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智慧:要想在股市获利,先得明确投资目标
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最终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我们做事情才有方向,不至于走向歧途。
同样的道理,投资股市更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我们每一个投资者在进行一项投资决策前,都应该明确以下两点:你的投资目标是什么;你的投资目标是否切合实际。就像投资大师巴菲特一样,他知道他的目标是什么。要想成功,你必须首先明确你的投资目标。
你可能是在为退休后的生活做准备,所以你的基本目标可能是安全。也可能你的目标是寻求独立,还有可能你的目标是让你的孩子们幸福。当你思考你的投资原因时,你会把经济上的目标放到一个特定的背景中去考虑,你会发现它们是第二位的:只是一种支持着某个更高目标的方法。
然后问你自己:你有没有竭尽全力去争取实现这些目标?它们是否只是梦想?两者的区别在于动力。梦想是一种你深藏心中但并不是真的有动力去实现的东西;目标则是一种你愿意而且往往很高兴去追求的东西。投资大师的目标无疑不是梦想:他们一天24小时不离投资。投资是他们的生命。一个时刻梦想自己成功的人,他的强烈欲望会让他变得精力充沛,能帮助他抵制住很多诱惑,更容易实现目标。
在我们明确了自己投资的目的后,我们还应该明确要保住自己的原始资本,因为如果我们连本金都保不住,那些能谈得上是投资吗?这就是你必须像投资大师那样将保住资本定为第一经济目标的原因。你得首先留住你的现有财富,不管是大财富还是小财富。
入不敷出会侵蚀你的资本,甚至让你背上债务。只有花的钱少于赚的钱,你才可能积累资本,保住财富——继而让财富增长。保住资本和节俭生活就是让富人区别于穷人和中产阶级的财富观。它们是财富的基础,是走向富足的唯一必经之路。
最后,我们应该明确投资领地,即使是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巨人也只能占据蕴藏数万亿美元的庞大投资市场的一小部分。你没有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资金,所以,你的投资领地应该是小而集中的。决定你的投资领地的是你的能力范围。像投资大师一样,如果你采取行动,你必须知道你在做些什么。这意味着你必须留在你的知识范围内,不能偏离到你不了解的领域中。
所以说,划定你的能力范围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我对什么感兴趣?
2.现在我了解什么?
3.我愿意去了解什么,学习什么?
答案越详尽越好,这样自己确定的投资领地才能更加切合实际,才能掌握得更加全面。
一个叫做乔治的人曾经在股市上赚了几百万美元。为什么他能够赚到这么多钱?因为他对纽约租金控制的法律了解得相当清楚。知道该怎样对他所购买的房产稍做改进而抬高租金——并顺其自然地提高房产的转售价格。事实上,大多数纽约人甚至不知道提高租金受控的房子的房租是有可能的。于是乔治最终取得了胜利,他已经完全占领了这块利润丰厚的小领地。有一位医生发挥了他对医学知识的理解优势,专门投资与医疗保健业相关的股票,结果大获全胜。由此可见,我们应该着眼于自己熟悉的领域,那样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
明确自己的投资领地后,我们就应该抵得住诱惑,全神贯注于投资的过程而不是投资本身。这里要保证自己的目标专一。
巴菲特曾这样形容:金融市场总是像摩托车运动一样戏剧性地变化,而要到达目的地必须只有一个目标,这跟射箭是一样的,只有目标专一,才能达到目的。
每当华尔街稍有风吹草动时,机构投资者会迅速调整他们的投资组合(买入或卖出)。他们的行为主要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而不是对公司良好的内在价值的体会。巴菲特对于那些机构投资者只是盲目跟风的非理性做法相当不理解,他不明白他们为什么那么做。
相当多的评论家认为,奉行分散投资这一传统准则的机构投资者比巴菲特更谨慎。巴菲特不同意这种说法。他承认机构投资者的确以更传统的方式投资,但是更传统的方式并不等同于更谨慎的方式。而且,谨慎的行动来自对事实的充分了解和理性分析。巴菲特不以“大人物”同意他的观点而自信,也不因为得不到他们的认同而丧失自信。无论人们是否赞同,巴菲特坚持以谨慎的方式管理金钱。
大多数机构投资者业绩平平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智力,而是因为他们对投资的目标不明确,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转变投资方向。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坚持朝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