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读书笔记319:《科学与近代世界》 【英】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 著 何钦 译 商务...

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AlfredNorth Whitehead,1861—1947)出生于英国的肯特郡,是过程哲学的创始人。1885-1911年,怀特海任教于剑桥大学,在此期间他的主要兴趣在数学、逻辑学和物理学,他与他的学生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进步;接下来怀特海在肯欣顿皇家科技学院担任应用数学教授,期间在柏格森和爱因斯坦思想的影响下兴趣转向科学哲学,最终导向形而上学;1924—1937年,他应聘到哈佛大学担任哲学教授。

怀特海是20世纪上半叶一位个性独特的哲学家,过程哲学的创造人。由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及本人的学术经历,他的兴趣、主题和观点发生了几次深刻的变化。怀特海早期主要研究数学、物理学、数理哲学和科学哲学。1924年,怀特海应邀赴美,任哈佛大学教授,从此开始了他的专业哲学家的生涯,也开始了他在哲学与科学哲学转向后期宇宙形而上学时期,《科学与近代世界》就是怀特海哲学思想转折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1924年成为哈佛大学哲学教授不久,除了秋季学期的日常授课以外,他还承担了每周一次在培斯的罗威尔讲座,将其讲演内容原样收进《科学与近代世界》中。《科学与近代世界》发表于1925年。主要收集了怀特海在1925年2月间所发表的8篇罗威尔讲演,出版时经他本人扩充。

这些讲演的主题如书中序言里所说,是“尝试研究过去的三个世纪中,西欧文化的诸形态受科学发展影响的范围”,后来以独立著作出版时,增加了《自然知识原理》序言中预告的形而上学的考察在内的第十章“抽象”和第十一章“上帝”,再加上第十二章“宗教与科学”和第十三章“对社会进步的要求”,以哲学的和文明论的考察结束全书。

序言

1.假如我对哲学的功用的看法没有错的话,它便是一切知识活动中最富有成效的一种。它在工人还没搬来一块石头以前就盖好了教堂,在自然因素还没有使它的拱门颓废时就毁掉了整个的结构。它是精神建筑物的工程师和分解因素。物质未曾来,精神就已经先到了。哲学的功用是缓慢的。思想往往要潜伏好几个世纪,然后人类几乎是突然间发现它们已经在习惯中体现出来了。

第一章 现代科学的起源

2.宗教改革运动本身并不承认有一种新宗教出现,而宗教改革家也说他们只是把那些被人遗忘的东西恢复起来而已。

3.宗教改革是一种群众性的骚动,它曾使整个欧洲在一个半世纪中沐浴在血泊里。而科学运动在刚开始时,则只限于少数知识界的菁华。

4.在16、17世纪时期使科学远远凌驾于欧洲各种潮流之上的特点之一就是当时的大学。现代科学诞生于欧洲,但它的家却是整个的世界。在最近两个世纪中,西方文化方式曾长期而纷乱地影响亚洲文化。东方的贤哲对自己的文化遗产极其珍视,这是毫不奇怪的。在过去和现在,他们都一直百思莫解,不知道那种控制生命的秘密可以从西方传播到东方,而不会胡乱破坏他们自己十分正确地加以珍视的遗产。事情越来越明显,西方给予东方影响最大的是它的科学和科学观点。这种东西只要有一个有理智的社会,就能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民族流传到另一个民族。

5.阅读历史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近代回溯到古代,另一种是从古代往近代按顺序推下来。在思想史中这两种方法都是用得着的。

6.人类的实用哲学只是预见大体上的重复现象,而把那些细节看成是超越了理性的范围,从神妙莫测的事物深处发出来的。人们可以预期太阳东升,但风却可以随心所欲地刮。

7.虽然直到1500年欧洲方面所知道的东西还没有纪元前212年去世的阿基米德那么多,但到1700年的时候,牛顿完成了巨著“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整个世界也就因之进入了崭新的现代。

8.从文明的历史和影响的广泛看来,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中国人就个人的情况来说,从事研究的秉赋是无可置疑的,然而中国的科学毕竟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中国如此任其自生自灭的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认为它能在科学上取得任何成就。印度的情形也是这样。同时,如果波斯人奴役了希腊的话,我们就没有充分理由可以相信科学会在欧洲繁荣起来。罗马人在这方面并没有表现什么创造性。纵使就已然的情形来说,希腊人虽然掀起了这个运动,但却没有用现代欧洲所表现的那种热情来支持这个运动。我们说的并不是大西洋两岸最近几代的欧洲人民,而是指宗教改革时期范围较小的欧洲而言。

9.不过,希腊终归是欧洲的母亲。要找到现代观念的源头就必须看看希腊的情形。我们都知道,地中海东岸曾经有一个非常兴盛的爱奥尼亚哲学学派,他们对有关自然的理论深感兴趣,他们的观念经过天才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加以丰富之后一直留传到今天,但这一学派并没有达到完整的科学思想的境地,只有亚里士多德是一个极大的例外。

10.每一种哲学都受着一种无形的思想背景所濡染。这种背景在该哲学的思想过程中从不显现出来。希腊人对自然的看法(至少是他们流传到后世的宇宙观)本质上是戏剧性的。但这并不是说他们这样的看法就一定错了,而只是说,他们的看法确实是极端富于戏剧性的。因此,他们认为宇宙的结构方式就象一出戏剧中的情节那样,完全是为了体现出一般观念都归结到一个目的。自然被分化了,为的是给每一件东西安排一个适当的归宿。宇宙有一个中心,是重物体运动的目的。还有一个天穹,是本性引体向上的物体运动的目的。天穹属于无知觉和不能繁殖的物体,下界则属于有知觉和可繁殖的物体。自然是一场戏,每件东西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

11.宗教改革和科学运动形成了历史性革命的两个方面,这一历史性革命就是文艺复兴后期的主要思潮。换句话说,这一思潮中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是复溯基督教之源,另一个是弗兰西斯·培根主张动力因而反对目的因。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伽利略才和他的对手不知不觉地陷于一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这一点在他的“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伽利略所谈的一直是事物是如何发生的,而他的对手则有一套完整的理论说明事物为什么发生。令人遗憾的是这两个理论所得的结论并不相同。伽利略坚持“无情而不以人意为转移的事实”,但他的对手辛普利歇斯则提出另一套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很充分的理由。

12.希腊戏剧作品通过各种形式在许多方面对中古思想发生了间接影响。今天所存在的科学思想的始祖是古雅典的伟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等人。他们认为命运是冷酷无情的,驱使着悲剧性事件不可逃避地发生。这正是科学所持的观点。希腊悲剧中的命运,成了现代思想中的自然秩序。他们倾注精力于特殊的英雄的事迹上,并把它当作命运的业绩的证明和个别实例。在我们这一时代里,这一点表现为致力于决定性事件的实验上。

13.悲剧的本质并不是不幸,而是事物无情活动的严肃性。但这种命运的必然性,只有通过人生中真实的不幸遭遇才能说明。因为只有通过这些剧情才能说明逃避是无用的。这种无情的必然性充满了科学的思想。物理的定律就等于人生命运的律令。

14.斯多葛派人物影响中古世纪思想最深的一面还是罗马法散布于各地的秩序观念。我们不妨再引勒启的一段话来说明一下,他说:“罗马的立法从两方面说来都是哲学的产儿。首先,它是根据哲学的模式制定的,因为它并不光是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经验系统,而是首先确定了许多关于权利的抽象原则,然后再力求符合于这些原则。其次,这些原则又都是直接从斯多葛派哲学中搬用的。”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大片大片的区域实际上都陷入了无政府状态。但法律秩序的观念却仍然存在于帝国人民的民族传统之中。同时西方教会中也经常生动地体现了帝国法治的传统。

15.中古世纪在规律的见解方面为西欧的知识形成了一个很长的训练时期。当时也许缺乏一些实践。但这观念在任何时候都没有被冲淡。这个时期十分明显地是一个有秩序的思想的时期,完全是理性主义的时期。正因为当时存在着无政府状态,所以才加速了一个完整体系的观念的形成,就好像现代欧洲的无政府状态刺激了“国联”这一明智观念的产生一样。

16.我们只要稍微提一句,就能说明经院逻辑与经院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如何把严格肯定的思想习惯深深地种在欧洲人的心中了。这种习惯在经院哲学被否定以后仍然一直流传下来。这就是寻求严格的论点,并在找到之后坚持这种论点的可贵习惯。

17.我们把欧洲思想的这种倾向,和任其自生自灭的其他文化状况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它只有一个来源,即:中世纪对神的理性的坚定信念。这种理性被看成是兼具耶和华本身的神力和希腊哲学家的理性。每一种细微的事物都受着神视的监督并被置于一种秩序之中。研究自然的结果只能证实对理性的信念。……这种信念是一种本能的思想风尚,而不仅是信条的文字。

亚洲方面,关于神的观念不是太武断就是离人性太远。因之,这种观念便无法对于思想的本能习惯发生多大影响。他们认为,任何固定的事物都是由于一个非理性的专制神明发出命令而产生的,要不然便是从一种超人性的和不可思议的事物根源中来的。他们不曾有过像我们这样的信念,认为近乎人性的神具有可以为人理解的理性。……在现代科学理论还没有发展以前人们就相信科学可能成立的信念是不知不觉地从中世纪神学中导引出来的。

但科学并不仅仅是本能信念的产物,它还需要对生活中的简单事物本身具有积极的兴趣。

18.查士丁尼统治下的拜占庭帝国从三方面决定了西欧中世纪前期的背景的性质。首先,它的军队在贝利萨留斯和纳西斯的领导下把统治意大利的哥德人赶出去了。这样就起了一种清宫除道的作用,使古代的意大利天才可以创立许多组织,成为日后文化活动中的观念的卫护者。

其次,罗马法典的制定树立了法治的观念。欧洲往后几个世纪的社会观念都受这个观念的支配。法律一方面是政府的工具,同时也是约束政府的条件。教会法典和国家的世俗法律对欧洲的发展起了很大影响,这都是查士丁尼时代的法律家的丰功伟绩。他们在西方人的心目中树立了一个观念,即政府应当行法也应当守法。

第三,在非政治的艺术与学术中,君士坦丁堡也为已得的成就树立了一个典范。这一方面是人们有直接模仿这种典范的动力,另一方面,有些人仅仅是由于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存在而产生了许多间接灵感,这两种因素使这种典范对西欧的文化不断起了刺激作用。拜占庭在中世纪初期思想中所起的作用正和埃及在希腊人早期思想中所起作用相同。……谈到欧洲科学思想的兴起,任何人都不能不提到拜占庭文化在背景上所起的影响。……意大利在6世纪时有两个为未来的时代奠定基础的杰出人物,一个是圣·本笃另一个是大格黎哥里。……希腊人过于偏重理论。对他们说来,科学仅是哲学的衍生物,格黎哥里和圣·本笃都是重实际的人,重视平凡事物的意义。他们把这种实际的精神和自己的宗教与文化活动联系起来。尤其是由于有了圣·本笃,当时的隐修院才成了实际农艺家、艺术家、圣哲与学者的家园。多亏早期本笃会员有实际精神,科学与技术才能结合起来,学术也就因之和无情而不以人意为转移的事实建立了联系。现代科学导源于希腊,同时也导源于罗马。现代科学和实际世界保持密切联系,因而在思想上增加了动力,这一点就是从罗马这一派源流得来的。

19.各种艺术整个的气氛都反映出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所产生的一种直接的喜悦。中世纪晚期装饰雕刻的艺人以及几奥图、华滋华斯、华尔特·惠特曼、新英格兰现代诗人罗伯脱·弗罗斯脱等人在这方面彼此都很相近。可以直接见到的朴素事实,一方面是引人注意的主题,但另一方面,它在科学思想之中就变成了“无情而不以人意为转移的事实”。

20.故意躲避走向知识之途的人,是难免于天罚的。

第二章 作为思想史要素之一的数学

21.数学的创造性就在于事物在这一门科学中显示出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不通过人类理性的作用,便极不容易看出来。

22.首先注意到7条鱼和7天之间的共同点的人必然使思想史进了一大步。他是第一个具有纯数学观念的人。

23.我们不妨认为数学的研究是人类性灵的一种神圣的疯癫,是对咄咄逼人的世事的一种逃避。

24.数学的特点是:我们在这里面可以完全摆脱特殊事例,甚至可以摆脱任何一类特殊的实有。因此并没有只能应用于鱼、石头或颜色的数学真理。当你研究纯数学时,你便处在完全、绝对的抽象领域里。

25.数学的肯定性建筑在它完全抽象的一般性上。

26.从某种意义来说,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比亚里士多德更接近于近代物理科学。前二者都是数学家,而亚里士多德则是一个医生的儿子。当然我不是因此就说他不懂数学了。从毕达哥拉斯那里所能得到的实际见解就是事先度量,然后用数字决定的量来表示质。但从那时起一直到我们这个时代以前这个时期,生物学一直多半只是一种分类的科学。因此,亚里士多德便在他的“逻辑学”中把重点放在分类上。

27.到17世纪亚里士多德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潮,数学也就恢复了往日的重要地位。这是一个伟大物理学家和伟大哲学家的时代,而哲学家和物理学家又都是数学家。唯有约翰·洛克不同,他虽然也曾受到皇家学会中牛顿这一派人物的深刻影响,但却是一个例外。在伽利略、笛卡儿、斯宾诺莎、牛顿和莱布尼兹的时代里,数学对哲学观念的形成发生了极大的影响。但这时脱颖而出的数学是一门和早期的数学完全不同的科学。它开始了几乎难以令人置信的现代事业,它在普遍性上有了进展,推演出了一套又一套的奥妙的理论。而且每增加一分复杂性时,就愈找到了应用于物理科学或哲学思维的新途径。

28.最高的抽象思维是控制我们对具体事物的思想的真正武器。

29.数学曾在两个伟大时代对一般思想发生的直接影响。这两个时代全部大约延续了200年之久。第一个时代是从毕达哥拉斯到柏拉图的时期,那时创立数学的可能性和数学的一般性质破天荒第一次在希腊思想家心中萌芽了。第二个时代包括现代的17、18两个世纪。这两个时代具有某些共同点。在前后两个时代中,与人类有关的许多领域里的一般思想范畴都瓦解了。

30.数学是人类头脑所能达到的最完美的抽象境界。

31.一个持续发音的音符被解释成为空气振动的结果,一种稳定的色彩被解释成为以太振动的结果。……一个音符在任何瞬间也不能成为音符,而需要它本身的整个周期才能显示出来。

第三章 天才的世纪

32.三大运动定律和引力定律的构成这一题目值得特别加以注意。这思想的全部发展过程刚好占了两个世纪。它从伽利略开始,到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止。牛顿出生的年代伽利略正好去世。笛卡儿和惠根斯的生活时代则正好在前后两人之间。这4人通力合作的工作所获得的成就,毫不夸大地可以认为是人类知识的成就中最伟大的和无与伦比的成果。……伽利略跨出了第一步,找到了正确的思维道路。他看到值得注意的决定点不是物体的运动而是物体运动的改变。伽利略的发现由牛顿在他自己的第一运动定律中用公式表达出来了。这公式说:“任何物体,如果不受到改变其状态的外力作用,就继续保持平静止状态,或等速直线运动状态。”

33.时间和空间共同的特性是质料在时间中可以说“在这一点”,在空间中也可以说“在这一点”,在时—空中同样可以说“在这一点”,其意义完全肯定,不需要参照时—空中其他区域来作解释。

34.几何学的现代时期的开创人是三位法国人;一个是笛卡儿,一个是德札尔,另一个是帕斯卡。还有一个法国人——费马则奠定了现代分析数学的基础,只是没有使微分的方式达到完满的境地。出生在上述诸人之间的牛顿和莱布尼兹把微积分作为一个实际的数学推理法创造出来了。到那个世纪末期,数学作为应用到物理问题上的工具来说,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达到了现代这种纯熟的地步。现代纯数学,除了几何以外,在当时都还在萌芽时代。19世纪所得到的惊人发展,在当时还看不出迹象来。但由于数理物理学家的出现,带来了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将统治下一世纪的科学界。这将是一个“数学分析得胜”的时代。

35.数学家的最大特色是他们具有处理抽象概念,并从这种概念中演绎出一系列清晰的推理论证的才能。

第四章  论十八世纪

36.思想时总是不能没有抽象概念的。因此,最重要的是要经常以批判的态度检查你的抽象方式。正是在这一点上,哲学对社会的健康发展就极为重要。这就是抽象概念的批判。文明如果不能超脱流行的抽象概念,便会在获得一些进步之后变得一无后果。一个活跃的哲学派别对于概念的进展是十分重要的,就像一个活跃的铁路工程学派对于燃料的运转一样重要。

37.千余年来,欧洲一直是不能容人和难以容忍的空想家的逐鹿场。18世纪的常识以及当时对怵目惊心的社会苦难的理解,再加上人类天性明显的要求,都使世界像受到了一次道德的清洗似的。伏尔泰的功劳是不可抹煞的。他痛恨不公正、残忍、无情的镇压和骗人的把戏。同时他能洞察这些事情。在这些极高尚的美德上,他是该世纪光明一面的典型人物。

38.如果看一看人类系统地研究过的领域时,便不可能不深深地感到各个领域的人才分布是不平衡的。几乎每一个题目都有一些杰出的人物。要产生一个主题能在思想领域中成为独立的题目是需要天才的。但就许多题目来说,当一个良好的开端和直接的事态取得很好的连系时,往后的发展便成了一系列软弱无力的挣扎。整个的题目便因而渐次在思想发展的道路上失去了依据。但数理物理却完全不然。我们愈是对它进行研究,便愈是被它所显示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智慧上的成就所震惊。18世纪和19世纪初年伟大的教理物理学家便能说明这一点。这些人大部分是法国人。如莫伯堆、克来罗、达朗贝、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傅立叶、卡诺这一系列的名字每一个都令人想起一些世界第一流的成就。

39.时—空的地位:这两者都有两种特性。事物被空间分隔开来,同时也被时间分隔开来。然而它们又在空间中一起存在,在时间里也是在一起存在,即使它们不发生在同一时候也是这样。这两种特性我将称之时—空的“分离性”与“包容性”。此外,时—空还有第三种特性:空间中任何东西都有某种界限。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它具有本身的形态,而不具有其他的形态,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讲,它处在某一个地方,而不处在另一个地方。时间的情形也是一样,事物在某一段时间中持续而不在另一段时间中持续。我把这种性质称为时—空的“样态”性。显然,样态性本身引起了简单位置的观念。但这必须和分离及包容两种特性联系起来看。

40.每一个体积都在自身中反映出其他空间体积。(莱布尼兹)

41.每一段时间的延续本身都反映着一切时间的延续。

42.贝克莱本人持极端唯心主义的观点。他认为精神是唯一绝对的实在,自然的统一体就是上帝心灵中观念的统一体。

43.在我们的认识界中,有过去的记忆,有目前的体现,也有对未来事物的预示。

第五章  浪漫主义的反作用浪潮

44.新教的加尔文主义和天主教方面的让赛尼异端都证明人在无可抗拒的圣宠面前是无能为力的。现代的科学则证明人在不可抗拒的自然机构旁边也是无能为力的。这种神性的机械论和物质的机械论便是那时范围狭窄、逻辑清晰的形而上学的两个怪异产物。

45.人们一方面相信以机械论为基础的科学唯实论,另一方面又坚信人类与高等动物是由自律性的机体构成的。现代思想的基础上既存在着这种极端的矛盾,这就说明了我们的文明为什么会不彻底和摇摆不定。……18世纪时佩利也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机械论必须事先假定创造自然的上帝存在。但在佩利还没用最后的形式提出这一说法以前,休谟就提出辩驳道:你所能找到的上帝仅是创造出这一机械论的上帝。换句话说,机械论最多只能假定事先有一个机械匠存在。这个机械匠还不是一般的机械匠,而是这个机械论的机械匠。要超脱这机械论的范围便只有在发现它不成其为机械论时才能办到。

46.华滋华斯专心致志于自然界,有人说斯宾诺莎醉心于上帝,我们同样也可以说华滋华斯醉心于自然。但他是一个好学深思的人,对哲学很感兴趣,头脑清晰到近乎枯燥无味的程度。此外,他还是一个天才。他不爱科学,以致吃了亏。我们没有忘记他对穷人的讽刺,他曾粗鲁地骂他们不该在他母亲坟上鬼鬼祟祟地张望,并在那儿采野菜。表现这种厌恶情绪的诗是不一而足的。他这种典型思想可以用他自己一句话来概括:——“我们谋杀是为了解剖”。

他反对科学不该完全沉浸于抽象观念之中。他始终坚持说,自然界的重要事实逃脱了科学方法的掌握。

47.雪莱对科学的态度和华滋华斯刚刚相反。他喜爱科学,并在诗中一再地流露出科学所提示的思想。科学思想就是他快乐、和平与光明的象征。化学实验室之于雪莱正好像山峦之于青年的华滋华斯一样。不幸的是人们对雪莱的评述在这方面太不近于雪莱的本性了。他们认为这是雪莱个性中一种无足轻重的怪僻。其实这正是他思想的主要特点之一,而且始终贯穿在他的诗里。假如雪莱晚生一百年,到20世纪再降临到世界上来,他肯定会成为化学家中的牛顿。

48.19世纪的文学,尤其是英国的诗歌,证明了人类的审美直觉和科学的机械论之间的冲突。雪莱生动地描述了盘桓在内在机体变化之上的永恒感官对象是如何地幻变莫测。诗人华滋华斯则把自然当成持续不变的场所,并认为其中包含着奥妙莫测的灵机。这里面还存在着他的永恒客观:

陆地与海洋,未曾见此光。

雪莱与华滋华斯都十分强调地证明,自然不可与审美价值分离。从某种意义上讲来,这种价值是整体对各部分的卵翼抚育累集起来的。因此,我们从诗人那里便得出一种说法:一种自然哲学必须研讨五种概念:变化、价值、永恒客体、持续、机体和混合。

49.如果没有感性的共同世界,思维的共同世界何以能成立。

50.科学、艺术或创造性活动都不能脱离持续的、不可转化的和有限制的事实。事物持续性的意义在于它自己保持住自为的有限达成态。持续的东西都是有限的、阻碍的和不可入的;它在环境中显示出自身的位态。但它并不是自足的。所有事物的一切位态都参与到它的本质中来。它只有把自身所在的那个更大的整体汇合到它本身的界限中才能成为其自身。反过来说,它也只有在本身所在的环境中安置自己的位态,才能成其为本身。演化问题是价值持续形态的持续谐和转入超出其本身的较高达成态的发展过程。

第六章  论十九世纪

51.这个世纪的信念有三个来源:第一是表现在宗教复兴、艺术以及政治思潮上的浪漫主义思潮;第二是为思想开辟道路的科学跃进;第三是彻底改变人类生活条件的科学技术。

这三个信念的泉源,源头都在上一时代。法国大革命本身就是浪漫主义受到卢梭熏染后的第一个产儿。詹姆士·瓦特在1769年取得了蒸气机的专利权。整个这一世纪,科学的进步都是法国和法国影响的光荣。

在这个时期刚开始的时候,各种思潮也同样交相辉映、彼此结合和互相对立。直到19世纪,这三种思潮才达到最高峰,并形成了滑铁卢之战以后60年间典型的平稳状态。

52.19世纪最大的发明就是找到了发明的方法。……这才是震撼古老文明基础的真正新鲜事物。弗朗西斯·培根的预言已经成了事实。他说:人类以往有时梦想着自己的身分只比天使稍低一点儿,现在却认为自己既是自然的仆人,又是自然的主人。

53.世间经常有许多人把毕生精力都贡献到思想的某几个领域中。尤其是法律家和基督教的神职人员都显然有这种专化人物。但直到19世纪人们才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在其一切部门中专业化的力量,找到了培养专家的方法,认识了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连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这一切事情,直到19世纪(主要是德国人)才彻底地做到了。

54.在本世纪中,有四个新概念被介绍到理论科学中来。其中有两个概念是互相对称的,我打算把它们并作一起来谈。

第一个概念是所有的空间,包括显然存在着真空的地方在内,都充满着物理作用场。

原子观也被道尔顿提出来,完成了拉瓦锡在化学基础上的工作。这是第二大概念。一般说来,物质被认为是由原子组成的,而电磁效应则被认为是产生在一个连续的场中。

这两种概念之间并不存在矛盾。首先,它们虽是对称的,但除开特殊的具体情况外在逻辑上并不矛盾。第二,它们应用到的科学领域也各不相同,一个是应用在化学中,另一个是应用在电磁现象中。

除开上述的一对概念外,这个时期的另一对新概念都和转化或转变有关;一个是能量守恒原理,另一个是演化原理。

能量守恒原理说明某一个量在变化之下的守恒观念。而演化原理所讲的则是由变化而产生新机体的现象。关于能量的原理属于物理学领域。关于演化的理论则主要属于生物学领域,但康德和拉普拉斯在讨论太阳和行星的形成时也曾提到过这种概念。

以上四个概念综合起来产生的效果,对科学的进步形成了一种新动力,使这个世纪的中期变成了科学成就的极盛时期。

55.进化机构的关键在于,必须有良好的进化环境,加上稳定性大的特种持续机体的进化。任何自然客体如果由于自身的影响破坏了自己的环境,就是自取灭亡。

如果要造成一种有利的环境以适应个别机体的发展,最简单的方式是:使每个机体对环境的影响都有利于同一形态的其他机体的持续。同时,假如机体有利于同一形态的其他机体的发展,那么你就取得了一种进化机构,适于产生上述状态中的具有高度持续力的大量同类实有。因为环境自然地配合种的发展,而种也配合环境发展。

56.进化机构的另一面是创生,这是被人忽略的一面。机体可以创生它自己的环境。在这一点上个别的机体是无能为力的。如果要产生足够的力量,便必须有机体合作的社群。环境在这种合作下,将产生与支付力量的大小相适应的可变性。这种可变性就将改变整个进化的道德面貌。

第七章  相对论

57.表面上荒谬的东西明天是不是会被证明成为真理,只有天晓得。

58.我们的想像力水平其所以会更高,并不是因为我们具有更精微的思维能力,而是因为我们有了更好的仪器。

第八章 量子论

第九章  科学与哲学

59.康德是德国唯心主义思潮的先驱者。他的思想中就充满了牛顿的物理学,同时也充满了法国发展牛顿思想的伟大物理学家如克来罗等人的理论。但发展康德派思想的哲学家,或者把这派思想变成黑格尔主义的人,有些是缺乏康德的科学知识基础,另一些人如果不主攻哲学,也缺乏康德那种成为伟大物理学家的潜力。

现代哲学的起原和科学近似,而且也是同时的。它的总趋势是在17世纪奠基的,其中一部分就是在建立现代科学原理的那一部分人手里确定的。

60.一个古代的雕刻可以做出复制品,但古代的思想状况却不可能做出复制品。思想的复制品顶多也不过像是假面戏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而已。人们对古代可能有所理解,但古时和现代对于同一刺激的反应却是不同的。

61.笛卡儿在他的《方法论》和《形而上学的沉思》中以最清晰的方式,揭示了日后影响现代哲学的一般概念。比方说,接受经验时必然有一个主体,在“方法论”中这个主体总是用第一人称。换句话说,指的就是笛卡儿本人。笛卡儿把自己当成一种思想状态出发,这种思想状态由于意识到自身固有的感官与思想的表象,因之便意识到自身作为一个统一实有的存在。往后的哲学史便围绕着笛卡儿的有关主要论据的说法发展。古代世界的立足点是整个宇宙现象,现代世界的立足点则是灵魂的内在现象。笛卡儿在他那本“形而上学的沉思”中把这种内在现象的存在建筑在错误的可能性上。

61.由于物理科学与社会科学对历史怀有偏见,拒绝在某些终极思想机构之下再作推理,因而就把哲学排斥出了现代生活的现实潮流。哲学失去了经常批判偏颇理论的作用。由于科学把它排斥出了物质的客观领域,所以它只好退缩到主观主义的精神中去。这样一来,17世纪的思想发展过程才与来自中世纪而又得到加深的个人人格意识结合起来。我们看到笛卡儿以他自己的哲学所能向他保证的终极精神为立足点,然后再问这精神和他的科学所假定的终极物质(在《形而上学的沉思》第一篇中所举的例子是人体和蜡)之间有何关系。现在一方面是亚伦的杖,一方面是术士的蛇,从哲学方面来说,唯一的问题就是谁吞了谁的问题;要不然就像笛卡儿所想的那样,两者将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属于这一思潮中的学者有洛克、贝克莱、休谟和康德等。另外还有两个伟人则在这一思潮之外:一个是斯宾诺莎,另一个是莱布尼兹。他们的哲学对科学都没有什么关系。斯宾诺莎由于保存了较老的思想方法,莱布尼兹由于单子说十分新奇,所以就似乎都跑到了极端,越出了哲学的安全界限。

62.对于笛卡儿说来,精神和物体的存在方式,除开本身以外,就不需要任何其他的东西了(上帝是唯一的例外,因为他是万物的基础);精神和物体都是持续的,因为没有持续性它们就不能存在了。物体的基本属性是广延,精神的基本属性是思维。

63.在17世纪以后,科学守住了唯物的自然,而哲学则守住了思维着的心智。有几派哲学承认终极的二元论,而各种唯心学派则主张自然仅是心智的思维作用的主要体现。但各个学派都承认笛卡儿关于自然终极要素的分析。当我说到近代哲学的主要思潮导源于笛卡儿时,并不包括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当然这两人也受了他的影响,反过来,他们也影响了其他的哲学家。

64.笛卡儿曾经创立了一种思想体系,使后日的哲学在某种程度上和科学保持了接触。莱布尼兹则以同样的方式创立了另一种思想体系,使终极实在的事物——实有在某种意义上成了组合的过程。这一体系一直是德国哲学伟大成就的基础。康德反映了两个传统,他在一个基础上反映了另一个。康德本人是一个科学家,但从康德学说中导引出来的学派对科学思想的影响则很小。

第十章  抽象

65.一个事件的决定性和它的假命题对它的意义是成正比的。

第十一章  上帝

66.亚里士多德发现要完成他的形而上学就必须引入第一推动者——上帝。从两方面看来这一点对于形而上学史是非常重要的事实。第一,如果我们要推举一个最伟大的形而上学家,那就不论从天资的颖悟、知识的渊博以及形而上学的渊源来看,都必须推举亚里士多德。第二,他在考虑这个形而上学问题的时候是完全冷静的,而且在欧洲第一流的形而上学家中他是最后一个可以说是冷静的人。在亚里士多德之后,伦理和宗教的研究就开始使形而上学结论受到影响。后来,犹太人首先是自愿地、接着便是被迫地流散到各地去了。犹太—亚历山大学派也兴起来了。接着出现的是基督教,紧跟在基督教后面又是伊斯兰教。亚里士多德所见到的希腊式的神都是从属的形而上学的实有,完全处于自然之内。

第十二章  宗教与科学

67.除各种感官的冲动以外,对人类具有影响的两种最强大的普遍力量,一种是宗教的直觉,另一种是精确观察和逻辑的推理。而这两种普遍力量彼此似乎是对立的。

68.在讨论人类本性中的永久因素的冲突时,可以发现两个显著的事实。第一是科学与宗教之间经常存在着冲突;第二是宗教与科学两者都在不断地发展着。在早期基督教中,信徒们普遍都有一个信念,认为世界的末日将在当时的人还活着的时候来临。……这一信念是广泛流传的,而且构成了群众宗教信仰中最深入人心的一部分。后来这一信念被证明是错了,于是基督教的教义又适应于这一变化。在早期教会中,个别的神学家信心百倍地根据圣经的观点,推论了实际宇宙的性质。公元535年有一个名叫科斯马斯的修士写了一本题名为“基督教的地形学”的书。他是一个游览极广的人,曾经到过印度与埃塞俄比亚。最后他在亚历山大城一个隐修院中定居下来。当时亚历山大城是一个巨大的文化中心。在这本书中,他根据自己从圣经中逐字逐句地直接推论出来的意义,否认地球有对跖地存在。他认为地球形状是一个平坦的平形四边形,撇开长度是宽度的两倍。

69.宗教本身由于内部固有的思想发生冲突,也具有同样性质的发展趋向。

70.科学比宗教更容易发生变化。任何科学界人士在现代都无法不加修正地采用伽利略或牛顿的信念,甚至连自己在10年以前的全部科学信念也不能不加以修正。

71.我们的知识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始终知道有重要的真理存在;然而我们对这些真理所能作出的表达方式,只是假定着一些概念的一个一般观点,而这个观点将随时受到修改。我可以从科学中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伽利略说地球是动的,太阳是固定的;宗教法庭则说地球是固定的,太阳是动的;而牛顿派的天文学家则采取了一种绝对空间的理论,认为地球与太阳都是动的。今天我们却说这三种说法都对,只要你所确定的“静止”和“运动”两种概念的意义符合于你所持的见解就行。当伽利略和宗教法庭辩论的时候,伽利略描述事实的方式对科学研究无疑是极有利的。但就撇开学说本身来讲,并不比宗教法庭的说法更正确。在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人想到相对运动的概念。因之,这一说法便是在不知道更加完整的真理要求的条件下说出的。

72.自从17世纪牛顿和惠根斯的时代以来,关于光的物理性质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两种说法。牛顿的理论认为:光是由微粒流组成的。当微粒撞击到我们的网膜时,我们就会产生光的感觉。惠根斯则认为:光是由一种无所不在的以太所产生的极细微的振动波构成的,这些波随同光线一道传播。这两个说法是互相矛盾的。在18世纪时,人们都相信牛顿的说法,而19世纪时人们却相信惠根斯的说法。今天我则发现一大群现象只能用波动说解释,而另一群现象则只能用微粒说解释。科学家们目前只得暂时保持现状,等待将来眼界打开时,再把这两种说法调和起来。

73.从某种意义上讲来,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冲突只是一种无伤大雅的事,可是人们把它强调得过分了。如果仅是逻辑上的冲突,便只要加以调和就够了,可能双方的变化都不会太大。我们必须记住,宗教和科学所处理的事情性质各不相同。科学所从事的是观察某些控制物理现象的一般条件,而宗教则完全沉浸于道德与美学价值的玄思中。一方面拥有的是引力定律,另一方面拥有的则是神性的美的玄思。一方面看见的东西另一方面没有看见,而另一方面看见的东西这一方面又没有看见。

74.在一个明智的时代中,决不会有一种积极的观点抛弃调和真理的愿望。安于分歧就是破坏公正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具有自尊心的智者应当把思想上每一种矛盾都探索到彻底解决为止。如果压制这种动力,就不能从被唤醒的谨慎思维中得到宗教或科学。

75.在形式逻辑中,矛盾是失败的标志。但在实际知识的发展中矛盾则是走向胜利的第一步。这是对不同意见必须作最大限度的容忍的充分理由。这种容忍的责任已经永世不易地总结在这样一句话里:“容这两样一起长,等着收割。”(《马太福音,第十三章第三十节》)

76.宗教除非能和科学一样面对变化,否则就不能保持旧日权威了。宗教的原则可能是永恒的,但表达这些原则的方式则必须不断发展。宗教的发展主要就是清除前一代人用幻想的世界图景来解释它的观念时所产生的复杂成分而把自己的固有的观念解放出来。像这样把宗教从不完整的科学中解放出来是有好处的。它澄清了自身真正的使命。应当记住的重点是:一般说来,科学每前进一步,便证明各种宗教信念的表现方式需要作出某种修正。它们可能需要加以扩充、解释,或完全用另一种方式加以叙述。假如宗教本是真理的一种完整叙述,这种修改就只是把重点更加精确地表达出来。这种过程是有益的。因此,任何宗教要是和自然界事物接触,那么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进步,有关这些事实的观点就必须不断地加以修正。在这种方式下,这些事实对宗教思想的正确意义就会不断地明确起来。于是科学的进展就必然会不断修正宗教思想,因而对于宗教有莫大好处。

77.总之,我的看法是这样:宗教是人类某种形式的基本经验的表现。同时宗教思想这种表现法也不断地在趋于精纯,不断地排除了芜杂的想象。宗教与科学的接触是促进宗教发展的一大因素。

78.每一个伟大的宗教宗师都反对把宗教说成只是行为准则的裁定者。圣·保罗曾指斥法律,清教徒的神职人员则把正义说成一堆破铜烂铁。坚持行为准则就说明宗教热忱的减退。最要紧的是:宗教生活并不是追求舒适的生活。现在我要坦率地说说我个人所看到的宗教精神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宗教是某种东西的异象。这种东西既处在常川不住的事物之流中,同时又处在事物的外面和后面。这种东西是真实的,但还有待于体现;它是一个渺茫的可能,但又是最伟大的当前事实;它使所有已发生的事情具有一定意义,同时又避开了人们的理解;它拥有的是终极的善,然而又可望而不可及;它是终极的理想,然而又是达不到愿望探求。

人性对宗教异象的直接反应是崇拜。当宗教刚开始在人类经验中产生时,和野蛮人想象中最原始的幻想是纷然杂陈的。这种异象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地、缓慢地和稳定地转化为更高级的形式,并且有更清晰的表达方式。当它重整旗鼓的时候,它就以更丰富和更纯洁的内容出现。宗教异像和它不断扩大的历史过程,是我们抱乐观主义的理由。离开了宗教,人生便是在无穷痛苦和悲惨之中昙花一现的快乐,或者是瞬息即逝的经验中一种微不足道的琐事而已。

这一异象所要求的只是崇拜。而崇拜就是在互爱的力量的驱使下接受同化。这一异象从来不作否定。它经常存在,并充满爱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代表着一种目的,完成这种目的就是永恒的和谐。……上帝的力量在于他所灌输给人们的崇拜。一种宗教的思想方式或仪式,如果促使人们领会到高于一切的异象,它便是强大的。对上帝的崇拜不是安全的法则,这是一种精神的进取,是追求不可达到的目标的行动。高尚的进取心被窒息就是宗教灭亡的来临。

第十三章  对社会进步的要求

79.这三个世纪构成了现代科学的时代,它们围绕着上帝、精神、物质以及用简单位置表示物质而产生的时间与空间等观念发展。整个地说来哲学强调的是精神;因之在最近两个世纪中便和科学脱节。但由于心理学的兴起,同时它又与生理学有关,所以便有渐次恢复旧观之势。在最近一个时期,17世纪所确定的物理科学原理已经垮台,这也帮助了哲学的复兴。但直到这次垮台之前,科学一直是稳稳地停留在物质、空间、时间以及往后的能等概念上面。

80.一切意义取决于持续。持续就是在时间过程中保持价值的达成态。持续的东西是自身固有模式的同一。持续需要有利的条件。整个科学的问题就是环绕着持续机体的问题。

目前的科学影响可以分成四方面来讲:(1)关于宇宙的一般概念,(2)技术的应用,(3)知识的专业化,(4)生物学说对于行为动机的影响。

81.现代社会所遇到的另一个大问题是专家训练法的发见。这些人在特殊的思想领域中专业化,因而在个人所专门的范围内不断增进知识。由于这种知识专门化获得了成果,于是就有两个特点使现代不同于古代,这是值得注意的。第一,现代的进步速度十分迅速,一个普通寿命的人,在一生中便会遇到沧海桑田的变化。专人专职的做法在古老的社会中是一种天赐之福,但在未来的世界中则将对公众贻害无穷。第二,现代知识专门化的结果在知识领域中也发生了相反的效果。

一个现代化学家可能对动物学方面的知识很差,而对伊利莎白时代的戏剧的一般知识就更差,对英文诗的韵律毫无所知,而对古代史的知识更是一窍不通。

82.在思想上限于一隅,在一生中便只会思考某一套抽象概念。这个角落将成为人们跨过原野的障碍,而抽象概念所概括的东西,是没有人再加以注意的了。但任何抽象角落都是不足以包括人生的。

83.智慧是平衡发展的结果。教育所要达到的正是这种个性的平衡发展。

84.在伊甸乐园中,亚当看见动物的时候,并不能指出它的名字来。但在我们的传统体系中,儿童倒是先知道动物的名字,然后才看见动物。

85.我们必须培养维持客观价值的创造能力。没有创造能力就不可能有领悟,没有领悟也不可能有创造能力。当你接触实际情况时,就不能没有具体活动。没有推动力敏感性就会变成怠惰,没有敏感性推动力就会变成粗野。

86.在事物的本质中,具有两种原则。不论探讨那一个领域,它们都可能以某种特殊形式体现出来。其中一个是变化的原则,另一个是守恒的原则。任何实在的东西都不可能缺少这两个原则。只有变化没有守恒,便是从无到无的过程。最后汇集时,只能得到一种转瞬即逝的“不存在的实有”。光有守恒没有变化也没法守恒。总而言之,环境是处在流变之中的,单纯的重复就将使存在失掉新颖性。现存的实在是由事物流变中持续的机体构成的。机体的低级形式所达成的自我同一,统治着它们整个的实际生命。电子、分子和晶体都属于这一形式。它们显示出实质的和完整的同一性。在出现生命的高级形式中,情形就更加复杂了。

87.伟大的艺术还不仅是一时的刺激。它为灵魂增添了自我达成的恒定的丰富内容。它存在的理由一方面是直接的享乐,另一方面是内在存在的法则。这种法则和享乐并没有区别,而是由享乐产生的。它使灵魂变成了价值的永恒体现,超越了它从前的自我。艺术中这种变化的因素从它本身历史所反映的永远活动的情况可以看出来,当一个时代充满了某一派别的伟大作品时,就必须寻找出某种新的东西来。人类不断地前进,但事物中还是要有一个平衡。在没有充分地达到达成态时就发生变化,不论在性质上还是产物上都将对伟大性发生破坏作用。

88.巴西森林中的树木就依靠着各种不同物种的联合。这些种是彼此互相依赖的。一棵树单独生存就要受到幻变无常的环境不利时机的影响。风可能吹折它,温度的变化可能妨碍树叶的生长,雨可能冲刷土壤,树叶可能被吹走而不能作肥料。在特殊环境或人工培植下,可以获得单独生长得很好的树木。但在自然环境的一般情况下,树木就要联合成树林才能长得好。每一棵树可能在完满的生长方面要失去一些东西,但它们彼此互助共同保持了生存的条件。土壤被保持住了,并且有了树荫。造成肥料所必需的微生物便不会被晒死、冻死或冲走。一个树林就是标志着互相倚靠的物种组织起来以后的胜利。……在世界的历史中,胜利从不会属于以攻击或防卫武器见长的物种。……它的主要缺点就是不能合作。每一种机体都需要有一个友谊合作的环境。一方面是防卫突然的变化,另一方面是供给需要。强力的福音是与社会生活不能相容的。所谓强力是指最广泛意义上的对抗。

但划一的福音也几乎是同样危险的。国家与民族彼此之间的差异,对于保持高度发展的条件是必要的。动物向上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能够四处走动。披着甲胄的怪兽处处吃亏,恐怕也是由于这一点,因为它们不能走动。而能走动的动物则可以到新环境去。它们要不能适应就只有死亡。人类曾从森林中走到原野,又从原野走到海岸,从一种气候走进另一种气候,从一个大陆走进另一个大陆,从一种生活习惯过渡到另一种生活习惯。当人类不再走动的时候,他就不能够在生物领域中得到提高了。身体走动固然重要,但人类精神上的活动却更重要,其中包括思想上的活动,感情上的活动和审美经验上的活动。人类精神上的奥德赛必须由社会的多样化来供给材料和驱动力。习俗不同的其他国家并不是敌人。它们是天赐之福。人类需要邻人们具有足够的相似处以便互相理解,具有足够的相异处以便引起注意,具有足够的伟大处以便引起羡慕。我们不能希望人们具有一切的美德。甚至当人们有奇特到令人纳罕的地方,我们也应当感到满意。

89.游动的最大好处就是要遇到危险,而且要掌握技术,以避免灾祸。同时,我们必须估计未来会出现危险。未来的作用就在于有危险,而科学的好处就在于能使未来具有危险。19世纪时期繁荣的中间阶级统治了整个社会。他们过分地强调了平静生活的价值。他们不愿面对新的工业制度所强加于他们的社会改革的必要。现在他们又不愿面对新知识所引起的知识革命的必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