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吸铁的磁铁,而没有磁金、磁银、磁铜呢?|磁铁|磁场|强相互作用力|金属

磁铁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之一了,估计有很多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疑问,那就是为何只有能吸住铁的磁铁,而没有可以吸住金、银、铜、铝的磁金、磁银、磁铜和磁铝呢?要想解决这个疑问,我们需要对磁性产生的原理作一下简要的探讨。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磁性产生的原理
按照磁性物体产生磁场的条件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两大类,一个是永磁性物体,另一个是电磁性物体。我们平常所看到的黑黑的磁铁,就属于永久性磁铁;而金属线圈在通上电之后,也会表现出一定的磁性,电流消失后磁场随之消失,则这种物体为电磁性,也叫软磁。
无论是永磁性物质还是电磁性物体,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磁场的产生,都归结于电流,即电场的运动。这一点对于电磁性物体来说很好理解,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产生了电流,从而形成了电磁场。而对于没有通电的永久性磁铁来说,磁场的产生实质上也离不开电场,这个电场是由磁铁组成物质中的原子,其中的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时所呈现的规律性排列所致。
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具有磁性,只是磁性的表达方式不一样而已,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种是顺磁性物质,即物体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可以产生与外磁场相同的附加磁场环境,大部分物质都有这个性质,比如过渡金属、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物自由基、氧气等。第二是抗磁场物质,即物体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与外磁场相反的附加磁场,比如铜等很多金属和惰性气体就有这样的性质。第三种是铁磁性物质,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与顺磁性物质一样也产生与外磁场相同的附加磁场,不过这个附加磁场的强度要大得多,比如铁、钴、镍等少数金属。
对于铁磁性物质来说,每一块磁体都由许多小的“分隔区域”所组成,这些小的区域被称为磁畴。在没有外加磁场时,每个磁畴中的原子都呈现有规律的排列,但是各个磁畴中的原子存在相互作用,也就是说磁力相互抵消了,整体上并不表现出磁性。但如果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充磁过程),这些磁畴中的原子的排列方向更加矢量化,都会沿着充磁的方向排列,使得每个磁畴的磁矩方向都与外磁场的方向相同,磁体整体上的总磁矩就不零了,对外就表现出磁性来。
磁力传播所依托的介质
截至目前,整个宇宙中物质和物质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科学家们已经将它们归纳为4种基本形式,即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其中电磁力和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宏观、中观和微观世界,不过空间尺度越大,引力在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就越明显。而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主要反映的是微观原子层面的力作用方式。
无论是哪一种力,科学家们判定,它们的“传播”过程都必须依赖相应的、特殊的“空间场”,这种“空间场”需要特定的微观粒子,通过它们的定向移动来承担传递力场作用。根据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截至目前,科学家们对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相对应的基本粒子已经被发现,其中电磁力对应的是光子、强相互作用力对应的是胶子、弱相互作用力对应的是W和Z玻色子。而引力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发现明确的传播介质,目前普遍以假设的“引力子”来阐释。
既然磁力属于电磁力的范畴,因此磁场的产生,就需要电磁场作为媒介环境,那也就意味着承载着电磁力传播的基本粒子-光子,也是磁力得以传输的重要媒介。之所以我们看不到磁场中的光线,是因为转递磁力的光子所对应的光线频率,根本就不在可见光范围之内。同时,为了更好地表达磁力的产生,科学家们引入了虚光子的概念,正是带电粒子之间不断地交换虚光子,从而引发了电子能级的跃迁,最终释放出了不同频率的辐射线,从而产生了电磁相互作用力。
为何没有磁金、磁银、磁铜、磁铝呢?
根据前面对组成物质材料性质的分析,铁钴镍是铁磁性物质,容易被外部磁场磁化,而且产生的附加磁场强度很强,所以可以制造出永久性的磁体。而金、银、铜、铝这几样金属,从微观结构上,不具备形成能够与外部磁场环境相同的磁畴微结构,所以很难被同向磁化,也就制作不成吸引相应金属的磁体。
严格意义上来说,金、银、铜、铝也具有磁性的“本能”,只不过恰恰与铁钴镍相反,它们属于抗磁性物质,组成这些物质的原子中,其电子壳层全部由电子“充满”,电子的总磁矩为零。而当受到外部磁场环境影响时,原子中也能够产生一定的电子环流,不过环流产生的磁矩方向,与外界磁场环境相反,而且表现出来的磁化率是一个非常低的数值,仅为-10^(-6)级别,非常得微弱,远远达不到吸住或者排斥相应金属的目的,这也是为何制造不出来磁金、磁银、磁铜、磁铝的原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