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诊所近30年了,效益年年有增”,中医诊所经营应避免哪些弯路?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顺和本草”也曾说:“我们常说‘要出去,多学习’,那出去学什么呢?我们常把梅奥诊所当成我们的榜样,可我们学的呢?除了在环境上装的越来越高级之外,还学到了什么呢?因为有些本质上的东西是学不回来的。”
“做医疗服务,本质是什么,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难道我们的医生资源不够优秀吗?我们的管理团队不够聪明吗?为什么我们做不出梅奥这样的医疗服务呢?答案就是我们的初心、本质,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基于这些所做的。”
某医馆的工作人员也曾介绍,近年来中医治疗盛行,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接受中医治疗,但是随着市场上大大小小的中医馆的开设,患者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因此中医馆都得凭着自己的专业水平来吸引新客户,留住老客户。
这就如同卖烤鸭,有的烤鸭店生意兴隆,有的就门可罗雀,而即便门可罗雀的店家用尽各种营销手段,也不能挽回败局。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烤鸭的本身,无论营销手段多么神通广大,也只是工具,而不是决定因素。
还比如我们学拳王打拳,有人苦练拳击技术,而有人却认为拳王的厉害,是在他带的手套上,于是到处去买最好的手套。千万不要笑,社会上真的有这样的人,常探索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无论什么时代,花里胡哨的形式只能赢在一时,唯有好的本质才能赢得一世。如果你做好了本质内容,什么样的形式都是锦上添花;如果没有,那就算用尽世界上所有的形式,也只是穷折腾,留下笑柄。
看中医,既是看病,更是看人。看人就需要交流,交流时间长短,情感是否顺畅等都影响到整个中医诊疗的结果,甚至于对你这个医生,这个诊所的印象好坏。
如上图中所说,有时候对病情起作用的,可能不只是药,恰恰是那份充满温暖的人心鼓励,这比什么药的影响都更加直接,进而带来好的效果。
业内表示,中医诊病不仅仅是写一张方子就了事,更多的是诊病过程中坦诚相待,敞开心扉地交流,我喜欢倾听患者的诉说,并帮他们排忧解难。
说实话,现在很多患者并不怎么信任自己找的医生,尤其是前几次疗效不是很好的时候,一般的患者最多给医生三次机会,多数只给一两次机会,所以医患之间很多时候只是过客。
但也有部分患者或许从第一次找你,就会变成以后每次生病都找你,甚至成为朋友,除了疗效外,这其中也定然离不开交流的情感升温。医生拥有这部分患者越多,就越幸福,一定是前世今生的缘分。
1508年,王阳明创建心学后,提出了著名的王门四规,即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所谓立志,就是以做好人为志向;勤学就是勤奋学习经典;改过就是要不停地行动,只有不停地行动,才能产生过错,然后快速改之;责善,就是交往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与朋友的交流中,提升自己,以朋友的智识磨练自己。
这四个规定,有内在联系,非但缺一不可,而且有强大的逻辑性。除了做人修行,对于诊所经营及如何做一名好中医来说,也有着强大的指导意义和实操性。
比如立志,对于医生来说,首先也要先学会做人,做个好人,应以为百姓除病驱疾为首任。王阳明曾说,行善可能不会增长你处理问题的智慧,但行善会使内心宁静,使自己从容于人世间,还问心无愧。而诊所,也应如上所说,以治好患者的病为主,而不是一门心思钻研如何赚钱。
比如勤学,对医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勤学苦练是日常的必须,读经典,从经典中吸收先辈们治病救人的精华也是必须,如此才能不断增进技能,治愈更多的疾病,也为诊所带来更多的患者。
比如改过,这可能更适用于广大的中医学子,多去临床,不害怕犯错。王阳明曾说,人只要做事,肯定会犯错,世界上不犯错的人只有一种人,他绝对不是圣贤,而是不做事的人。
日常医生也同样需要多练,多向经典,同行,老师,患者等多学以致用,不抱着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如老百姓所说,医生就是个手艺活,手艺不是靠吹出来的,是靠练出来的。广告做的再好,没真本事同样留不住人。真正用心的人,总是会越练越好,真正用心的诊所,也会越办越好。
最后是责善,同行不一定是敌人,也可以志同道合,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尤其对于中医来说,如果中医是一片森林,每一位医生就是一棵树木,同好共好,这片森林才会好,否则就是砸自己的饭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不同的个体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哪怕是反面教材。
总归,不管怎么学,患者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医生一定要有技术,诊所一定要有口碑,这样才能有品牌影响力,在患者心中深深扎下根,慢慢成长,甚至于长成参天大树。
<END>
医馆视界
<有温度的公众号>
一个整合中医行业信息资讯的权威服务平台,汇集最新中医行业资讯、国家相关政策、民营医馆经营理念剖析等。致力于为民营诊所/医馆提供最有价值的医疗信息服务,推动传统中医馆/中医诊所行业大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