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四——雒容说史之千年洛容一朝改(柳州)入标题

雒容县,一个曾经存在于广西的县制,始置于唐贞观初(627-634年),撤并于解放后的1951年6月29日。

被撤并掉的雒容,也没有消失,只是降了一级,成为了雒容镇。名字保留了下来,行政范围缩小,历史依然在延续,只不过改了门庭,纵使千余年的风雨经历,也只能归为他县历史的一部分而已了。

这种情况,也并不是孤例,全国每个地方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情况,毕竟, 几千年来,各地在改朝换代中,撤撤并并不断,真正从未变过名字的地方,也仅有一两地。

雒容成为镇以后,先是归于鹿寨县,几十年发展间,成为桂中区域经济重镇,于2011年再次调整行政划分,从鹿寨县析出,改为柳州市鱼峰区辖下一地。

其作为一个千年古镇,生机依然,回首往昔,还有多少被记忆呢?又有谁会提起他的过往呢?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在整理这个《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的系列文章》,于是,再提提他,看看能掀起多大的波澜。

雒容,这片区域,在隋唐以前,还属潭中县的荒蛮之地,到了隋开皇九年(589年),这里周边才有了正真意义上的行政区域划分,叫象县,自此才渐有人气。

到了唐贞观初年(627-634年),也许生机渐多,于是,再从象县析出分置一个新县,叫洛容县,此名沿用到清康熙初年,逾一千年。这过程中有意思的是,在洛容县发展近400年的时候,嘉祐四年(1059年),洛容反倒把这个隋代象县给并合了。

此唐置洛容县的县治在洛清乡(中渡镇)白龙岩下。后来的宋,元期,虽说也经了很多事情,但在这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到了明代,洛容县可多经波折了。

了解明史的都知道,在明一代,广西地界的农民起义还是比较频繁的,在很多地方都发生过,而且势头都很猛,如浔州府大藤峡起义,经大明一朝不停息,其他各地也很热闹,隔个三五年,十年八年,此起彼伏,一次又一次的农民起义,这很让当时的官府头痛,洛容一带也是这个情况。为此,洛容县城几经城破,在百年间,历经四迁。

一迁,景泰年间(1450~1456年),洛容县城被义军破城,于是在天顺中(1457~1464年),洛容县治从白龙岩迁至朱峒(今中渡镇旧县屯),依山麓为城垣。(中渡镇旧县屯:乾隆期古籍记为朱峒,而今很多现代书籍记为米峒)。

二迁,正德年间(1506年至1521年),由于古田义军反复攻陷洛容县城,不得已,县治移至龙潭(今新县村)办公,维持洛容县建制。

三迁,到嘉靖二年(1523年)十一月,官兵收复洛容县城,局势已平,于是在1524年才又搬回之前的朱峒。

四迁,到了万历年(1573年),又来事了,周边的韦朝义起义了,并攻下以山麓为城垣的洛容县城,夺走县印。经此一劫,在平息局势后,于1575年正月,洛容县治再次搬迁,由朱峒迁灵塘,也就是今日雒容镇地,从此,稳定了下来,没有再变过。

正是这几次搬来搬去,县治曾待过的地方,就有了旧县屯(村),新县屯(村)这样的地名出现,这些地名,实际上也是记录了这一段历史。

到了清代,遇上了康乾盛世,天下太平,安居乐业之下,洛容得到了建设。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当地开始建设洛容城墙,之后又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雍正六年(1328年)两次重修,也就有了洛容城池,周长二百九十四丈,才真正成为一个城。

大概就是因为新城建起,于是有了改名的说法,县名——洛容改为雒容。至于为何由“洛”改“雒”,史书中没有明说,也就没有正确答案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洛”和“雒”之间,就字义方面来说,其实是有互通关系的,有着很深的联系的,地名的改与不改,也必定有当时的一些原因。

因为从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文化来说,人名,地名的命名,都不是件随便的事情,那是有一些讲究的,什么金木水火土之类,洛容的改名,是不是就是因为这方面呢?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有意思的是,雒容城也和他改名的故事一样,有些谜题故事。按常理,古人建城池,一般都四向开门,排除地形,地势等环境因素,不说正偏与否,反正在东南西北四向有门是正常不过的事情,雒容城池也是遵从这个设计的,也是这样建设的,比较符合当时城池建设规范与习惯的。

可是,在康熙年建好城池后,奇怪的一幕却出现了:雒容城四门却只开西,南二门,并且城门之上都建有城门楼;东,北二门却是关闭堵塞的,上面也没建城门楼。也就是说进出雒容城只能走西,南二门,东,北二门是不开的,这又几个意思呢?

这是地形,地势的影响?有影响他还建东,北二门干什么呢?四门的区别对待又是为什么呢?

翻翻史书,乾隆古籍有记载:~~~~雍正五年,知县马朴以东为生气所聚,开东门,北门仍塞~~~~在雍正十一年,时任知县张本阐才张罗着建起东城门楼~~~~。这就是说,直到雍正五年,东城门才开门通行,并增建了城门楼,由此可见,东门从康熙年建好后,到此间的几十年里是没打开过的,而雒容城的北门,不说一直,就起码在更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始终没被开启,至于有久,那就不清楚了。

借图,城门楼

毫无疑问,古籍中的字里行间,说明这一切就是因为那些风水学说,再联系起来,同时期的“洛容”改“雒容”也就有答案了,必定就是认为“洛”为水,“雒”为火,这克谁,那克谁之类了。只是不知当年请的是哪位大神,在罗盘转动,掐指之间,一改洛容千年命运,从而决定了雒容后世的走向。

受大师指点过的雒容县城,在清之一代,也不是平静如水,依然经历诸多的波澜,到咸丰年,石达开回师广西,大成国李文茂扩疆至怀远,这些事件,无一不在雒容县城留下深深的印迹。只不过历经清一代风雨后,雒容县境也基本保持不变,没有多大变化。

清乾隆年时,雒容县划分为上罗、洛清、洛斗、托定、丰轨等5个乡。

上罗乡辖135 村,有洛垢、马曹二圩;

洛清乡辖98个村,有中渡,独宿二圩;

洛斗乡辖60村,有鸡站,藤狗二圩;

托定乡辖110村,有新造、三板,内峒,外垌四圩;

丰轨乡辖174村,有大牙,高天,大路、下路,大河,木根,横城,江口,上龙,倒江,运江十一圩。

到民国时期, 雒容一直为县治,境内比较稳定。1934年,在全省的行政改革中,雒容县辖城厢、大龙、吉善、新庆、洛埠、丹竹、江口、导江、运江、 朝敬10乡86村906甲。

城厢乡辖14村;

吉善乡辖8村;

丹竹乡辖8村;

导江乡辖8村;

新庆乡辖8村;

大龙乡辖8村;

洛埠乡辖8村;

江口乡辖8村;

运江乡辖8村;

朝敬乡辖8村;

到了民国36年(1947年)雒容县辖城厢、洛埠、大龙、吉善、江口、导江、运江7乡86村(街);基本上就是这就是雒容作为县制的最后划分了。

1949年11月30日中午,雒容县城解放,12月初雒容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境基本保持不变。此后随着新时代的建设,行政区划改革随之展开,正如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之前的文章《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七)——柳州·榴江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中所言,在这片区域新一轮的整合中,源于唐的雒容县,修仁县,清的中渡县,民国的榴江县,最后统统归并到源于明的鹿寨。

随着1951年7月6日,“鹿寨县人民政府”公章的启用,从明代的“堡”发展起来的鹿寨成为了县,雒容,中渡,修仁降为镇,榴江则回归寨沙,消失得无影无踪。

又经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作为鹿寨的第一大镇,雒容镇再次转身,归并到柳州市,成为其区辖镇之一,如今,在柳州市打造“一心两城”、实施城市东扩战略中,雒容镇更是成为其中的重要支点,是柳东的“次中心区”的核心所在了。

雒容新的历史,已经在书写,不知以后会怎么记载呢?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延伸阅读:

广西历史:差点一分为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地区行政划区域分之历史图说

民国“废府置县”的行政区域历史与广西“市”级行政区的诞生

广西历史:清朝时期广西布政司辖下十一府二州二厅的区划历史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一,桂林府行政区划范围

广西历史:明朝时期广西布政司辖下十二府的区域历史

广西历史:元朝时期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十四路五州一司一府的区划

广西历史: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

广西侗族之乡——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柳州)

广西印在人民币上的县——阳朔县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桂林)

广西地势最高的县——资源县历史中的行政区地理划分 (桂林)

广西最新设立的县级市——平果市的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百色)

广西最大的县——田林县行政区历史沿革 (百色)

在广东,广西地界上划来划去的钦北防地区(钦州)

广西历史:一言难尽钦北防之二——明代的钦州古城 (钦州)

广西陆川县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玉林)

只知石南云吞美味,不知兴业历史辉煌!广西玉林兴业的前世与今生 (玉林)

广西最小的县——蒙山县历史中的”乡里“行政区地理划分(梧州)

广西武宣历史中的行政区地理划分(来宾)

广西贵港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贵港)

广西平南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贵港)

广西桂平本地乡镇的行政区域划分历史(贵港)

你知道云南的广西府,云南的南宁县吗?

广西人文:你家上几代是不是柳州人?来,读一读再说!

广西人文:宜州本地史书中记载的刘三姐的故事,出乎你的意料

新解历史谜题:大明“最后的长城”蓟辽督师——袁崇焕出生地之争

广西人文:浅聊地方姓氏文化之田西县(现田林境)几大姓氏的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一)——宜北县行政区域历史 (河池)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田西县行政区域历史(百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三)——迁江县行政区域历史(来宾)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四)——永淳县一分为三的行政区域历史(南宁)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五)——雷平县行政区域历史(崇左)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五)——(崇左·大新)改土归流话雷平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桂林)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七)——柳州·榴江县的行政区域历史(柳州)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八)——广西第一个解放的县:少为人知的平治县(百色·平果)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九)——(崇左)同正县的“改土归流”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广西最民族的地区之一:崇善县(崇左)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一)——天河县(河池·罗城县境)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二——一拆为二话融县(柳州·融水融安)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三——三黄鸡之都的沿革历史(贺州信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