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手好字,他位极人臣;因为一手收钱,他把朝廷卖了

咱们都说和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贪官,但是在清朝肯定有一人不服气,这就是庆亲王奕劻。和珅贪污那还要背着乾隆,奕劻却是明码标价的卖官鬻爵。反正他在的时候,清王朝已经蹦跶不了几天了,他尽情透支这个朝廷的生命力,让它尽早的枯萎。

奕劻虽然出生于皇亲国戚,是乾隆皇帝的后裔,被过继给庆郡王做儿子,但是如果按照正常的轨迹,资质平平的他也许就是一个闲散的八旗子弟而已。历史就是这么巧合,奕劻认识了一个叫做桂祥的人。也许这个名字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他的姓是叶赫那拉,是慈禧的弟弟。

当然这时候的慈禧也没有当上太后,仅仅是宫中的懿贵妃。懿贵妃特别喜欢自己的弟弟桂祥,后来还给他讨了个承恩公的爵位。可是这位公爵,竟然大字不识几个,连慈禧给他写的家书都要别人念,回信也要别人写。不要笑,当时八旗子弟,普遍也就这个素质。

但是奕劻则不同,虽然他学问一般,但是字画一流。说一流一点都不夸张,当时《泰晤士报》介绍奕劻时就写道:“早年甚贫乏,以其为中国绘画山水之能手,兼擅长书法,尝为人教读,且资书画以糊口,藉以略增其所入”

他的字就这么漂亮,但是如果没有桂祥,有可能他要在琉璃厂卖一辈子字画。他和桂祥认识之后,承包了与慈禧的回信。由于字实在是好,书信的内容也是比弟弟有见识得多,让慈禧印象很深刻。再加上来来往往的家书多了,家庭内部事情和秘密也让奕劻了解不少,逐渐也就成为慈禧的心腹。

慈禧掌握大权之后,奕劻自然得以步步高升,他又多次在重要关头力挺慈禧。比如在戊戌变法之时,他坚定跟着太后走;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带着光绪逃到西安,奕劻和李鸿章奉命留守北京与洋人谈判。所做一切,都让慈禧非常满意。尽管他能力平平,贪污的名声还传遍天下,但慈禧就是要使用他,因为他最忠心、最听话。

在官场之中,奕劻结成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而编织这张网的主要原材料就是银子。袁世凯为了拉拢他,曾经一次见面礼就送了十万两银票,连见惯了大世面的奕劻都吃了一惊。随后的岁月中,每年每月的孝敬,袁世凯总是一分不少的送到庆王府。

不仅如此,知情识趣的袁世凯真正做到了把庆王的家事当做自己的事。庆亲王的儿子成婚、格格出嫁,孙子满月周岁等等,这些用度很多,但都是由袁世凯负责花销,王府不再掏一分银子,只需要负责收礼金就好。

钱财得来的交情,在庆亲王眼里也是很珍贵的。北洋军扩编,庆亲王全力支持,顶住压力让朝廷出钱,袁世凯的新军这才由一镇扩大到了四镇,袁世凯才有钱购买大量的军械、物质,才能培养那么多北洋军阀。总之一句话,袁大头没有做冤大头,所有的钱都花得其所。

在人事上,庆亲王也要与袁世凯商量,袁世凯要推荐的官员,庆亲王都极力向朝廷举荐,逐渐的地方势力中遍布袁党成员。徐世昌、梁敦彦、赵秉钧、唐绍仪、朱家宝、杨士骧、孙宝琦等等都由此发迹。这些人既没念奕劻的好,又不感恩于清廷,一门心思跟着袁世凯走。当别人提醒奕劻的时候,他才不管这么多,总是笑呵呵的收钱办事。

金钱的魅力让奕劻对袁世凯照应有加,甚至冒着极大风险保住袁世凯的性命。慈禧、光绪去世之后,满清权贵对袁世凯咬牙切齿,恨不得食之而后快,借口光绪受过他的气,一定要灭了他。只有庆亲王,反复从中调停,又是威胁又是求情,终于让袁世凯以足疾为理由暂时告别朝廷。

后来的故事我们知道了,武昌起义爆发,清廷不得不再次启用袁世凯。然而就是这次,袁世凯是精心准备让清廷一步步走人了末路。奕劻不顾死活的捞钱,拼命维护金主,没有报应在自己身上,倒是让他女真祖先打下的江山葬送了。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最为痛恨庆亲王,他曾经说:(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