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岩泉‖乞丐睡在大桥上(10首)
天当被
地当床
乞丐睡在大桥上
行人匆匆
踏不进他的梦乡
身无分文
富甲四方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他比皇帝老儿还风流倜傥
其实,那些什么都拥有的人
比什么都没有的人活得更凄惶
因为,只有那些什么都没有的人
才不必将自己囚禁于铁门钢窗
不是我鼓吹贫穷
你只需问一问那些富翁
哪一个能有乞丐这般坦荡
——请晨六点钟从老家河西回县城,到老桥头时见一个叫化子安祥幸福地睡在桥上,任来来回回的行人从身边走过他毫无察觉,似乎他就是天最幸福最富有的人,此情此景赐我这首小诗。2006年5月29日清晨第一稿,2006年5月23日清晨第二稿。
家乡,家乡
一个没有历史的村庄
没有一幢百年的房屋
没有一座古老的牌坊
更别说秦砖汉瓦
和前朝的走廓
惟一的一位九十多岁老人
对自己的身世早已健忘
虽曾有过族谱
也灰飞烟灭于“文革”之火光
能见证这个群落的
就只有村边的那棵千年古樟
那龟裂的树皮
一如甲骨文记载着沧桑
难怪人家说我们这个村子很穷
穷得供不起一个读书郎
因此一个豪绅都没有
只有一个地主,那还是几代人吃糠咽菜
节省下来的家当
带了几十年地主的帽子
乡亲们都为他感到冤枉
富有是历史,贫穷也是历史
然而没有历史的文化
就像无言的古樟
不取一个切面
就无法考究它的内脏
——今天是端午节,清晨五点五十五分从老桥到宝水街散步至虞家路,在宝水大街买了三束菖艾,六只包子。来回的路上获此诗,2006年5月31日第一稿。
童年爬过的大山
童年爬过的大山
终生都不会淡忘
那是重重的一笔
刻画在初生的白纸上
像一道弯弯的年轮
嵌入大树的心脏
岁月递增
它也一圈圈往外扩张
童年的记忆啊
像一块金砖砌进人生的城墙
——清晨五点半,从老家河西从发,到新桥头时抬头看才时坑关门石火焰山那层峦叠嶂的群山,云遮雾罩,突然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曾多次爬过的宁村黄土岭、尖峰山的情景,到县城宝水大街得此诗。2006年5月29日清晨第一稿。
民意自生痼
——2006年元月29日(正月初一)凌晨一人骑车去段家谢路上第一稿,2006年5月27日第二稿。
五月廿三天打濛
——清晨从老桥到宝水街散步至虞家路再到山林鱼塘边获此诗。2006年5月23日第一稿。
少年青年打基础
少年,青年打基础,
中年建房屋;
到了老年,
搬进去住。
暮年时,悔恨当初偷工减料,
如今墙裂瓦漏,忙于修修补补。
——晚饭在中秋弟家吃,海飞也在,他说到当年读书不知道要书,如今才悔恨一步走错满盘皆输,由此联想到我的几个子女,他们都人为地走了许多的弯路,导致今天悔恨不已,可是仍执迷不悟,继续荒废着不努力拼搏,还是那样随日天光随日夜地消耗青春岁月,让我这个做父亲的只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是我对他们要求过高,实在是这世道竟争太激烈太无情,感慨万千地写成此诗。2006年5月17日这清早第一稿。
一杯凉荼慢慢喝
门庭若市
门可罗雀
门,还是从前那扇门
我,不再是昨天的我
一杯凉荼
慢慢喝
在山是草
沿街植树千万棵
——清晨五点五十五分从老桥到宝水街散步至虞家路再到那条养鱼的水库边,在去虞家路的路上构思此诗。2006年6月1日第一稿。
【作者简介】
杨全华 在部队服役30年,主要从事政治工作,后转业到地方机关。爱好摄影、文学,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摄影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摄影作品、文章曾散见多家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