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与真相(八)解密敦煌石窟艺术的创作程序与技法

敦煌石窟是敦煌地区石窟之总称,包括敦煌市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的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县的五个庙石窟。敦煌石窟艺术是在传统的汉晋艺术基础上,融合外来艺术的营养,创造的具有中国风格的民族民间佛教艺术。

一个洞窟从始建到完成,大体经过整修崖面、凿窟、绘制壁画塑像、修造并装饰窟檐或殿堂等一系列的营造程序。

莫高窟工匠是如何分工的

莫高窟的营造者主要是由窟主、施主、工匠三方面组成的。工匠在窟主或施主的雇佣下从事洞窟的营造活动,依其分工,分为劈岩凿窟的“良工”和绘制塑画的“巧匠”两部分。

洞窟营造工程一开始就有比较细致的职业分工。参与洞窟营造的工匠主要有如下几类:

1.石匠:从事石窟开凿、建筑石料加工、石质工具的制造和修理等之工匠;

2.泥匠:从事土木建筑之工匠;

3.木匠:从事土木建筑及木质器具制造、加工、修理之工匠;

4.塑匠:从事泥塑赋彩之工匠;

5.画匠:从事绘画之工匠。

古代各个行业的工匠们,按其技术可分为都料、博士、师、匠、工等级别。

1.都料(都师、都匠):都料是具备高级技艺的师傅,作为都料,要能够从事本行业工程规划和组织实施,并负责行内事务。

2.博士:博士这一级别的工匠在各行各业都有,他们应是具备过硬的专业本领、可以从事高难度技术劳动、能独立承担本行业所有技术施工任务的高级工匠。

3.师(先生)

敦煌工匠中的“师”或“先生”,主要是从事画、塑行业的。从技术上讲,称师与先生者最少应是博士级,或者说,博士级画、塑工匠能教带徒工者,即可称师或先生。

4.匠

在工匠阶层中能被称作匠者,当为独立从事本行业一般技术性劳动者。这是工匠队伍中的多数,是主体力量。

5.生

生级别的画工既能在匠师们的带领下从事绘画劳动,亦能独立从事绘画劳动。

在敦煌晚唐五代宋或者说更早一些时期就有“画院”、“画行”或其他的民间组织,有相当一批佛画专家和高手,以为人们画供养画如绢画、纸本画、麻布画和洞窟壁画而得以糊口生计。

什么人出资开凿敦煌石窟

石窟的营建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敦煌石窟的开凿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人士:

1.豪门贵族:凡是独资造窟并造大窟者,非他们莫属。

2.戍边将士:节度使、军将、校尉、押衙等。

3.寺院僧侣:僧统、寺主、法师、比丘、比丘尼等宗教职业者,以及信教的居士。

4.庶民百姓:信徒、社人、奴婢、工匠等。庶民百姓力单势薄,采取共同兴建石窟的办法。

5.少数民族:如于阗国王、回鹘公主等。

画师与工匠来自何方

从文献和各时代的艺术风格上分析,敦煌石窟的画师和工匠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佛教的传播,从西域来的画师工匠,并带来了佛教的绘画样式和技法。

2.随着移民实边时被贬的官员大户们而来的工匠。

3.随着不同时期到敦煌上任的官吏而来的工匠。

4.中原的画师在这里从事壁画的创作,并有中原传入的画稿粉本。

5.吐蕃、西夏、元代几个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到达此地的少数民族画师,为敦煌艺术注入了新的内涵。

莫高窟壁画是如何绘制的

莫高窟各时期的壁画壁面制作方法基本一致。

地仗制作

莫高窟等敦煌石窟开凿在酒泉系砾岩上,此种地层结构粗糙又易风化疏松,岩壁极不平整,无法直接绘制壁画,要在将要绘画的沙砾岩壁面上制作“壁画地仗”。

1.粗草泥层:用取自洞窟附近的粉质沙土,掺加麦秸草调和制成泥,压抹在洞窟的砾石岩面上。

2.细泥层:用莫高窟窟前宕泉河河床的澄板土,在其中掺加麻筋,调制成泥,涂抹在粗草泥层之上。

3.白粉层:最后在细泥层上涂刷一层非常薄的高岭土、石灰或石膏之类的粉层即可绘制壁画。

整窟总体设计

绘制洞窟壁画的第一道工序是根据窟主和施主们特定的宗教意愿,依据佛经,对整个窟内各壁所要绘画内容和题材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画稿。

起稿

1.直接起稿:按内容对整窟墙体进行大块面的整体划分之后,用娴熟的绘画技巧,徒手直接在墙面上绘制。一般是用毛笔蘸淡土红颜色直接在墙壁上勾画的。

2.按比例划分墙面起稿:根据事先画好的构图小稿,按比例放大。

3.粉本刺孔:古人于墨稿上加描粉笔,用时扑入缣素,依粉痕落墨故名之也。

着色

画稿完成之后,师傅写上色标,由弟子工匠涂色完成。“色标”就是色彩分布的代号。敦煌壁画中已发现用行草书法写上的布色符号有“夕”(绿)、“工”(红)、“青”、“廿”(黄)等,各取字形中的局部为代号;或者有“紫”、“青”、“朱”、“禄”(绿)等,各用全字。当然在敦煌壁画中大量的壁画并不标示色标,而是直接上色。这是由于画工画匠们具有娴熟的绘画技法,驾轻就熟。

莫高窟壁画中历代主要使用的颜料为天然矿物色。天然矿物色以天然矿石为原料,它经过选料、粉碎、除铁、研漂分级等程序,制造出绘画所需深浅不同的各种颜色。其色彩纯正浑厚、艳而不俗,具有耐候性、耐光性、不怕酸碱腐蚀等特性,即使没于土内多年也不会影响其色泽的艳丽,具有化工合成颜料难以达到的表现效果。

动物胶是矿物色的黏结剂,巧妙地将矿物色的各颗粒黏结,不同颜色的颜料叠加,产生了矿物色特有的发色效果,使画面呈现了斑斓多变的色彩魅力。

勾线

壁画绘制最后一道工序是描线成形,也称之为“定形线”。

莫高窟壁画为什么会变色

通常认为铅颜料是人类最早人工制备的颜料。根据专家的分析调查,确认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中使用过铅颜料。但由于上千年的老化,大部分使用过铅颜料的壁画和彩塑部位都存在变色的现象,有些甚至完全变黑。

铅元素由于存在多种化学价态,因此有多种铅的化合物,包括铅黄,铅红,铅白,铅丹,铅黑。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中发现普遍使用了橙红色的铅丹和白色的铅白颜料,而变色最严重的也是铅丹颜料。

铅白作为最早人工合成的颜料,具有优良的遮盖力和白度,历史上广泛用于化妆品和各种色料中。专家研究发现铅白颜料在潮湿的碱性地仗表面非常容易变为铅黑。

莫高窟第72窟 南壁 御容山大佛安装佛头

莫高窟塑像是如何塑绘的

1.用圆木搭制的骨架。

2.用芨芨草或芦苇捆扎出人物的大体结构,既省泥,又可减轻圆木立柱的负重。骨架上还有横向的木桩楔入背后壁上凿出的孔里,把塑像固定起来。

3.制泥:当地河床沉淀在表层的泥土,叫澄板土,质细而无胶性,用其塑制塑像。制泥时需要加入适量的细砂和纤维。加细砂的比例不等。根据加入纤维的不同,大体分为粗泥和细泥。

粗泥用澄板土加麦秸,塑作人物大样。细泥用澄板土七成、细砂三成,加水合成稠泥后,再加麻筋或棉花,以塑造人物表层及五官、衣褶、佩饰等细部。

4.塑造。

5.古代匠师们还广泛使用了泥范(即泥制的模具)来制作中心柱或窟壁上的浮雕和圆雕人物身上的璎珞、串珠、花冠等装饰。此外,还采用预制局部的方法,既节省工时,又考虑到了细部装饰容易损坏的情况。

(0)

相关推荐

  • 凿窟、工匠和颜料:敦煌壁画背后的故事

    莫高窟参观预约网2021-04-29 08:53:15 敦煌壁画艺术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丰碑.不仅学者.艺术家对其艺术成就叹为观止,普通人也能从中感受到无穷的艺术魅力. <如何 ...

  • 西出阳关见敦煌,天下何人不识君

    · 敦煌,敦煌 -她是位1654岁的大漠老人 故宫600年午门大展刚刚落幕 2350多公里外 敦煌莫高窟刚刚过完她的1654岁生日 提起敦煌,你会想到什么? 是让人惊艳的舞蹈"飞天" ...

  • 无论何时,和孩子站在一起! 教育不需要真相,教育需要艺术!

    昨天,看到一个消息,又一个高中生,因为被质疑小偷,从楼上一跃而下,生命陨落了. 我的心在颤.是又一次在颤.虽然,我不认识这个孩子,但我想到了,她和我儿子一样大,都本该是最开心快乐无忧无虑的年龄,却为什 ...

  • 关于古树普洱茶,不得不说的常识和真相

    冲泡普洱茶:要先冲过一次热水对于普洱茶来说这是不可缺少的程序.因为好的陈年普洱茶至少要储存十年左右,所以可能会带有部分的灰尘在里面.第 一次冲泡茶叶的热水除了可以唤醒茶叶的味道之外,还具有将茶叶中的杂 ...

  • “扬州八怪”书画艺术

    大可写意2019-07-16 18:47:02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较为公认指:金农.郑板桥.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八人.他们发 ...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祖宗十八代称呼,韵味十足

    文化常识是很多孩子很头痛的一道题,在文化常识备考中, 大家一定不要钻牛角尖,把常考的弄清楚即可. 现在人们说年龄,都是很直接的1岁.10岁.40岁,简单明了,却少了一点"韵味". ...

  • 关于白茶白牡丹,不得不说的常识和真相

    白牡丹采用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制作,两叶抱一芽,成茶毫香显,汤色杏黄明亮,滋味入口甜爽,回甘明显,耐泡度高,有清热解毒的效果. 一级白牡丹,比牡丹王略低了一级,它的叶与梗,便仿佛长开了长大了似的.叶片舒 ...

  • 期货交易的十个真相「真相八」

    对一个把期货交易当作事业来看待的人来说,自己的资金曲线就是自己的生命线,没有什么事比画自己的资金曲线更重要. 我们的目标就是资金曲线平稳上升,如果出现一段时间资金曲线连续下降,那么我们就要谨慎起来,就 ...

  • 爱的真相(八)

    千金难买一颗心,千金难买一个人!

  • 关于金骏眉,不得不说的常识和真相

    金骏眉的名字里带了个"金"字,但它并非意味着它的外观上,金色的部分是越多越好.如果芽头上能看到过多的"金毫",那在大概率上,并非是桐木正山的出品! 金骏眉干茶颜 ...

  • 敦煌石窟艺术·十六国北朝

    2021-05-05 09:11 石窟这一独特的艺术是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注重修行,古代印度的佛教徒在远离城市的山中凿建石窟,用来修行和礼拜.建于城市中的寺院与远离城市的石窟,是佛教进行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