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听过最凄美的一首元曲,开头14字,惊艳千年,写出了相思的最高境界

江儿水 昆曲张军 - 水磨新调

曾听人说,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藏的:贫穷、咳嗽、还有喜欢。

喜欢一个人,总会不自觉地想起那人的音容笑貌,吃饭的时候、走路的时候、发呆的时候,像唐寅写的“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人们为这种思念起了一个很美的名字——“相思”。

李白说:“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相思到最极处是什么样子呢?大抵就是如元代散曲家徐再思的这首曲子所写的吧——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蟾宫曲·春情》

这首曲子描写的,是一位女子的相思之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女子说,我生下来以后还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了相思。

首句只有14字,却一连用了三个“相思”,不仅不让人觉得重复,反而更能凸显那相思之情的浓烈悠长。

一个人一生中的第一次爱恋,总是最真挚也最纯粹的,最深情也最痴心的。

接下来,诗人便一连用了3个比喻,来展现女子的这种相思成“痴”。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身像漂浮的云,心如纷飞的柳絮,气若一缕缕游丝。

“身似浮云”,写女子坐卧不宁的情态;“心如飞絮”,写女子的魂不守舍;“气若游丝”,写女子因思念而恹恹欲病。

寥寥12字,我们的眼前却仿佛活现了这样一位相思成疾的女子,身仍在,心与魂却早已追随着远方的恋人而去。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天涯海角的阻隔,让女子哪怕思念再深,也依旧不能与恋人相见。

无法,她只得向上天求助,燃起一炉香,虔诚地祈祷着,祈祷那在远方的恋人身体康健、一路平安,盼望着那让她魂牵梦萦的恋人,能够于冥冥中感受到她的思念,早日归来。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结尾,诗人如高超的摄影师一般,将镜头再次聚焦到女子身上,细细描摹出了女子害相思病时的场景。

这相思病症什么时候来得最猛烈呢?答案:是灯光半昏半亮的时候,是月亮半暗半明的时候。

这样漫漫的长夜,这样冷冷的孤月,这样寂寞的灯下,这样相思的人儿,这样寂寂的等待。

历朝历代以来,刻画相思的诗文何止千万,却偏偏这一首将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愫描摹到了极处,让“相思成疾,药石无医”这8个字有了最细腻生动的呈现。

提及这首元曲的作者徐再思,许多人也许不熟悉,但若是念起他的一首小令作品,许多人定会会心一笑。
这便是元曲里最苍凉的一场雨——《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这是一首写羁旅愁思的小令(词、曲两属之调)。
许是在一个秋天的雨夜,诗人寄住在一家小旅馆中。细雨声声,打落在梧桐叶上,打落在芭蕉叶上。
自午夜归家的梦中醒来,听着屋外那清晰而杂乱的声响,诗人的心中也仿佛被细雨密密敲打,敲出这万种愁苦的滋味。
无奈起来独自在灯下弈棋,本为排遣愁绪,却哪知愈下愈愁闷。灯花落尽,棋盘却也懒得收拾。
躺在床上,诗人不由得慨叹自己的身世遭遇,多年辗转江湖,仕进无门,穷困潦倒,一事无成,仿佛马周当年为新丰客般备受冷落。
再想想自己孤身漂泊多年,年迈的父母远在江南,自己不但未能床头尽孝,还要让二老时时操劳,一时孤寂、怨愤、自责、思乡的种种情绪尽皆涌上心头。
不由想到欧阳修的两句诗——“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徐再思,出身江南嘉兴,因为喜欢吃甜食,故号“甜斋”,与元代另一位散曲大家贯云石(号“酸斋”)并称“酸甜乐府”。
《坚瓠集》记载,徐再思“旅寄江湖十年不归”,曾滞留北方十多年,然而仕途多艰,他长久地守着“嘉兴路吏”这样一个卑微身份,蹉跎年月,却无力转圜。
所谓“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为了生计,我们都有过漂泊异乡的经历。远离亲人,只影独身,多少压力与苦涩也都只能一人默默咀嚼,这样的滋味并不好受。
而比之我们,徐再思的愁苦还多了一层“亡国之恨”。
公元13世纪,来自漠北草原的铁蹄搅碎了中原大地的宁静,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政权——元帝国,对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文人们,造成了更强烈的心灵的冲击。
科举取士制度在蒙元政权下曾停滞数十载,1313年恢复后,每次录取人数仍不过几十人,仅为宋代科举取士的十分之一。
而其中一半以上又都录取法定上等人蒙古族人、色目人,更多文人被仕途拒之门外。
一方面是作为南宋遗民的亡国之恨,一方面则是作为元朝落魄文人的仕途蹭蹬、怀才不遇。
种种情绪的交织,让如徐再思、张可久等的南宋遗民们,对于家国之悲、身世之恨、人生中的落寞与伤感,体会得也往往愈加深刻。
也因此,徐再思的作品里时时萦绕着一股忧郁伤感的情调,写情则成凄婉,写景则为苍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