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蔚来,卖大众,二线自主品牌的最后机会
在此之外的二线自主品牌中,海马、力帆、众泰、陆风的发展都陷入了重重困境,只有江淮似乎走得相对稳妥。
江淮汽车的发展主力和优势是商用车,而成为大众在华的第三个合作伙伴,早早给蔚来豪华电动汽车代工,都为其赚足了市场眼球。
虽然江淮大众迟迟未有更大的进展,而蔚来的豪华定位也让江淮背上了骂名,这两个项目却在2020年的特殊时刻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蔚来在辗转上海和北京之后,终于将其中国总部设立在合肥,国内的整车研发、供应链与制造、销售与服务、能源服务等核心业务与相关资产都将悉数注入。
蔚来中国的投资总额将达到290.3亿人民币,其中蔚来持有75.9%控股股份,新增战略投资者合计持有24.1%股份,很快也将启动第二工厂的规划建设。
尘埃落定,蔚来也算是找到了一个好归宿,静下心来优化内部运营,做好未来车型规划,夯实自主豪华品牌地位。
从此以后,蔚来背靠地方政府,资金似乎再也无需如履薄冰,再者,在公务用车和运营市场或许可以有更多的发展思路。
江淮为了留住蔚来也是拼尽全力,也为自己买来了一个全新的未来,毕竟代工原本就是一门好生意。
为蔚来代工的江淮,在制造层面将与蔚来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一起,随着蔚来的第二代平台轿车的来临,在一汽红旗和东风H品牌之外,江淮将成为自主豪华品牌的一大参与者。
面向未来的发展,江淮自身专注于商用车的发展,在乘用车领域以蔚来的制造工厂而存在,甚至帮助蔚来搞定新能源汽车资质,或许一个也是不错的选择。
江淮大众的合作项目,最初给江淮带来的是大众的汽车制造和质量管理体系,但这样的一个体系对于江淮汽车的廉价乘用车来说,虽说是蓬荜生辉,却更多的是天马行空般的不切实际。
曾经在江淮大众成立之后,江淮对其旗下乘用车的宣传文案加入了大众品质的字眼,俨然整个江淮都成为了大众 。
不管耗费巨大的大众质量管理体系江淮是否全面照搬,还是大众认不认可江淮是否达到了质量标准,市场和用户就似乎不太买账。
在华晨宝马股比调整,特斯拉上海独资建厂的大背景下,在电动汽车“All in”的大众,诚然希望能够调整在华合资车企的股比,甚至独资建厂。
只是,上汽奥迪项目闹得沸沸扬扬,显露出大众在两家合资车企的车型分配和利益协调已经是困难重重。
跟蔚来一样,大众同样也找回了江淮,大众将投资10亿欧元,获得安徽江淮汽车50%股份,并将江淮大众股份提升至75%,获得合资公司控股地位。
大众集团将授予合资公司大众集团旗下的主流品牌及一系列新能源产品,到2025年推出5款纯电动汽车,力争在2029年间年产量达到35万至40万辆。
作为中国汽车市场不可一世的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在燃油车市场的巨大成功或许意味着在电动汽车市场无法全身心投入,这对于大众在全球展开电动汽车全面进攻的计划无非是尴尬的。
基于MEB平台,大众规划了ID.全系列车型,这个全新产品线和全新的市场诚然无需受到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重重限制。
大众大获成功的双车战略,正在成为丰田和本田模仿占领市场的最佳武器,在市场下滑的大背景下,这两家竞争对手的销量却成功逆势大幅度增长。
传统燃油车已经有奥迪、大众、斯柯达、捷达品牌和轿车、SUV和MPV车型牢牢把控。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再来一个“三车战略”又何尝不可?
不同于特斯拉和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做电动汽车,诚然要把规模量级和盈利放在第一位,而面对快速更新迭代的电动汽车市场,传统运营模式将无法短时间内实现突破。
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必定是惨烈的,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究竟信心和诚意如何,在ID.车型正式国产上市的今年就能看到一丝端倪。
但大众在电动汽车市场不容有失,这是其面向未来发展的生死存亡的关键,引入第三家内部的竞争,甚至将自己放在竞争对手的位置,或许有望加速实现突破。
至此,曾经独立自主发展的江淮,在新的历史阶段,为自己买来了造车新势力的蔚来,又把自己卖给了跨国车企的大众,这一招乾坤大挪移让市场惊讶连连。
在商用车板块存在感满满的江淮,引入大众的商用车技术,从而完成自身的全面升级,也是顺理成章的历史潮流,这是后话了。
眼下汽车的发展趋势,合资车企向下实现市场全覆盖,自主品牌伴随市场消费升级努力实现品牌向上。
自主品牌的吉利推出领克、长城推出WEY等高端品牌,比亚迪在电动汽车市场遥遥领先,上汽和广汽借助合资制造体系实现自主品牌的高端化。
反观,铃木直接退出中国市场,标致和JEEP陷入发展困境,现代和起亚进退两难,更别说海马、力帆、夏利、众泰等二三线自主品牌车企。
江淮汽车导演的这一部剧,或许会成为自主品牌发展的教科书模版,但剩下的选择和时间已经不多了。
最后,问题来了,假如要选购一辆自主品牌的汽车,你会选择哪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