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台》原著:李思母女与韩家父子的情感纠葛,让我看懂了得失
《燕云台》原著里,写到李夫人带着女儿李思来韩德让家的情景时,曾有这样的描写:
李夫人回过神,看着堂上的一桌一椅,无不是当日熟悉的摆设,没想到一过十几年,自己会重踏此地。只是——一切已经物是人非了。
从这段话里,我们便可以看出,李夫人与韩家,并不仅仅是旧识那么简单。
原来,李思的母亲在年轻时,跟韩德让的父亲韩匡嗣也是彼此产生过情愫的。只是后来,韩匡嗣突然就娶了萧氏,还是赐婚,李夫人无奈,也只得把这份感情压在了心底。
但是这却成了她心中的遗憾,她后来极力希望促成李思和韩德让的姻缘,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把自己的遗憾寄托在了女儿身上。
李夫人始终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韩匡嗣明明也对自己有意,却娶了别人。也是这次重回韩府,她才知道了个大概。
韩德让的母亲萧氏是一个口直心快的女子,在劝说李思把握自己的缘分时,她曾拿自己的婚姻来举例:“当初你韩伯父一走过我家门口,就被我一眼看中叼上了,我要不这么手快,他说不定就落到别人手上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萧氏的话解开了李夫人心中多年的疑惑,却也因此让她更多了感慨。她一直以为韩匡嗣放弃她是为了家族考虑,没想到仅仅是因为她比别人慢了一步,缺了一些勇敢和果断。
而如今的李思和韩德让,又多么像当年的她和韩匡嗣啊。
然而感情这件事,是没有那么多规则可讲的。成就一桩姻缘,固然需要对的人遇在对的时间。可对的时间遇到的对的人,能否在一起还受诸多因素影响,即便在一起的两个人,能不能幸福又是另外一回事。
很多时候,满怀期待在一起的两个人,可能过不了几年,就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矛盾,彼此都为曾经的相遇而后悔;也有很多时候,痛彻心扉分离的两个人,彼此有了归宿后,都得到了幸福与温暖。
得与失,其实只是作用在当下的一种情绪和感受,与长久的幸福,未必有必然的关系。
就拿李夫人与韩匡嗣各自的生活来说吧,李夫人嫁入李家,虽没有多么显赫,但是生活安稳,衣食无忧,不用每天处于纷争之中担惊受怕,还有个可爱乖巧的女儿陪在身边,一家人其乐融融,这就是一种很多人无法企及的幸福。
韩匡嗣的人生则完全是另一种样子。他深得重用,也有着更大的责任与负担,更何况他图谋之事,本就极其凶险,承受的压力自然也是巨大的。但是他又夫妻和睦,子女满堂,这家庭看上去也是幸福无比的。
这是两种并不相同的幸福,但他们各自都是满足的。可如果交换一下,李夫人未必能适应韩匡嗣的人生,而韩匡嗣也必不能安于明哲保身。
所以于李夫人和韩匡嗣在这份情感中的失去,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件幸事。
婚姻这件事就是这样的,不是看你得到了什么拥有了什么,而是看你适合什么。对于人也是一样,能够给你幸福的,从来就不是那个失去的,而是跟你在一起的那个合适的。
反之,不合适的人即便得到了,也很难幸福。
李思与韩德让,就是佐证。
李思的性格,跟她的母亲是一样的,腼腆,羞涩。但是她看上去要比她母亲幸运一些,因为她最终还是嫁给了自己喜欢的人。
可是,嫁给韩德让的李思,真的幸福吗?韩德让有雄心抱负,而李思只想安稳度日,韩德让内心深处有自己想要守护的人和事,而李思只想让他远离是非,明哲保身。他们两个,注定就是不合适的。
失去了对的人,是一种遗憾;得到了错的人,是一场悲剧。
李思是一个温柔善解人意的姑娘,但她终究也是一个女人。她想要丈夫独一无二的在意和疼爱,她也会为他的过去和流言蜚语而伤心吃醋,她更为他每日的安危担惊受怕。她本就柔弱,这样的日子也就导致了她的常年多病。
感情不够圆满,身体不够健康,丈夫的事业她帮不上,想要给他的守护他又不会听。在这种婚姻里的煎熬,怕是比失去,会更加难受。
我不知道,李思的内心,可曾有过片刻对嫁给韩德让的后悔。但如果是我,我是宁愿要那果断的失去,也不愿守着一份夫妻不能同心的婚姻,过这钝刀慢痛的生活。
曾几何时,我也以为爱而不得是感情里最痛苦的事。正是李思母女与韩家父子的这份情感纠葛,以及她们后来的婚姻状况,让我看懂了感情中的得失——得,未必是幸;失,未必是不幸。
又或者,爱而不得,未必是失;得而不爱,未必是得。
婚姻,要的是两个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向着共同的方向一起努力,它需要你懂我、我懂你的默契,需要你护我、我护你的气魄,需要你疼我、我疼你的体贴。
如果两个人向着相反的方向前进,又或者一方拼命努力,另一方却拼命往回拉扯,那么这样的爱人,即便得到,也是一种失去。这样的婚姻,即便相守,也是一种不幸。
所以,我不想再对你们说什么“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空话,我只希望那些相守的人,都能够同心——那才是真正的“得”。
作者简介:孤独的幸福树,一个喜欢读书和写字的女子,希望我的文字能够伴你温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