁,再水煎1次,二汁混匀煎至250毫升,分3次饭后半小时内服,每日1剂。
【功用】和胃消食、健脾助运。
【主治】小儿厌食证。
【加减】脾不健运者,加土炒白术,重用茯苓;胃不纳食者,加鸡内金,重用焦三仙;气虚体弱者,加太子参、怀山药;胃阴虚者,酌加木瓜、乌梅;平素易感冒或稍兼外感者,加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疗效】治疗50例,年龄6个月至6年,结果痊愈(症状消失,纳食量如同龄常儿,身体无恙,不偏食,不择食,4个月内无反复者)35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但稍有偏食择食,2个月内有反复者)1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其中服药3剂起效者28例,5剂起效者20例,服10剂还未起效者2例。
31.6 健脾饮
【来源】赵斌,《陕西中医》(8)1990年
【组成】木瓜、乌梅、茯苓各6~9克,山药12~15克,扁豆、苡仁、麦芽各9~12克,薄荷叶20克(后下),甘草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10剂为1疗程。
【功用】健脾消食、和胃进食。
【方解】方中木瓜、乌梅,现在药理研究含有苹果酸、维生素C等物质,可促进胃液分泌,使胃的蠕动增加、排空加速;山药、麦芽含有淀粉酶、蛋白分解酶、糖转化酶;扁豆、茯苓、苡仁含有维生素B1及微量元素钙、磷、铁等;薄荷叶养胃生津。诸药同用,能增加胃液的分泌和排泄,促进消化吸收,从而改善小儿的食欲。
【主治】小儿厌食证。
【加减】积滞,加焦山楂、神曲各6~9克;脾胃虚弱,加党参9~12克,白术6~9克;脾虚湿阻,加藿香9~12克,砂仁6~9克;阴虚胃热,加沙参6~12克,丹皮6~9克;肝脾不和,加柴胡6~9克,白芍9~12克;虫毒扰脾,加槟榔6~9克,白芍9~12克。
【疗效】治疗86例,年龄在1~14岁之间,结果痊愈58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7%。大多数患儿服药2~3剂后即见饮食有所增加。服药最少5剂,最多13剂。平均服药8剂。
31.7 消疳汤
【来源】周文川,《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青皮、莪术各10克,胡黄连6克,山药15克,制鳖甲12克。鸡内金,山甲珠各5克,明党参15克,甘草3克。
【用法】上药加水500毫升,煎煮30分钟,取液去渣,再煎1次,将两次药液混匀,加白糖适量,分两次温服,或共研细末,每次服10克,1日3次,用温开水送服。
【功用】理滞清热。
【方解】小儿疳积厌食,多责肝胆积热,耗伤脾胃阴津,肝胃有热则咬牙盗汗,脾阴耗伤则因之厌食,化源不足,血枯不荣,则见消瘦青黄,毛发不泽。本方以理滞清热为主旨,脾肝胆积热得清,则脾胃阴伤自复。药以青皮、莪术、胡黄连理滞泄火;二甲,内金软坚消积;辅以山药、明党参、甘草以扶脾胃阴津,并可制约理滞泻火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故疳积日久、肝脾肿大、形瘦肢枯、厌食困乏者皆宜。
【主治】小儿厌食,疳积,虫积,证见面黄消瘦、印堂色青、夜卧盗汗、毛发不泽。
【加减】如伴消化不良、饱闷、便溏,尤可加用焦三仙或砂仁、扁豆以助消导。
【疗效】临床反复验证,疗效颇佳。
31.8 调解散
【来源】江育仁,《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苍术、山楂、六曲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备用。3岁以下,每次服1克,日服3次,饭后服;3岁以上每次服1.5~2克,日服3次,饭后服。服用时以少量蜂蜜,开水调服。
【功用】芳香助运、醒胃化滞。
【方解】遵“脾健不在补,贵在运”之旨,故方中以苍术芳香助运;山楂醒胃化滞;六曲清运兼备,与苍术相配伍,助运作用更强。苍术一味,历来医家嫌具有伤津劫液之弊,小儿一向慎用。《本草崇源》云:“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其运脾与补脾之区别,在于白术的性能是守而不走,苍术的性能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实际上所见脾失运化的患儿,临床上均无阴伤之明证。
【主治】长期食欲不振,厌食,拒食,面黄消瘦,大便稀或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等一切脾胃失调证。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一般连服15日左右,即收佳效。

张琼林---小儿脾虚厌食

    许某,男,6岁,出诊期1994年9月6日。
    其母代诉:患儿厌食、烦躁、消瘦、多汗、常易感冒。就医于儿科专家门诊,应作理化检查,均属正常。拟诊:小儿厌食症,奈何久治无效。诊其形瘦面黄,舌质偏红,胎薄根厚,手心灼热少汗。此为脾阴不足,胃气不振,化生乏源,将成疳证。即与家长,共订治疗方案。
    (一)家长必须懂得“过爱即害”之至理,断绝零食,不饥不食,不得强食。
    (二)晨起必饮开口水,早餐忌食糖、油、荤。以玉米糊为主,不断更换食谱。“青方”及其他小菜佐餐,饭后稍饮酒酿。绝对禁食:烘、炸、烤、炒、炕、煎之食品。
    (三)投其所好,添置玩具,令其好动。落实以上三条之后,再用下方。
    (四)怀山药150克  生鸡内金(洗净)50克  白蔻30克  生大黄10克  研极碎粉,每服3-5,一日2-3次,用生麦芽50克稍煮取汁,冲服。并嘱其一旦胃气乃复,饮不待食,更需杜绝零食,按时进餐。(注:此例如法调治,四月而愈)。

沈绍功---小儿积滞、厌食治案

       

【食阻】是儿科的主要病因,消导法是儿科最有效的知法,  

【保和丸可以通治儿科诸疾】
消食用山楂(肉积),神曲(谷积),莱菔子(面积)。食积易生湿,化湿用二陈汤、平胃散。食积易生热,清热用连翘、公英、制军。痰食互结加温胆汤。便秘加全瓜蒌、大腹皮、桃仁,脾虚加炒白术、白扁豆。
       儿科通治方“保和丸”。3个消食的主药,因为食积生湿呀,加了连翘和公英;痰食互结呀,有湿必有痰,有痰必有食,在儿科来讲把这温胆汤治胃再加上。
       第二就通治小儿各科的一个主方,一般小儿消化不良,惊厥,急惊风,慢惊风,腹泻,疳积都可以通治,然后根据不同的辩证再加味。惊厥加钩藤加天麻,甚至加一点羚羊角粉;疳积加大腹皮、摈榔;便秘加瓜蒌、大腹皮、桃仁,槟榔的皮就是大腹皮,治儿科呀非常管用;小儿发烧加茵陈,银柴胡,退烧作用非常明显。当然小儿在10岁以内用药减量,用成人的半量,10岁以上就同成人的量,别人教你的办法很难算,一岁到二岁怎么弄?二岁到三岁怎么弄?太复杂了,就按他10岁为界,10岁以下半量,10岁以上就全量,这些药没有毒性,小孩吃呢不会有副作用,尽管用,当然再小的小孩,婴儿你就用1/3量。
     【病例】

小外孙三岁,高烧不退,到北京儿童医院,输液两天不管用,就用保和丸加了茵陈、银柴胡,羚羊角粉0.3g,开了三付药,吃两付药烧全退了,神了。
      

【小儿喂药】

千万别放糖,应该搁葡萄糖。蔗糖和葡萄糖不一样,蔗糖消化以后才能变成葡萄糖,你搁葡萄糖都要消化呀,直接消化吸收了,矫味,不苦了,第二个就蜂蜜,野生的蜂蜜,你搁一勺,孩子往往就能吃。实在不能吃就给灌肠,灌肠小孩你不用肛管,用导尿管,插到乙状结肠部位吸收。 

小儿化积散--小儿疳积

  系祖传秘方,二十年代初期,出自爷爷之手。

药物组成   炒山楂、建曲、炒鸡金、炒麦芽、黑白丑各15g,大白、制龟板、别甲、白叩、白术、茯苓各10g共制成粉。

服用方法 每次3g,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15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使用禁忌 服用期间,忌生冷、油腻、绿豆。

(捐献秘方验方 解放区——云捍东)

小儿疳积、虫积--三仁化虫汤--哈院

组成:杏仁3克、冬瓜仁6克、苡仁15克、滑石6克、砂仁6克、半夏6克、后朴6克、葛根12克、乌梅1个、雷丸6克、榧子6克、甘草6克。煎服法:上药12味,用开水500毫升煎煮20分钟,煎出总量约200毫升(3岁量)分6次加热服用,每小时1次,1天服完。 

小儿肠炎,疳积,脾胃不和型胃痛--哈院

组成:山药、云茯苓、薏米、山楂、扁豆、陈皮、神曲、芡实各10克 莲子6克 砂仁5克 黄连2克 麦芽20克 炒米250克
用法:上药共焙干研细末,每餐饭前服一匙(约10克) 
功能:健脾和胃,祛湿止泻,安神定惊。 
主治:小儿肠炎,疳积,脾胃不和型胃痛。

鸡肝散--《胡庆余堂丸散膏丹全集}

胡黄连6克 芙蓉叶15克 肉果(煨)3克 白雷丸6克 夜明砂4.5克 石决明(煅)9克 使君子肉6克 鸡肝1 具。

先用酒酿1杯,将鸡肝打烂;另将其余药物研成细末,两者拌和后晒干,再研成细末。每服6-9克,日服2次,开水送下。 功效与主治 功能养肝清热,除疳明目。

主治小儿疳积,腹大泄泻,面黄肌瘦,目珠生翳,久而成盲。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蛔虫所致的消化功能减退,并兼有明显营养不良的疳积证,以及小儿低热、营养不良所致的角膜干燥等病症.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证。方用使君子、雷丸驱虫,石决明、夜明砂清肝明目,更用鸡肝补脏养肝而明目;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腹大泄泻、面黄肌瘦、双目干涩.为其辨证要点。

         

保和丸---消食和胃

       

山楂180克 六曲60克 半夏90克 茯苓90克连翘30克 陈皮30克 莱菔子s0克 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6—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也可用饮片改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酌减。

       功能 消食和胃。
       主治 食积停滞,胸脘痞满,嗳腐吞酸,恶食呕逆,大便不调,舌苔厚腻,脉滑。 。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小儿腹泻,慢性胃炎,也用于治疗小儿咳嗽,胆道感染,神经性呕吐,胃柿石,幽门不完全梗阻,小儿荨麻疹等病症。例如。
       (1)消化不良 本方为主,水煎服,治疗乳幼儿消化不良症69例。久泻有虚象者,加白术;呕泻止后,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荷叶。结果:痊愈6工例,进步5例,无效3例(<福建中医药》
       (2)小儿疳积 本方去连翘,加白术、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为基础方,改汤剂,治疗30例。
       气虚者,加太子参、黄芪;
       有热象者,加黄芩;
       腹胀甚者,加厚朴,腹痛者,加白芍,并配合捏脊疗法。
       结果:所治病例均有良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湖北中医杂志》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食积停滞。方用山楂、六曲、陈皮、莱菔子等消食导滞和胃为主,佐以连翘清热,以防积久化热,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食积停滞、脘腹痞满胀痛、恶食嗳腐,为其辨证要点。 改作汤剂,
       临床如见食积腹胀较重,加枳实、厚朴;
       食积化热甚者,加黄芩、黄连;便秘,加大黄;兼脾虚,加白术;
       伴虫积,加乌梅、槟榔;
       食欲不振,加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i呕吐,加砂仁、竹茹。

鸡矢藤【药性】甘、苦,微寒。归脾、胃、肝、肺经。

       【功效】消食健胃,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止痛。
       【应用】
       1.饮食积滞、小儿疳积。本品既消食化积,又健运脾胃。治食积腹痛、腹泻,可单味煎服或配山楂、神曲等同用;若配党参、白术、麦芽同用,治脾虚食少,消化不良。若用鸡矢藤根与猪小肚炖服,治小儿疳积,即《福建中草药》方。
       2.热痰咳嗽。本品味苦性寒凉,入肺经,故能清热化痰止咳。治热痰咳嗽,单味煎服有效,或配瓜蒌皮、胆南星、枇杷叶等同用。
       3.热毒泻痢,咽喉肿痛,痈疮疖肿,烫火伤等。本品甘寒苦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可单味煎服治红痢(《重庆草药》),亦治咽喉肿痛;或配合黄芩、金银花,以增强解毒之功;治痈疮疖肿、烫火伤,可内服,或鲜嫩叶捣烂外敷。
       4.胃肠疼痛,胆绞痛,肾绞痛,痛经,分娩疼痛,神经痛以及各种外伤、骨折、手术后疼痛等。本品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可治多种痛证,但以注射剂止痛最佳(《全国中草药汇编》)。
       此外,煎汤外洗或鲜品捣敷,可治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等。
       【用法用量】煎服,15~60g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古籍摘要】
       1.《生草药性备要》:“其头治新内伤,煲肉食,补虚益肾,除火补血;洗疮止痛,消热散毒。其叶擂米加糖食,止痢。”
       2.《本草纲目拾遗》:“治瘰疬用根煎酒,未破者消,已溃者敛。”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全草含鸡屎藤苷、鸡屎藤次苷及生物碱、齐墩果酸等。叶含熊果酚苷。
       2.药理作用:本品水蒸馏液腹腔注射对小鼠有明显镇痛作用,与吗啡相比,镇痛作用出现较慢,但较持久。可抗惊厥,镇静及局部麻醉。鸡矢藤总生物碱能抑制离体肠肌收缩,而增强离体子宫收缩力。醇浸剂有降压作用。另外可解动物有机磷中毒,并有一定抗菌、抗病毒活性。
       3.临床研究:据报道:取鸡矢藤30g、红枣10枚,水煎服,日1剂,同时施行病灶清除术,并配合使用抗菌素,治疗慢性骨髓炎45例,27例治愈 (浙江中医药;以鸡矢藤注射液肌注,治疗百日咳49例,全部有效(湖北科技·医药部分;用鸡矢藤注射液临床催产165例,表明能加速产程进展,有效率96.12%(医学情况交流,)。此外,又可治疗牙痛、外伤、疖肿、蜂窝组织炎、皮肤病、小儿脱肛、阑尾炎、黄疸型肝炎等疾病。
(0)

相关推荐

  • 小儿厌食贴脐散.pdf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厌食偏食的中药贴脐散. 背景技术  小儿厌食相当于民间习称的小儿疳积,其病因为脾胃虚弱,饮食积滞, 津液受损.治疗小儿厌食的药剂已有不少,有的已申请了专利,如< ...

  • 医案(婴童医案验方)

           廖童,男,5岁,2020年,3月18日,因"感冒发热3日"来诊.患儿3日前夜卧蹬掉被单而感受风寒,出现恶寒发热(体温39℃),咳嗽,头痛面红身热,鼻塞流涕,喷嚏流泪, ...

  • 【食疗偏方】70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一般是指1-6岁的儿童长期见食不思.胃口不开.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病症.该病主要是由于饮食喂养不当,损伤肠胃功能而引起的.厌食患儿一般精神状态均较正常,若病程过长,就会出现面黄倦怠.形体消 ...

  • 『消化系统』处方:小儿厌食 疳积 消化不良--程宇宏整理

    小儿厌食症--肚脐给药方一:炒神曲.炒麦芽.焦山楂各10克,炒莱菔子.炒鸡内金各 5克,共研细末,清水调匀,外敷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下同),每日换药1次,5次为1疗程,连续2-4个疗程.方二 ...

  • 『消化系统』处方:痔疮--程宇宏整理

    痔疮奇效秘方--胜刀散---付济华 痔疮胜刀散组方:乌梅30g 黄连10g 侧柏叶10g 生大黄10g  苦参10g 石榴皮15g 槐角10g 五倍子15g 皂角刺10g 冰片5g (后下) 枯矾15 ...

  • 跟骨骨刺--足跟痛--程宇宏整理

    [跟骨骨刺--足跟痛]多见于中老年人.偶尔拾得民间一方经多年临床实践,确有奇效,可称一绝.[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消肿.[方药]皂荚,老陈醋,白酒各250克.[制法]先将皂荚置于砂锅内,加水3000毫升 ...

  • 骨质增生--腰椎骨刺--程宇宏整理

    [腰椎骨质增生--曾冲] [辨证]风寒湿邪乘虚外袭,侵犯筋骨,气滞血瘀,经脉闭阻,邪结瘀凝腰椎. [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活血通络,消肿散结. [方名]抗骨增生饮. [组成]大独活15克,川续断1 ...

  • 『五官疾病』处方:咽炎 (程宇宏总结)

    急慢性咽喉炎奇效良方-----付济华清喉利咽汤    组方:玄参9g .麦冬9g. 桔梗3g .甘草6g. 二花9g. 薄荷6g .蝉蜕9g. 牛蒡9g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主治:急 ...

  • 男科病的治疗..沈绍功-----程宇宏链接

    男科病的治疗..沈绍功-----程宇宏链接

  • 小儿科病的治疗..沈绍功----程宇宏链接

    小儿科病的治疗..沈绍功----程宇宏链接

  • 妇科病的治疗..沈绍功-----程宇宏链接

    妇科病的治疗..沈绍功-----程宇宏链接

  • 消化系统疾病.沈绍功-----程宇宏链接

    [消化系统概述]消化科治疗概述----沈绍功书关于退苔腻的问题--怎么退苔腻---沈绍功舌苔黄腻的能用滋阴药?----沈绍功问食欲--问两便--沈绍功顽固性腹胀--补中益气汤--沈绍功[习惯性便秘]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