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只读一本书 · 宇宙是人类的一面镜子,科学的终点指向人伦
当你仰望星空时,星空也在俯视你
纵观大部分科幻作品,似乎都是人类用自身的尺度,去构造一个所谓外星文明,然后把外星智慧生物叫做“外星人”。可是,凭什么就一定是“人”而不是其他东西。在茫茫宇宙之中,地球只是一个特例。我们所谓科学,所谓文明,只不过是我们的一种思想坐标体系。去人类中心的异质文明在何处?或者说,去人类中心的宇宙会怎么样?
波兰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莱姆堪称奇才,他一反之前对于外星文明的设想。《索拉里斯星》这本书里,所谓的“外星人”就是星球本身,是一种原生质海洋生命。这种生命,用人类的尺度,根本无法理解。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被星球上的胶质海洋无声吞没,任何研究手段到了索拉里斯星上都无疾而终。
有时这片海洋也愿意和你开开玩笑,研究员投入一个测试设备,不久,它会在海面上重新浮现一个一模一样的复刻版出来。一种不同维度的力量迫使你在这个星球上和自己对话,迫不得已与内心最隐蔽或者最黑暗的东西见面。它因人而异,在一次睡觉醒来后从你身边没来由地出现。
主角凯尔文在到达索拉里斯星不久,就发现这里气氛诡异。站长已经自杀,另外两位同事,一个精神恍惚,说话遮遮掩掩,另一个索性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闭不见人。一觉醒来,凯尔文发现自己的女友突然出现在房间里,让他不能接受的是,他的女友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死了。
女友实实在在的样子,让凯尔文几近崩溃。她也确实是个“人”,能说话,能吃饭,也能被其他人看见。可是她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来。惊讶之中,凯尔文把女友哄到火箭里,直接发射向太空。一觉之后,女友又重新出现,仿佛什么都没法生过。
显然,索拉里斯海具有高深的智慧与强大的能力,能够进入人类大脑进行心理切片,还能以人类不认识、不了解的微小粒子构造出人类。科学家们尝试攻击索拉里斯海,也尝试以人类思考时的脑电波沟通索拉里斯海,但不管怎么做就是得不到任何反应和回馈。在索拉里斯海面前,人类无知、无助、无能为力。
仪器、数字的含义都太过精确和明白,但难以描摹的那种半生不熟和混沌未定的现实,让每个人反思自己该如何存在。语言无法提供那种脱离现实的准确说法,没有一件事情有清晰的结论。那种无知带来的无助感悬浮着,把所有人提起来让他们窒息。
索拉里斯是一面镜子。它本身是反照一切的。人类的到来,也反照出的是人类的迷惘,偏执,征服欲。索拉里斯其实是无法理解人类的缺点的,但是它却可以复制人类的缺点。于是,人类陷入了这一层迷宫之中,实际上是陷入了自己制造的迷宫。
莱姆讨厌大部分美国“廉价”科幻之作。这些美式科幻,充斥了外星人、超级英雄、太空歌剧。莱姆看来,这些科幻只不过把每日纽约时报的头版,换上了所谓太空的外衣而已。于是,他将太空探索诠释为一种对于人类本身的自反式探索,索拉里星的文明介质可以按照人类的记忆去模拟出新的生命。在这个星球上,人性本能的张扬不知从何说起,更不要妄想去探寻黑暗的秘密和异常的激情了。
莱姆对于世界,怀着一种强烈的不可知论。《索拉里斯星》与其说探索未来,不如说是在探望自己。当一个人内心最隐蔽的、最深切的感情被真实表达出来时,每个人能与其相处吗?能目不转睛地对视吗?还能确切知道自己是谁吗?为了生存,我们不知道我们会做什么,我们不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Solaris
译者: 靖振忠
ISBN: 978754478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