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故事 • 二拍》——和谐与矛盾(取景与审美)

西伯利亚天鹅冬天的栖息地——三门峡湿地公园,其东端太阳升起的地方有一座拱型的公路桥,桥面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桥两边,根根钢索斜拉,似竖琴一样;桥后方,条条高压线伸延,如琴谱一般。往来车辆、根根钢索、条条高压线,相互穿插,交织互动,构成一幅典型的现代工业文明的画面。

自然界美丽的天鹅,一阵阵,一队队,在这幅工业文明的画面中,翱翔飞旋,来回穿梭,看上去既格格不入,又相互交融。怎么说呢?似乎有种怪怪的,说不出来的感觉,不知是协调还是失调,不知是和谐还是矛盾,与《天鹅故事》里的“冰上天鹅”一样,又是一种“丑与美”、“善与恶”的二元组合。

几十万年来,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认知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磕磕碰碰一路走来,慢慢进化,逐渐适应。顺着同一条历史路径,天鹅从自然界来到城市,踉踉跄跄一路走来,亦逐渐习惯了工业文明中的这些个车辆、钢索与高压线,习惯了与之作伴,与其为伍。

人类以自我的时空束缚,换来了物质的丰富和五官的享乐;天鹅则以贴近城市,换来了食物的丰富(在这里每天都有专人给天鹅喂玉米)与天伦之乐(有更多的时间与小天鹅玩耍)。

总而言之,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得亦必有一失。还是那句老话:“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黑格尔可能也是在遇到这种难题时,想出了“存在即合理”的解释。“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此言听起来虽然有些无奈,但既然出自大哲学家黑格尔之口,而且与现下的感觉亦相契合,所以也就只能以之释怀,顺其自然了。

“存在即合理”,持有这种观点,再重新审视这些天鹅穿越巨大的桥梁钢索,穿梭于高压线走廊之间的画面,重新观览美丽的天鹅与工业文明交织互动的景象,也就有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有了一种异样的审美,感觉这些图片亦有其独特之处,时代之感,且越看越耐看,越看越有点儿味道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