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散文】包丽娜/八小时精神之旅
《西南作家》微信公众号
主 办:《西南作家》杂志社
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
编 辑:
(以姓氏笔画为序)
刘 红、李毅梅、陈小磊
邮 箱:675833642@qq.com
要 求:
1、只接受原创、首发稿。作者文责自负,《西南作家》没有侦探之责,敬请作者留意。作者投稿时,请附上自己的文学创作简介、近期生活照。
2、作者投稿时,请同时发来以下授权书:
该作品是我的原创首发,我授权《西南作家》杂志旗下微信公众号独家首发并标原创。有诸如一稿多投、抄袭等问题,由作者承担一切后果。
3、关于稿酬
按照常规,本微刊所发文章,暂无稿酬。若有读者打赏,则在系统到位后,赏金如数转给作者。
八小时精神之旅
文/包丽娜
(四川资中,蒙古族)
为了犒劳和激励自己,2019年的新年第一天,我独自一人游走在蓉城,一次八小时精神之旅让小宇宙爆发最强能量。
第一站,在东郊记忆,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致力于通过展览、讨论、研究与出版来探索基于调研的跨学科实践,关注那些根植于特定语境中但仍然积极参与国际对话,以及能够体现出文化转译以及知识处境化的创作。在主展场,主题为全球城市:延展智慧,来自法国、印度、澳大利亚、巴勒斯坦、危地马拉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7位艺术家们试图用自己的方式通过视频、平面、光影等形式展现人与人、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探讨生态、科技与公共空间,关注快速的技术变革对现代社会带来的冲击与影响。以及网络信息、环境保护等发人深省的时代声响。
在14号展区的《无题》,三面墙上水平挂着形态各异的金属线圈来自中国丹东85后艺术家何翔宇的家乡--中朝边界,一件件看似没有用处和价值的废旧金属物来自朝鲜的工业废墟和工地,国界附近的朝鲜居民专门采集这些材料,为了与中国人交换获取少量现金或货物,他们将铜丝掰压成最小体积,以便于携带以及不被引起注意,艺术家像展示文物一样展出这些“废铜烂铁”——这些由一个具体的人留下的具体的痕迹是一种历史证据。
艺术家郑波在展厅空间中打造了一片竹林,参观者可以坐在竹凳上,远离电子产品,放空心情,或者拿起纸笔写写画画。他希望人们可以在这里暂别当代高耗能的生活网络,寻找自己的初心。那正是我向往的“清欢”之处。
体量最大的是由孩子们用废旧纸箱制作的楼房,艺术家试图通过鳞次栉比的城市森林加强人们彼此的联系。
一个半小时的参观时,不同事物对内心的强烈撞击,是探究灵魂的一次洗礼,是身体在多为空间的感悟,其实最适宜的表达不一定是语言,就如同眼前的一盆花,绘画大师用纸和颜料、光线来表达,音乐家用乐器和旋律展现,摄影家用光影来体现。身体和灵魂分离,互相审视,彼此怀疑——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思绪还在展览现场,身体早已马不停蹄的赶往四川美术馆,中国美协国家画院等单位主办的徐框艺术展正陆续撤展,这是自学习国画后所看过的作者年龄最大、表现形式最全的画展,涵盖了油画、国画、钢笔画、木刻版画,彰显了徐老的艺术造诣。木刻版画是作者用刻刀在木板上作画,刀刀见形,每一刀都是一气呵成,不像毛笔在宣纸上,一笔未见形,可反复皴染。3米外观赏像是放大了的黑白照片,也有国画的枯实浓淡。近距离细看,那每一笔都是垂和刀的力的展现。整个展览是表现了藏族风情的人物画,现哈达的白长胡子老者、一群站在木门门前的娃娃、放牧的小女孩、背娃娃的老妇。
“他的低调,他的安静,他的投入,他对生活与艺术的热情,他对自己艺术强大的自信,在这个浮躁、炒作、苍白和无病呻吟充斥的当代画坛,显得那样的另类与格格不入。”评论家如是说。
的确,无论是文坛还是画坛,每个领域的杰出人物都需守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方能对得起“工匠精神”的称谓。
脑海里还飘着酥油的味道的当,身体已来到了成都博物馆。这是我参观的第14个文博馆。
无论走到哪一个城市,只要来到博物馆,才能立体全面的了解它的历史和人文。
“九天开出一成都———远古家园篇”,了解了成都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不尽长江滚滚来--古代历史篇”,通过成都地区出土文物的一件件精美陈列,勾勒从远古至清代城市文明进程;“玉垒浮云变古今———近世风云篇”,以历史档案为主,展现了成都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历史;“锦城楼下二江流———城市变迁篇”,借助多媒体展示从古到今成都城市格局的变迁;“锦城丝馆日纷纷--民俗生活篇”,展现老成都人的生活百态。一件件文物无声的向人们诉说着四千多年前后的成都变迁,包括西周羊头钮青铜、战国蚕纹铜戈、东汉说书俑、南朝佛教石刻造像,西汉随葬品织机模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川汉铁路股票等等。
为何在离老家内蒙古1600百多公里的四川会有不少包姓人,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
成都曾名为“满城”,就是满族人居住的城市,当然也有蒙古族人。满城,是成都满蒙文化的发源地。
1644年,后金的八旗军队入关,君临中原。同一年,张献忠攻取成都,建立大西国。次年,清和硕肃亲王豪格率大军,从陕西汉中进入四川。那是南宋时期,蒙古军攻佔四川开始到清康熙年间,蒙古族后裔就分布于成都、西昌、攀枝花等地,想来回锅肉这道名菜大概是那时由满人带进四川的,如今宽窄巷子一带的建筑就是当年年羹尧建设的。
此次特别强调一下,参观博物馆等文博展览,一定要听管内的讲解员介绍,单凭自己走马观花收获甚少。
一边储存讲解员介绍的历史碎片,一边赶往水碾河特仑苏音乐厅,等待观赏维也纳皇家交响乐团的新年音乐会,这是此行的主要目的。
有别于看电视直播,在现场观看指挥家和音乐家的表演,是一种精神的高度享受。
晚上7:30铃声响起,身穿黑色礼服的乐手们纷纷步入乐池拾起乐器。他们坐下来开始鼓掌,指挥家上场后,先向观众行李,转身和首席小提琴握手,指挥是乐队的灵魂,他决定了音乐与乐队的整体风格,他是把乐队当作一整件乐器训练与调理,他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很多指挥也是音乐家,乐手们磨练的是乐器的演奏技巧。而指挥家们磨练的是乐手的合作能力,他要管理音乐家,而音乐家又是最难管理的一群有个性的人,因此指挥家工作开展的难度可以想象,曾有指挥家自嘲自己是乐队的仆人,有人说自己是洗菜的,把每个声部都洗洗干净,也就是指挥家除了是音乐家,还都有管理才能,还得有个人魅力,比如一位指挥家上任,乐手会故意弄错几个音试试,如指挥可以很精确的听出来,第二小提琴左边的,是为你的F音偏高了,如此可能大家才会信服他。
音乐会最早是在宫廷和贵族的宅邸里举办,穿正装,禁止喧哗吃东西等等都是音乐会必须遵守的礼节。那时的音乐会伴随着歌舞,人们通宵达旦的狂欢。
曲目的安排一般由音乐总监或根据音乐主题,或迎合观众临时加演,一般第一首会安排比较轻松的小曲子,不会太难太长,以便让乐手进入状态,整理思绪。音乐会被演奏最多的是施特劳斯家族的乐曲,还有莫扎特、海顿等等。当天,本该演奏莫札特第36交响乐,大概是看现场观众太热情了,乐队临时改换了中国乐曲《一条大河》,之后相继演奏了《维也纳森林故事》、《华尔兹》、《春之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拉得斯基进行曲》,这些都是每场音乐会的必演曲目。
整场音乐会听完,你会感觉全身充满了力量,周围的一切事物都那么美好,世界如此祥和。
罗曼罗兰说:“个人的感受,内心的体验,除了心灵和音乐之外再不需要什么。”
“尽管音乐天生就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东西。仿佛是世俗现实的对立面。但是音乐可以教人坚强,教人坚韧,教人从容,人的精神能量总要寻找一个释放的空间。音乐的功能正在于此。”
整整八小时的精神旅程,心灵被无数次的撞击,脑海里反复浮现那些意犹未尽的体验。这八小时的愉悦会持续一整年,带着它从容面对新生活、新挑战。
作家简介
包丽娜,蒙古族,笔名格格不入。内江作家协会会员,资中县作家协会理事,有散文、诗歌等20多篇作品发表于《磐石》《内江文化》《沱江文学》《羌族文学》等刊物。
第五届康式昭文学三等奖获得者,媒体人。
自信:文学是人生路上的一缕清风,给予我自由的呼吸和行走。
《西南作家》杂志(纸刊)
主 管:四川省文联
主 办:《西南作家》杂志社
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
邮 箱:xinanzuojiazazhi@qq.com
要 求:
1、只接受原创、首发稿。作者文责自负,《西南作家》没有侦探之责,敬请作者留意。作者投稿时,请附上自己的文学创作简介、近期生活照。
2、作者投稿时,请同时发来以下授权书: