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7.2.1少阳病提纲与条辩讲解--少阳之不可发汗&顺手开药的恶习
昨天
少阳之不可发汗&顺手开药的恶习
【10.3】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不可发汗;汗则讝语,烦躁,此属胃不和也,和之则愈。
那接下来呢,下面一条讲到不可发汗,他说:“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不可发汗。”这个地方上倒是临床上有用的条文,同学要稍微记得一下。就是少阳病常常掺杂着太阳病发生,所以我们在刚得太阳病的时候我们会头痛啊会发烧啊,这些都是常有的,甚至阳明病也会。
但是,我们在帮人看诊或者帮自己开药的时候,即使这个人是头痛发烧,因为我们有的时候开药开惯了会养成习惯性,就是好像你在家里面放一罐桂枝汤,然后你妈妈说“哎呀这汤不错,头痛发烧吃了就好了。”过两天你叔叔说,“你们家那罐药不错,我昨天头痛发烧到你家里吃了很快就好了。”听了之后就会越来越爽,从此之后遇到头痛发烧就会把桂枝汤递出去。这样子的那种名医的习惯性其实是有一点麻烦的。因为我觉得,现在有些人批评外面的一些医生开药好像都没有经过仔细的思考,有些名医开药都很草率,其实就是说他成功的例子太多了,所以他会养成一些开药的习惯性,“哦,头痛啊口苦啊,那就这一罐。”他就会养成这种习惯。那我想,张仲景的医书是一个不太喜欢人养成这个习惯的医书,所以他就很龟毛的故意写很多例外的东西,故意写很多陷阱题,因为其实这也是一个蛮麻烦的问题,就是,一旦开药养成习惯性之后,虽然可能这个时侯的医术已经蛮纯熟了,但是要再进步就有一点难,就是那个习惯要摆脱其实很难。
就像我虽然说不上什么医术好,可是我每次伤寒论从头教一遍的时候,我都会经验到我在打破我的旧习惯这件事情,就是我有很多过去的习惯,“啊这种病就吃这种汤”“这种病就吃建中汤啊”,就是有很多那种开药的习惯。等到你再次读它的时候,才会发现说哎其实还有一些辨证点是可以开其他方子的,就是再读张仲景的书,一次又一次读的时候其实可以帮助——我不知道对别人,对我来讲是帮助我打破那些开药的习惯。而往往打破的时候就会发现,哎!医术又比去年又好一点,这样子。所以我个人并不太赞成我们活在那种医术的习惯性里面。
当然我们大家都是初学者,一开始桂枝汤开得很顺手啊,葛根汤开得很顺手啦,哎呀!茫茫汤证天下有几个西医会医啊,我会!就是那种,一开始开药开的对,那种可喜之情当然会存在。可是,当你那个习惯开始出来的时候,请大家不要忘记,就是当你越开越顺的时候,你就会开始有一个习惯,就是人家跟你离好几百里远的人,“我现在头痛啊喉咙痛啊怎么样我要吃什么药”,你就会说“啊,吃什么什么就对了”,这时侯你就会觉得,啊!不把脉也没有关系,反正我是老手了。但是,老手有的时候也会翻船。这一条就是老手翻船可能常常会有的,就是你看起来可能是太阳病,看起来他可能是阳明病,听起来没什么问题,可是呢,你必须要把上脉才能够做一个最后的确认。
如果他看起来是一个太阳病的患者,看起来是一个阳明病的患者,甚至是一个拉肚子太阴病的患者,如果他的脉是弦的呢?就是这种人的脉,这个病这个证,他的脉如果是太阳病的症状框,他的脉是要一整片浮上来的啊,可是把起来怎么细细一条的呢?不是太阳病的脉啊!这个时候就要小心了。他可能太阳病已经脱逸了太阳区块,已经蔓延到少阳区块去了,那把到这个脉之后呢你就要稍微地多问一下,有没有一点嘴巴苦苦的感觉,有没有什么这里有没有压痛,就算他什么少阳病的证都没有,其实通常还是从小柴胡汤开起。因为小柴胡汤它的那种开表的效果可以代替蛮大部分太阳的表药。如果它已经沾到少阳区块的话,就用小柴胡汤解掉,如果沾到阳明区块的话,用小柴胡汤也可以通大便,就是它清热跟通大便的效果还可以,如果我们用的是那个,用足半斤柴胡的那个汉朝半斤,今天用二三两之间,那个量的柴胡,其实解热效果就好,开表效果也很好。
所以,一旦把到这个脉的时候,你就要知道说,即使他的整个症状都是太阳的症状,一旦有这个脉的时候,我们不要用发汗法,如果用了发汗法的话,可能打不干净他的病邪,反而害这个人白白地损失津液。损失了津液之后呢,我们说当一个人感冒的时候他的身体如果水分太少了,那他的病邪就会很自然地走到阳明区块去,阳明跟太阳的走法,在阳明篇开始我就解释说,人为什么会变成少阳病,就是因为血弱气虚对不对?所以走到腠理之间去。那人为什么变成阳明病?就是因为这个人太干了。就是太阳和少阳的区块其实都是由水来运行的,那这个人已经太干了,所以这些地方都不能打,所以转到阳明了,用我们肌肉去打,这里干一点还是可以打,所以,一旦你做了无谓的津液的流失就会这个样子.
因为我们说发汗多半是使用麻黄汤对不对,那其实张仲景的方子的特征就是有病治病没病伤身,就是有病的时候吃麻黄汤,因为,你知道吗?麻黄汤证的人会觉得,这个人发重啊这里痛那里痛啊,然后没有精神,但你吃了麻黄汤之后就会觉得,发了汗之后好很多呢,觉得力气也出来了,就是有病则病受之。
可是如果你没有生病,你吃麻黄汤会怎么样?一直流汗,人虚在那边对不对?就是反而人会虚掉。所以当它没有病邪可以打的时候,这样子的发汗其实还蛮伤的。所以它这个地方是假设说,这个人会“讝语烦躁”,当然宋本就没有“烦躁”两个字,“此属胃不和也,和之则愈”,那当然宋本写法是不太一样,不过大意是一样的啦。宋本是写说,“发汗则讝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但是宋本那个“烦而悸”其实让人家读得混乱,因为真的转到阳明区块,你说这个人烦躁讝语是常态,那你说,这个人一面烦一面又心悸这是不是很罕见呢,所以宋本那一条被改掉就改掉算了啊,我们就,宋本不读也没关系了。主要就是说,少阳病的时侯如果你发汗,汗出来人干掉了,那很可能会转到阳明区块去,这个事情知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