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支持老师需具备针对特殊儿童个别化计划制定和实施以及课堂行为管理的能力
今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指导意见》有关问题召开了政策解读发布会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介绍到,随班就读是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各地大力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建立了一批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积极落实义务教育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6000元的标准定额,切实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切实改进和提升管理水平,随班就读资源和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但囿于发展阶段,随班就读工作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随班就读相关工作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残疾儿童少年评估认定机制、就近优先教育安置机制不完善,对于残疾孩子是否适宜随班就读以及随班就读安置学校,一些家长持有异议,影响了对残疾孩子的精准安置。二是随班就读资源保障条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些地区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建设不足,对随班就读的专业支撑作用有限,影响了随班就读质量。三是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特殊关爱不够。主要表现为忽视随班就读学生的身心特性和学习规律,在随班就读学生课程教学、考试评价等方面缺乏针对性,导致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质量不高,出现“随班就坐”“随班混读”的现象。四是随班就读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普通学校资源教师数量不足、教育教学专业水平亟需提高,个别地方随班就读工作形式大于内容。
相较于普通儿童,特殊儿童的个性化需求更为鲜明,所需的教育服务和支持也更有针对性,从而提升特殊学生的随班就读学习质量。2020年10月17-18日,由中国扶贫基金会、民生银行ME项目资助支持的“特殊需要儿童随班就读师资赋能计划”第二期线下培训班在广州举行,来自深圳、东莞、惠州、佛山、肇庆、中山、广州天河、广州白云、广州黄埔、广州番禺、广州花都、广州海珠近50名随班就读支持老师(资源老师、普通老师、特教助理)参与此次培训,此次培训旨在帮助随班就读支持老师提升针对性地服务和支持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能力。
来自广州市杰锐偲教育创始人、资深特教老师、广东省残联康复协会自闭症委员会培训组委员刘劲老师基于上述背景,围绕如何为学生实施适合的个别化支持计划(个别化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如何让学生在课堂&课间有足够好的表现(行为管理训练)两大主题为随班就读支持老师带来系统的培训学习。
个别化支持计划
刘劲老师首先给大家详细地分析了个别化教育计划和个别化支持计划的不同,他说到:
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以适应儿童差异为前提,以儿童现有水平为基础,以满足儿童个体发展需要为目的,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具体学习任务指标操作性强,便于评价监控的书面形式的特殊儿童教育与训练的 一份为个别学生设计的书面教育协定,记载学生之评量结果,该学期(或该年度)的教育安置、相关服务,以及教育教学的长、短期目标等;特殊学校以IEP为主。
个别化支持计划(ISP)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当中、增加了支持性目标,其目的在于让支持环境建立,帮助短期目标达成;普通学校以ISP为主,另外需要切记的是个别化支持计划不是抽离式的个别训练。
理论上,ISP制定团队包括专业队伍、班任老师、各科任课老师、资源老师、巡回指导老师、特殊需要儿童家长、影子老师(如涉及)、主管行政。
2020
10/17-18
概括性来说,ISP可以帮助随班就读支持老师建立和学校、家长更有效地沟通,其次是让自己不是仅是变成只做行为管理的人,最后可以计划性地善用学校场地资源。详细而言,ISP具有以下功能作用:
1、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规划一个学期(学年)的教育目标,促进有效率、有组织的教学,使教学有的放矢,不至于散漫无章;
2、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并成为教学的监督者和协助者。
3、强调教师的具体责任,并使其教学有一个依据。
4、集中各科教师以及家长的期望与建议,使教学计划更为全面、统整,并促进彼此间的合作沟通。
在制定ISP用的相关检核工具则包括:
· 学业水平检核(韦氏第四版智力测试、语、数)
· 课堂适应行为检核(社会适应量表、指令、例行活动)
· 支持环境系统检核(环境、人际、学习、生活)
· 核心障碍检核(语言、动作、感知觉、社会性、情绪)
· 用到的诊断工具---对应的评估记录单
随后,刘劲老师带领大家现场演练和学习如何撰写ISP,为特殊需要儿童拟定和撰写长期、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
其中,长期目标是每个学期(学年)学生应发展之范围、重点或方向,可依据课程领域来划分,每个课程领域的长期目标,需参考下列因素来拟订:
· 学生能力上所能发展之范围;
· 环境适应上所需之能力;
· 需长期考虑(培养)的能力(如自信心、责任心、青春期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拟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要从学习者的角度,而非教授者的角度;
②以一个动词加上所需学习之内容,形成该领域本学期之长期目标;
③长期目标的动词大多如:了解、认识、增进、获得、熟练、加强、巩固等;
④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分为各领域长期目标或各学科长期目标 ;
⑤参考教育诊断结果和课程评量结果,排出各课程领域需重视的次序;
⑥不需要面面俱到列出所有目标,只需根据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和相关服务列出有关项目即可。
短期目标
而关于短期目标,通常是指期待儿童在某一期限内所达成的目标。它是长期目标的细化和具体表现,需要在长期目标确定后才能完成。
短期目标的撰写应符合行为目标标准。一个行为目标,应该是一个可观察、可操作、可评量的具体目标。
短期目标的特质(特点、性质)包括:
①客观的——可观察的
②具体的——可以操作的,用动作来描述
③量化的——可以评量的
他提到,短期目标拟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确定目标要充分考虑其功能性
为了减少泛化的困难,课程必须和学生的生活结合,也就是将教学目标与日常生活相关,称为功能性目标。
②目标要具备泛化性及普及性目标的拟定明确很重要,但不能过分窄化到无法泛化到其他的情况,尤其是目标本身是一个概念时。
③目标必须是有机会评量的。
④目标必须反映出使用该技巧真正目的。
如目标为用物去够玩具时,或是爬上椅子拿物品,可改为用物体去取得另一物体(问题解决)。
⑤目标所表明的是学习活动的结果,而非学习活动的过程。
⑥每项目标只阐明一个学习结果。
接着,详细介绍短期目标构成说明:
①谁:有时可用“学生”二字来指代,但通常可以省略,因为目标中动作的主体是明确的。
②在何种情况下:指学生在何种情景、条件、协助下,可表现此行为。
例如:听到铃声时、看图片时、看到老师比划“坐下”的手势时、在吃点心时、看到示范时、老师碰他手肘时、给予口头提示时、替他画好虚线时……
其中,协助又可分为视觉的、听觉的、动作的协助,在层次上依次可以为全部协助、部分协助、无协助。
③做什么?指希望或说明学生在上述情况下会有如何之行为产生,包括“做”及“什么”两个部分:
A、做:具体可观察之外在动作,如:写、跳、洗、看、指出、说出、画出、模仿、分类、配对、回答、数出……或是心理活动的描述,如:认识、了解、知道、分辨、喜欢……
B、什么:包括所做之材料、内容、时间、距离、数量,例如:画圆圈、洗手、写自己名字、指出红色的球、说“早上好”、跳三下、数出五个以内、跳三十厘米远、坐十分钟、指出五个不同颜色的球、说出三种动物名称……
C、多好?指通过之标准,通常以“次数比率”,或“时间百分比”来描述,但大多数目标以75%为通过标准,故此项除非特别要求,否则可略。
另外,刘劲老师提醒大家,考察目标质量要关注以下四个维度:
一、功能性
·该技能能否改善孩子在日常环境中,与他人或物品互动的能力?
·该技能对于孩子参与日常常规活动、进入普通班级或独立生活,是否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该技能是否对于下一个要学习的重要技能来说,具有铺垫、准备的必要性?
·短期目标通常根据七大发展领域而设计的, 为了减少泛化的困难,课程必须和学生的生 活结合,也就是将教学目标与日常生活相关,称为功能性目标。
二、泛化性
·该技能普适度有多少,是不是一项过于特定、具体的任务?
·该技能是否可以泛化用于不同对象、场所和材料?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目标的拟定明确很重要,但不能过分窄化到无法泛化到其他的情况,尤其是目标本身是一个概念时。
如长期目标:增强对物体恒存性的认知
短期目标定为:能将布掀起,拿走布下面的玩具;基于泛化性原则,短期目标可定为:能寻找藏起来的物体。
三、教学条件
·针对该技能的教学很容易开展,也很容易被植入各种各样的场景中: 家庭、课室、社区。
·该目标的表述简明易懂,任何人都能一目了然,方便操作。
四、可测量性
·该技能是可被观察到的 。
·该技能可以被直接统计或测量:频率、持久度、延迟度。
·技能的描述体现了达标标准,同时达标标准适用于该技能。
行为管理训练
最后,刘劲老师为大家分享在ISP的目标下实施的行为管理等支持策略的训练,大家共同探讨特殊需要儿童注意力的问题,他说到注意力和执行功能有关,当动机出来后,没有足够的行为管理策略和控制能力,就会出现注意力问题。
其中行为管理策略的输入途径当中:
·视觉类、听觉类、触觉类这三个在行为管理中最常用到。
视觉类:行为契约、书本检核表、视觉规则提示、奖励记录表、强化时间表 个人工作表、兑换表、日程时间表;
听觉类:言语指令、言语提醒、非口语声音参照、计时器的声音、预告、音乐铃声;
触觉类:触碰身体的提示、身体控制、触碰信号物件提示、环境安慰物;
·前庭、本体的输入更多用于能力训练和身体控制训练。
·嗅、味一般在生活适应的训练当中。
培训
感想
番禺区东怡小学资源老师何健城
两天培训下来,让我获益匪浅。首先,对个别化教育计划和个别化支持计划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知道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其次,在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支持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如寻求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如何让学科老师配合我们开展工作等;最后也让我在随班就读特殊学生工作中有了更加清晰的指引方向。
每当我看到这个单纯无邪的孩子,我就有一种爱的冲动:一定要帮助这个孩子融入集体中,但是怎么融入?第二次刘劲老师的线下培训正好就是关于融合教育的计划与策略培训,这期的内容依旧干货满满,刘劲老师通过大量案例、实操互动等让我们学习怎么去评估以及制定个别教育计划,甚至具体到了如何正确、有效的制定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让我们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句话是“没有不能融合的环境,只是我们给的支持不够”。
——天河区华阳小学陪读老师肖思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