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笔记||庄子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导语

前面和大家讲了很多对于儒家的看法,今天我想谈一下道家。道家的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学说,并且比老子更加消极。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年轻人全盘学庄子当然是要不得的。年轻人就应该积极向上,努力为社会做贡献。庄子的消极避世的思想,显然与我们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那么,庄子真的就一无是处吗?也不是,庄子身上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认为,庄子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我们依然很有教育意义。

不因为观念不同而影响友谊

我们都知道,庄子有个好朋友惠子。俩人的观念刚好是对立的,他们一说话就抬杠。惠子怀疑庄子想夺他的相位,庄子说那个相位不过如同一只腐烂的死老鼠 ,只有猫头鹰才喜欢,自己是鹓鶵,对此根本不希罕。这样的讽刺可以说是毫不留情了。庄子说:“鱼在水中很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俩人就像一对活宝,在一起就拌嘴。

可是,惠子去世后,庄子非常难过。还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形容两人的关系,这个故事就是运斤成风。有个人鼻子上落了一点白灰,他就找了一个工匠帮忙。这个工匠拿着斧子一挥,就像一阵风从鼻子旁边掠过,白灰掉了,这个人却安然无恙,鼻子竟然没有受伤。庄子看来,他和惠子就像故事中的两个人一样很有默契。现在,惠子不在了,没有人和他辩论了,他感到很孤独。我们知道,庄子的妻子去世,他还鼓盆而歌,都没有像现在这么难过。

庄子就给后人在交友上树立了一个榜样,那就是不能因为观念的不同而影响私交。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的观念不同,这是很正常的,不能苛求一致。观念不相同,可以探讨,但这不会影响友情。庄子的这种风格也影响了后世很多人。例如,三国时期,诸葛亮和谯周的政治观念就是对立的。诸葛亮主张兴复汉室,谯周却主张投降。可是,诸葛亮死后,谯周不顾危险,千里迢迢去军营吊唁。还比如,王安石和司马光,一个主张变法,一个反对变法。他们在政治上是死对头,可是私交也很好。他们都没有把对方搞倒、搞臭的想法,相反临死前还要维护对方的名誉。

我们今天有很多人,谁和自己观念一致就结为朋党,谁和自己观念相反就视为敌人。这样的人是不是少了庄子身上的那种包容性呢?庄子不因为观念不同而疏远朋友,这不正是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人即使穷也要有尊严

我们都知道,庄子的一生穷困潦倒。可是,我们什么时候看到他向高官、商人低头过?相反,对于用不正当手段换来的富贵,他是极其鄙视的。我们前面说,他把惠子的相位比喻成腐鼠就是一例。

宋国有个人叫曹商,他刚开始很穷。后来,他受宋王派遣,出使秦国。去的时候,带着几辆车子。回来的时候,宋王一高兴,给他增加了一百辆。曹商就在庄子面前炫耀。庄子说:“我听说秦王有病,给他化解一般的毒疮、小疖,得车一辆;给他舔痔疮,得五辆车。总之,治的地方越肮脏,得到的车越多。你得了这么多车,那你做了什么肮脏的事呢?”庄子不仅不羡慕曹商的富贵,反而辛辣地讽刺他,他用见不得人的勾当换来的富贵有什么好羡慕的呢?

我们当下这个时代,人不解决生存问题当然是不可能的。然而,人即使处在穷困之中,也要坚持自己的初心,不干净的利益不能得。庄子告诉我们,不要因为有的人富贵了就盲目羡慕。我们今天,很多人价值观错乱,笑贫不笑娼。我们这个时代,有多少人为了牟利而不择手段,不惜出卖肉体和灵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是更加怀念庄子吗?

不要把生命浪费在无意义的知识上

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我们知道,庄子是很消极的,他的本意还是过激了。一个人一生如果完全不学知识,那肯定是要不得的。然而,庄子这番话还是有它的合理性的。尤其,在今天的信息社会,我们发现它还是很有道理的。

知识也分有意义的知识和没有意义的知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限的时间应该多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当下接受的很多知识都是没有意义的,知之无增为君子,不知无损为小人。

例如,我前面提到科学课上讲珠峰的高度。这个数值是变动的,1975年和2005年的高度都是不一样的。今年,科考队员又去测量,即将公布的新数据可能又不一样。将来,如果继续观测,数据可能还会变化。没有定论的东西,你让学生背下来干什么?我们的科学课应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你觉得珠峰高度变化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是地壳运动,是气候变化,还是测量仪器的精密程度?这些才是应该教给学生的。我们放着有意义的东西不讲,去教那些枯燥的数字,这样的东西学生背下来有什么用?

我读大学时,这个老师第一次上课推荐一批书目,那个老师再推荐一批,所有老师推荐的加起来有几十上百本。我有时在想,如果真的都去读,这一生读得完、读得透吗?

还比如,现在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不管考什么专业,英语、政治必考。专业课里面,大部分科目和学生将来要研究的方向也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学生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本专业之外的科目上,哪有时间去钻研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呢?这不是折腾人吗?用这样的方式选拔的人才有说服力吗?

再说一个我们很熟悉的例子。现在很多单位动不动搞什么网络答题活动,有的涉及经济,有的涉及法律,有的涉及科学。答完之后,谁还会再看这些东西?纯粹是应付检查,搞形式主义而已。这样的知识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没有帮助,相反还耗费精力。

我们今天,很多时候苦恼的不是知识少了,而是没有意义的知识多了。几千年前庄子的那番话,我们能说它一点合理性都没有吗?我们的教育还不应该改革吗?


作者简介

李灿,生于1987年8月。湖北竹山人,祖籍湖北英山。十堰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多发表在《演讲与口才》《堵河》《交通文化》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