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问题学生的心灵(经验之谈)
走进“问题学生”的心灵 经验之谈)
小编语:
中小学德育处(政教处)有一项常规性工作,要与违纪学生、老师管不了、管不住的学生,或学习不上进、行为不规范、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打交道。有人形象地把这些孩子称为“问题学生”,他们的心理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要对他们更多地爱抚和正确引导,宽容他们,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坚持理解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真正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并主动争取进步。
其实,班级管理犹如合奏一曲和谐的交响乐,每个学生都代表着不同的音符,只有不同的音符共同演奏,才能奏出优美的乐曲,而“问题学生”就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在班级管理中,对于问题学生的管理尤其重要。
找出问题,方法适当。
找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问题生”之所以有问题,其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于家庭不和带来了负面影响,有的是交友不慎而近墨者黑,还有的是家长溺爱导致的恶果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类型,只有弄清楚真正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否则,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抽象的,不切实际的,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有一个学生旭,父亲长年在外,母亲只看重他的考试分数,只要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好,就是一顿打骂。上初中时,为了让他取得较好的分数,周六、周日基本在补习班度过,从没休息过。这还不算,三年转了三个学校,把他折腾得够呛,孩子很苦恼。妈妈还经常盯梢,令他十分反感,母子关系很紧张。他稍不顺从,妈妈就以死相逼。在家里他感觉不到温暖,感觉不到亲情,曾多次离家出走。学习一塌糊涂,身上毛病不少,让人很头痛。和家长沟通时我曾多次提醒家长要多方面关注孩子,不仅仅是分数,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关爱和温暖,打骂教育不了孩子,要多讲道理。在和家长交流时她曾表示对她家孩子不需要搞素质教育,说什么“我家孩子不缺素质,只缺成绩。只要能提高孩子的成绩,你就往死里逼他。”听了这话我非常惊讶,就和家长商量要转变教育理念,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在和学生的交流中,要有方法和策略。“问题生”往往都把自己封闭得很严,对老师、家长存有戒心,甚至有逆反心理。如果工作中没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很难达到教育的效果。有时候,我们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流,这样有利于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学生容易接受。在和学生谈话交流中,不要伤及学生的自尊和人格;涉及学生个人情感或隐私的问题,要注意为学生保密。
真诚交流,要有耐心。
相对普通学生而言,“问题生”更具有“抗教育力”,一般的说教对于他们很难奏效。在做这些学生的工作时一定要有诚心,才有可能走近学生,打开学生的心扉。同时,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感受到老师的真诚,才可能从心里接纳老师。师生之间才可能沟通而产生共鸣。像上面的那个学生,为了做通他的工作,我花了很长时间与他交流。发现这个学生比较讲义气,就主动和他交朋友。我又给他买了一个笔记本和一本他喜欢的小说,还把我给儿子买的作为生日礼物的书借给他看。在送给他这些东西的时候,我说:“我是你的老师,也是你的朋友,希望我们之间能够以诚相待,更希望你能够努力向上。”接到这些礼物时,他的手在颤抖,眼神里流露出感激之情。过了一段时间,他主动给我讲了他个人的很多感受和想法,我们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
“问题生”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在他们身上可谓是根深蒂固。所以对于“问题生”的教育,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两次的工作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有“反复抓”的思想准备和“抓反复”的耐心。我关注了旭很长时间,对他反复抓,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细心引导。有一次,他竟对我说:“老师,我这么不争气,您就别管我了……有时候我觉得不听你的话就不好意思。”
发现问题,当机立断。
学生在出现问题以后,往往有一种自责心理。只要怀疑会被老师知道,就希望尽早了断,以求得到解脱。老师如果抓住了这个契机,及时进行处理,既能了却师生双方的后顾之忧,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免得事态扩散而浪费时间,耗散精力。
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盲目地施以温情教育,很多学生容易“蹬鼻子上脸”,因而对某些问题需要当机立断。但要注意,即便是批评学生也不要触动学生的自尊底线。
宽容大度,激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骂他。”因此,与问题学生谈心时,要仔细分析对象,讲求艺术,以真情去感化他们。用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随时可能熄灭的希望之火;用爱去医治他们的心灵创伤,激发他们战胜自卑的勇气;以宽容的心态去开导他们,使其心理趋向平衡。“同情心和由衷的关怀是教育的血和肉”。问题学生多数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在教育方式上,我们应该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学生。我们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积极上进的火花。
很多问题学生最惧怕的不是犯错误的时候挨批评,而是“改邪归正”之后老师和同学们另类的目光,所以,不要用老眼光看人。在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上,我注重调整学生的心态,重申归零心理,试图让学生找回积极上进的决心和信心。问题学生对别人缺乏信任,对自己也缺乏信心,很多时候会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所以要给予他们鼓励和期待。心理研究表明,夸奖的话常被人无意中记在心上,具有支持鼓舞的力量。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外来的对教育主体的期望,可以转化成一股巨大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主体对目标的追求和实现。因此,对待问题学生,我们应该多一些积极引导和激励。
保持冷静,迂回出击,做好持久战。
很多问题学生是所谓的“老油条”,要保持冷静,学会迂回战术。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如果方式和态度偶尔一反常态,让学生打破心理准备,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内心产生振动,就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如将平常火爆的脾气一改温和慈善,学生就会感到关怀备至,深受感动;或者将平常温和慈善一改凶狠火爆,学生就会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不然老师不会这样,从而引起高度的警觉。这样的处理办法偶尔一用会使得学生记忆深刻。
“问题学生”问题的形成往往与家庭教育、家庭变故有关,如父母对小孩溺爱会导致小孩自私、霸道、强占他人财物等问题;父母离异会导致小孩性格孤独、人格不健全等心理问题。所以在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家长的力量,建立家校共教机制,比如利用家长会、个别座谈、校讯通、电话联系沟通等方式,争取让家长在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尊重与羞辱对于他们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因此,班主任绝不能戴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对他们冷嘲热讽。而应尊重其人格,一视同仁,甚至某些方面给予特殊的“优待”。
“就教育的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我们扎实有效的努力,师生之间形成了一股有效的教育合力,使问题学生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张胜利,驻马店市一高德育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全国知名班主任,。2010年度 “感动天中”十大人物。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北京众师行教育中心、北京神州智达教育中心、广东名思教研特聘专家、河南省最具智慧力十佳班主任,河南省国培计划主讲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师德先进个人,省级优质课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术带头人。《河南教育》“班主任之星”和 “特别关注”栏目人物。驻马店市首届名师,市政协委员,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