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宣德炉收藏,还是得从每一个细节出发
宣德炉有定式,不是今天的定式,是宣德那年就定的。很多定式跟它当时的使用环境有关。宣德炉最广泛的式样叫蚰蜒耳式。蚰蜒是一种虫子,俗称鼻涕虫,农村养菜的最怕碰见那种鼻涕虫,啃菜叶子。第 二种式样叫冲天耳式,也叫朝天耳式。它一般是在祭祀当中要用。第三种式种是双鱼耳式,也叫鱼耳式,两个耳朵象鱼,这个是跟宋哥窑,宋官窑的样子模仿下来的,一般情况下这种都是搁在书房。再有就是桥耳式,也叫凤眼式。过桥,在讲经的地方,你传达,你通达都是过桥,所以在讲经的地方焚香一般都是这样桥耳式。再有就是狮耳式,其他各种式样上百种。
宣德炉的形状一般或是方唇、或是圆唇、或是敞口的,炉腹呈扁形向外鼓出炉底一般是钝底圆锥形的三足或是分裆空足。香炉的口上制有炉耳,形状一般为兽形、桥形或者是了形。炉的外底一般都有铭文标识的的年款,年款的标识与宣德年间的瓷器的标识类似。
明初至清中期是铜炉制作的巅 峰阶段,当中最负盛名的非宣德炉莫属,被明清文人誉为文玩之首。其简洁、含蓄的美,取代了青铜器狰狞、繁复的美。
清宫旧藏 检测结果:含金0.3%,含锌均值2.0% 器表经过精心打磨,略呈黑漆古色。唇边外侈,收颈,鼓腹,下腹圜收,三乳足。口沿上左右两边起冲耳。器外底有减地阳文三行六字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在近些年的一些展览、拍卖会上,宣德年间的宣德炉也陆续出现过。例如,1979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行的“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中,就有一件侈口小圆唇、扁鼓腹、桥耳、三个锥形足的宣德炉。
目前所说的“宣德 炉”实际上是一种泛称,它并不仅指宣德年间所造香炉,也泛指与之形制相近的铜炉。据记载,明代宣炉除了供御用外,也用来分赐给诸王、臣下及京内各郊祭坛, 甚至各地的闻名寺院。分布非常广泛,以致现在宣德炉随处可见,而真正流传有序的又竟然失落得无迹可寻。李米佳表示,从清宫旧藏器看,大部分带“宣德”款的 铜炉都是明中叶以后铸造的,但在年代和工艺上仍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虽然尚不能确认哪件是宣德三年铸造的“真宣”,但宫廷旧藏器中,宣德炉作为 一类器物是客观存在、不容置疑的。
宣德炉的造型只是它的外形,其内腔亦有欣赏和断代价值,反映了匠心和时代的审美情趣。感觉明匠更注重内腔的造型设计,尤其想表达炉腔的纵深感(横向的和竖向的)。横向的纵深感以弧线大来体现,竖向的纵深感以炉腔深来表达: 炉壁不等厚,上下厚,中间薄; 炉口壁直,向内腔过度有棱角;内腔底低; 内腔底面径小; 内腔的最凸处低于外形的最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