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稀为贵收藏德化白瓷抓住时机!
中国是最 先发明陶瓷并逐渐发展壮大的国家。德化白瓷是中国陶瓷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产品制作精细,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似脂,故有“象牙白”、“猪油白”、“鹅绒白”等美称,在我国白瓷系统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上被誉为“东方艺术”。
在德化的外销瓷中,军持是一种专门为销往东南亚国家而特制的产品。"军持"是从印度的佛经中翻译过来的,又称"净瓶",是佛教僧侣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其器形特征是喇叭口、长颈、扁腹、折腰,流上翘,无把、平底,原为佛教僧侣随身携带用以贮水饮用和净手的。"军持"的产生和应用与佛教的传播有着紧密的联系。早在公元399年,晋代法显在《佛国记》一书中就提到"军持"。公元4世纪,军持已在锡兰、爪哇等东南亚国家广泛应用。它是古代印度输往南洋群岛的一项商品。公元4世纪至7世纪,印度的商人及佛教移植于南洋群岛及传播佛教者更盛,使用军持者必然由之增多。到元明时期,"南洋土人自从信奉回教之后,对于传统习惯应用之军持,需要尤多",除日常洗净之用,也常用于朝觐搭船时配给淡水之用,并在归时装满麦嘉阿必( abbae)的泉水,赠予亲友,以备家用。因教徒认为此井水为圣水,有驱邪治病的功能,所以许多人常随身携带数个净瓶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军持一直被东南亚国家奉为珍品,一直延续到近代还有人在使用着。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外国人以瓷器称中国,“CHINA"既是中国之名又是瓷器之称。德化窑依靠自身优势以如脂似玉的中国白瓷塑和笔触率意奔放的民用青花,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德化瓷在对外贸易中非常活跃,在“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航线上的沉船中也时常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南海I号”沉船上也出水了大量的德化瓷,其中包括有大碗、粉盒、执壶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
德化窑在最鼎盛的明代,不仅以“象牙白”瓷闻名世界,而且白瓷的器型十分丰富,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突破,品种繁多,制作精巧,造型丰富多彩,开创了工艺百花齐放的新时代。综观明代德化白瓷,从形制上可分为雕塑人物、陈设供器和日用器皿等几大类型。
定窑白瓷基本是满釉,施釉薄,胎色纯白,也有釉面泛青及白中泛黄者,可见流釉合积现象,积釉处泛青、泛绿;定窑白瓷釉面光滑平整,给人以冷硬的感觉;辽白瓷釉厚,有透明玻璃釉和白色乳浊釉之分,辽精细白瓷釉色为粉白、乳白者多泛青或黄,釉面均匀,少有流釉或积釉现象。器物表面偶有黑色杂质,底足处常见刮釉露胎现象;辽白粗瓷多采用蘸釉技法,釉仅至器物下腹,釉色牙白、牙黄或灰白,白度较差。由于胎质粗糙,器物表面常有微小间隙,所以烧成后在釉面上易产生暴釉现象。
德化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 名瓷窑,因窑址位于福建省德化县而得名。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它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中国的白,从诗经里走来,再映照在瓷上,一直在提醒着我们:最为纯粹的,也最是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