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开!这是陷阱!

最近经常有人喊价值陷阱。

说低估值的股票都不值得投资,要买就买高估值。

今天我就录段音频,跟朋友们一起聊聊陷阱的话题。

陷阱有两种。

一种叫价值陷阱,一种叫成长陷阱。

此前和当下的中国,价值陷阱远远小于成长陷阱。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改开以来的40年,中国是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体。

从非常地贫穷,到不那么贫穷,到逐渐地富裕。

这个阶段,中国人好像什么都缺,什么都缺就需要什么都要造、什么都要买。

这样,各行各业都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因为大家过得都不错,还在不停地发展,所以低估了就是低估了,出现价值陷阱的机会并不多。

以银行股为例。

这些年,围绕着银行股,各种各样的“狼来了”的呼声不绝于耳。

于是,给了银行股一个极低的估值。

但中国经济还在不停地往前发展,还在以较高的速度往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你几乎看不到停滞不前的行业——虽然速度慢下来了,但发展的车轮还在滚滚向前。

所以每过一段时间之后,大家都突然发现:咦,事情并没有变得那么糟嘛。

于是,银行股就会修复一下——市场纠错一下。

从整体上看,一直为世人诟病不断的银行股,至今还没有出现过价值陷阱。

不仅没有出现价值陷阱,现在经营业绩还有加速增长的可能。

这就是高速增长的阶段,不太可能出现价值陷阱的基础逻辑。

过去40年的高速发展,给了中国人一个整体性的错觉:成长是永恒的,成长是最重要的,成长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也就是说,我们对成长已经习以为常了。

在高速成长的过程中,暴富者多如过江之鲫。

比如股市之中,跟上时代的节奏,买准一只大牛股,财富暴涨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的情形,经常出现。

这些颇具时代特征的“幸存者偏差”,极大地刺激和培养了中国人的胃口。

看起来这是成长性思维,实际上,这就是典型的刻板印象。

这种刻板印象投射到A股投资者身上,就是我们特别喜欢特别推崇成长性股票。

因为大家都喜欢都推崇,就常常给成长性股票一个极高的估值。

所以,每次股市炒作,几百倍上千倍的热门股,层出不穷。

高成长高估值,这是符合投资逻辑的。

但是你给过了,给得太高了,那就不符合逻辑了。

所谓“过犹不及”。

当成长性不及预期时,业绩支撑不了过高的估值,股价就会坍塌——成长陷阱就此发生。

我要提醒的是:各种各样的迹象显示,中国超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中国在穿越中等收入陷阱之后,将逐渐过渡到中低速增长的新时代。

这个时候,你还依据以前的心理惯性,给成长性股票过高的估值,成长陷阱出现的频次因此会更高。

所以,未来一段时间,成长陷阱,一定还会远远高于价值陷阱。

那么价值陷阱什么时候会在中国成批次出现呢?

等中国也完全成熟了,发达了,经济增速维持在极低的位置上——那时候,情形可能就会跟今天完全颠倒过来了。

因为什么都饱和了,不缺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抑制和波及。

慢下来,缓下来,会成为新的经济常态。

当很多企业出现一年不如一年的窘境时,价值陷阱就会大量地、成批次地出现。

那时候,长期持续地低速增长,又会给中国人一个新的刻板印象。

大家开始习惯价值股的低速增长,不再给股票过高的期望。

那种情景下,反而不会给企业过高的估值。

所以股市的整体估值,会比现在低得多。

你给股票的估值低了,成长陷阱就会鲜少发生。

所以,我的结论是:

1、当经济高速增长时,我们最应该防备的是成长陷阱;

当经济低速增长时,我们最应该防备的是价值陷阱。

2、我们现在是从高速增长阶段,往低速增长阶段过渡。

人们还活在高速增长的心理惯性之中,还喜欢给成长性股票过高的估值。

所以,现在,我们最应该防备的,还是成长陷阱。

3、怎样才能有效防备与成功逃避开成长性陷阱呢?

最直截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只有一个:永远不要参与炒作!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我是腾腾爸,畅销书《投资大白话》与《生活中的投资学》作者。

擅长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阐述最深刻复杂的道理。

擅长做市场判断、估值定位和企业分析。

擅长在网络上撒泼、打滚、吹牛、灌水、聊天——喜欢从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中思考人生和投资中的大事。

喜欢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与操作,让时间和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投资成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