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旧俗过七月半|原乡

(休年假在家,父亲说在家过完七月半再回吧。我告诉父亲我的时间安排,父亲说,晚上我查一下黄历,看看时间是不是方便。第二天父亲告诉我,周四,8月10日,农历闰六月十九,宜祭祀祈福,日子挺好,也就把过七月半的日子定了下来。

过七月半,是江南故乡旧俗,盛行于常州武进一带。每年进入农历七月,至七月十五之前,是农村祭祖邀宴宾朋的时令,通常奇数日子为佳——当然需要看皇历。2014年正好赶上七月初在家,父母商量,兼顾皇历,摊了些茄饼,请了祖宗。这是我外出求学工作后第二次参加这样的仪式,我12岁的女儿是第一次。当她学着她姐姐的样给祖宗磕头时,既有恐惧也有敬畏(气氛庄严肃穆),以至于我在外屋清晰地听到她磕头时脑门撞地的咚的声音。今年她说也要恭恭敬敬磕头,明年中考了,希望祖宗能保佑。

下文是篇旧作,写于2014年8月。文献和阅读价值应该是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

"过七月半",是我故乡常武地区(常州武进)武南阳湖片一年中最重要的习俗,其仪轨之庄严神圣,仅次于春节。

按旧俗,故乡祭祀祖先的仪轨,一年中有三次,分别在清明、农历七月十五以及春节(除夕)。这三次祭祀在形式上最大的不同,是时间和贡品有差异。

每年的清明节,祭祀时间是要在早上,农历七月十五是在中午,除夕是在傍晚。

所以故乡旧说,农历七月十五前的中午时分,各家的祖宗都会出门,路上群鬼熙攘,小孩们最好不要出门,尤其不要玩水去。

过七月半的核心是围绕祭祀祖先展开的,是个祀鬼的节日。所以,仪式过程的严肃虔敬最为重要。

按照旧俗,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择日摊茄饼。所谓茄饼,就是用时令蔬菜做馅,用米粉或面粉包裹,做出的月牙形饼。

农历六月七月间,正是茄子收成的季节。过去农家食用油匮乏,米粉面粉做的饼需要油,生茄子不吃油,用茄子一蘸,在锅底一抹,权当放了油。

茄饼不仅是美味的民间食物(我至今仍喜欢),更是过七月半祭祀不可或缺的食品。至于为什么,我不清楚,我的父亲也只知道祭祀必得有茄饼而不知其所以然。祭祀仪轨的传承,大多都是这般见样学样传下来的。

按旧俗,过七月半祭祖,八仙桌上需摆上七样菜:鱼、肉、茄饼、豆糌饼、豆腐、百叶、青菜。

鱼,按旧俗须用故乡产的一种野生的鱼,蹿条鱼,过去故乡河里最多的一种小鱼,一般不过虎口长,与白条是近亲,但不值钱,却是祭祖必须。不过这些年故乡工业跃进,河流污染,蹿条鱼虽有,但很少有人去捕钓了。于是,稍微讲究些的人家,改用了鳊鱼,这在旧时也是可以的,不讲究的甚至用起了草鱼--按旧俗,草鱼是不能用来献祭的。

肉旧俗也要用肋条下得那块,现在都比较随意。

(过七月半必用之豆糌饼,是常武地区独特的食品,过去常用于祭祀,如今烧菜也常用)

豆糌饼是故乡特色菜肴,材料是豌豆粉之类,用勺子笃出来,旧时主要是炅央祭祖献礼之用,如今是传统美食,唯有江南尤其常武路最常见。

至于豆腐百叶,只要有关炅央祭祖,都是桌上少不得的菜肴,属百搭菜。

除了这些菜肴,八仙桌北、东、西三方都要摆上洗净的碗筷酒盅调羹,这是给祖宗准备的。摆多少副,按与祭祀者关系密切的祖宗数量定。中国是个祖先崇拜国家,家谱上所载祖宗太多,全摆是摆不下的,所以,祭祀的主要是以与祭祀者有关联的祖宗,他们代表了所有的祖宗们。更远的祖宗,则有后面的祖宗去孝敬伺候,保证祖宗代代受享。

中国人讲坐北朝南为大,故八仙桌北侧由受享祖宗中最老地位最高的祖宗所据,两侧则是其他祖宗。

剩下的南侧,桌上则要点上蜡烛和香。蜡烛要红的,香也是引祖先回来的那三柱。桌旁不放长凳,地上放一蒲团,是准备供后世子孙跪拜磕头用的。

摆放好后,祭祀仪式开始,屋里院里呆着的家人亲朋全得让开路,把祭祀的屋子到大门口的路让开,同时噤声静默,这时甚至连家里的狗似也通灵,知道安静地趴着。

男主人手持点燃的三柱香,打开大门,走到房前,朝南天举香而拜,口中默祷,大概是各位祖宗家里都准备好了,你们回来吧之意。虔诚随着一缕熏香飘上天空,男主人转身回屋,让祖宗依次进屋,通过院子,到祭祀的屋子里的八仙桌上按部就班做好,男主人则把大门关好,把祭祀的屋子的大门关好。

一般在农历6月底至7月中旬之前,本地走村串户的人一见村里某家大上午的关上了大门,大概都知道主家在祭祖,不会不懂事来敲门,就是有天大的急事,也得等主家祭祀完毕,否则惊扰主家祖宗,一来大不敬,二来不吉利。

祖宗坐好之后,主家当家的首先跪拜,磕三个头。然后依次家里的各位,男人、女人、小孩,一一进去磕头跪拜。连调皮的孩子也变得非常的虔敬肃穆。

通常磕头要磕两次,共六个头。

如果有游子远行不在家,家里人照例是要代为磕头跪拜,求祖宗保佑平安。往年我过七月半不在家,都是家人代磕头,代为行孝的。

祭祀过程中,跪拜者磕头时是可以求祖宗保佑,或平安,或收成,或考学,都可以。

(烧化纸钱,是过七月半的必要程序,图片来自网络)

跪拜结束后,打开屋门,女主人拿出早已叠好的黄纸叠的纸钱、元宝、银锭等,与家里一众女性,开始烧化,一边烧一边告诉祖宗,这里有多少多少钱,你们慢慢用。当然烧得多越好,传说祖宗在阴间地府都是要钱派用场的,纸钱少的多,也是虔敬的表现。

纸钱烧化完毕,男主人去打开大门,恭送祖宗们依次出门远行。

礼毕,恭敬肃穆的气氛不再,屋子院子里重新开始活跃起来。

过去过七月半,恰好也是农活不算忙,一般主家也会趁机宴请亲朋好友,办上几桌,热热闹闹过七月半,感谢祖宗庇佑之外,也是人情人气的体现。

过去农村生活艰辛,过节是重要的聚餐活动,年中的七月半,恰好承担了这个任务,当然,每家都会轮流请,既是祭祀之需,也是礼尚往来。

兄弟亲友多的人家,过去过七月半都要提前相互通气,因为祭祀的祖宗可能是同一个,也可能有重叠,如果几家在同一天过七月半,祖宗无法分身,反而不好。所以,谁家哪天请,过去是很讲究的。

我小时候少不更事,加上政治洗脑,不懂得慎终追远之意,对过七月半祭祀祖宗之举,向来认为是封建迷信而冷嘲热讽。以至于我的祖母跟我和弟弟说,等她死了,别忘了斋斋她,给她烧化些钱用时,我和弟弟都说我们才不搞这一套,以至于伤了祖母的心。及长,知道自己少时糊涂不懂事,但祖母已经驾鹤西去,未及让她心安。

好在我弟弟如今跟父母一样,事上也是很虔敬,熟悉了几乎所有相关仪轨要求,多年来也代我这个游子做了不少。

今年夏天回家探亲,正赶上农历七月将临,母亲说你多年未在家过过七月半了,今年正好赶上,也给祖宗磕个头吧。

父亲看了日子,决定就在农历6月30日我们出门远行那天过七月半。母亲摊了茄饼,准备了全部的祭祀用品,并在前一天再三提醒我,记得30那天,一定要在上午十点半前到家。我九点就和妻儿到家了。

按照旧礼和父母的要求,我和弟弟分别向祖宗磕了两次头,每次3个。

几十年没磕过头了,但磕头时我心里很平静,也很有庄严神圣之感。仿佛自己熟悉的祖父母、早夭如今也位列新祖宗的弟弟、以及只是听说没有见过的曾祖父母等,就在眼前坐着看着我,他们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仪式之后,中午与父母兄弟及一些好朋友吃饭,聊及过七月半习俗,那些朋友的故居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大跃进中不见了踪影,洗脚进了搬迁的小区楼房。所以,虽然有老人的人家虽然过七月半依然虔敬,却没得了场地搞仪式,只能意思意思。而且,也不像过去过七月半多与兄弟亲友通气了,毕竟楼房虽好,做起这些事来,不若旧家陋舍方便。

母亲告诉过我,她娘家那些拆了房子的老人,半夜回老村的废墟上烧化哭泣呢!

大家都慨叹,过去政治严酷的时代,破过四旧移风易俗之后,过七月半的仪式也一直没有消失,它顽强地隐伏在民间,以各自隐秘的方式完成——我的记忆中,文革后期,我家也一直悄悄搞着祭祀祖宗的仪式——那个时代物质匮乏,祭完祖宗的饭菜,仪式过后加热一下,是要吃的,我和弟弟都不愿吃,大不敬地认为上面有祖宗口水,让我祖父母非常生气。

但工业化城镇化却是一个格式化的过程,它不仅拆掉了祖居祖坟,很有可能也会渐渐拆掉人们心目中的祖宗牌位。比如过七月半,随着拆迁和老人的慢慢故去,大概也会很快式微。小区新楼里的意思意思,很快就会变味,最后忘了初衷,沦为一个单纯吃喝的节日。这是最有可能的。

好在,那些小区新楼里像我和弟弟年龄的人,都还记得过七月半祭祖的仪轨要求,还会尽量去做一些。但等到我们这一代的后人呢?他们会不会还像我们似地会向祖宗磕头示敬,我不知道。大家也不知道,但都不乐观。

生活方式改变了,改变也就会到来。如果不是格式化般的强制推进,而是慢慢演进,或许,过七月半这样的习俗,会维持相当长的生命力。但是,如今农村遭遇的革命,是几千年来所未有,是断裂式的。或许,几十年后,等我们这一代承上启下的人老去了,过七月半也就像其他所有农业社会古老的习俗一样,随风而逝了,只留在了一些文字记录中,供后人追想,偶尔心潮起伏一下。

(作者系网易新闻 网易号 “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

  • 从中元节的民俗,看白汉两族的不同

    本文谈的是民俗,不是鬼怪和迷信,不喜勿入. 烧包节刚刚过去,白语茶座粉丝群中,粉丝们晒出了很多烧包节民俗用品,并引起了一场讨论,关于7月半,白汉民俗之间的同与不同.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 ...

  • 梁德新║太阳生日

    在梅州下水地区(梅县区.梅江区.蕉岭县.大埔县一带)城乡,每到农历三月十九这天的早上,当红日从东方升起时,各家各户都在门前摆起八仙桌,桌上的供品有鸡.鱼.猪肉三牲,应时水果枇杷.黄皮果,还有客家娘酒. ...

  • 关于民间祭祀的习俗有哪些

    祭祀先祖,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除.清.九.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 ...

  • 故乡旧事|八仙桌

    小时候,家里有一张老式方桌,它有四个高高的脚,差不多高过小孩子的头,桌面方方正正的,比较宽绰.每边可坐两人,一共可坐八个人,也叫八仙桌.家里两个大人六个孩子,刚好是八口人,吃饭时正好坐满一桌,热热闹闹 ...

  • 浙江傅氏|百年礼制!松阳排居口傅氏宗祠举行中元节祭祖活动

    今天是2018年8月25日,农历七月十五,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玉岩镇排居口村,傅氏家家户户在中元节不忘先祖,带着供品,在祖宗神位前烧香祈福.据悉,百年以来,松 ...

  • 江南旧俗农历七月十五摊茄饼|往事

    茄饼,是我故乡常武地区的一种传统美食. 形似半月,用面粉或米粉,裹馅,用油煎或炸而成. 为什么叫茄饼,我一直不清楚,也没有问过家里的长辈. 心里猜测,大概是农历七月,茄子是时令鲜蔬,把茄子去皮,做馅, ...

  • 江南旧俗:七月晦插地藏香,万盏红灯放水乡 | 节日特辑

    农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叫做"晦".正月晦日在唐代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唐诗里大量出现的"晦日"一般指的就是这一天. 不过今天聊的是七月晦日,也就是民间鬼月的最 ...

  • 江南中秋旧俗“张八月半”|原乡

    张八月半,月饼是少不了的. 八月中秋将临. 提起中秋,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团圆,就是赏月,吃月饼,当然还有那些明月千里寄相思的千古传唱的诗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江南旧俗,大年初一晚,看老鼠嫁女儿|原乡

    (正月初二,开会期间,我在废纸上随手画的老鼠嫁女图) 老鼠嫁女,是中国许多地方有的传说.不过,各地传说虽然相近,但关于传说中的嫁女时间,却大相径庭,时间从腊月二十三至正月二十五都有. 度娘关于老鼠嫁女 ...

  • 【鬼话连篇】七月半,鬼下畈

    七月半,鬼下畈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为中元节.俗谚云:七月半,鬼下畈. 阴间的阎王爷和各路判官开过碰头会,今年的七月半只属于跶死鬼(摔死鬼),给它们一次下畈找活路的机会. 这些年,自寻短见跳楼的.攀岩失 ...

  • 中元节(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为什么要扫墓

            中元节(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为什么要扫墓?           每一个祭祖的节日,都是为了不遗忘.           中元节,就是一个让你回忆起一切的节日.它让你记起你的来处, ...

  • 端午节将至,老话:“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为什么怕?

    民间俗语是一种在古代社会流行的日常用语,虽然没有唐诗宋词那般高雅,但作用却和诗词不相上下,甚至大于后者. 从表面上去看,这是字与字之间的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从根本上去看,这是老百姓生活经验的总结,又 ...

  • 七月半

    又到一年一度的七月半,中国的传统鬼节.鬼节也叫中元节,盂兰盆节,据说这天阴曹地府大开城门放鬼魂,所有魑魅魍魉在鬼差的押解下,来到阳间四处活动,类似于坐牢很久的犯人出去放风,这等好事令鬼们无比兴奋喜悦. ...

  • 申云贵:七月半(外一首)

    七月半 (外一首) 申云贵 金银山,金元宝,别墅 还有烧纸.豪车.佣人 一样都不能少 少了先人不高兴 世人看不起 祭祀完,他急急忙忙回城里 年迈的老母亲 望着车屁股怯怯地喊:满伢子 我没钱吃饭喽 你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