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型辨治乙肝(临床验方:益气活血清肝汤)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
乙肝属中医黄疸、胁痛、疫毒、积聚、鼓胀等范畴。病人不发黄,肢倦乏力为无黄疸型肝炎,部分病人临床无任何不适,仅在体检时发现感染乙肝病毒。中医、西医治疗该病目前尚无特效药,且西药费用相对较高。
中医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多因急性乙肝失治,或治疗不适当,迁延日久而成,此时患者多表现为肝肾阴虚,肝血瘀阻等,治疗上当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具体可按下列分型治疗。
肝肾阴虚
【症状】右胁隐痛,纳差腹胀,唇干舌燥,口渴喜饮,小便短黄,手足心热,头晕乏力,失眠多梦,两目干涩,腰腿酸软,舌红少苔,脉细弦。
【治法】滋补肝肾,疏肝行气。
【方药】一贯煎加减。
沙参15克、黄精15克、川断15克、白芍12克、五味子6克、桑椹子8克、首乌10克、杞子10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陈皮10克、甘草6克。
气阴两虚
【症状】肝区疼痛,腹胀纳差,心慌气短,自汗盗汗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疲乏懒言,面色无华,口干不渴,舌暗苔白或少苔,脉细。
【治法】气血双补,滋阴柔肝。
【方药】八珍汤加减。
党参15克、北芪30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熟地10克 、远志10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6克、陈皮10克、茯苓20克。
气滞血瘀
【症状】右胁闷痛或刺痛,按之有块,面色晦暗,肌肤甲错,头面皮下可见红丝赤缕,肝掌,蜘蛛痣,皮下出血点,衄血,形体消瘦,腹壁静脉怒张,腹中痞块,舌紫暗,脉弦涩。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软坚。
【方药】参芪鳖甲汤加减。
北芪30克、党参30克、鳖甲30克、穿山甲12克、生地12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甘草6克。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创益气活血清肝汤治疗乙型肝炎活动期、早期肝硬化病人,效果满意。
药物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麦芽30克,灵芝20克,桑寄生20克,淫阳藿20克,赤芍20克,丹参20克,桂枝12克,柴胡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茵陈20克,连翘15克,红枣15克,甘草10克。
功效:益气活血,清肝解毒。
主治:乙型肝炎活动期,早期肝硬化。症见面色巩膜发黄或不黄,纳差,或厌油腻,肢倦乏力,大便溏或结燥,小便色黄。舌红苔白或黄腻,脉弦或缓。
方解:方中淫羊藿、桑寄生、灵芝、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麦芽、大枣补肝肾,健脾益气;赤芍、丹参、桂枝活血通阳;茵陈、柴胡、连翘、白花蛇舌草、甘草清肝解毒,利湿退黄。诸药合用,以求益气清肝活血之功效。
临床加减:面色巩膜发黄,胆红素增高加栀子、川牛膝;右胁胀痛加枳壳、香附、延胡索。肝硬化腹水、球白倒置者加鳖甲珠、三七粉、白术、大腹皮、葶苈子、泽兰、泽泻、益母草。2日1剂,水煎服。
三省者:
老石更中医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