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到底要不要告诉Ta

作者:沉默的陌生人

本文音乐和图片皆来自于网络

朋友父亲患了癌症,他的心情随即低落至冰点。他完全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因为这个消息实在是对他打击太大。

父亲才不过50多岁的人啊!还没有看到自己成家立业,他什么时候开始生病了呢,为什么自己没有发现?

朋友拿着父亲的病历结果,心里万分自责,难掩悲痛。

目前他面临的困境是,到底应不应该告诉父亲患病的真相。要知道爷爷奶奶都还健在,他该如何向父亲开口?

母亲是必须知道的,但是父亲呢?朋友应该选择向父亲隐瞒病情吗?自责过后,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

我曾经看过电影《别告诉她》,影片讲述了一家人,为了安慰身患癌症的奶奶,以婚礼为借口,让家人们重聚的故事。

故事里奶奶的两个儿子定居在国外,孙女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中国,一直生活在美国,孙子更是出生在日本,连中国话都听不懂。

影片里中西文化的差异,始终纠结于一个原则问题,那就是 —— 到底应不应该将患病的真相告诉老人。

面临生命中的最后3个月,奶奶在国内的家人们决定隐瞒真相,直到实在瞒不住的时候再告诉她。

而从小接受ABC教育长大的孙女,坚持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在美国,这种方式甚至是违法的,因为人们有权知道真相。

除此以外,与奶奶感情浓厚的孙女,无法做到坦然地对奶奶撒谎。她向姨奶奶提出一个尖锐地问题:“我们就这么瞒着她,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奶奶还有想做的事情怎么办?”

姨奶奶回答:“她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情。”

这句话听起来让孙女觉得很不舒服,她执着地追问:“如果奶奶很生气我们隐瞒了这件事呢?她会不会恨我们?”

姨奶奶回答:“不会的。因为她就是这么做的。”听了这话,孙女非常诧异,原来爷爷也是因病去世的,奶奶当时也没有对爷爷说出真相。

电影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真的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在我的身边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同样是一对老人。

他们分别罹患两种不同的癌症。

作为家人,因为频繁住院治疗的缘故,使他们无法彻底向老人们隐瞒病情。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分别告诉他们对方的病情,但是没有告诉本人自己的病情。

相比之下,母亲的病情比较严重,家人们则一直都对父亲的治疗抱有希望。但没有想到的是,父亲却意外地先倒下了。

最终,在父亲的病床前,孩子们把真相对他合盘托出。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老人的表情由惊诧到愤怒,最后变成哀怨,他气自己的孩子们,没有告诉自己真相。

他说如果自己知道的话,会提前做好准备,安排好妻子的事情。但是因为儿女的隐瞒,他失去了安排后事的机会。

老人走得很急,住院后十几天就去世了。

面对同样患病的母亲,孩子们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隐瞒下去了。他们哪里敢让自己的母亲知晓,父亲去世前的遗憾。

事实证明,父亲的担忧不无道理。

多年以来,由于父亲对母亲照顾有加,衣食住行安排得面面俱到,以至于失去父亲照顾的母亲,简直就像个笨拙的孩子,哪怕是家里各种物件的使用,她老人家经常都要找上半天。

终于,在父亲走后没两年,因为对父亲的思念,母亲的病情发展得很快,跟随着父亲去了。

我不能评判他们子女的做法正确与否,我只能说,这对老人的孩子们很孝顺,他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想方设法地让父母可以携手走得更远。

而在那部电影的结尾,孙女最终还是尊重了家人们的决定,一直到离开,都没有告诉奶奶实情。

影片用一场“婚礼”来非“葬礼”来告别的处理,充满温情。值得欣慰的是,奶奶并没有像医生说的那样,只有三个月的生命,而是奇迹般在继续生活着。

中西文化带来的冲突,随着奶奶的健康而落幕。没人愿意去想象,如果当初告诉了奶奶真相,会发生什么后果。

但是片中小姨奶奶的话,很值得推敲。她说大部分知道自己有绝症的人并不是死于病症,而是被吓死的。

这一点说得不无道理。

身体健康的时候,我们都拍着胸脯说自己不怕死。可真的站在了死亡的面前,你会发现,还有那么多值得我们留恋的人和事,又有几个人可以真正的做到死而无憾呢!

也许我们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

回到现实生活中,面对朋友的苦恼。我只能说,这件事情不是你一个人能够决定的,无论如何,它都应该是家人们的共同决定。

而这个决定的出发点,我想都是因为爱。

关注我的都变美了

不信你试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