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靠山屯钟伟牛刀杀鸡,林总却发现杜聿明的致命弱点!

提起钟伟,不少读者通过各种传闻,都知道他有“中国巴顿”之美名,在八百多名五五开国少将中知名度非常高。再问钟伟有什么战绩,对解放战争稍有了解的人很快脱口而出——违令攻打靠山屯,一个师长把林总给指挥了。其实,钟伟和靠山屯还真有缘分。大家所熟知的那次靠山屯战斗发生在1947年3月,即东野主力第三次下江南之时。而早在1946年11月,钟伟就打过靠山屯。当然,一打远没有二打知名度大,一打时我军没有打援动作,钟伟只歼灭了守军一个营(新一军一个连和五百多土匪、保安队)就撤到松花江以北。这对钟伟来说就是一次无足轻重的小仗,估计以他的性格,日后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提。但笔者认为,一打的意义远远大于二打,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东北战局的转折点。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前我军面临的严峻形势说起。四平保卫战后,我军在一段时间内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新一军进占四平当天,杜聿明即命各部不待休整,采用扇形追击战术保持追击,持续给我军施加压力,接连攻克长春、公主岭,6月上旬直抵松花江。

更麻烦的是,东总作战科科长王继芳叛逃,我军不得不仓促转移,撤退情形比较混乱,出关老部队逃亡数目不断增加,新部队接连发生叛变事件,导致许多主力部队失去战斗力:如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的底子原为井冈山时期的老红军部队,即红一军团红二师,撤到松花江以北的只剩3000余人。万毅率部出关扩编的第七纵队原有1.2万余人,到江北的不到5000人。虽然后来在美国人的干预下东北实现停战,但东北敌强我弱的形势并未改变:国军在松花江以南消化地盘、扩充军队、收编伪军,到1946年9月,东北国军正规军已经达到9个军、33个师,计36万人,加上12万地方守备部队,共计48万人。1946年10月,杜聿明部署先南后北的策略,即先集中8个师、10万人马,对付我军辽东军区第三、第四纵队四万人马,再北渡松花江。进攻过程中,杜聿明为了防止我军集中优势兵力打掉一路,特地将2—3个师分为一路,每路间隔不超过30公里,便于相互策应,这给我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辽东军区虽然抓住战机打了新开岭战役,全歼有千里驹之称的五十二军二十五师,但还是放弃了大多数地盘,三四万人马挤到只有四个县、二十万人口的临江地区。林总知道,如果南满有失,北满就无法成为我军真正稳固的大后方,没有真正稳固的大后方,解放全东北就是一句空话。为了保证南满不失,林总一面派陈云去加强南满分局领导,稳定军心。一面趁长春北部空虚,且距结冰期不远之际,来个围魏救赵,调五个师打到松花江以南。

11月9日,部队南下松花江,进至长春以北,接连打了几个好仗:在伏龙泉击溃暂编第二十一师第三团第二营及保安队共千余人,在尤家屯击溃国军一个团。但在当时,长春以北到松花江以南广阔区域河流、沼泽众多,前面也提了,我军在那没有什么群众基础,很难提前得到情报,每次遭遇国军后只能迅速开打,国军那边也早有准备,只能凭气势打击溃战,无法布置迂回。因此,我军在江南转战10天,疲惫不堪,但战果寥寥,没打成一个歼灭战,消灭敌人也不多。杜聿明是何等精明的角色,很快判断出林总是想围魏救赵,偏不接招,把主力继续放在南满围攻我军。只是抽调长春、吉林、德惠的守备部队增援长春以北,由地方保安团队、交通警察大队接替市区守备。杜聿明不调动不要紧,一调动,很快出现了一个的漏洞:新一军五十师一四九团二营和刚改编的土匪、警察等600余人进占靠山屯。靠山屯是中东铁路旁的一个小村庄,南距吉林100公里,有公路穿过,北距松花江只有45公里,战略地位重要,但距离该地最近的国军重兵据点德惠城却有80公里之遥,是个名副其实的绝地。当时在靠山屯附近承担破路任务的二纵五师骑兵连发现了这一情况,迅速报告。五师师长钟伟是有名的好战分子,得到情报后,马上上报纵队司令员,要求打!刘震判断,靠山屯虽然靠近铁路,但距离德惠、农安较远,敌人增援不便,而且自南渡松花江以南,二纵没打过一次歼灭战,尽打击溃战,现在好不容易送来一个打歼灭战的机会,岂能错过?立即致电东总,决定先消灭这股敌人。

林总回复很快:不仅要打,而且要杀鸡用牛刀,调8野战炮、2门日式山炮、2门一百毫米榴弹炮和3辆坦克,配属给钟伟的五师,担任围歼靠山屯之敌的作战任务,同时命令第一师佯攻德惠,第四师打援,六纵第十六师担任战役机动部队。大胆捕捉战机,小心布置战斗,这是林总一贯的作风。11月23日17时30分,五师主力抵达靠山屯周围。而守敌2个连已于当天中午撤走,仅留下第五连124人携带重机枪2挺、轻机枪9挺、六零炮6门守靠山屯,火力较强。另有地方保安队92人携带轻机枪2挺由外围退守靠山屯,土匪傅德辉部460人携带轻机枪4挺、掷弹筒2具守外围据点田粉房。按理说土匪战斗力很差,谁料,五师十五团攻击田粉房时遇到大麻烦,因情况不明,该团第一次进攻时只派三营八连向田粉房搜索前进。该连迅速出击,连下田粉房以西3个村庄,但由于营主力未及时跟上,遂与出来反击的土匪打成对峙,双方互相射击到深夜。钟伟见外围战况僵持,马上调来3辆坦克投入战斗。但由于步兵、炮兵、坦克协同不好,2辆坦克陷入水沟中不能发挥作用,打到24日晨4时仍未解决战斗。鉴于总攻前准备工作已完毕,钟伟即令第十五团以三营监视田粉房,其他两个营按原定计划攻击靠山屯。11月24日4时30分,进攻开始,大炮先轰了半小时,5时许,第十四团和十五团两个营自东向西,第十三团自西向东,两把尖力对进,一鼓作气冲入街内,然后再从街内向外逐一肃清碉堡工事,仅用2小时即胜利结束战斗。在此期间,第十五团第三营采用爆破方法,逐屋攻击田粉房,激战至拂晓,田粉房之敌终被解决。靠山屯战斗,我军毙敌35人,伤敌86人,俘虏362人,合计553人。我阵亡41人,负伤212人,合计253人。

从伤亡比来看,我军一个师对付新一军一个连+地方保安团+土匪,居然付出了两倍于敌的伤亡。当时我军团营乃至连排,攻坚能力的欠缺可见一斑。得知靠山屯有失,德惠方面马上出动五十师一个团,在飞机的掩护下增援,但遭到我军坚决阻击。靠山屯之战,使长春、吉林大为震动,杜聿明陆续抽出新三十八师、新三十师和新二十二师一部北调,会同在原地防守之暂二十一师、第五十师等部,向我反扑。林总见已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命各部队向北转移。此次战斗虽说规模小——只歼灭550多人,时间不长——才两个小时,但却意义重大。林总由此看出了杜聿明排兵布阵一个致命弱点:前方兵力集中,但后方部队极为分散。为此,杜聿明也颇有苦衷:当时东北交通太发达,铁路有1.1万公里,铁路站点众多,铁路两侧村庄更是星罗密布。东北国军兵力只有不到50万人,自己还要调至少10万人进攻南满共军,后方兵力更为紧张。因此,调去防守每个交通要点的兵力,最多一个团、最少一个连,导致后方留守部队像撒胡椒面似的,这里一点,那里一点。就连大名鼎鼎的新一军,麾下部队也被拆得四分五裂。但你能不能不救呢?不能,因为共军一旦控制一个点,就会沿着铁路线一路横扫,使国军处于不利的态势。而且如果有一次不救的经历,那么共军下次进攻另一个据点,守军十有八九不战而逃,这对国军未来守点作战更为不利。有了一下江南作战的经验和教训,1947年1月林总在二下江南中更为大胆。三个纵队冒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越过松花江,猛攻新一军一个营驻守的其塔木据点。两路敌军果然来援:一路是新一军主力一一三团,在张麻子沟中了梁兴初一师的伏击圈。另一个路是一零五团两个营,在焦家岭被六纵十六师围歼。此战,我军攻点打援,一举歼灭新一军五个营,迫使杜聿明抽调4个师北援,我军因天气严寒,撤回松花江以北。

2月18日,天气转暖,林总再次发兵越过松花江,这次出动了11个师的兵力,规模比前两次大得多。六纵猛攻城子街得手,歼灭新一军新三十师八十九团两千余人。但后来进攻德惠失利,我军分路北撤。杜聿明企图一举解决北满,以71军、新一军为主力,分三路尾追我军,乘势渡江。林总指挥各部穿插迂回,控制江岸,断敌后路。已渡江的国军害怕被歼,纷纷掉头南撤。我军借机第四次打过松花江,二纵五师在靠山屯围住了71军两个营,成功调动71军87、88师来援,进入我军预设口袋,一通激战过后,88师全部和87师一部被歼。从1946年11月—1947年3月,林总调动北满我军主力在四个月时间里四次渡过松花江,成建制歼灭新一军九个营、71军六个团,迫使杜聿明三次从南满调兵北援。南满我军则借机反攻,收复城镇50座,杜聿明南攻北守的部署宣告破产,从此,胜利的天平向我方倾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