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因性格不同而分手,这不过是个借口,性格最开始你早选好了
现实生活中当很多人被问及分手理由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说性格不合,但这其实是因为两个人分手的理由讲述起来比较麻烦,于是用这个来搪塞一下。
不过确实有一部分人,他们真的认为自己和伴侣是因为性格不合而选择分手的。
如果我们假设这种可能性,那么我们在爱情中应该怎么去选择性格的关系度呢?
我们是应该找相似的性格?还是应该找差异化的性格?
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有意思的实验。
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对一些12个月大的孩子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实验,在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里,让他们的爸爸妈妈暂时离开他们,从而观察孩子的变化。
一多半的孩子在父母离开后,行动开始增大了幅度,他们显得非常的烦躁,但是一旦他们看到了自己的父母回来后,马上就变得平和,恢复了正常。
还有一部分孩子会大哭大闹,情绪异常的波动,父母回来后他们并不能恢复正常,父母去抚摸他们,甚至会遭到反抗,这些孩子好像是在用行动,表示对父母突然离开的不满。
最后还有一部分孩子,他们的情绪不会有太大波澜,很平稳,父母回来以后,他们也依然平稳。但是父母也同样去抚摸他们的时候,他们也许会躲开你的手。
如果我们将上面三种最大的特质分类的话,他们便分别是,安全感型、焦虑型、跟躲避型。
那为什么我们要在这里提出这个实验那?因为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情侣之间的感情和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高度一致。
调查中同样主要分成了三类的表现,让实验者们的伴侣告诉他们,晚上有应酬要晚回家,以此为前提来观察他们的举动。
绝大多数人会给伴侣打电话,发微信,弹语音,很急切地想知道你现在的状况,想和你取得联系,从而让自己安心。但是一旦他们的伴侣回到家后,这种情况就很快地会消失掉。
很多人可能认为这些是过度紧张,但是实际错了。这个是大多数正常的安全型伴侣的举动。
而焦虑型的伴侣,他们会非常的不安,当最终你很晚才到家后,他们会对你爱答不理,用冷暴力向你抗争,或者向你施压,希望让你以后不要这么晚回来了。
最后躲避型,他们没有太多表现,你回来他们也没有过多的行为,也几乎不和你进行什么交流。总之你在或不在,好像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
所以绝大多数在原生家庭里,喜欢父母那种依赖关系的人,他们在寻找伴侣的时候往往会找寻和父母性格相近的伴侣,从而延续这种熟悉的依赖关系。
但是反之,那些不喜欢原生家庭里依赖关系的,他们会寻找和自己父母性格相反的伴侣。
这里往往比较多的是,女孩投射父亲的性格,而男孩投射母亲的性格。
所以在你爱上她那一刻,往往你的潜意识已经根据这种逻辑,帮你做了决定,你才会和他成为伴侣。
你们的性格是互补也好,是差异也好。这并不是你们争吵的理由,更不可能是你们分开的诱因。更多的时候它不过是那些分手的情侣的借口而已,其它比较复杂问题的替罪羊。
其实很多人将分手理由归罪于性格,还有另外一个理由,那就是性格往往是由原生家庭开始,加上不断变化的身边环境长期打造的,不会轻易被改变。所以它也成了不会对这段感情留恋的理由,因为性格最终是不会有大改变。
很多情侣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对感情已经淡了,不愿意承认自己想去寻找新的刺激。
他们拒绝分析婚姻中更复杂的东西,比方说价值观,又或者现实中的一些不可抗拒。
我们做个比方,有些男孩子玩游戏过分的着迷。不单单是沉迷误事,甚至导致两人根本没有什么沟通时间,从而矛盾不断。争吵过后分手,往往他会将分手定义成性格不合,无法沟通,但是实际上是你拒绝改变。
再完美的爱情里,每5次积极的互动便会有1次以冲突收尾,再完美的婚姻里,一生中都有200次离婚的想法,和50次掐死对方的冲动。
所以别每次都把性格当作替罪羊,别让争吵后性格不合成了借口,你一句性格不合是不会解决任何问题的,找到真正的问题,才是你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