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晋如:学诗先要分辨真伪雅俗
学诗当然要从读诗开始,不识字人偶然道出天籁诗趣,这种情形不是没有,然而绝少。比如古代传说孔子听孺子唱道:“沧浪(láng)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就生发出一通感慨。但那位孺子,却不一定是个读书识字的人,不过见沧浪之水,有清有浊,偶然唱出罢了。又如唐代诗人聂夷中,曾听三四田间野老闲话,有“二月卖新丝,五月䊮新谷”两语,便作成《伤田家》五古一首,续吟云:“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成为一首千古名作。但大多数时候,你不能祈求有这样好的运气,只有勤学苦练,诗才能内化为你的生命本能,使你无论在欢欣还是忧伤之时,都能信口道出绮词丽句。诗同一切文学艺术一样,都是要讲技法的,全靠天才,不讲技法的诗人,不可能走得远。技法只能从模仿前人的名作入手。而懂得分辨真伪雅俗,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入门就喜欢读那些不痛不痒,没有生命精神,流于浅俗小慧的二流诗作,那么不但永无可能写出一流的作品,自身也欣赏不了高华典重的佳作。
《文心雕龙》说,“凡观千剑而后识器,凡操千曲而后晓声”,欣赏能力的提升,有赖于对历代佳作的大量研读,但若能以比较的眼光研读作品,却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单独看一首诗,可能不一定能马上判断其属于佳作还是劣诗,不过如果把相似题材的诗放在一起,有比较自然就有鉴别。
比如旧编《千家诗》中的三首同为春日题材的作品: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这三首诗都缺乏动人的情感,和耐人咀嚼的意致,都是情感苍白、内容空洞的劣作。
再看下面这两首:
上元侍宴
苏轼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打球图
晁无咎
阊阖千门万户开。三郎沉醉打球回。
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
都是写帝王宫阙的内容,第二首就有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其内,蕴藏着作者对历史的思索与对荒政之君的批判,显然比第一首单纯的“马屁之作”要强过太多。
同样都是写花,下面三首也有明显的高下之判:
清平调词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高侍郎
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这三首中,李白的最没有个人的情感、个人的生命,精妙的比喻,高超的技巧,掩饰不住内容的苍白,这是一首应制(皇帝的诏命)而作的伪诗;高蟾的作品,借秋江芙蓉自喻,与闻达于朝廷的碧桃红杏相比,自高身份,天然风流;而谢枋得的诗,如果你了解他是一位执着坚守故国文化,不肯在元人的统治下低头的大宋遗民,你会明白“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这十四字写得何等的悲凉酸辛,同时更映衬出作者不改初志,孤高独立的伟岸人格。三首之中,自以谢诗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