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村】走进建德里黄
走进建德里黄
大洋镇里王村,我是常去的地方。
我们兰溪十三都这区域的老百姓,要到建德严州,如今说梅城,必须过严婺古道的塔塔岭,亦称坦坦岭,过杨村,而到里黄。再转大洋至南峰的公路到梅城。
经塔塔岭,岭下就形成一条溪,人称大洋溪。沿着这溪走,过青云桥,即进入里黄境内了。
我是兰溪十三都人,在古代兰溪十三都就是指从都心开始沿甘溪,走社溪,到刘家,一直到坞口的岭脚。在地形上,是一条长达30余里的山垅。我家就在刘家村。到梅城便要经过里黄村。
里黄是严婺古道上的交通要道。从甘溪出发去梅城,就需过塔塔岭,到里黄,然后到梅城。严婺古道在这里分道,往左是大洋,往右为梅城。
这次,我们坐车去,从兰溪经大洋,然后到里黄。从这个岔道口右拐,首先映入眼帘的也是几棵高大的古树,有古樟、古枫和古梓,在这些古树下,还有一座周王庙,庙前庙后也各有一棵古樟。看到这一排古树,里黄村就到了。
周王庙位于大洋溪边不大的院子里,庙不大,全称为“宋孝子广平正烈周宣灵王神祠”。周宣灵王庙古称周孝子祠,简称周王庙。其庙的形成源于一位“孝行天下”的楷模周雄。周王庙两厢的墙板上就有周雄的圣迹图。他待母至孝,春日,他携母踏青;夏日,他为母驱蚊;秋日,母亲病了,他亲尝汤药;冬日,他日夜服侍病母。正因为他孝顺至深,遂“闻讣立逝”。孔子第51代孙、袭封衍圣公的孔文远,有感于他对母亲的诚孝,遂为他建坊作祠。因立庙后,威灵显著,水旱疾疫,祷之辄应。于是元至正年间(1341—1366),周雄被封为护国广平正烈周宣灵王。
周雄(1188~1211),字仲伟,杭州新城人,今杭州市富阳区渌渚镇六渚村人。生于南宋淳熙戊申15年(公元1188年)三月初四,嘉定四年辛未(公元1211年)四月初卒。享年二十四岁。“周雄”是孝道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者,他具有崇高的荣誉和威望。
谨考新登县志和当地传说,周雄突出的事迹就是孝。人生短暂,周雄更短暂,在短暂的有生之年,尽孝尽忠,做了许多感动天地有益社会,有利于民众之事,继承和发扬孝道文化,尊老爱老的生动事例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周雄从小受父母正确教导,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学馆读书聪慧过人,遇事明理,乐于助人。瘟疫夺走父亲生命,少年丧父,与母相依为命。立志攻读医书,学艺济世。不畏艰辛救危扶困。事母恪尽孝道,母病日夜护理,为母三九严寒冰天雪地破冰捕鱼。为治母病到处奔走探方药。母命胜己命。依次经商衢州,行船未达,突感心惊肉跳,只怕母病发,明香亮烛对天祈祷,愿减己年以增母寿,离船抄旱路回归家中,母病奄奄一息。日夜伴随,精心护理,更进药汤,母病渐起而愈。
要知在不明科学的帝王时代,尤其在八百年千的南宋古代,遇难以解释的奇怪之事,具以迷信释疑,封建皇朝更以迷信约束人们的思想,都以为有鬼神,人生有轮回。谁也不肯违心乱发誓。而周雄却焚香祷天,减己寿增母年,其心之诚实可见也。
周雄一心为民,在家乡除虎患、消虫灾。治病就救人。在衢州之时,忠肝义胆,为救衢民免遭涂炭,独上常山,冒死说服强寇,大义凛然,浩然正气可佳。
后来,周雄下衢经商,遇飓风翻船在下馀桥江中而卒。
走进里王村子,大洋溪自西向东流经里黄,把里黄一分为二。里黄村人用好几座水泥石桥联通两岸。里黄有胡、黄、关三大姓,从各自的家谱看,这三家人其实都是一家。
胡姓是什么时候来里黄的,家谱中也没有明确的记载,“生卒墓志,亦难备稽”,只知道其祖胡应隆(胡家人称之为千一公)从安徽歙县迁居到睦州城(今梅城),居住在仓前(大概是一个储存粮食的地方)。胡应隆的第七代孙胡瓒,从仓前迁居到现在的里黄,因为这里有胡家的一片山林,胡瓒居住到这里来,很可能是来经营这片山林的。那时,这里还没有地名,胡瓒就把他在睦州城里居住的地方——仓前,搬到这里来用,把这里称为仓前庄。
胡氏在仓前庄以“耕读”二字为传家之宝。自胡瓒而下的第四代,也就是胡瓒的玄孙胡贤,因读书用功,中举后,曾任江西兴国县督捕。当时的兴国县一带盗寇横行,“剽掠为居民患”。胡贤率众奋力围捕,设奇计,擒获盗首,余众“皆瓦散,民赖以安”。胡贤离任后,当地民众纷纷为他“立祠生祀之”。胡贤死后,兴国一带的盗寇又猖獗起来,人们来到胡贤祠,向胡贤祷告,奇怪的是,当夜,胡贤真的显了神力,将盗冠“驱之远遁”。当地官员把此事上奏朝廷,朝廷将胡贤褒封为“总管”,并让民众“永祀于赣”。
胡贤的家乡更是把胡贤请进了自家的祠堂,与其祖同享子孙的祭祀。据说胡家在建祠堂时,要到大洋源里去砍树。树砍下了,可就是扛不起来。胡家叫来全族男丁,还是扛不动。他们就来到胡贤像前向胡贤祷告,结果,那棵大树不仅扛得起来,在扛回来的路上,树上还坐着一位胡家族长。
胡家祠堂建好不久,不幸遭了火灾。胡家人又一同跪下,向胡贤祷告,不一会,在没有任何救助的情况下,火势却越来越小了。有人走近一看,地上有很多泥鳅、小虾之类,非常惊奇。还有人在喊,附近的一口池塘里的水在不断下降,大家认为,这一定又是胡贤显灵了,用这口池塘中的水,扑灭了胡家祠堂上的大火。凡此种种有关胡贤胡总管的传说,在村里还有很多。
胡家所居住的地方,是胡家的祖山——老鹰岩山脚,又叫胡家后山。因其山势陡峭,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以,胡家自古以来就定下规矩,不准在后山开山,并把一篇《永不开山记》写入家谱,要子孙后代永远执行。所以,从古至今,不光胡家后山一直都是古木森森,就是其他山上,也都是森林茂密,尽管在“大跃进”时被砍了很多古树,但村里的古树还是很多的,比如村口的古樟、古枫、古梓,特别是村前的山顶上还有一棵古松,他们称之为松树王,是里黄人的骄傲。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有个叫黄云卿(字天彩)的福建人,一路游山玩水,来到仓前庄,见这里山清水秀,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特别是他见这里的天上,常常是白云飘飘,与自己名字中的云十分吻合,他认为这里就是他要寻找的地方,于是就在仓前庄胡家的里边定居了下来,并娶了一位胡家姑娘为妻,繁衍生子。没过几代,黄家一跃而成为仓前庄的旺族,黄家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叫做里黄,意思是黄家在胡家的里面。由于黄家成了这里最大的家族,渐渐地,里黄之名就盖过了仓前庄。
到了明孝宗年间(1489—1505),一支居住在洋溪源里的关氏,迁到了里黄。因为里黄的溪北已经被胡、黄两家所居,关氏只能居住在溪南。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曾经繁荣一时的黄氏渐渐式微,到了黄裘韬,已经成为黄氏家族中唯一的一个男丁。眼看黄家即将绝嗣,无奈之下,黄裘韬只好请求嫁到关家的姐(妹),把其中的一个儿子过继给自己当儿子,这才保住了黄家的香火。所以,里黄人都说,关、黄是一家,就连两家的祠堂都比邻而建。
关氏后人把被奉为关圣大帝的三国名人关羽是他们的先祖。在关氏祠堂里悬挂的是关羽的祖像。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在关氏祠堂里,关于关羽的事迹,占了一大半,另外就是几位在现代史上,曾追随童祖恺参加革命的几位关氏族人的光荣事迹,他们是关启先、关启星、关汝藩和关茂松等。
胡、黄、关三家在里黄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着自己的美丽家园,共同享受着这里的青山绿水。
近年来,里黄村文化氛围越来越浓,相继成立了歌舞队、腰鼓队、象棋队、书法协会等,新改建的文化礼堂为村民文化娱乐提供了好场所。
有关内容参考建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