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伴我行
孤山子镇中心小学 陶思含
载体名称:
本次《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主要以学校礼仪课程实施为载体,以文明礼仪课堂探究为主阵地,以文明礼仪实践班会活动为主渠道,通过知礼、学礼、行礼为内容的集体教育,个别教育,同伴教育,以及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为载体。
搭建背景:
文明礼仪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体现,随着德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已逐渐被各位教育工作者所注重。我班共29名学生,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多在外打工。大部分学生由爷爷、奶奶代管,对孩子的关注只是学习的成绩,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好与坏的唯一标准,养成教育被淡化甚至放弃。使孩子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在社会上不讲礼貌,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
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我校要求,在班级中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规范班级文明礼仪,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激励学生做到 “六负责六学会”:对自己负责,学会修身;对家庭负责,学会孝敬;对学习负责,学会求知;对他人负责,学会合作;对集体负责,学会关心;对社会负责,学会感恩。
目标:
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展示他们学习礼仪、实践礼仪的风采,着力塑造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的学子形象,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1、上课铃响,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迟到要报告。上课发言先举手。老师宣布下课后,学生方可离开教室。
2、见到老师(来宾)时,应主动让行和行礼问好。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
3、遵守班级文明礼仪公约,使用文明用语。多用“您好”、“请”、“谢谢”、“别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4、同学间相互尊重,不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不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
5、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
操作流程:
在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学习基础,采用多种恰当的形式、不拘一格地进行教学。通过知礼、学礼、行礼为内容的集体教育,个别教育,同伴教育,以及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为载体。
1、设定班级文明礼仪公约,遵守 《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此严格要求自己,作一名“讲文明、有礼仪”的好学生。
出一期创明德知礼特色班级的黑板报,并利用教室内的每一面墙,让其发挥宣传作用。
自主查找资料,利用晨会班会,小组合作演讲或讲故事 等多种方式学习文明礼仪基本规范,让文明礼仪常识深入学生的内心。
围绕创建主题举行“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
设定自我考察期,学生在这期间记录自己在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行为情况,并与自己所学到的文明礼仪知识进行对比,找出差距,进行自我总结,交流讨论。班干部记录不文明现象并提出整改意见。
采用“平时互评;学生、老师、家长共同参与评比”方式。评比出文明礼仪合格的学生,并评出5名“明德知礼之星”。
成效:
通过一系列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文明习惯得以较好培养,初步养成学生的礼仪行为,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能获得家长的认同,和睦亲子关系 ;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礼仪文化。同时也丰富了学校德育内容,进一步促进了文明和谐校园的构建。
反思: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行为心表”。讲文明懂礼仪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更是展现自身修养和素质,树立“自我形象”的重要手段。任何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应该从小就开始。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具有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 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举止,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
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的小节,体现出尊重学生,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小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
除教师外还有同学,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根据他们爱表扬,具有向上心理这一特点,还举行了文明礼仪评选活动,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为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班级里展示着我班评选出的明德知礼之星,时刻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争取早日登上光荣榜。
但小学生礼仪表现有反复现象。小学生可塑性大,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强化礼仪训练是比较容易取得效果的。但由于受家庭、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礼仪表现具有时好时差的反复性特点。 如果老师从你身边走过,就很自然的向老师问好。现在我班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不论在哪儿见到客人、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或者行鞠躬礼,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总之,文明礼仪教育靠老师和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依靠家长、社会共同来完成,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