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大上电竞课,与一堆学霸研究吃鸡
四个人吃鸡,开车跑图。
“老板,要挂吗?加群,免费试用一天。”一个身穿背心的男子一边跟车并排跑一边喊话,速度简直凌波微步。
于是四人下车,对着背心男biu biu biu一顿扫射,竟然打不死,一点绿色都见不到。
“老板,别开枪了,要挂吗?你看远处前面这个房子里,有两个医疗包,我捡过来给你们看。”然后背心男消失在远方,过了几秒又迅速跑了回来。四人目瞪口呆。
背心男丢下两个医疗包说:“老板,加群试试就可以像我一样,很好用的”。
居然还在推销外挂,又是一通biu biu biu子弹扫射。打半天都没用,结局就是四个人全都倒地了。
全班哄堂大笑。
第一二节课的精彩合集
那个在课上手舞足蹈分享着知乎“游戏外挂”经历的人是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北大副教授陈江,但同学们更愿意叫他“呆呆老师”。
一个多月以前,他开设了一门名为《电子游戏通论》公共选修课。大学里有电子游戏课程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里是中国最高等学府,有未名湖、博雅塔和不计其数的名人校友的光环加持,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遇上在国内刚刚火起来的电竞产业,这种强烈碰撞出来的反差感更为这堂课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外界对于这门课的声音有赞扬、有批评、有调侃、也有吐槽,这极大地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决定去看看。
一、
打开北大的教务网站,可以在课表中找到这门课,该课共30个课时,历时15周,时间是每周一晚上的6点40到8点40,2个学分。想拿到学分,需要个人独立完成和小组完成包括设计文档、管理文档、游戏赏析和课程论文等五大部分的考核,前四个部分的分值都占15%,最后的论文占到40%。除此之外,还有5%的总评额外加分,学生们需提前预约在课堂上进行佳作推赏。
课程规划
在来之前,我就听说这门课非常难选,上课人数非常多,需要占座,所以提前40分钟就到了,没想到200人左右的教室,已经几乎没有空座了,而且两边的过道里也坐满了简易的蓝凳子。
为了方便观察教室里的一举一动,我选择坐在了教室的最后一排的角落里。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6点下课,很多学生来不及再去食堂吃饭,直接举着个面包就走进来了。
这是四月份初的北京最燥热的几天,虽然敞着窗户,人挨着人密密麻麻地坐着,教室里弥漫着男同学身上的汗味和青春的荷尔蒙,和我预想的差不多,来这里上课的十男九宅,有顶着好几天没洗过的油腻头,也有直接就光脚穿着塑料拖鞋过来上课的。似乎也是和游戏玩家身份相挂钩的,男孩子对于游戏兴趣本身就比女生大,班里整体男女比例大概是5:1。
教室里上课的学生
圆平头,短裤半袖,黑框眼镜,老师的装束也很接地气。这节课主要介绍的是网络游戏的一些基础知识,例如分类、玩法、特色、作弊和开挂。
值得关注的是,呆呆老师制作的PPT非常精美,在这门电竞选修课开设之前,他就是北大BBS上深受学生欢迎的“网红”,幽默的讲课特点被人总结为“冷热交替PPT大法”(冷笑话+热情澎湃+精工PPT)。
“我玩帝国时代和星际的时候,你们也就才两三岁,没玩过吧”。他边讲课边回忆着自己青春记忆的年代。
“不,我们都玩过。”底下的第一代00后在用力地反驳。
PPT内容——游戏中的“黑话”介绍
这时候后门闯进来了一位迟到的女同学,她显然是有备而来的,拎着一把塑料折叠小椅子,坐在了我右边的过道。她听得很专心,不像坐在我前排的那位穿红色卫衣的女同学,后者是特意提前过来给男朋友占座的,上课全程都刷微博和淘宝,时不时也会看旁边的男生几眼,就是不抬眼看老师。
上课之前,红衣女同学就已经和我交流过一番心得,“你也是陪男朋友过来的吗?”
“哈哈,不是,我是过来寻摸男朋友的,听说信院和光华的高富帅会来这里上课。”
“哪有什么高富帅,一群屌丝青年”。
呆呆老师与学生们互动
当讲到小程序游戏跳一跳接到的耐克鞋盒广告是2000万一天的时候,我左边身穿白色t恤的小胖同学突然打开微信,玩起了跳一跳,但他也没有很专注地跳,而是一会儿看着手机,一会儿看看投影屏幕上的PPT,所以他跳了几十分就死了。
他把手机揣进了兜里,跟旁边的男同学说,你知道吗,呆呆老师是我朋友圈里玩跳一跳分数最高的人。旁边的男同学并没有理他,前者是带着笔记本过来上课,一边上课一边打着游戏。
然后,整堂课的高潮来了。
呆呆老师讲了几个游戏中出现的作弊和外挂的典型案例,其中,棋牌类游戏的ppt页面出现了一个小姑娘形象,底下的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出了那八个字:“性感荷官,在线发牌。”
PPT内容——游戏中的“外挂介绍”
二、
时间定格在晚上的8点30分,下课了。
没想到同学并没有全部马上离开教室,而是有很多同学都涌到了讲台前和老师讨论问题。最先走过来的男同学手里拿着一个书包向老师控诉,他提前占好了座位,然后就出去了一小会儿,再回来就发现有人坐在了那里,最可气的是还把他的书包扔在了一边。
呆呆老师语气平和地试图开导他,从北大官方的角度来说,学校其实是不承认占座这种行为的,或者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假设把你换成那个同学,因为你是知道自己出去十分钟,但是你离开的时候,他并不会知道你多久回来。
呆呆老师
还有一位女同学对《恋与制作人》感兴趣,准备自己设计一款女性小游戏,老师建议她多上网看看别人的案例。
有意思的是,那天除了我还有另一家游戏网站的三个自媒体人,也过来蹭课听。呆呆老师了解了我们的来意,带着我们走向了他的实验室。
他的办公场所就是北大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中一个不起眼的工位。我向他提问了有关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他给出的回答是大致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理解:
1.必要性
电子游戏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一项非常巨大的产业。未来的电子游戏市场将会需要更多专业人才,希望通过这门课带领学生们认识游戏,探讨和评价游戏,开拓他们的视野,以及思考的深度。
这门课程会涉及到电子游戏的历史、发展、鉴赏、分类、研发、管理、评价等等方面,许多同学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很有可能需要与游戏打交道,不管是在企业进行研发,还是在政府部门做管理,或者是在金融界做投资,还是在教育界面对手里握着游戏的孩子们。如果能较好地了解电子游戏这个事物、这个行业,也能更快地进入状态。
课程内容介绍
2.责任感
在这门课中,不仅会从本学科角度讲授游戏的设计研发过程,也邀请游戏公司的专业人士介绍行业内的岗位分工,甚至邀请心理系的老师讲授对待游戏的正确态度。
希望通过这门课程使学生们能正确看待游戏,拥有鉴别赏析游戏的能力,分得清游戏中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也意识到游戏中的陷阱和问题,从而避免不知不觉地沉迷,无知无畏地浪费时间。希望这门课能演化为一个好的开端,把电子竞技和其它竞技一视同仁,让这个产业能扛起娱乐业的大旗,并成为人类的福祉。
三、
北大的春季公选课《电子游戏通论》也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有积极正面的支持的同时,来自媒体和舆论的负面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
人们对于这门课的抵触情绪,跟游戏本身有关,有人把网络游戏看作是“精神毒品”、“洪水猛兽”。比如前一阵子,盛行于世的“游戏背锅论”:我朋友夫妻俩,分别是清华和北大的学霸,孩子居然考不上重点中学,就是因为打王者荣耀。
不少人对北大的电竞选修课心存怀疑,顾虑重重。甚至,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朱巍还专门写了一篇《我为什么反对北大开设电竞游戏选修课》的文章,提到:“网络游戏巨大市场的背后,是无数家长和老师彻夜的焦虑,是大量因沉迷游戏失去自控能力毁灭前途的孩子,是宅男宅女醉生梦死的麻醉。即便是北大等高校开设电子游戏课程有一万条所谓的理由和意义,我们依然坚决反对,因为这可能伤害到万分之一的家庭,千千万万的家长和懵懂无知的孩子。”
针对这一观点,呆呆老师给出回应表示,我们会谨慎,但不会畏首畏尾,就算社会上有骂声,我们也会好好做,我们不会去躲避,躲是躲不过的。我们甚至可以开课来讨论电子游戏的危害性以及怎么应对、从哪个角度去研究,但为什么说起电子游戏就闭口不谈?这策略不见得正确。游戏行业需要引领年轻人的理性与努力,让他们在这个洪流中搏击浪潮,而不是置身事外,隔岸观火。
为此,我们在北大校园里采访了几位同学,看看他们对于电竞选修课的态度。
1.法学专业小A
哈哈,感觉挺有意思的,我没上过这个课,但是我听说过。
如果我考虑问题,我大概会从这个角度出发。现代社会有大量的无形财产,比如说某个人的游戏装备在游戏中被人盗走了,那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法律途径保护她的权利,2017年10月1号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里面明确规定了数字财产是一种民法上的财产,但是提到了这么一条,具体什么样的东西,它需要满足什么样的特点,才能被纳入到所有权,其实还是存在争议的。我还是希望更多的能了解到大家是怎么看待游戏中的新型交易模式,以及这种商业模式所蕴含的财产权问题。
2.数学专业小B
我看过那个课程介绍,我觉得他的初衷并不是让学生去玩游戏,可能会参与编写的感觉,他应该是一种泛游戏介绍,以游戏为出发点,辐射到周边很多知识,我觉得应该是用打游戏的热情去认识、设计和开发游戏,也算是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过一些有用的事情吧。任何一门课都是需要基础知识,有一定基本的了解,就像学数学的也会去研究物理,这也算是一种兴趣的延伸,我觉得还是比较积极的。
3.化学专业小C
电竞课很奇怪吗?我还上过黄帝内经与养生。我的专业方向好像跟这门课没什么联系,但我觉得还挺好的,会介绍一些电子游戏的基本知识,对于普及电子游戏的健康推广,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它,而不是把它妖魔化,把它作为调剂时间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沉迷于其中,我不能被它所驾驭,大家多了解一下还是有好处的,平时放假我也会打一些单机游戏,王者荣耀偶尔也玩,游戏直播也会关注一些,比如斗鱼、YY,听说这门课很难选上的,像我这种连续输的,估计得挂科。
4.艺术专业小D
没有实际听过,也只是看了别的同学都在讨论。它是一门公选课,但是大家一般都会跟自己专业相关的一些课程,理工科选的人会比较多,像我个人选的都是偏向于美育专业的课,我是特别喜欢打游戏的人,如果他讲的恰好是我喜欢的游戏,那我肯定会去听,但如果他讲的游戏我根本就不打,或者很排斥,我也不会去听,只是首先对游戏感兴趣,才会去上课,对课感兴趣,也得看这个课讲的内容感不感兴趣,我这个学期快毕业了,学分也修够了,所以没有这个必要再去选了。
正如北大校友微博CEO王高飞所说的:“北大选修课一向非常奔放,以前一个教室讲气功,隔壁教室讲批判气功……耳朵长你自己身上,觉得不靠谱的不听就是了……”。
用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提到的一句话进行总结:“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
然而即使上完了中国最高学府的游戏课,我的“王者荣耀”还是打的那么弱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