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布洛芬,这5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
布洛芬有哪些作用和用途?
布洛芬属于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具有镇痛、抗炎、解热作用,其镇痛、抗炎的机制为痛通过抑制细胞膜的环氧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为炎性介质前列腺素,从而减轻因前列腺素引起的局部组织充血、肿胀,降低周围局部神经对缓激肽等痛觉的敏感性。此外,布洛芬还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心而起到解热作用。适用于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等疾病引起的发热;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等多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用于非关节性的多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或炎症,如肌腱及腱鞘炎、滑囊炎、肩痛、肌痛、肌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用于急性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创伤、劳损后疼痛、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放置宫内节育器引起)、下腰疼痛、牙痛、头痛等。
布洛芬有哪些不良反应?
- 消化系统:可出现消化不良(约16%),也较多见胃烧灼感、胃痛、恶心、呕吐等,但症状较轻,停药后即消失,不停药也可耐受。偶见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1%),亦有因溃疡而致穿孔的报道。
- 神经系统:偶见嗜睡、头晕、头痛、耳鸣等,发生率为1%-3%。抑郁或其他精神症状、视物模糊及中毒性弱视少见。
- 肝脏:肝毒性反应轻微,可见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
- 肾脏: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下肢水肿。一些有潜在性肾病的易感者可出现肾乳头坏死的急性肾功能不全。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含量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
- 血液系统:大剂量服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而使出血时间延长(停药24小时后该作用可消失),还可出现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血小板缺乏及全血细胞减少。个别患者可因胃肠道隐血而致贫血。
- 皮肤:过敏皮肤反应不常见,多为短暂性荨麻疹、紫癜性或红斑性改变,常伴有瘙痒。
- 呼吸系统:易感者可出现支气管哮喘发作。
怎样服用布洛芬?
- 轻、中度疼痛及痛经的止痛:一次0.2-0.4g,每4-6小时1次,成人用药一日最大限量一般为2.4g。缓释胶囊:一次0.3g,一日2次。缓释片:一次0.3-0.6g,一日2次。
- 抗风湿:一次0.4-0.6g,一日3-4次,类风湿关节炎比骨关节炎用量要大些。成人用药一日最大限量一般为2.4g。
- 发热:一次0.2g,一日3-4次。
常吃布洛芬应该注意什么?
- 有消化道溃疡史者使用布洛芬时易出现胃肠道副作用,包括产生新的溃疡;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使用布洛芬后可致水钠潴留、水肿;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如凝血障碍、血小板功能异常等,使用布洛芬后出血时间延长,出血倾向加重;肾功能不全者使用布洛芬后肾脏不良反应增多,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原有支气管哮喘者,使用布洛芬后可加重;故上述人群应慎用布洛芬。
- 用药期间如出现胃肠出血,肝肾功能损害,视力障碍,血象异常以及过敏反应等情况,应立即停药。
- 布洛芬有引起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不宜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
- 有溃疡病史者使用布洛芬,宜严密观察或加用抗酸药。
-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慢性关节炎时,布洛芬应与其他慢作用抗风湿药合用,以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性及病情进展。
- 对应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患者,可改用布洛芬,但应密切注意不良反应。
- 对其他抗风湿药物耐受性差者可能对布洛芬有良好的耐受性。
- 应用布洛芬期间,在使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应谨慎。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用布洛芬常可观察到贫血,长期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 布洛芬可引起视力变化,故有眼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布洛芬能用多久?
布洛芬只能缓解疼痛,无病因治疗和控制病程的作用,且长期服用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推荐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和最短疗程,以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对于发热患者,布洛芬连续用药不宜超过3天,对于牙痛、头痛、肌肉痛、神经痛、原发性痛经等急性轻、中度疼痛,以及颈肩痛、肌炎、腱鞘炎等各种非关节性软组织疼痛患者,布洛芬连续用药不宜超过1周,对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慢性关节炎患者,布洛芬连续用药不宜超过4周,须按需、间断服用,用药前应严格评估胃肠道、 肝脏、肾脏、脑、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身体虚弱和低体重老年人应慎用布洛芬,连续用药不宜超过1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