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揭秘)史思明火并安庆绪

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六日壬申,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袭击了相州城外正在酣战的唐军和史思明叛军。两军在漫天的风沙中一哄而散,唐军溃向南,叛军溃向北,持续数月的相州会战戏剧性地戛然而止。史思明率残部一路往北,一直跑到邢州沙河(今邢台沙河城)才止步。

史思明一边收拢部队,一边派人到相州打探消息。不久,消息传来:相州城外的唐军已经撤离。于是,史思明带领部队南下,在相州以北的邺城附近扎下营寨,等待安庆绪前来会面并兑现此前的承诺——让出帝位。

此时的安庆绪,刚刚从郭子仪废弃的营垒中搜集到六七万石军粮,暂时解决了饥荒问题。对于去而复来的史思明,他有种大祸临头的直觉,就召来张通儒、高尚、平冽等谋士商量如何应对。庆绪担心史思明乘机吃掉他,想与其不接触、不对抗,紧闭城门装瞎,史思明久等没人理自然就走了。当他把想法讲出来,谋士们觉得这样做未免太过分,毕竟人家是请来的救兵,虽然目前危机已经解除,但无论如何应该见上一面。大家劝说了半天,庆绪也没有拿定主意见还是不见。最后,谋士们各怀心事散去。

史思明、安庆绪配置地域

史思明安顿好部队,每天在营中摆宴席犒劳将士,既不主动与安庆绪联系,也没有撤离的迹象。张通儒、高尚等人坐不住了,找到安庆绪,强烈要求他们去与史思明会面。庆绪无奈,摆摆手,任由他们去。

张通儒等人受到了史思明的热情接待,双方把臂言欢,相顾唏嘘,临走时史思明又送了丰厚的礼物。谋士们平安归来,安庆绪仍没放下心中的顾虑,依旧拒绝出城与史思明会面。

又过了三天,相州方面没有任何动静。史思明决定主动出击,他派出安太清前往相州,面见安庆绪,引诱他出城会面。面对找上门来的安太清,安庆绪被逼到了墙角,答应出城与史思明会面,并兑现承诺——让出帝位。双方商定,先由安太清带着称臣的让表回去复命,待史思明安顿好部队再入城,到时安庆绪奉上皇帝印玺禅位。

史思明看过安太清带回的让表,哈哈大笑,说:“何至如此。”回手却把表章遍示将士,将士们山呼万岁。史思明给安庆绪回了一封亲笔信,对其表示慰问。关于安庆绪提出的禅让问题,史思明回复:

愿为兄弟之国,更作藩篱之援。鼎足而立,犹或庶几;北面之礼,固不敢受。

按照史思明的意思,自己无意承接伪燕的正朔,而是另立一国,与伪燕结为兄弟之国。在信里面,史思明没有称臣。

这样的安排,安庆绪当然是求之不得,立即表态:愿与史思明歃血为盟。史思明同意。

三月十八日甲申,安庆绪以三百骑兵护卫,赴史思明营地会面。一行人逶迤北行,当走到安阳河南岸,庆绪又开始犹豫了,想折返回城,又下不了决心,思前想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派出几名使者拿着赭黄衣先行,让他们见到史思明奉上衣物,请示册命有关事宜。安庆绪这样做,是想提醒一下史思明:目前你为王,我为帝。名义上你仍是我的臣子。一君一臣,如何能歃血为盟?要想歃血为盟,你得先登基称帝。安庆绪希望通过这个举动让此次会面泡汤,自己回城后再从长计议如何对付史思明。

心领神会的使者急驰而去,不一会儿,又回来了,向安庆绪报告:他们刚走了十几里,就遇见了带着大队人马前来迎接的史思明,听完来意,史思明拒绝了使者奉上的赭黄衣,并答复,先会面,其他事以后再说。

安庆绪无奈,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前行,走了十里地,对面浩浩荡荡来了一彪人马,为首的正是史思明。庆绪离鞍准备下马,史思明举手制止,回马让他先行。安、史二人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史思明部队驻地合河口兵营(今磁县东南韩旺村附近)。一进兵营,庆绪就发现气氛不对,史军士卒个个擐甲执兵,如临大敌。庆绪脊背发凉,心说不妙,再想走已是不可能了,只得任由史思明摆布。

史思明将随同而来的刑部尚书孙孝哲、侍中高尚、兵部尚书崔乾祐等大将九人以及护卫军士安排在球场等候,自己带着安庆绪及其四个弟弟往大厅而来。到了大厅前,众人下马,士兵搬来一张胡床,史思明南向踞坐。庆绪兄弟五人面向史思明站成一排。庆绪上前一步,匍匐下拜,说:

“臣不胜其任,弃失两京,久陷重围,朝夕不保。不意大王垂怜,以太上皇(指安禄山)之故,亲率大军南下救援,使臣向死而生,虽肝脑涂地,不能报此大德。”

史思明略一沉吟,突然凶相毕露,厉声喝道:

“弃失两京,亦何足道哉。尔丧尽人伦,杀父夺职掌,天地所不容!此次出兵,非为救尔,实为讨除逆子,为太上皇雪恨!”

史思明絮絮叨叨,将安庆绪数落了半天,末了,还在问:“因何杀阿爷夺职掌?”随后,命人将庆绪等人斩首。士兵们一拥而上,将庆绪兄弟五人放翻在地,要拖下去斩首。庆绪一边挣扎,一边眼巴巴地看站在一旁的旧交周万志。周万志会意,心里却想安庆绪今天死定了,谁也救不了,思忖再三,还是对史思明说:

“庆绪是君王,不当身首异处,应以赐死为宜。”

史思明觉得有道理,于是将安庆绪缢死;庆绪四个弟弟,高尚、孙孝哲、崔乾祐等人斩首;张通儒、李庭望等当场释放,并授予官职。

在此之前,有两首歌谣在民间传唱,一首是“渡河野狐尾独速,明年死在十八曰。”另一首是“胡绝其后,死在合河口。”安庆绪被诱杀,一些有心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都是这一事件的谶语。

就在史思明驻军合河口那段日子里,有部分史军将士,出于感念安禄山以前的恩情,计划要谋杀史思明投奔安庆绪。正当他们准备起事的时候,安庆绪被诱杀,大家都很失望。

安庆绪死后,还留下六千多士兵没有着落。这些士兵大半已经饿得半死。史思明让安太清管理这些士兵,希望他们好生生养,尽快恢复体力。安太清对这些士兵进行甄别,从中选出了三千三百名安庆绪的铁杆心腹,将他们全部处死。安禄山本族势力从此被消灭干净。

处理完遗留问题,史思明率领大军进入相州城。

著作权声明:本文属本人原创,未经允许,禁止任何媒体擅自转载,或任何媒体(或个人)以复制形式发表。

参考文献:

[1]宋 司马光等 《资治通鉴》

[2]五代 刘昫等 《旧唐书》

[3]宋 司马光等 《新唐书》

[4]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

[5]唐 姚汝能《安禄山事迹》

[6]明 崔铣 《彰德府志》

[7]谭其骧主编 《中国历史地图集》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0)

相关推荐

  • UC头条:安史之乱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郭子仪又是如何平定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 ...

  • 历史文化

    颜杲卿,字昕,生于唐朝长安,因和颜真卿同为颜师古五代孙,所以历代<费县志>均载其人,原鲁公庙内祭祀着他和颜真卿的金身塑像. 颜杲卿性情公正精敏,父颜元孙,是濠州刺史.死后赠秘书监.杲卿荫袭 ...

  • 一门忠烈,全家30余口全被肢解凌迟 弟弟闻名天下,他却罕有人知

    壹 涕泪沉沙 公元758年,九月,蒲州(今山西永济). 面前的这位白发老者,苶呆呆地看着面前的包袱,半晌无言,脸上没有半点表情,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不停抽搐着,看到亲人抖动的双手,他早已明了了一切,此刻他 ...

  • 此物最相思(第362章)

    对李豫来说,收复洛阳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当他带着儿子李适随父亲李亨.祖父李隆基逃离长安时,他的妻子沈珍珠却被留在了长安. 长安沦陷后,李唐皇室大多惨死叛军刀下,而年轻貌美的王妃.宫女们则被大批大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四十七) 彻底崩盘的燕帝国

    伴随着邙山之战的获胜,河阳和怀州很快就被燕军攻占,燕军再次出现了此前安禄山南下席卷时的有利局面,完整的控制了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可以后顾无忧的西进陕郡.潼关,局势似乎再次向燕军有利的方向发展.然而,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44

    NO.144 他当然并没有闲着. 得知唐朝大军全军溃散的消息后,本来已向北撤退的史思明欣喜若狂,马上停止后撤,率部重新回到了邺郡城外,随即扎下营寨. 显然,他是在等着安庆绪与他接洽,兑现让位的诺言. ...

  • 安史之乱,大唐为何向这个少数民族求援?

    安史之乱,发生在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历时七年零二个月,这场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动乱,再加上唐朝皇室争夺统治权的内战,致使唐朝由盛而衰,造成了藩镇割据,大唐王朝逐渐走向灭亡. ...

  • (安史之乱揭秘)鏖战河阳 之(七)智斗史思明

    史思明进攻河阳,骁将刘龙仙出阵挑战.龙仙自恃勇猛,将右腿搭在马颈之上,破口大骂城上的李光弼.李光弼环顾左右,问:"谁能出战,取其首级?"仆固怀恩请战.光弼说:"此非大将之 ...

  • 安禄山打下东都洛阳,形势一片大好,为何却被亲儿子安庆绪杀死?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也为唐朝后来的藩镇割据埋下隐患.而作为罪魁祸首的安禄山本来已经打下洛阳称帝,手 ...

  • (安史之乱揭秘)鏖战河阳 之(六)弃守洛阳

    史思明收了汴州,乘胜西进郑州.李光弼撤出郑州守军,与郑陈节度使李抱玉整众徐行,进入洛阳. 叛军大军压境,东都留守韦陟正为防御发愁,见到李光弼率军入城,不禁喜出望外.二人相见,光弼说: "贼兵 ...

  • 安史之乱揭秘:鏖战河阳 之(五)许叔冀投敌,汴州失守

    乾元二年(759年)九月底,叛军从河北分四路渡过黄河:令狐彰率兵五千自黎阳渡河取滑州(今河南滑县):史思明自濮州.史朝义自白皋.周挚自胡良分别渡河,三支部队于汴州(今河南开封)会师.(黎阳渡在滑州东北 ...

  • 安史之乱揭秘:鏖战河阳 之(四)怒斩张用济

    乾元二年(759年)七月底,由太原南下赴任的李光弼在五百河东骑兵的护卫下于子夜时分驰入洛阳朔方军行营. 李光弼夜入朔方军,可能仅仅是赶路错过宿头的无意之举,却引起了一场风波.驻守河阳(今洛阳吉利区附近 ...

  • (安史之乱揭秘)鏖战河阳 之(一)相州兵溃

    乾元二年(759年)三月三十日丙申,唐室宣布了两项新的任命: 以[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为东畿.山南东.河南等道节度.防御兵马元帅,权东京留守,判尚书省事:以河西节度副使来瑱为陕州刺史,充虢华节度.潼关防 ...

  • 安史之乱揭秘:鏖战河阳 之(三)唐肃宗的权术

    唐肃宗建陵 乾元二年(759年)四五月份的时候,在洛阳行营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被召回京师. 郭子仪的去留,军中早已是"朋肆流议",到了这一天真正到来时,还是激起了不小的骚动.临行那天 ...

  • 《唐玄宗时的那些事》之二十:思明诱杀安庆绪

    上集说到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围攻邺城(今河南安阳),从冬天打到春天,安庆绪坚守待援.官军引漳河水灌城,城中井泉溢水,人们只能架棚居住:粮食吃尽,一鼠值钱四千:喂马只能用墙皮.马粪.人们都认定城破只在朝夕, ...

  • 揭秘安史之乱打了8年的原因:唐玄宗自毁3大名将,暗助安禄山

    如果让你说出一个中国最伟大的朝代,恐怕很多人会脱口而出是唐朝,因为唐朝给人的印象实在是太好了. 不仅物阜民丰,而且文化发达,对外扩张,兼容并包,尤其是以胖为美这一点,肯定是深受现代女性的欢迎. 这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