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景播墓志简说

《崔景播墓志》全称《魏故镇远将军崔府君墓志铭并序》,1963年夏于河北省博野县同连村南出土,1982年被博野县文物普查时征集,现藏于博野县文馆所。志石为方形,有盖,长宽各53厘米,厚10厘米。正书,正面20行,满行20字,侧面一行,共407字,泐2字不能辨识。

崔景播,字叔稷,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出身名门望族,“早流拔群”、“历试有称,仍迁镇远将军”。东魏兴和元年(541年)卒于亲贤乡宜昌里,春秋三十二。武定元年(543年)迁葬于先茔。

铭刻之文埋于地下者虽自汉即有,然属偶一为之。自建安十年(205年),魏武帝以天下凋敝禁止立碑。咸宁四年(278年),晋武帝又诏,“碑表私美,兴长虚伪,莫大于此”,遂一禁断之。于是南朝后刻铭皆转入地下,形制文义皆同碑刻,仅以额为盖相结合而置柩前名曰志,蔚然成风。

北魏墓志内容在结构安排上,分序和铭两部分。在序的部分里记载死者的姓名、籍贯、家世和生平,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对死者赞扬和悼念。在序中,多有骈句使用,文辞精美。一般先叙死者姓名、籍贯、家世,再叙死者生平事迹,最后记述死者逝时和葬地。而《崔景播墓志》对死者的祖、父的记述却放在了铭后。

著名的《崔敬邕墓志》,于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在河北安平出土,不久原石便毁,只有拓本传世。正书,用笔浑圆,外柔内刚,结体活泼,妍丽多姿。《崔敬邕墓志》刻于北魏孝明帝元诩熙平二年(517年),早《崔景播墓志》二十四年。北魏时博陵崔氏是高门大族,查《魏书》和默阴堂《崔氏七修族谱》,崔敬邕与崔景播为同族。崔敬邕与崔挺为从祖弟兄,崔景播的曾祖崔绰长崔敬邕一辈。崔绰,学行修明,与卢玄、高允、李灵等俱被征,后为郡功曹卒。崔挺很有书名,曾奉旨写文明太后父亲的《燕宣王碑》。就《崔景播墓志》和《崔敬邕墓志》书法水平看,推测应为当时名手所书。唐以前善书者不以书名,志石多不留撰文、书丹、镌石者姓名。《崔敬邕墓志》和《崔景播墓志》亦然。

从书法风格看,《崔景播墓志》与著名的《张黑女墓志》似有传承关系。两志中有很多字处理得极其相似;两志都是二十行,行二十字;《张黑女墓志》刻于北魏节闵帝普泰元年(531年),早《崔景播墓志》仅十二年。《崔景播墓志》刻工率意,笔画洗练秀劲,结字寓巧于拙,质朴自然,书丹文字的笔意体现充分,实属墓志精品。如果说《张黑女墓志》是由汉隶向魏楷发展过程中达到的一种极至,那么《崔景播墓志》就是由魏楷向唐楷发展过程中,对《张黑女墓志》为代表的魏楷极则的一时“蝉”变。

1993年,荣宝斋将《崔景播墓志》收入《墓志书法精选》第十册,首次面世,惜第十九行“国”字不清。同年,《中国书法》第二期刊载,惜第二行“稷”字的右半部分误为“爰”字。笔者所藏志石拓片字口完好,墨色均匀,又为初拓,应是目前所见拓片中的精品(附图)。现将志文抄录于后。

魏故镇远将军崔府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景播,字叔稷,博陵安平人。世弘德素,家传青紫,乃号文宗,欎为冠族。缨冕从斯不替,髦彥于此□群。君含璋载育,伐柯程象,和而能敕,博而靡杂。合异离坚,早流拔群之誉;敦诗悦礼,幼擅乡曲之谈。日下之目斯阐,关中之气以树。加以推厚居薄,行□闺门,先人后己,信彰侪类,于时先达,咸以远大相许。释褐太尉行参军,寻转司空城局。君历试有称,仍迁镇远将军。庶天道辅仁,剋终介祉,蹠阊阖以轩翥,抟羊角而上征。登此远年,穷斯大宝。而风烛靡留,奄从物化,春秋三十二。兴和三年岁次亲(辛)酉五月丙子朔七日壬午卒于亲贤乡宜昌里。粤以武定元年岁次癸亥十月戊午朔三日庚申在迁袝先茔。乃作铭曰:

猗欤太师,遂表东服,衣缨有序,是为世禄。青组连晖,朱轩并毂。蔼蔼徐州,愔愔巨鹿。通川淼淼,峻岳峨峨。笃生明哲,余庆实多。妙兹书剑,穷此琢磨。仍赞台铉,鼎实斯和。交臂已失,藏舟匪固。方次桑野,奄随朝露。寂寂金乌,幽幽象树。衡山或亏,芳猷弥布。曾祖绰,中书博士,辅国将军,平原太守。祖超,淮南王,中兵参军,雍州长史。父元徽,巨鹿太守,冀州司马。

志石侧面一行文字损泐不清未录。

另外赘述两点:其一,此志铭文八句一换韵,极为讲究。其二,当时风俗,志者死于他乡异地,三年后迁袝先茔,并刻石以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