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33-瓷器19-明瓷-釉里红-洪武
广东省博物馆系列-第33期
广东省博物馆藏瓷器系列第19篇,继续介绍该馆的明代瓷器。
前几期“喜欢博物馆”陆续介绍了明晚期青花瓷。
今天则为你介绍一件明代洪武官窑的釉里红瓷器,釉里红和青花都属于釉下彩瓷,都是先在瓷胎上画出纹饰,外罩一层白釉再入窑烧制,釉下的彩料在炉内发生化学反应,呈现出不同颜色,烧成后的瓷器因为外边罩着一层坚硬的透明白釉,釉下的纹饰能够长期保持初成时的颜色,好看又耐用。
不同之处是,青花使用含钴的彩料,呈色是蓝,釉里红使用含铜的彩料,呈色为红。
“喜欢博物馆”此前也介绍过釉里红瓷器,链接如下,你可点击回顾。
另外,“喜欢博物馆”之前有多期详细介绍明代瓷器。
链接如下,助你慢慢形成一张靠谱的瓷器资料大网。
景德镇官窑釉里红菊花纹大盘
明洪武
广东省博物馆藏
朱元璋于1368年称帝,国号明,建元洪武,至1398年,洪武一朝共31年。
朱元璋姓朱,也特别喜欢红色。
据刘辰《国初事迹》载:“太祖以火德,五色尚火,将士战袄、战裙、壮帽皆用红色。”
在国内外传世的洪武官窑瓷器中,也以釉里红器为最多。
景德镇官窑釉里红菊花纹大盘
明洪武
广东省博物馆藏
釉里红的烧造对技术要求很高,因为在窑炉内铜的呈色氛围比较难掌握,要烧造出鲜艳的红色很不容易,相应的烧造成本也就很高。
因为国家重视,洪武官窑的釉里红烧造技术达到整个明代的巅峰。仅仅从宣德朝以后,整个明代的釉里红制作就渐趋衰落。
当然,宣德一朝也有非常精致的釉里红器,如本文首附的链接就介绍了一件宣德官窑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一件国宝!不过从技术上看,这件杯以成片涂抹的方法来绘制文案,这说明当时在对铜红呈色技术的掌握上已经稍稍缺乏信心。
而反观洪武釉里红,则大量使用线绘的图案装饰,这意味着当时的技术已经能很好控制铜红料“飞红”的现象,烧造技术成熟。
这里顺便纠正一下之前在下文中的不准确说法,釉里红技术洪武是强于宣德的。
景德镇官窑釉里红菊花纹大盘(局部)
明洪武
广东省博物馆藏
洪武釉里红多见大器,有50厘米以上的大罐、直径40厘米以上的特大碗、直径40~50厘米的大盘等。这一则可能和朱元璋这马上皇帝的勇武气质有关,二则可能也是继承了元代官窑的传统,我们知道元代瓷器也多见大器。
景德镇官窑釉里红菊花纹大盘
明洪武
广东省博物馆藏
洪武釉里红多数呈较淡或偏灰的色泽。
碗类细器的底足已经摒弃元代斜削的习惯而改用平削,底足平齐。
图案花纹多见花卉纹,主要是缠枝和折枝牡丹、莲花和扁菊花。
扁菊花纹最多,比如今天介绍的这件。
和元代青花瓷器相比,洪武釉里红少见人物故事、动物、莲池、水禽或鱼藻等图案,总体来说比较简单。
这大概和朱元璋的草莽气质还是脱不了关系。
先欣赏到这,周末愉快!
“喜欢博物馆”之前有过多期系统介绍国家博物馆和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藏的瓷器,你可点击下方链接回顾。
喜博随意门-国立东京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 | 雕刻 | 瓷器 | 合集
广东省博物馆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